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的夢》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樹的夢》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樹的夢》教學反思

《小樹的夢》教學反思1

《小樹的夢》是一篇童話性質的課文,是一篇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課文。我仔細研究了這篇課文,爲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課伊始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你們做過夢嗎?是什麼樣的夢啊?”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興致盎然地談論起自己做的各種夢。“有一棵充滿幻想的小樹也做了一個夢”這時才引出課文的題目“小樹的夢”。

極大的到懂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在學習課文的過程時我製作了動畫介紹了根的作用,在學生理解“小樹爲什麼會從夢中驚醒?”這一問題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請同學們進入資料小天地“根的作用”,來體會小樹當時的心情。當學生了解了根的作用後,我又問學生:小樹不再羨慕小鹿了,它現在快樂的成長,它又做了怎樣的夢呢?這時出示美麗樹林圖片,播放音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象的靈感。

《小樹的夢》教學反思2

教學時教師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第一自然段此處想像:小樹看到小花鹿在樹林裏蹦蹦跳跳地玩,非常羨慕,它心裏會怎麼想呢?這樣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培養。第三自然段體會根的重要作用。此段引導想象,培養創新精神。引導學生思考,小花鹿又來到了樹林裏蹦蹦跳跳地玩耍,小樹看見了,心裏想什麼?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學習學生學會了懂得不要總是羨慕別人的長處,自己的特長也是好的這個道理,學生想不到這一點,教師做到點到即可。

教學時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第二自然段藉助多媒體課件,動畫演示小樹夢見自己沒了根,可以像小花鹿一樣蹦蹦跳跳,在樹林裏自由地玩耍。通過直觀的課件感受小樹多高興啊,該怎麼讀呢?引導學生通過師讀、學生讀、評讀等方式讀出句子的語氣。第三句出現了轉折,在小樹玩得正高興的時候發現自己喝不成水了,提問:這時怎麼樣了?應該怎麼讀?引導想象:小樹沒有了根,離開了土地會怎麼樣?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讀出小樹由高興到着急的心情。

生字“渴”和“喝”的區分是難點,在學習時利用順口溜“渴了需要水,喝水要用嘴”來記,寫字時重點要用偏旁聯繫字義。“沒”字中的新筆畫橫折彎容易寫成橫折彎鉤。重點進行了指導。

《小樹的夢》教學反思3

本週一我上了一年級語文的一節課《小樹的夢》。《小樹的夢》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淺顯有趣。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一、教學語言:

語言較之前有進步,提要求的語速適當,沒有過多的重複學生的語言。雖然注意了要結合教學的對學生進行評價,但還要注意評價的導向性,並注意應指導學生進行生生評價。同時,教師語言兒童情趣還不夠,語言還要細扣。

二、課堂教學:

注意了讓學生讀。注意積累和句式練習。但朗讀的形式可以再多樣,朗讀時間可以再長。應該注意朗讀的指導,適當範讀。比如:“美滋滋”可以引導學生帶着美滋滋的表情美滋滋地讀一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小樹“美滋滋”的感受,在表情的體驗中,更好地朗讀。書寫的要求要更加細緻。同時在教學時對學生及時鼓勵。

《小樹的夢》教學反思4

小樹的夢》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淺顯有趣,學生很感興趣。在教學中,努力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根據孩子們喜歡的童話,爲孩子們創設童話的氛圍,讓學生扮演童話中的角色,融入故事情境,讓學生們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精心的課件設計,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意境;動情的教師導讀,使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深刻起來。整節課,學生處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語言文字在學生的頭腦中鮮活起來,一節課很快的就過去了,孩子們還有些意猶未盡。

2、聯繫生活——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課上,我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美滋滋”、“跑哇跳哇”的意思,體會小樹的心情,指導讀出句子的語氣,效果不錯。

3、巧借想象——突破課文的難點。《小樹的夢》是一篇科普童話。本課認知目標是讓學生知道小樹紮根在泥土裏,靠根吸收水和營養。對於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說,理解“小樹爲什麼從夢中急醒了?”是課文的難點。爲解決這一難點,在學習課文中,老師拋出“沒了根的小樹又怎麼樣了?”這一問題後,讓學生結合上文和生活實際去想象當時的情景,學生通過想象,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小樹的夢》教學反思5

在教學課文中,抓住一點引導學生想像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及深入地理解課文。這方面在《小樹的夢》一課中就能夠很好地體現出來:

當小樹夢見自己沒了根,離開了土地,就高興地跑哇跳哇。我問學生:你們現在就是小樹了,沒了根,你會怎麼表現呢?學生說:我會跑哇跳哇,還會去找我的好朋友玩。還有的說:我沒有了根,離開了土地,可算能跑了,我要到我沒去過的地方,看看、玩玩。“同學們,們說的真好,小樹真的像你們說的一樣盡情地玩呀跑呀!可是正當它玩得高興時,它渴了,想喝水,可自己是用根喝水的呀!根沒有了怎麼辦呢?”我趕緊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想象:你們想一想,小樹會怎樣?有的同學說:“小樹想不出辦法,着急地哭了。”還有的同學說:“小樹大喊:還是讓我變回去吧!我想長根,我想喝水。”看到學生爭先恐後地說,我感到:其實,這纔是我們上語文課的目的。通過小樹高興與着急地對比,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小樹是不能沒有根的。在深入理解課文的同時,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鍊。

我在課堂教學中,總是努力的把課本知識向外延伸,想方設法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給孩子們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間,藉此來逐步培養創新意識。

《小樹的夢》教學反思6

在《小樹的夢》講完課以後,我便提出了一個我認爲開放一點的問題:“現在小樹只能紮在泥土之中生長,不能跑也不能跳。你能不能想想辦法,讓小樹也像小花鹿一樣蹦蹦跳跳地玩呢?”孩子們七嘴八舌說了很多,有的說可以一天給小樹換個地方重新栽。這樣也能到很多地方去;有的說可以把樹砍了,小樹愛去哪就去哪兒。每天給小樹輸點營養液;還有一個同學說,在樹下挖個大坑,給小樹安個彈簧,在彈簧四周連幾個小泥管,將樹插在泥管裏,不就可以蹦蹦跳跳了嗎?孩子們的想法真是又大膽又新奇。

針對孩子們的各個不同的想法,我沒有批評他們胡說八道,而是表揚他們積極動腦,又向他們提出了一點建議。“前兩種方法雖然很好,但如果成爲現實,我們還需派人每天去看護他們,太費人力才力,而後一種呢,又保證不了小樹能吸收到充分的水和養分。你們能不能繼續慢慢的思考這些問題,或自己親手用小模型試一試,改進一下方法,看一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能解決這些遺留的問題。我將等待你們給我帶來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