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課件製作的教學設計

篇一:多媒體課件的教學設計

多媒體課件製作的教學設計

計算機輔助教學工開發出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必須以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爲指導,作好課件的教學設計。不同類型、不同使用目的課件,其教學設計過程中的具體方法和步驟會有所不同,但就其設計的結果來說都必須回答三方面問題:

(1)我們期望學習者學到什麼知識,掌握什麼技能,獲得何種能力的培養?這是確定教學目標問題;

(2)我們進行怎樣的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目標?這是確定教學策略和選擇設計信息媒體問題

(3)我們如何及時評定和強化學習效果?這是進行教學評價問題。因此,確定教學目標、選定策略 和選擇設計信息媒體和制定學習評價標準是課件教學設計的基本問題。下面將就如何解決好這些基本問題進行較詳細的討論。

一、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對學生應到的學習成果或最終行這確描述,它爲每個教學單元或每節課的教學活動規定方向,是形成學生學習動機的主要基礎,所應十分重視對教學目標的確定並要用準確的語言向學生闡明。首先課件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具體的。所謂“具體”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指目標的表述應圍繞“學生在使用課件後能幹些什麼”;或“學生是什麼樣的”來描述而不描述成:學生將學習什麼”;

二是指必須明確課件與整個課程間的關係,這一點對課堂用CAI的開發來說尤爲重要。因爲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課件是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的一個五一節,課件相當於一種媒體在某一教學活動中起某種作用。在這種情下,課件的目標必須服務於課程教學的整體目標,課件的設計要融於課堂教學過程的整體設計。其次,課件的教學目標應是有層的。按照教育目標分類學,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分爲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等六個層次。目標層次與內容複雜程度相對應。

第三,課件的教學目標應是有鎮對性的。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學習和生活的經驗乃至社會文化背景等,要在目標確定時認真加以研究和分析,以使課件具有促進有效學習的作用。

二、選定教學策略

選定教學策略是根據具體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特點及選題內容的綜合考慮,選擇確定課件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對於輔助課堂教學講授環節的課件,要在充分了解教師對整個課堂教學設想的基礎上進行課件教學策略的選擇。如果教師對整個教學採用啓發式,那麼課件設計就應配合這種教學方法,如利用CAI課件創設一種問題情景,以便於教師對學生進行啓發和引導,這時課件不給出結論性的內容,只給出啓發思維或思考的線索、場景等;如果教師採用講解法,爲了要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或深化學生的思考與理解,或者提供感知教材以便建立學生的共同經驗等,就可以採用演示和模擬的教學模式,生動形象地對事物對象進行演示,展示其過程,揭示其規律,提供觀察的材料和思考的問題情景等等。在教學策略確定後,可以形成課件的總體結構模型。

三、選擇與設計

選擇與設計表達教學內容的媒體根據選題過程的分析、教學目標制定的情況和教學策略選擇的結果,確定和知識點採用何種信息媒體來表達。在多媒體課件中,表達信息的媒體主要有文字、圖形、動畫、圖象、活動影象、音頻等。一般應根據學科特點、內容分析和教學需要,按照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來選擇媒體,合理地設計課件中文、聲、圖、像、動畫等各種信息媒體的運用形式,恰當地表現各種教學信息,以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實踐證明,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學目標的性質、學習者的學習特性是確定表達教學信息的媒體類型及其運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特性相協調,並能夠有機結合形成優化的教學結構時,多媒體課件的助學效果會更好。

四、制定評價標準

要獲得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及時評定和強化,必須根據教學目標制定目標到達程度的標準和評定的方法,學習者學習結束後,課件要用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來衡量是否完成學習任務,課件中使用遷適當的評價,既可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又可促進學生有效達到學習目標。

五、形成文字本

文字稿本是按照教學過程的先後順序來描述每一環節的教學設計結果的一種形式。一般情況下,文字稿本的編寫由學科專業教師來完成。完整的文字稿本一般包括三部分:稿本說明、知識結構流程圖和稿本卡片。 1.稿本說明 主要是對課件設計、製作和使用中的各種策略、事項進行說明。

1.完整的稿本說明要包括如下的內容:

(1)課件設計登記卡 登記卡 給出課件設計的基本概貌。

(2)課件開發目的說明 主要指出課件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怎樣的意義。

(3) 學生學習特性說明 主要指出學習者關於課件選題內容的原有認知結構和認知能力、以及學習者的認知階段、對本課程的關心程度等。

(4) 教學目標及其分析說明 教學目標一般應包括知識掌握、能力培養、品格形成等三方面的目標。

(5)教學策略說明 主要指出爲達成知識、能力、品格等三方面的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過程、媒體信息使用等進行選取、設計、組織與安排的原則和思想。

2.課件知識結構圖

知識結構主要指課件選題中各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聯繫的形式,通常用邏輯框圖描述,因此也被稱爲知識結構圖。它是學科教師在具體制定教學目標過程中,對課件選題內容進行詳細分析的結果,展示了知識內容間的層次、順序及相互間的邏輯關係。

3.稿本卡片

稿本是一種記錄和描述課件教學設計結果的形式,稿本卡片是稿本基本單元,一個稿本由一系列按教學過程先後順序綜合排序的稿本卡片組成。稿本中主要包含兩類信息:教學信息和對課件形式的有關要求與指示。教學信息一般包括學科知識、啓發引導、設問應答、教學構思或創意信息、媒體信息類型等,對課件形成的有關要求與指示包括關於圖形、動畫、聲音、文本的呈現方式順序方面的要求,人機交互、使用操作方面的要求等。 文字稿本編寫完成後,課件教學設計階段的工作就完成了,後續工作一般由課件製作的專業人員來完成。

篇二:多媒體課件製作教案

第1章 多媒體課件基礎

1.1 什麼是多媒體(Multimedia)技術

多媒體(Multimedia)技術是將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和聲音等內容結合在一起,並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術。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大大地擴展了計算機的應用範圍,使計算機廣泛應用於生產管理、學校教學、公共信息諮詢、商業廣告、軍事指揮與訓練,甚至也應用於家庭生活與娛樂等領域。

多媒體技術集計算機技術、音像技術及通信技術於一身,能夠對多種信息進行統一獲取、存儲、組織與合成,使查詢、檢索信息更加方便。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愛好、任務和認識特點來採用圖、文、聲等多種信息格式組織內容。

交互性是多媒體有別於其他媒體的重要特徵。傳統媒體只是單向地、被動地傳播信息,而多媒體可以實現人對信息的主動選擇與控制。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多媒體技術與計算機結合,再配以相關的軟件,可以製作出課件、遊戲、電影等多媒體產品。

1.2 CAI和MCAI

CAI—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MCAI—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Multimedia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就是利用多媒體技術的CAI。

1.3 什麼是課件

課件是指在一定的學習理論指導下,爲達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設計教學活動用來反映某種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的系統軟件。它是用以存儲、傳遞、交換、解釋、處理各類教育信息,並對它們進行選擇、評價和控制的教學程序。其中相關領域知識包含了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傳播及信息科學、與媒體科技理論。課件的基本模式有練習型、指導型、諮詢型、模擬型、遊戲型、問題求解型、發現學習型等。無論哪種類型的課件,都是教學內容與教學處理策略兩大類信息的有機結合。具體講,課件包括:① 向學習者提示的各種教學信息;② 用於對學習過程進行診斷、評價、處方和學習引導的各種信息和信息處理;③ 爲了提高學習積極性,製造學習動機,用於強化學習刺激的學習評價信息;④ 用於更新學習數據、實現學習過程控制的教學策略和學習過程的控制方法。

課件的開發過程,就是課件的設計者把自己對於教學的想法,包括教學目的、內容、實現教學活動的教學策略、教學的順序、控制方法等,用計算機程序進行描述,並輸入計算機,經過調試成爲可以運行的程序。課件的設計與製作涉及到多種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一般由課程專家、教學設計人員、心理學家、有經驗的學科教師、教育科研人員、美術人員、軟件設計人員,有時還需要音樂工作者、攝錄像人員等共同參加,組成課件開發小組。課件的製作一般要經由如左圖所示的程序。從課件的指導思想和製作過程可以看到,課件是編制者按某一思路設計製成的、前後連貫的、有系統性的軟件,是按特定的教學策略教學某一學科知識。

1.4 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優點

表現力豐富:具有很豐富的表現力。課件製作者可以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綜合運用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方式模擬仿真各種情境。既能夠化抽象爲直觀,化靜態爲動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充分表現課堂內容,突破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通過動畫演示及聲音解說的形式可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該實驗過程。

容量大:通過向課件中添加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動畫、圖片、音像等資料可大大增加課堂教學容量,開拓學生視野,提高教學效率。

具交互性:是多媒體課件重要的特徵。一個好的多媒體課件,不僅可以使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組織學習內容,還可以使學生參與進課件中,與課件中模擬的角色進行討論與探索。

具共享性:Internet的發展爲教學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方法,製作好的課件可以發佈到網上供更多的人使用。

1.5 所需硬件環境

多媒體計算機、掃描儀、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光盤刻錄機等。

1.6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原則

教育性:包括直觀性—課件內容直觀、形象,利於學生理解知識

趣味性—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新穎性—設計新穎,能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啓發性—在教學中應具有較大的啓發性,能夠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和培養能力

針對性—針對性強,內容完整

創新性—應能支持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或探究式學習模式

科學性:應做到內容正確,邏輯嚴謹,層次清楚,模擬仿真形象,舉例合情合理,準確真實。具體表現爲以下幾點:

描述概念的科學性:取材適宜,內容科學、正確、規範

問題表述的準確性:課件中所有表述的內容要準確無誤,名詞術語、操作示範符合有關規定

引用資料的正確性:引用資料要正確

技術性:技術性是多媒體課件設計者都比較關心的一個設計原則。一個成功的多媒體課件應該畫面清晰,動畫連續,色彩逼真,文字醒目,配音標準,音量適當,快慢適度,交互設計合理。

另外還應考慮以下幾個原則:

穩定性:課件在使用過程中應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不應出現故障。

易操作性:課件在使用過程中應做到操作簡便、快捷。

可移植性:應考慮移植是否方便,能否在不同配置的機器上正常運行。

易維護性:課件應可以被方便地更新,利於交流、提高。

藝術性: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製作過程也是一個藝術創作過程。

主要表現爲:

畫面藝術:畫面製作應具有較高的藝術性,整體標準相對統一。

語言文字:課件所展示的語言文字應規範、簡潔、明瞭。

聲音效果:聲音清晰,無雜音,對課件有充實作用。

使用性與實用性:集中體現在界面友好,操作簡單、靈活,導航系統清晰,符合一般人的使用習慣,必要時還要在軟件中提供使用幫助說明。另外,還應注意課件的容錯能力強,文檔齊備。

網絡化與共享性:這是未來多媒體課件發展的一個趨勢,也是課件評估的一個重要依據。(僅供參考)

1.7 多媒體課件的開發流程

大致爲6個過程,其框圖如下:

需求分析—首先應該明確課件的使用對象。根據使用對象的不同,可分爲輔助教學型課件和學生自學型課件。

輔助教學型課件—教師爲了提高教學效率而在課堂上使用的課件,其使用對象是教師。由於教師的參與,課件中的交互功能不是很多。教師作爲授課的主體,在使用課件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帶動學生去積極地思考和學習。這種課件其實就是一個輔助工具,使用它可以將教學中黑板和粉筆無法表達的難點或重點內容更形象地表現出來。

學生自學型課件—由於課件完全取代了教師的作用,因此其交互功能要求非常強大。學生在使用課件時,通過自學就可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這種課件對某一知識點的學習內容包含的比較全面,而且也很系統。一般具有的功能爲:知識講解;演示試驗;思考與練習;綜合測試等。

明確了課件的使用對象之後,就應該根據教學大綱來確定課件的內容以及所要實現的教學目標。這裏需要解決3個問題:使用課件來對學生傳授什麼樣的信息?學生最希望得到什麼樣的信息?學生願意以何種方式來接受這些信息?明確了這些問題,也就完成了需求分析,同時也就確定了課件的框架和表現方法。

編寫腳本—根據實際教學需求而編寫的需求書。它以書面的形式確定課件的內容、結構和形式。一般是先根據需求來確定系統的目的,定義系統的功能與界面,然後以屏爲單位確定系統的邏輯結構,選擇媒體形式和確定每種媒體的信息量,最後形成詳細而完整的製作腳本。具體步驟如框圖所示。

準備素材—素材是多媒體課件中的基本元素,包括: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在多媒體課件的開發過程中,準備素材往往要佔用設計者很大的工時,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獲取素材。一般通過以下幾種渠道:

從素材庫中直接獲取(包括上網下載、購買素材光盤等);

自己採集製作所需素材(如使用數碼相機、錄音設備等);

通過其他渠道獲取素材(如使用抓圖軟件抓取計算機屏幕上的圖像、從VCD中截取一段視頻或是聲音等)。(介紹“東方抓圖”軟件:包括全屏截取、區域定製、保存等功能的使用。形成的圖片在Windows系統中的“附件”→“畫圖”功能中進行修改,另存爲JPG或JPEG格式,可減小該圖片的字節數。)

設計製作—根據課件的腳本使用多媒體開發軟件將各種教學素材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課件。 調試運行—爲了保證課件能夠正常的運行,需要對製作好的課件進行調試。首先應對課件的不同部分進行測試。主要目的是檢測課件中的文字、圖片顯示是否正確,動畫是否流暢,鏈接是否快捷、準確等。其次要進行環境性調試。因爲不同的用戶可能要在不同的軟、硬件環境下使用同一個課件,所以需要對課件在不同的硬件配置的計算機上、不同的操作系統和不同的應用軟件中進行測試。

課件發佈—製作多媒體課件的最終目的是要在教學上應用,因此對於通過了測試的課件要及時地發佈出去,可根

據課件的大小和需要將所製作的課件拷貝到軟盤或製作成光盤,變成一個可以脫離創作環境便於使用的教學軟件。

思考題

1.什麼是多媒體技術?

2.多媒體都包括哪些硬件?

3.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原則。

4.多媒體課件的開發流程。

5.什麼是腳本?編寫腳本的步驟。

6.多媒體課件對本專業教學所起的作用。

第2章 字處理軟件—WORD

鑑於已經學過WORD,這裏僅介紹一些高級知識及使用技巧。

2.1 文件的存儲格式

RTF格式存儲—比用Doc格式存儲的文件字節數少,且其內容格式不變(注:該格式宜存儲純文檔文件,存儲帶公式及圖表的文檔文件效果不理想)。

2.2 頁面設置

首先確定紙的大小,再確定版心(頁邊距、縱向、橫向、是否對稱頁邊距),版式(奇偶頁、首頁、頁眉、頁腳、對齊方式—版面的上下位置),文檔網格(欄數、是否指定行數及每行字數)。

2.3 文件菜單功能簡介

發送→Microsoft PowerPoint:將Word文檔中的內容發送到PowerPoint中形成幻燈片(此功能僅限於文字類,圖表及公式必須使用複製粘貼功能)。

2.4 視圖菜單功能介紹

常用工具欄的使用:將常用的工具條選中,則可將這些工具條拖到工具欄中以便隨時調用(用超鏈接顯示—調用WORD軟件)。

頁眉和頁腳—在文檔中設置頁眉和頁腳(取消頁眉時若底線還存在,則進入頁眉編輯狀態,全部選中後調用【格式】→邊框和底紋,取消框線即可)。

2.5 插入菜單功能介紹

一.分隔符

1.分頁符的使用:不要用添加空行的方式來分頁,容易引起各頁間的變動。

2.分節符的使用

節:用來設置一個個排版單元,使不同的單元得以擁有不同的大局設置。即在獨立的.節中可以設置專屬的編頁方式、起始頁次(奇/偶頁)、頁眉頁腳等。

如果忽略節的設置,則整個文檔爲單一的節。

分節符中:下一頁—從下一頁開始爲新的一節;奇/偶頁—從下一個奇數(或偶數)頁開始爲新的一節;連續—插入一個分節符,並立即開始新節而不分頁。

有關畢業論文編輯排版的一些注意事項

1)範本的使用

使用學校提供的畢業論文範本,將自己所寫的內容逐項添加到相應的項目中,並按照範本所給定的行距、字號、字體等要求將添加的內容與之統一,儘量不要破壞範本的格式。

2)標點符號的使用

用中文書寫的內容(如中文摘要、正文、致謝等)一律使用中文標點符號;用英文書寫的內容(如英文摘要、參考文獻中的英文文獻等)一律使用英文標點符號。

3)按照學校提供的畢業論文撰寫規範中的要求進行排版及打印。

二.頁碼—插入頁碼(頁號的設置),頁碼可以從0開始排。

2.6 格式菜單功能介紹

字符間距—加寬、緊縮的使用(例:四個字一行和五個字一行兩端要求對齊),字符升高、降低的使用

段落—包括:對齊方式(兩端、居中、右對齊、分散對齊),左、右縮進,特殊格式(首行縮進、懸掛縮進—參考文獻)(可用Alt+光標進行微調),段前、段後間距,行距(公式需定義單倍行距或多倍行距)。

邊框和底紋—邊框、頁面邊框、底紋。

文字方向—在正常模式下只能使用部分功能,在表格中可使用全部功能。

中文版式—拼音指南(給選定的漢字加註拼音)、帶圈字符(給選定的字符加上圓圈—適用於小標題類)、縱橫混排(將選定的橫排文字變成豎排)

附(不講):常用字體及字號的選用原則

1.正文以宋體爲主,其它字體爲輔。

2.標題字的層次從大到小,從重到輕。

3.正文中的備註(註釋)文字不得大於正文主字。

例:書宋—一般用於正文,常用5號字。

楷體—用於課本及中、小號標題、作者署名等,常用4號字或至少比正文大一個字號。

仿宋—用於中、小號標題及小短文等,常用4號或3號字。

黑體—用於各級標題及正文中要突出的部分。

小標宋—用於大、小標題及封面字等。

其它字體—由使用者自行決定。

2.7 工具菜單功能介紹

自定義—將“命令”|“插入”中的公式編輯器圖標、Ω符號圖標拖到常用工具欄,將“命令”|“格式”中的上、下標圖標拖到常用工具欄,可隨時調用。

2.8 表格菜單功能介紹

製作表格

插入、刪除、合併、拆分

向表格中錄入內容—右對齊,小數點對齊等

文字轉換成表格(兩組數據之間用一個空格分隔)、表格轉換成文字

調整單元格(選中某個單元格,即可對該單元格進行調整)

消除表格線—選中要消除表格線的表格,單擊右鍵選擇“邊框和底紋”。

微調錶格線:按住Alt鍵,用鼠標選中欲調整的表格線(豎線或橫線),即可進行微調。

表格屬性(調整表格中內容距表格框的距離,設置單元格的尺寸等)

2.9 窗口功能簡介

並排比較文檔:如想查看多名用戶對同一篇文檔的更改,可同時打開這些文檔(例打開兩個),此時單擊“窗口”下拉菜單,會出現“與《文檔名稱》並排比較”的選項,選中該項,則可將兩文檔同時顯示在當前屏幕上,按其中一個文檔的滾動條,另一個文檔也相應地同時滾動。若同時打開多個文檔,則在選“並排比較”功能時在其對話框中挑選要與之比較的文檔(這說明一次只能進行兩篇文檔的比較)。如果在比較時不想讓兩篇文檔同時滾動,通過“並排比較”工具條進行設置即可。

2.10 圖形及文本框

輸入圖形:插入圖片,粘貼圖片

編輯圖形:移動圖片,調整圖片尺寸,裁剪圖片,使用【設置圖片格式】對話框編輯圖片(版式:浮於文字上方—蓋住文字;浮於文字下方—字在圖片上;緊密型、四周型—文字均處於圖片的四周,但緊密型其所佔位置由圖片的形狀來決定,而四周型則是一整齊的矩形;嵌入型—與文檔每段的第一行並行)。

繪製圖形:介紹圖形工具欄,畫圖,組合圖形(按住Shift鍵,用鼠標分別單擊想要組合的圖形,全部選中後,在鼠標處於“十”字箭頭狀態下按鼠標右鍵,在下拉菜單中選組合即可。注:組合圖片的格式除嵌入型外均可)、各圖形的層次調整

文本框的應用:插入文本框,消除文本框的框線,與圖形的組合(組合後不宜調整組合圖形的大小,否則文字易缺損)

2.11 使用公式編輯器

在公式中混排字母正、斜體:將字母選爲文字爲正體,默認字母爲變量則爲斜體。

注:一般變量應爲斜體,而函數名以及物體的說明字母等應爲正體。

2.12 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1.存儲文件時出錯:錄入文檔時應經常保存,以免出現錄入內容丟失的情況。當存盤時出現“磁盤已滿”提示信息,且磁盤還有剩餘空間,這表示該文檔內已包含有錯誤格式。具體處理如下:創建一個新的文檔,將一部分內容複製到新文檔中,進行存盤檢驗,若無問題,則繼續將其它內容複製到新文檔中進行存盤檢驗。哪部分內容不能存盤,就表示哪部分內容包含有錯誤格式,將這部分內容中的錯誤格式刪除掉,即可解決問題。

2.正在錄入時發生死機:此時應重新啓動機器(按RESET鍵),再次進入WORD,將其恢復文件命名爲一個新文件名保存即可。

思考題

1.文字轉換成表格時各字段之間用什麼符號分隔?

2.微調錶格線時使用哪種組合功能來完成?

3.多個圖像想要組合成一個圖像應使用哪種組合功能?想要組合的各圖像應使用哪種版式?

4.設置頁碼時默認的起始頁號是多少?最小的頁號是多少?

5.敘述設置圖片格式中幾種版式的不同功能。

6.請敘述一下節的定義。

第3章 PowerPoint的使用

PowerPoint 是一個演示文稿的設計軟件,利用它我們可以製作出精美的演示文稿、幻燈片和圖表,從而幫助我們表達自己的觀點、演示新產品、展示研究成果等。

3.1 使用設計模板

Office 2000:在一個演示文稿中只能使用一種模板,但通過改變“幻燈片配色方案”及“背景”可將各幻燈片設置成不同顏色及背景,此時只能選擇“應用”,而不能選擇“全部應用”。

Office XP(及以上版本):允許各幻燈片使用不同的模板。

3.2 向幻燈片中添加多媒體信息

在幻燈片中除了可以插入圖形外,還可以插入聲音、電影和動畫等多媒體對象,從而豐富幻燈片的內容。

1.插入影片

篇三:多媒體課件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地理解、掌握動對話內容,並能朗讀、初步表演對話。

2.能聽懂、會說、會讀和會拼寫單詞an-email, busy, a town, usually, well, from等。

3.能聽懂、會說和會讀日常交際用語I’m busy. I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

4.能聽得懂、會說、會讀、會拼寫句型Does he/she …?Yes, he/she does. No, he/she doesn’t. 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 .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能正確地理解、掌握動對話內容,並能朗讀、初步表演對話。

2.能聽得懂、會說、會讀、會拼寫句型Does he/she …?Yes, he/she does. No, he/she doesn’t. 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 .

三、教學過程及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科學運用與呈現策略

1、動畫導入,師生互動了解。

本節課學習的是A部分的對話。由於是借班上課,在導入時,筆者說自己是同學們的新朋友,我們還有五個老朋友(五個手指thumbkin, pointer,tall man, ring man and pinky),引出歌曲Where’s thumbkin?接着師生互動了解, 引出文中的重點句型Does he/she …?Yes, he/she does. No, he/she doesn’t. 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 .和短語write an e-mail,surf the Internet等。

2、設計五個task學習課文內容,拓展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給學生呈現了一張自己與英國朋友Mary的合影,PPT呈現我收到Mary的郵件的頁面,Mary要我和同學一起解決她郵件中的五個任務。這五個任務是這樣的:Task1觀看課文動畫,完成三個判斷題。Task2自己輕聲讀課文,找出文中Gaoshan提問的句子,並讀一讀。Task3精讀課文,找出文中Liu Tao的答句,並讀一讀。Task4根據圖示,完成對課文的複述。Task5Mary的兒子Danny想交一位中國朋友,請同學們給Danny寫一封郵件,介紹自己。這五個任務的設計由易到難,Task1到Task3逐步幫助學生掌握理解課文,Task4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加大難度,要求學生能複述,側重於培養

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Task5要求學生閱讀Danny的郵件並給他回覆一封,側重於培養學生英語寫作能力。這五個任務的設計環環相扣,過渡巧妙自然。

四、教學的效果及反思

1、通過觀看Flash “Where’s thumbkin?”,邊看邊唱,爲學生營造輕鬆詼諧的語言學習環境,他們會很快地進入英語學習的情境中來,爲下一步的學習埋下伏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由Flash引出以下free talk的話題An English friend,自然導入, 引出本課重點句型。

2、師生互動了解環節,既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又可以鋪墊滲透本課的重點難點短語和句型,還巧妙地導入本課的主題。

3、以多媒體課件作載體,將本課要解決的五個任務利用郵件的形式呈現出來,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較真實的情境,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直觀的環境中帶着任務學習,過渡自然。

Task1觀看課文動畫,三個難度適中的判斷題幫助學生大致理清課文對話的脈絡。

Task2找出課文中高山如何提問的句子這一任務的設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反覆朗讀,加深學生的印象,也爲Task3的解決降低了難度。

Task3與Task2的結合,實際上就神不知鬼不覺地將課文呈現於學生面前了。老師只是一位看客,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Task4根據圖示覆述課文,既考查了學生對課文掌握的情況,又鍛鍊了學生語言組織概括的能力。

Task5設置了一項拓展延伸的學習活動——Write an e-mail to Danny。此時的課堂已經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宰課堂,本環節的設置能夠進一步鞏固所學單詞句型,又能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讓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4、小學生喜歡歡快活潑的音樂和動畫,也熱愛這樣的課堂,本節課是由動畫開始,由動畫結束,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有一種愉悅的體驗,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

但總體看來,這一堂課還存在着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由於選擇的是對話,採用的是任務型的教學方法,筆者把重點放在了五個任務的解決上,難免給人急於解決任務,趕時間的感覺。另外,在設計教案時,設計的教學環節看起來很順暢,一環套一環,但實際操作起來往往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確實很遺憾。這說明筆者對教材的把握能力還不夠,對學生的整體水平了解不夠深入,駕馭課堂的能力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還需要筆者不斷地努力學習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