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多媒體教學設計(精選7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散步》多媒體教學設計(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散步》多媒體教學設計(精選7篇)

《散步》多媒體教學設計1

教材解讀

本文是莫懷戚創作的一篇散文,寫的是一家人散步這一稀疏平常的小事,但卻體現了溫馨的親情。一家三代人散步時出現分歧,最終歸於和諧。這個故事塑造了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也是對中華傳統美德中“孝敬”“慈愛”觀念的形象詮釋。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剛升入一個新的學段,情感豐富且面臨着一次新的情感轉型與定性,所以這篇文章中的濃濃的親情可以激起學生心中對於親情的強烈感悟。在教學過程中,要儘可能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不給情感貼標籤,提倡自然流露真情。此外,散文語言淺易、平實、優美,七年級的學生可以自主品味語言魅力。同時,學生對於語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把握是有所欠缺的,教師應該適當引導學生抓住行文細節,讓學生自覺思考把握人物形象。學生對於本文語言、人物、情感的學習是一個一體三面的立體學習過程。

教學目標

1、瞭解文章主要內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親情。

2、能夠通過細節描寫,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學會賞析語言,體會語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老舍有一部著名話劇《四世同堂》,四代人一起生活。現在醫療不斷髮展,人的壽命也相對延長了,那同學們的家裏是幾代同堂呢?那大家族在一起會在飯後有什麼共同活動嗎?有散步,好的請幾個同學分享一下,你們再散步時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

莫懷戚他們一家三代一起散步也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一起去文中看一看。

三言兩語知文意

活動一:提問式擴充文意

1、師:5分鐘快速摸讀課文,請學生簡單概括文章內容。

生:作者一家人在田野散步,出現分歧,最終和諧解決。

2、師:誰發生了分歧?(從原文中找)

生:奶奶和孫子(三代人)(兩對母子)

師:什麼樣的分歧?

生:走大路與走小路。(pra:6)

師:誰能解決了分歧?

生:父親(兒子)作者

師:爲什麼“我”能解決分歧?

生:“pra6母親老了聽兒子的,兒子還小聽爸爸的”

師:最終“我”如何解決?

生:因爲母親年紀大了,決定委屈兒子。

師:最終走了那條路呢?

生:小路

師:選擇走小路的原因?

生:母親改變了主意。

(給大家幾分鐘時間重新理一理文章思路:除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之外,主要講一講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活動二: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pra3

朗讀後從以下幾個角度思考?

1、母親老了,走不動了爲什麼還要她出來散步呢?

2、句子中母親“熬過了一個嚴冬”說明什麼?

3、“太遲了,太遲了”反映了什麼?

(再讀一讀,注意重要詞彙)

明確:初春景色很美,母親雖然年老但熬過一個嚴冬也期待着春天的到來,出去走走有利於喚醒她的活力,所以一家人出門散步。

七嘴八舌話家人

教師:剛纔大家說到文中有四個人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他們是怎麼樣呢?首先,看看“我”,同學們說說文中的“我”這個人怎麼樣?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

關於“我”:[5分鐘]

你認爲“我”是怎樣一個人?(孝順,善良的人)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我”孝順的段落或語句。(“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就象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爲母親的身體着想,不把母親當累贅,硬要母親出來,在初春的好天氣裏運動運動,對老年人有好處。)(“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說:‘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很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這樣,我們在陽光下背起了兒子。”)(板書:“我”:孝順善良)

關於我的母親:[4分鐘]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樣一個人呢?(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奶奶善解人意,愛護小輩的段落或語句。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母親很害怕自己給兒子、孫子、媳婦造成麻煩,怕成爲他們的拖累,所以寧願一個人在家)(“但是,母親摸摸孫兒母親對我說”母親很爲小輩着想,不願意爲難自己的兒子,更不願意爲了自己而攪了一家人出遊的興致)(板書:母親:慈愛親切)

關於兒子和妻子:[5分鐘]

教師:文中對妻子、兒子着墨不多,但他們也在儘自己所能維護着家的溫馨和諧。那,請同學來說一說你對妻子、兒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學生小結教師評述: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決定後他欣然接受沒有一點蠻橫無理的態度。

教師:我們再進一步思索,從兒子身上有沒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這家人有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疼愛但不溺愛。我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兒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長大後他也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教不如身教”,從小到大孩子就是在這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做人的道理。)

學生小結教師評述:從文中看,妻子很賢良,是位慈愛的媽媽和孝順的兒媳。對丈夫溫順有理,對婆婆尊敬有加,對兒子關懷倍至。在她身上也滲透了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板書:妻子:溫柔賢惠)(板書:兒子:聰明乖巧)

教師總結:本文無論寫誰,作者在字裏行間都表達一種永恆的情感:親情。(板書:親情)

教師:通過對四個人物的描寫,這個“親情”又滲透了哪些情感?(“我”和母親之間、妻子和兒子之間——母子情)(“我”和妻子之間——夫妻情)(母親和兒子之間——祖孫情)教師:本文就圍繞着這三種親情表達了一個重大主題——(學生回答)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段落在文中是重要的線索段落起着過渡作用,使引文自然。在此處設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思辨能力,並且以小組同學討論的形式展開彙報,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

十年一品溫此情(千言萬語、一心一意、一呼百應)

活動:

1、文中還有哪些寫親情的句子?

2、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我的責任感?

作業佈置:

寫寫自己和家人相處的一個小片段200字左右,要求情感真摯。

《散步》多媒體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文章的大致內容,領悟文章的主旨。

2.掌握課文巧妙的構思及以小見大的寫法,挖掘生活中可供寫作的素材。

3.學會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閱讀,瞭解作者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感情的方法。

2.學習並感受這篇散文在語言、構思與立意等方面的好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閱讀能力和對寫作的興趣,進一步堅定寫好作文的信心。

2. 理解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味細節,感受課文。

難點:在學習中理解“小”“大”其實是一體的東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蘊含在“小”(故事、細節、情節)裏面的東西,二者是不可分離的。]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視頻導入

感恩的心視頻導入

一個女孩用回到山區做教師的方式來回報那些資助她上學的無名的人們,這是一種感恩的表現。“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百善孝爲先”其實我們最應該感謝的是給了我們生命的我們的父母。

我們今天帶着一份感恩的心走進著名大學教授莫懷戚先生的家庭,看在看這個普通的家庭裏發生了一件什麼樣的事。

二、聽文入境

1、從課文的字裏行間,你知道這個家庭發生怎樣的一件小事,從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從課文的字裏行間,我知道這個家庭老中幼三代在春天的田野裏散步。在散步的路線上發生了分歧,最後是和諧的解決了,表現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親情。從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個這是一個溫馨、和諧 的家庭。

二、讀文生情

1、請每組推選出一位最有實力的同學進行朗誦之星的評選。

要求:1、感情基調:歡愉而深沉2、語速:中速但有變化(4節歡快,8節舒緩)3、重音:需要特別強調的地方、感情深沉的地方讀出重音4、語調:平穩,不宜過高或過低。

2、真情有約

主持人:同學們,東臺臺“真情有約”欄目又和您見面了。我是主持人沈榮,我們的口號是:用眼睛發現愛,用心靈感受愛,用真情表達愛。

今天的主題是:親情無價,現場請來的嘉賓是重慶師範大學教授、著名作家莫懷戚一家,他們一家在一個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發生了一件雖然平常但卻感人的事情,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一家。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莫先生工作那麼繁忙,怎麼想起來要和一家人出去散步的呢?

莫先生:爲了讓母親出去散散心,爲了一家人出去欣賞春天的美景。

主持人:聽說你們在散步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件事情?莫太太,你能說說嗎。

莫太太:發生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小組合作,試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撰寫一段訪談錄。

小結:分歧的產生緣於愛,分歧的解決更凝聚了愛。這是溫馨而沉重的家庭責任,這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這是天地間最感動人心的和諧之美。其實,和諧並不僅體現在家庭生活中,和諧也是全社會、全人類的理想和追求。

同學們,還記得奧運會的開幕式嗎?開幕式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的一個漢字:“和”,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這個精彩的設計,感受一下和諧的無窮魅力。

視頻欣賞

一個和字,凝聚了中華民族悠久醇厚的文明精髓,它是億萬家庭和睦生活的寫照,它是中國社會和諧發展的強音,它是世界人民對和平安定的渴望。

用眼睛發現愛,用心靈感受愛,用真情表達愛。親愛的觀衆,我們今天的真情有約欄目到此就要結束了,感謝大家的參與。

三、品文悟理

好的文章、好的語言,不僅要讀,還要有所得。同學們,拿出你的語文積累本,把你認爲精彩的、你喜愛的語言積累下來,並思考它好在哪兒,作點賞析。

1、生活細節顯示“人情美”。

友情提示:細節是指人物細微的舉止行動或細微的情節。它具有典型意義,如果運用恰當,會耐人尋味。

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爲我伴同母親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我說:“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賞析:這兩處細節描寫,反映了兩代人的具體心態,具體表現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愛,感情十分融洽的氣氛,有一種濃濃的人情美。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賞析:這個背母親的細微動作,不只有尊老的含義,也體現出了“我”具有的一種使命感。

2、景物描寫展示“畫面美”。

友情提醒:所謂景物描寫就是環境描寫中的自然環境描寫。散文中景物描寫作用就是爲所歌詠的對象的特徵服務的。其作用。一般可以從以下六種情況判斷:1、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2、是否渲染了氣氛;3、是否設置了背景;4、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5、是否深化了主題;6、是否推動情節的發展。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

賞析:作者從遠到近分別描寫了“新綠”“ 嫩芽”“冬水”這些顯示出新春旺盛生命力的景物。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爲散步提供了一個十分優美的環境,爲後面兒子覺得走小路有意思做了鋪墊,同時也爲全文奠下一個禮讚生命的感情基調。

“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

賞析:這是描寫母親所見到的小路遠處景物,照應了上文兒子所說的“小路有意思”。同時又流露出對生活的酷愛,以此爲背景襯托出一家人的和睦、溫馨,其樂融融。景美、情美相得益彰。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

賞析:文章結尾再次強調這一段景物描寫,進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3、“輕描淡寫”感受“語言美”。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賞析:該句結構大致相同,內容相關、句式對稱,語句形式整齊、連貫,富有形式美和音韻美。

4、敘事起伏體現“結構美”。

1、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爲我伴同母親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我說:“走大路”。

3、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賞析:文中寫散步,本該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卻起了一個波瀾:“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於愛母之心,決定走大路時,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決定發展,母親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兩處波瀾不僅使記敘擺脫了平鋪直敘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對母親的摯愛,母親對孫子的親情。

5、深層感悟品味“意境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賞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肩負着承前啓後的責任,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大詞小用,其實表達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支永不停熄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

《散步》多媒體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字裏行間表達的濃厚感情。

2、品讀含義豐富的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特別是品評鑑賞能力。

3、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親情的濃漿,縱然是一次極平常的散步,也能讓人體會到溫馨的親情。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二、自學指導——預習與交流

1、讀準下面這些加點字的讀音。

散步(sàn)熬(áo)咕咕(gū)

分歧(qí)霎時(shà)粼粼(lín)

2、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信服:相信並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應該有的指責或待遇,心裏難過。

3、作者簡介

莫懷戚,1951年生,重慶人。當代作家,現爲重慶師範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從事文學創作二十餘年,用多種體裁創作,以小說見長。著有小說集《大律師現實錄》,中篇小說《詩禮人家》,長篇小說《經典關係》《透支時代》等。

三、自學指導——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把握溫和、親切中含着莊重的語氣和平穩的語調,聲音不宜過高或過低,並思考下列問題。

1、散步的地點在哪?哪個季節?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時發生了什麼?

散步的地點是:田野;散步的季節是:初春;散步的人物有:“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散步的過程發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樣產生的?

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走大路。母親固然聽兒子的,但在這種特定的情景下,更愛孫子,“變了主意”走小路。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着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

4、在解決分歧的過程中,誰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誰的權力最大?研討中對每個人物作簡要的分析並讓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注意品評,讀出感情。

(1)可以說每個人做得都好,因爲“我”:孝順善良;母親:慈愛親切;妻子:溫柔賢惠;兒子:聰明乖巧。

(2)家庭成員之間不存在權力的大小,他們之間好像構成了一個循環的關係鏈,那是因爲有親情。作者在字裏行間都表達出這種永恆的情感,闡釋了一個重大主題——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

5、在解決分歧時“我”爲什麼感到責任重大?

答:因爲一切都取決於“我”。文章告訴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責任重大。

6、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兒子對於“我”和妻子來說,背起來應該很輕鬆,可爲什麼我們都走得很慢很仔細?

答:“我們”害怕他們摔着,其實也就是對老人的尊敬,對小孩的愛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7、這是怎樣的一家人?

答:互敬互愛、溫馨幸福、融洽和諧、尊老愛幼。

(二)深層探究

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答:這句話表達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着承前啓後的重大責任。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揹負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爲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2、這篇短文爲什麼大詞小用、小題大做?

答:大詞小用確有好幾處。一處把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說成“分歧”。一處說面對“分歧”,“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一處把自己的話說成“決定”。一處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樣的大詞小用,小題大做,透露出作者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這件事講一個道理,即:對家庭的熱愛,對親情的珍惜和重視。

3、作者選取“散步”這個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親的關係爲主線,逐步展現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和睦、互敬互愛的關係。那麼作者是怎樣由小見大,從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

答:通過散步,體現美好的家庭生活,寫一家人的互敬互愛。“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小時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我的母親老了她總是聽我的。”母親老了,尊重我的選擇;兒子還小,習慣聽我的話;妻子呢?在外面往往聽從我的意見。一家人互敬互愛,非常和諧。

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反映了我對母親的尊敬。母親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嶇,孩子感興趣。母親慈祥,想讓孫子高興,改變了主意,反映了老母親對孫子的愛護。

(三)語言品析

1、寫景的句子

(1)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這段文字描繪了新綠、嫩芽、冬水,展現了春天的氣息、生命的呼喚,寫得富有詩意,讀後使人似乎聞到了鄉間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現出勃勃的生機,同時也襯托了一家人散步時祥和、歡樂的心情。

(2)她的眼順小路望過去:那裏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點明瞭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現了母親理解孫兒願望的內心世界,同時渲染了一種和諧美好的氛圍。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師生適時點評)

(1)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兒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爲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

這幾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態都顯現出來了,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情態畢現。“正因爲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缺乏文化修養的人,話是不會這樣說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現什麼樣的情態,就要用什麼樣的語言。

(2)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比得多妙!從內容上說,有迴環的關係,把母子關係一下子追溯到幾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溫順的性格都表現出來了。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1)有的濃,有的'淡。

(2)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3)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4)我蹲下來,背起了我的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我們的兒子。

(5)我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很輕。

(7)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作用:語言精美,兩兩對稱,整齊和諧,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4、含義深刻的語句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我”是家庭主腦,如果處理不好母親、兒子兩者間的“分歧”,會影響家庭和諧。“我”把這種“分歧”的處理看得很重,可見“我”對家庭的重大責任感,表達了“我”對母親、兒子兩人濃濃的親情。

【小結】本環節意在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美點,引導學生學會尋找“美”的感覺、表達“美”的感受、增強“美”的判斷、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幫助學生養成一種閱讀習慣,拓寬學生觀察課文的角度與視點。同時指導學生以後在寫作的時候也可以學習這樣的語言,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要的只是一份樸實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四)寫作技巧

本文采用了哪些寫作技巧?有怎樣的作用?

生甲:以小見大,小題大做,大詞小用。文章以平常事來探討家庭倫理中的大原則,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行爲到原則,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幾處大詞小用更有利於主題的表達,展現了作者的匠心。

生乙:尺水興波,一波三折的寫法。母親不願散步卻讓“我”勸出來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決——“我”決定走大路,母親卻改變了主意。親情、倫理、人性的亮麗之光在波谷與波峯上折射得熠熠生輝。

生丙:語言平易樸實卻生動活潑,內涵豐富,音韻鏗鏘。全文無生僻華麗的詞語,更無令人費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滿着生活的情趣,表現了家庭的幸福和溫馨,不少句子言微意遠,意在言外,含義豐富。句式的整齊與錯雜,語意的對稱和反襯,似乎都是信手拈來,於平實中見靈氣,在淺易中見哲理。

四、板書設計

開篇點題:寫一家人一同在田野上散步

散步散步路上環境情趣

化解分歧——表現親情

五、拓展延伸

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請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學們分享。

【交流】把遙控器交給爺爺奶奶;主動將臺調到戲曲節目頻道。

《散步》多媒體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朗讀,較準確地評價作品人物,體味人性美;

3、合作、探究學習,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特別能品味美文的語言。

4、寫作短信,表述並感受濃濃的親情。

學習方式:

朗讀、品味、討論、質疑。

學習步驟:

一、導入:

家,一個多麼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親情和關愛的空間。今天,讓我們步入一個家庭,去感受這個四口之家濃濃的親情。

二、朗讀課文

三、課文講述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來敘述的,誰能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給同學們講述這個故事?

四、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以小男孩的身份說說我有一個什麼樣的奶奶、爸爸、媽媽。爸爸孝順、有責任心奶奶仁慈和善良、愛孫子媽媽溫順明理,也孝順我乖巧、懂事

五、請談談這個家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印象?和睦,溫馨。互相體諒、關愛家人。這是個互敬互愛,充滿着骨肉之情的家庭。這個家庭是非常團結幸福的,他們都能顧全大局,爲他人着想。

六、下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把你認爲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以小組爲單位進行交流,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進行討論(提示:從關鍵句、關鍵詞入手,注意語言的品味)(學生讀書,圈點、勾畫,討論。每個小組可由一人記錄通過討論所形成的問題)。

七、學生把有關問題提交上來,老師歸納組合,討論發言,共同探究。

八、請同學們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九、遷移拓展,抒寫親情,發短信給至親。請同學們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親情爲主題,發一條短信,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把它發給你的親人

十一、結課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啊!

十二、佈置作業

1、以“親情”爲話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讀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散步》多媒體教學設計5

一、教學設想

本文是自讀課,注重“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以學生的發展爲主旨”的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加深對含意深刻句子的理解,賞析一家四口各成員的性格特點,從中體會三代人互敬互愛的濃濃親情以及尊老愛幼的民族傳統美德。同時在課上積極營造一種美(人性美、景物描寫的詩意美、語言美)的氛圍,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文章的主旨美。注重理論和實際動手能力的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辭沖淡的文章。學習本文的關鍵是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終領悟作者借散步表達的深意,有兩處關鍵需要注意:一是面對分歧時所作的決定;二是篇末所說的“整個世界”。着重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兩處蘊含的深刻含意,以理解文章關於親情、責任及生命的主旨。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尊老愛幼的觀念比較淡薄。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整體感悟課文內容,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過程與方法

體會文章中的深長意味,借鑑“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在合作探討中提高賞析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結合自身實際,理解、感悟文中的親情,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惜生命的情感。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五、重點難點

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2、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難點:

1、文章“以小見大”的語言特點。初步學會運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2、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所具有的象徵意義(“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1、選擇合適的切入點。

對於這篇文字淺顯卻含義深刻的文章的教學,要選擇的切入點比較多,可從標題來切入;可從“分歧”來切入;可從人物性格特點來切入;可從人物關係處理來切入;可從初春景物描寫來切入;可從全文結句來切入;可從情感表達上來切入。

我這次選擇了從情感表達上來切入。基本思路是:以情感表達的探究理解分析帶動文章語言的品析,以文章語言的品析帶動主旨的領悟。這個基本的學習鏈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也可以根據學情來靈活處理。

2、確定恰當的深化點。

結合對最後一段這一組特寫鏡頭的分析、品讀,理解最後一句話的內在含義,從而深化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七、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教師製作配套的課件。

八、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過程請。

九、本課總結

本文是一篇蘊涵豐富的優美散文,文中體現了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使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審美趣味得到了潛移默化的薰陶和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散步》多媒體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揣摩重點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美。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養。

教學難點:

理解具有象徵意義的文章最後一句話。

教法設計:

誦讀品味法、點撥引導法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說事、品情、賞景、析意、悟法。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敘事散文,主要是將朗讀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在朗讀中感受文章語言的美,進而學會揣摩、品味文章語言,並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培養愛家(小家),愛國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讓愛住我家》,感受溫馨的家庭,濃濃的親情。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爲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爲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祖輩們,在艱辛和苦難裏繁衍生息,沒有畏懼,從不言累,纔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安適。可是,等到他們老了,做兒女的我們這時應該怎樣做呢?記得孟郊曾寫過一首“結天下人之心願”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莫懷戚筆下的這一家人是怎樣做的?它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啓示呢?讓我們跟着他們家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

2、師生配樂朗讀(老師示範第1、2段,學生接着齊讀),

思考:(1)文中寫了一件什麼事?

(2)從文中的字裏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歸結爲“和美”)

3、引導學生“說事”。

4、反饋、點評、小結:

我們一家四口祖孫三代在初春田野上散步。後來發生了分歧,最終“母親”遷就了孫子,改走小路。

三、深入文本、讀文尋情

1、研討。

①在決定走大路還是小路時,爲什麼“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②那麼,“我”如何決定的呢?(走大路)“我”爲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

③假如,“我”當時決定依從兒子走小路,那會怎麼樣呢?

④在小路不好走的地方,這家人是怎麼做的?(“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家庭和美,需要家庭成員間相親相愛。

(1)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給文中哪個人物?爲什麼?

(2)試着用一個詞語評價文中人物。

明確:“我”孝順;

妻子賢良;

母親慈愛、謙讓;

兒子乖巧、可愛。

四、探尋美點、品賞語言

(1)這是一篇優美的敘事散文,讓我們細細咀嚼品味,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師提示

美在:

A、春景的生動描繪。

B、對稱句式的使用。

C、用動作、心理、語言等細節描寫展示人物思想感情。

D、明快又含蓄、淺顯又深刻、催人玩味深思的語言。

(2)師生共同賞析

景美

生深情朗誦第4段春景描寫。

生賞析,第4段描寫了“田野、新綠、嫩芽、冬水”等景物,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對稱句式美

①師:“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猜猜老師喜歡它原因?

明確: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傢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②生賞析“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係,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

③學生深情賞讀文中對稱句式:領讀—跟讀。

五、賞讀入心突破難點

1、朗讀最後一段,感悟最後一句的含義。

2、反饋:“慢慢地、穩穩地、仔細”寫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態度,“世界”這個詞是大詞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肩負着承前啓後的重大使命。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着重談“整個世界”,順勢談“以小見大”手法)

六、拓展運用暢敘親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親情無處不在,它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七、課堂總結深化情感

本文通過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現了家庭成員間互相謙讓愛護的濃濃親情。其中尤其體現了中年人贍養老人和撫育兒女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有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孟子說

培根說:(展示)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爲一箇中國人就更應堅持和發揚培養民族自豪感情。

這節課裏,我們作了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我們領略到了如詩如畫的景物之美,我們體會到了古樸動人的人情之美,我們也品味到了秀美雋永的語言之美,我們還學習到了以小見大的技巧之美。

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親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它如陽光,溫暖馨香;它像美酒,醇香醉人;它似橄欖,讓人回味。充滿親情的家,既是避風的港灣;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擔子,需要我們用責任來擔當。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請珍愛親情,傳遞親情,勇於擔當,讓我們的家庭更和睦,讓社會更和諧!

最後老師也送給大家一份禮物──一幅對聯: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八、創新作業感恩親情

1、真誠行動:

回家爲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寫親情:

用一段話或一首小詩寫寫對親情的感受。

《散步》多媒體教學設計7

一、導入

散步時一種非常常見的生活經歷。對於我們來說,或許散步只是一種休息方式,但是在作家莫懷戚的筆下,散步則成了一個凝聚親情的紐帶。今天就讓我們隨着莫懷戚一起散步,共同體會這濃濃的親情。(教師板書題目和作者)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完成我們的預習導學案。

三、師生合作,探究文章。

1、師:剛纔大家已經讀過了課文,大家覺得作者的家庭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

(鼓勵學生髮表意見,引導學生從家庭成員的關係角度出發)

2、讓我們把自己融入這個和諧的家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的額朗讀課文,想象這一家人散步的過程,然後搶答下列問題。(多媒體顯示搶答題)

①散步的時間?(初春)

②散步的地點?(田野)

③課文中共寫了幾個人?主要人物是誰?(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我)

④在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結果如何?(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產生了分歧,作者解決了分歧)

3、請大家用一句話概括上面的內容。

(一家人在原野上散步,在散步的過程中產生了分歧,分歧在親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關愛中解除了。)

4、你喜歡文中的哪些句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可能有的句子:

(1)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這句話從小孩的嘴裏出來,顯得特別的天真、可愛,可讓學生仿讀進行品味。)

(2)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教師可不失時機地問:爲什麼他們都聽我的?引導學生探討)

(3)這南方初春的田野,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筆下卻是那樣地富有詩意,並且使它與莊重的話題“生命”聯繫在一起,教師可引導學生探討“作者爲什麼看到這田野美麗的春景會想到生命?”“這與前文寫母親有無聯繫?”等問題。並讓學生動筆仿寫,深入理解語言美。)

(4)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這是一句有着深刻含義,富有哲理的話,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負着承前啓後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中,應鼓勵學生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