如何實現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人教版九年級教學論文)

          如何實現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如何實現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人教版九年級教學論文)

摘要:語文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追求有效,是語文教學的永恆話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需要語文老師熟練地運用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筆者認爲要構建語文高效課堂,需要創設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理念 備課 愉悅、和諧  氛圍 講授  提問  高效率

高效語文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方面粗淺的看法:

一、有創新理念。

“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教育”。一個優秀的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的使命是: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幫助學生找到學好語文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並相信語文應走在新課程改革前面,用新課程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作指導,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規範課堂教學行爲,學生語文成績才能真正提高。

二、激發興趣,增強學生樂學的慾望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朱熹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葉聖陶在《語文教學十二韻》中強調“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強調“興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學生樂學。有了興趣的激發,有了樂學的慾望,整個學習氣氛自然會和諧、愉快起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當然會提高了。

興趣就是人們的意識對一定客體內在的傾向性和內在性的選擇,是行爲驅動系統中最現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心理因素。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因此,學習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學習內驅力,是學好語文的誘因。作爲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啓發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用語文的重要性喚醒學生,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方面,知識有三層樓,最高一層是專業知識,第二層是一般文化科學知識,最低一層就是語文,這比喻非常形象生動,非常深刻,蓋高樓大廈,先要打好基礎……這明確指出了語文的基礎性作用。生活處處皆語文,尤其是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你無論走到哪裏,都離不開語文知識。另一方面,現在的高考模式,也越來越重視語文,語文學科在高考中的權重也越來越突出,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重視語文,必然會吃虧。明確了這一點,學生會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傳統觀念中清醒過來,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學習語文的興趣。

2、用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師說話能力的高低,極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簡潔、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語言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又能豐富學生的想像,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優美的語言是最能體現語文課教學語言藝術的關鍵因素,也是能給學生美的感受、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優美的語言,不在乎形容詞的堆砌,不注重修辭格的多寡,而是要語言的抑揚頓挫、流暢悅耳、生動形象,給學生以詩情畫意的享受。因此,教師要有說相聲般的幽默、小說般的具體形象、詩歌朗誦般的激情,才能通過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用電教手段創設情趣,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顯示出重要性和獨特性,它能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生動地再現出來。電教媒體的恰當運用,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舉措。當然,俗話說“適合的纔是最好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定位應該是在“輔助”,應先備好課,分析學生的需求,再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運用多媒體。表現重點、難點、主要邏輯框架,給老師留下足夠的發揮空間,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

4、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且,儘可能的有所變化,不要讓學生產生聽課疲勞。

三、走近、欣賞學生,師生共創和諧課堂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情緒渲染是講授素養之一,它在極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課堂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必須傾注自己的愛,“以愛動其心”,多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形成師生互愛,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良好師生關係。《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活動過程。融洽的.師生關係是啓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師生親密合作,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是每一個教師應該做到的。

1、關愛學生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張對學生施以“仁愛”,他說“仁者,愛人”,要做到“誨人不倦”。法國自然主義教育家盧梭指出:“熱心可以彌補才能之不足,而才能不能彌補熱心”。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教育應當是有情的,離開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單純傳授知識的刻板、枯燥的死衚衕。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礎。”關愛學生,是每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努力工作的原動力。多給學生以關愛,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傾聽學生們的心聲,幫助學生們分析、認識和對待各種語文學習問題。學生的心理壓力只有得到適度釋放,才能愉快學習,健康成長,也才能與老師更加親近,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更有利於有效教學。

2、尊重學生

全面參與、有效參與是課堂教學效果的保證,離開了全面性和有效性,課堂教學就會流於形式,就會失去生命力。有專家指出,考察語文教學效率的標準之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程度。在一堂課上,如果有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教學的全過程,這就可以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課。

課堂教學應當是師生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尊重學生不僅表現在尊重學生的情感表現,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自尊心理;更表現在在課堂上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在備課時,要強調“三備”:備課本、備教法、備學生,可是實際操作中,備學生往往容易被忽視。所以,有的教師在課堂上,語言可謂精彩,教學的流程也很精緻,課堂氣氛也相當活躍,但是學生的實際收穫卻很少,熱熱鬧鬧、表面精彩的課堂帶給學生們的是什麼呢?是死記硬背,是被動接受學習,是被老師牽着鼻子走,嚴重傷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放心大膽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斷領悟、不斷探究、不斷創造,學生纔會得到提高和發展,才能做到師生之間平等、民主地進行對話,讓學生在愉悅、積極的心態中接受新知識。這也是新課程標準中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這樣的學習才顯得豐滿,充滿活力。

3、走近學生

雖然教師與學生是師生關係,但是如果教師能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做朋友,走近學生,瞭解學生,會發現學生是如此的可愛,是如此的富有生機與活力。

教師要蹲下身來,完全徹底地接納學生,以開放的心態接納不同的觀點。接納奇思妙想,包括接納錯誤,協助學生了解錯在哪,以及在一種支持學生的氣氛下,讓學生明白:“成功是不怕失敗的,能夠做最大的努力,讓今天比昨天好”。教師要學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師生關係,這樣就爲學生豎起了通往成功的階梯。

    走近學生,教師不僅可以採取談心、週記交流等方式,還可以通過與學生一起參加活動,在遊戲中增進感情,加深瞭解,縮短距離;還可以適當地使用一些班級用語,如可以在課上提問時喊出某個同學的“綽號”(當然要健康和沒有惡意的),可以在講課時使用一些同學們喜歡的流行語;還可以在學生們疲倦時,與學生們一起欣賞他們喜歡的音樂和動畫片,讓學生感覺你是他們的一份子,這樣就很容易營造愉悅、和諧的學習氣氛,當然就有利於教學了。

4、欣賞學生

高爾基曾經說過:“誰最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纔可以教育孩子。” 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戴爾卡耐基在談到人的需要時提出:人們大都“渴望被肯定”。所以教師要提高語文課的效率,就要讓學生愛上語文課,能在課上認真聽講,教師就要用欣賞的眼光去關愛學生。

魏書生老師經常出差,但他所教的學生學習不僅沒落下,而且學得很好,我想這離不開魏書生老師對學生的正確引導,特別是他對學生的讚賞。如:有時課前三分鐘,他請每位同學讓時光倒流,意念上走回當年自己最成功、最輝煌、效率最高的時刻,感受那時內心深處的愉快感、自豪感,使之擴大,使之遷移到今天的學習生活中來。

所以,教師也應該真誠地欣賞學生,要善於賞識學生的閃光點,絕不要吝嗇說出學生願意聽的語言,對學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予於及時、明確的肯定。欣賞是對對方最高層次的肯定,它傾注了具有時代精神的人文關懷,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學雙方實現精神的相遇相通。對學生的欣賞要還給學生表述他們自己想法的時空,讓每一位學生都暢所欲言,還要想方設法擴大學生想法的“影響力”,讓學生得到更多人的欣賞,儘可能地豐富和拓展學生的精神生活。

四、有效講授

    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教師科學合理地講授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講授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有效的講授可以引導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啓發學生思維的方向,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效的講授要遵循以下的原則:①講授要有吸引力。教師在上課時,首先要考慮如何用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生動形象的語言、豐富多樣的非語言表達以及飽滿的熱情、充滿感染力是具有吸引力的更高境界。吸引學生注意的技巧有:教師可以在開始講課時,可以舉一個結果令人驚異的例子,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把教學目標告訴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地聽;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難點。在上課前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和練習的關鍵部分。在課堂進行中、結束時要強調重難點,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結構和知識主題。②掌握課堂講授的節奏。好的講授總是保持一定的節奏。保持和學生相適應的教學節奏,這種節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的輕鬆,又能使學生藉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並形成相應的價值觀。教師在備課時要設計簡潔合理的過渡。好的過渡決定了課堂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妨礙教學時間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師在講授時要保證過渡的簡潔和條理,控制過渡的數量。如果教師把過渡處理好就不會浪費教學時間,提高效率。③講授要清晰明瞭。教師應該有組織的、清晰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呈現新信息,指導學生獲得對所學內容的清晰理解。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收集信息資源,列出學生感到陌生或難以理解的概念,告訴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明確課堂的主要任務,使講授變得清晰。

    教師有效的講授可以激發學生投入學習,除此外,教師有效的提問,學生有效的傾聽,使課堂教學保持相互的對話、交流。如我在教改實踐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導下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爲中心,重觀科學與民主,借用了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方法。

⑴定向。就是確定這一課的學習重點。例如講《桃花源記》一課,生字有哪幾個;詞,虛詞“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詞意的不同;句,這一課的省略句式比較突出,列爲重點;譯,哪一段是重點。還要理解作者在這篇文章裏所表達的政治理想以及這種思想的侷限性。

⑵自學。學生把課文通讀一遍,逐段翻譯。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決。

⑶討論。前後左右每四人爲一組,把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提出來,互相討論;討論也不能解決的問題,留待答題去解決。

⑷答題。也是立足於由學生自己去解答疑難問題。由每個學習小組承擔回答一部分問題,如第一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難問題,第二組回答第二段。這樣,疑難之處越來越少。然後由教師回答解決剩下的疑難問題。

⑸自測。根據定向指出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習後的自我理解,由學生擬出一組十分鐘的自測題,由全班學生回答,自己拿出紅筆來評分,自己檢查學習效果。

⑹日結。下課前,每個學生在自己座位上口頭總結一下這節課的學習過程和主要收穫,再不同類型的學生中選一兩名單獨總結,使學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時的反饋。

六步教學法以知、情、行、恆相互作用的規律爲依據,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知,就是使學生認識求知的重要,喚起求知的慾望。情,就是讓學生體驗獲得知識的歡樂和幸福。行,是讓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活動的方向和規則,提高效率。

五、有效提問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講過一句名言: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提問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影響課堂教學實效的因素之一。教師在課堂上問什麼,怎樣問,是否問到點上,是關係到教學成敗的大事。在課堂上提問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緊扣教學目標,設計明確的問題;問題要難易適中,大小得當,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問要有藝術性,形式要多樣,環環相扣;提問要儘量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的機會,並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對答案質疑。

如一位教師在區教研活動上過一堂實驗課--《老王》。課前,在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自主思考,提出存疑的內容。在課堂上,有半數以上的學生對文章最後一句話“幾年過去了,我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多吃多佔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提出了質疑。教師以問引問,讓學生自主研究:

師引學生問題一:剛纔同學們比較集中地對文末最後一句話提出了質疑,那麼文章最後一句話到底表達了什麼意思?(教室裏寂靜片刻)

師引學生問題二:是啊,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不妨先思考××同學提出的“爲什麼老王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去看望作者,還帶着香油和雞蛋,目的是什麼?”(學生們似乎有了切入口,開始積極思考與討論)

生1、香油和雞蛋對老王來說是奢侈品,老王將楊絳夫婦看作親人,所以他把最珍貴的東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送給他們。

生2、文中說道楊絳想進屋取錢時,老王說:“我們不是要錢”,他只是來感謝的,像真正的朋友之間的那種感謝。

教師追問:楊絳感覺到了沒有?

生(齊答):沒有。

生3、楊絳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老王是一個下等平民。從經濟上看,他們是不相欠的。所以,“多吃多佔”應該不是物質方面。

生4、從情義上看,他們的付出是不平等的。楊絳夫婦對老王表達的只是對不幸者的一般同情;而老王渴望的是一種平等的關懷。

師:好!大家懂了沒有?

生5、懂了,經過兩年多的思考,自我反思與解剖,楊絳進一步明白了做人的原則:平等待人,真誠相愛……  

這節課,課前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帶着問題閱讀文章,並在課堂上提出自己對文本內容質疑,這不僅爲教師指明瞭教學方向,同時還使教師從學生問題中獲得了教學的突破口。課堂上教師以問引問,爲學生閱讀思路的展開提供了鋪墊,學生的思維拾階而上,突破了對文本中人物分析的簡單化傾向,也改變了教師的思維越俎代庖的不良做法。

課堂上要忌低效問。如(1)“問答式”問題。這類問題我們在很多公開課,日常課,甚至一些規模比較大的賽課上也能聽到,如“知不知道”“是不是”“對不對”“怎麼樣”“好不好”“喜不喜歡”等等,毫無啓發性的問題,有時只是爲了渲染氣氛,表面上課堂活躍熱鬧,實際並沒有解決任何實質問題,相反,還把整體性教學內容肢解的支離破碎,從而大大降低知識的智力價值,同時也把新課程倡導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與主體之間的平等互動的對話,庸俗化爲一問一答,表面上看起來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變傳統的“滿堂灌”爲“滿堂問”。 

(2)“淺表式”問題。如:“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自然段?”“這篇小說共寫了幾個人物?”有的課文明明是寫了三個小標題,還問學生“課文寫了幾個部分”等等,過於淺顯的問題,學生不用動腦子就能答出來。表面上看。這些問題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似乎不可缺,但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並沒有引起學生思考。這類設問,既浪費了教師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佔用了學生課堂活動的空間,對課堂教學的開展也不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更不能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在實際教學中,雖不能說這些問題一點作用沒有,但至少說是低效的。 

(3)“成人式”問題。所設計的問題,不切合學生的實際,不能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也不管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提出的問題,學生無從下手,摸不着頭腦,過於艱深,不但不能推動課堂教學的深入開展,反而使課堂教學限入僵局,學生活動形成冷場,這也是一種更加可怕的無效問題:如在教學《奇妙的克隆》中,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什麼是克隆技術”?雖然教材上談了“克隆”這個概念,並舉實例講了“克隆技術”的應用,但並沒有講什麼叫“克隆”技術,這裏涉及很多專業術語。教者提出這樣的問題,這豈能是初中學生回答得了的問題? 

(4)“拓展式”問題。這類問題在新課程改革中曾經廣爲流行,一些語文教師極力效仿。“拓展式問題”往往出現在語文課堂教學的課堂拓展部分裏。有些老師爲拓展而拓展,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歷史課、地理課等等,在語文課上,大談思想政治教育、環保、旅遊資源開發等問題。如上《愚公移山》結束前5分鐘,老師問:“你對愚公的做法有何評價?如果把愚公換成了你,你會怎麼做?”這兩個問題,意在引導學生談環境保護問題,這是語文課堂教學要解決的問題嗎? 

(5)“重複式”問題。提出的某一問題,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多次提出,或者是問題提出的方式不同,實質是同一問題。如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麼,中心思想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這種情況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屢見不鮮,造成課堂教學冗長,收效少,進度慢,費時間,效果差。

總之,高效課堂要以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理念爲指導;要以紮實的教學內容爲載體;要以多元的學習方式爲中介;要以積極的課堂氣氛爲依託;要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爲導向。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學會,讓學生儘可能多學知識。少做無用功。

教學質量永遠是學校的生命線。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 董偉. 有效語文課堂的三大特徵[J]. 吉林教育, 2009,(18) :88

[2] 郭會霞. 讓學生愛上語文課[J]. 新課程(中學版), 2009,(05) :10

[3]  石  鑫、黃  晏  新課程背景下高效課堂的研究

[4]魏書生  魏書生激發學生興趣十三法

[5]魏清主編.中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上海三聯書店,2005.

[6]陳小英主編.建設一個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實體.上海三聯書店,2008,2.

 

 

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