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設計範文(通用4篇)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楊氏之子教學設計範文(通用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範文(通用4篇)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參考課文下面的註釋,理解每個句子的意思。

2、理解課文,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處。

3、認識3個生字,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能根據課文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感受文言

1、出示課題“楊氏之子”,說說題目的意思。

“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楊的人家的兒子。

說明:“之”是助詞,相當於“的”。

2、讀讀課題,這個課題的語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學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詩的語言……

教師小結:這是古代漢語,也叫文言文。

3、大聲地朗讀課文,感受文言文和現代漢語到底有什麼差別。

4、說說你感受到的差別有哪些。

學生可能的回答:很難讀通順;有些字沒見過,不好認;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進行教學:

(1)學習生字“樑、詣、禽”,認讀多音字“爲(wèi)”“應(yìng)”。

(2)結合課文中的有關字詞,講解一些簡單的文言文和現代漢語比較的知識,比如:有些古漢字在現代漢語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單音節詞等。

二、熟讀課文,理解意思

1、大聲反覆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隨機檢測學生讀課文的情況。

2、邊默讀課文,邊看註釋,說說每一個句子的意思。

教師要注意指導有困難的學生,瞭解學生的困難所在。

3、課堂交流,落實每一句話的意思。

比較難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師重點指導:“爲設果,果有楊梅。”省略了主語,前面要加上“小孩”。“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難點是對“夫子”的理解。

課文的意思:樑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中的小孩九歲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親,父親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來。小孩擺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着楊梅對小孩說:“這是你們家種的水果吧。”小孩應聲回答:“我沒聽說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質疑問難,背誦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意思,還有哪些有疑難?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想象情境,有感情朗讀

1、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讀讀這兩個句子,想象當時的情境,說說當時兩人會是怎樣的神情?說話時會用怎樣的語氣?

(孔君平可能是神態很隨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認爲他還是一個孩子,說話的語氣可能有些傲慢、隨意;楊氏之子很機智、神采飛揚,說話語氣有挑戰性。)

結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試着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兩人不同的語氣。

二、深入理解,體會語言

1、思考:你覺得楊氏之子的機智表現在哪些方面?

(1)“應聲答曰”說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沒有正面說楊梅不是我們家的,而是巧妙的從“夫子家”說起,寓意孔雀不是你們家的家禽,楊梅當然就不是我們家的。

2、討論:

(1)楊氏之子這樣的回答,你覺得好不好?

(2)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說話的例子,說一說。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2

【教材解讀】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讓學生通過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教學難點】

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我們每天都要用語言進行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準確表達思想、情感;機智巧妙的語言,有時會幫助人們擺脫困境;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活躍生活;生動優美的語言,能愉悅身心……今天我就來認識一個聰明機智的小孩。

2、板書課題,齊讀。誰來說說這個課題告訴我們?(重點理解“氏”“之”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這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因爲古人寫作方式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覺得文言文很難學,其實學文言文也不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文言文的訣竅。不過,學文言文的難點,也在於讀。大家打開48課,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你們5個人來讀吧,1人讀一句。大家聽聽他們的字音讀準了沒有?

師評價:字音咬得真準。誰還想讀?學生讀課文。

3、師:大家字音讀得真準,我也想讀了。古時候,誦讀詩文是一種很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朗朗。文言文的朗讀特別要注意節奏和韻味。聽我讀,好嗎?

4、怎麼樣?文言文讀起來也蠻有味道的吧!一回生,兩回熟,大家再試着讀一讀,還可以讀給你的同位聽。特別注意該停頓的地方要停頓。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5、誰還想讀?來,想讀的一起讀吧。相信你們會比剛纔讀得更好。

(學生讀得有點味道了。)

三、精讀講解,反覆朗讀,明白寓意

1、師:文言文不僅要把字音讀正確,更重要的是要讀懂。這是朗讀文言文的前提。常言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咱們先靜下心來,默讀課文,結合我們以前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對照註釋一句一句讀。想想每句話的意思。還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2、學生藉助註釋,自學課文。(師巡視指導)

3、小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夥伴商量商量。

4、全班交流:

現在我們來走進這則故事,來認識這個聰明的小孩。大家讀懂了這則故事嗎?誰讀懂了第一句先來說說?──“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5、在這個聰明的小孩身上有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呢?誰來接着讀?

6、孔君平爲什麼要這樣說呢?(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知道朗讀。)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答?楊氏子是怎樣答的?這樣答好在哪裏?

四、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1、短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語言風趣幽默。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則短文,回味他的語言,你可以和你的夥伴讀一讀,背一背,講一講,演一演。

2、學古文沒有捷徑,唯有多讀多背,方能學以致用。指名背。大家一起背背吧!把這則有趣的語言珍藏在腦海裏。不會背的地方再看看書,會背的和大家一起背。

3、學生用自己的話講這則故事?

4、大家講得真好,有沒有同學來表演表演這則故事?(展示學生的表演。)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藉助註釋、插圖讀懂了《楊氏之子》,領略了古代文言文獨特的韻味。它是那樣凝練,僅僅只用幾十個字,讓我們感受都楊家小孩子的機智、聰明。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楊家的這個小孩的機智聰明。

2、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短文是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讀:》,在該書中還寫了許多聰明的小孩的故事,老師這裏展示其中兩篇,同學們來讀。

(一)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二)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風趣機智,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出示馬克·吐溫的故事,默讀: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故事,請大家看看。(投影出示)

有一次,馬克·吐溫乘火車去一所大學講課。由於要在預定的時間內趕到,所以他十分着急,而火車卻開得很慢。這時,查票員過來了,問馬克·吐溫:“您有票嗎?”馬克·吐溫遞給他一張票,查票員發現這是一張兒童票,就說:“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還是一個孩子哩!”馬克·吐溫不緊不慢地說:“現在我已經不是孩子了,但我買票時還是孩子。您要知道,火車開得太慢了。”

生:(默讀故事)

師:看懂了嗎?想想,馬克·吐溫真的是在孩子時買的票嗎?

生:不是。

師:那他爲什麼這樣子說呢?

生:他的意思是說火車開得慢,我買票時是孩子,但是我長大了火車還沒有到目的地,可見火車是開得多麼的慢。

師:是的,馬克吐溫的確是這個意思。他用誇張詭辯術非常幽默地表達了此時急迫而又無奈的心情,且對火車的慢速度進行了委婉而辛辣的嘲諷,這裏就體現了語言的藝術。本單元我們學習的主題就是“語言的藝術”。像這樣體現語言藝術的經典故事,古今流傳的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古代的故事,這是一篇文言文,(示題)齊讀課題──楊氏之子。

2、引入課題,解題:

師: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生:這篇課文講了楊氏的孩子的故事。

師:“楊氏”的意思是姓楊的人家,哪“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_____?

生:“楊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師:如果你姓李,那你是?(李氏之子)

二、讀通課文

師: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看同學們能不能把這個文言文故事讀通。文言文和白話文在朗讀上有不同之處,要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1、自由小聲初讀課文。

2、請一個學生讀課文,檢查字音。(根據學生讀時標出“爲”“應”的讀音。)

師:第一次讀文言文的感覺怎樣?

3、師範讀。

4、生自由讀,邊讀邊畫節奏。

5、示節奏

樑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6、生看大屏幕有節奏地讀。

三、理解課文大意

1、自主理解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真不錯,讀完課文,大家都知道《楊氏之子》講了兩個人。他們分別是誰啊?

生:楊家的兒子和孔君平。板:揚氏子

孔君平

師: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學習古文我很多方法,其實我們最常用的有根據註釋、插圖、聯繫上下文和藉助工具書等,我們用這些方法來理解課文的意思?)

師:我們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這個故事講出來。

(學生展開學習)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4、帶着理解朗讀課文:

師: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來讀課文,一定能把它的韻味讀得更好,來試試。

生:齊讀課文(讀出了停頓)。

四、品讀句子,體會楊氏之子應答的巧妙之處

1、出示思考的問題:“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裏?”

師:南宋詩人、哲學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的讀書方法,請你再細細地讀,靜靜的思考,你一定會有新的體會。大家就大屏幕上的話題一邊讀一邊思考,可以在書上作批註,現在開始。

2、品讀句子,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3、獨立學習思考,並做好批註。

4、四人小組交流:

小組裏交流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在四人小組裏交流自己的體會。

5、全班交流:

重點點撥:

⑴孔君平指着楊梅對楊氏之子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楊梅而聯想到小兒家的姓,就給楊家小兒開了一個玩笑,語言很風趣幽默。(板書:楊梅)

⑵楊家小兒聽出了孔君平的話外之意,並立刻做出反應,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開玩笑,所以馬上由孔君平的姓聯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給他開玩笑。

板書:孔雀

⑶品位楊氏之子的話外之音:

如果你認爲楊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鳥羅!

師:我們來分享大家的讀書體會,誰來?

生:我認爲楊家小兒回答的.妙在於他說:“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

師:爲什麼他要說孔雀呢?

生:因爲孔君平說楊梅是楊家的水果。

生:我認爲孔君平是在取笑楊家小兒,你姓楊,楊梅就是你家的水果。

師:這樣說有道理。

生:楊家小兒的回答妙在他聽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說,楊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鳥,他間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說法。

師:體會得真好!楊家小兒的意思是說,如果您認爲楊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鳥。

師:還可以說──

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楊梅當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我認爲楊家小兒的回答很言語巧妙,反映敏捷,體現了語言的藝術。

(生掌聲)

如果楊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較,你認爲哪一句更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顯得生硬,有頂嘴之嫌,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維敏捷,語言幽默。)

6、設想:孔君平聽了楊家小兒的回答,會怎麼說?

指導學生在說孔君平的話是用上“聰惠”

師:孔君平聽了小兒的回答,會有什麼反映呢?

生:這孩子真聰明。

生:孔君平無言以對。

生:孔君平會暗自佩服。

7、揭示中心詞“聰惠”:

師:可以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楊氏之子。

生:聰惠。

師:請大家看惠的解釋是?

生:智慧。

師:對,語言的藝術是來自於智慧。

五、熟讀成誦

1、同學們的體會很深刻,如果現在朗讀課文,相信你能夠把自己的體會帶進朗讀,你可以盡情地感受古文的韻味,請你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再來讀讀課文,然後請一個同學讀。

2、師:同學們讀得真好,我們試着把它背下來好嗎?全班背誦。

3、個人背誦(時間允許)。

六、拓展延伸

楊家這個孩子真是聰明啊,他讓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下面我們再來體會語言藝術魅力。

1、讓路(名人幽默系列)

有一次,德國著名詩人歌德在公園裏散步。在一條只能讓一個人通過的小道上,他遇到了一位自負傲慢的批評家。兩人越走越近。“我是從來不給蠢貨讓路的!”批評家先開口道。“我卻正好相反!”歌德說完,笑着退到路旁。

2、德國大詩人海涅(1797—1856年)是猶太人,因此常常遭到無端攻擊。有一次晚會上,一個旅行家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

海涅不動聲色地說:“看來,只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纔會彌補這個缺陷!”

師:我們的日常語言是千變萬化的,同一個意思在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也會大相徑庭。巧妙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和別人交流、溝通,機智的語言能使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不僅能夠感受到語言魅力所散發出來的光彩,而且能夠運用語言的藝術,把我們的生活裝伴得更加美好!

作業:綜合學習

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我們還要進行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請同學們閱讀“綜合性學習”,自選活動方式,感受中國語言的魅力。

1、蒐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語言,比如:歇後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2、蒐集和擬寫提示語、廣告語。

3、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試着演一演。

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這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是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首先我在讀上下功夫,讓學生先自由讀去感覺文言文與白話文的不同,讀了之後感覺到不好讀,不順口。然後我來範讀,再和學生一起劃節奏,學生再讀(整體、個別、男生、女生、整體),讓學生讀通讀順短文。然後再引導學生去理解課文的意思。先讓學生總結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註釋,聯繫上下文,看插圖),然後讓學生用這些方法去學習課文,理解課文意思,和同桌交流。

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看自己能學懂多少,還有什麼不懂。然後再全班交流,解決還未理解的地方。讓學生提問題同學幫助解決,這樣讓學生在互相學習、交流,學習的氣氛濃厚。在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後再來體會楊氏子回答的巧妙在哪裏,這裏是難點,突破得不是很好,雖然學生最後在我的指點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是過程不是很流暢。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4

教材簡說

對於學生來說,這篇課文是個里程碑——標誌着從這裏開始,他們開始與文言文親密接觸。

本文選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語言淺顯易懂,是學習文言文一塊很好的敲門磚。文章通過孔君平和楊氏之子的一次對話,爲我們展示的是一個聰慧過人的小孩。儘管如此,對於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本課的學習過程還是充滿了困難:讀通有困難,讀懂有困難,感悟言外之意,體會楊氏之子對答之巧有困難,能讓初次接觸的學生望文言文而不卻步,從此喜歡古文則更難。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並理解“惠”、“曰”、“禽”三個生字;

2、通過對比學生與教師讀的不同處,展示矛盾,探究原因,讀通課文,理解意思;

3、立足“未聞”、“應聲答曰”的品味體悟,感受楊氏之子的聰慧過人;

4、在遷移運用中感悟古文之韻之味,初步培養喜愛古文的感情。

教學板塊

板塊一:釋題導入,遷移運用

板塊二:初讀古文,讀準字音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2、學習生字,理解意思。

3、指名朗讀,掌握學情。

板塊三:探究停頓,讀通課文

1、細聽範讀,邊聽邊畫,展示矛盾。

2、藉助註釋,探究停頓,讀通課文。

預設點一:孔君平詣其父

引導學生明白“孔君平”是人名。

預設點二:孔指以示兒曰

引導學生理解“孔”就是指“孔君平”。

預設點三: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家禽”的意思,並引導學生從“孔雀”不是“家禽”這對矛盾中明白停頓。

3、再讀課文,理解意思,講述大意。

板塊四:深層對話,體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處

預設點一: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1、師生對話,理解“字面之意”。

此是君家果——楊梅是你們楊家的水果。

2、品讀對話,體味“言外之意”。

此是君家果——你和楊梅同姓,乃一家人。

預設點二: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父子家禽。”

1、感悟對答之巧,一嘆“聰惠”。

引導學生理解楊氏子對答妙在以對方的姓做文章,能以其人知道還治其人之身。

2、品讀“未聞”之妙,二嘆“聰惠”。

讀出“未聞”隱含的禮貌與委婉,感悟言外之意。

3、感悟反應之快,三嘆“聰惠”。

理解“應聲答曰”,體會楊氏子反應敏捷。

板塊五:美讀古文,遷移改文,熟讀成誦。

1、美讀全文,讀出韻味

2、遷移改文,熟讀成誦

《楊氏之子》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