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樹》的教學反思

《那樹》的教學反思

《那樹》的教學反思

通過充分的備課,我展示了《那樹》的教學過程,講過課之後,和同事們共同討論,這時我才發現,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很多不足。

1、課堂活動形態和活動內容的不協調。

課堂的最後一個環節,如果你是交通專家,你會如何處理那棵樹?小組討論,寫下來,請發言人來發言。這個環節設計的本意在於:學生在對文章主旨有了感性的認識後,加入自己對這一事件的理解,進而做到自我的發現。然而,小組討論的形式,主要是學生通過互相合作,使問題的解決更全面,更深入的過程。而此時,學生對老樹被殺一事,已經有了很感性的自己的理解,其實面對人類你想說什麼這個問題應該是指向個人的,這是一個學生個人對文本闡發的過程。事實證明,學生後來的書寫也多表達了個人的意見

2、學生髮現以後教師的點評不到位。

在發現的課堂上,課堂時間應該還給學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教師的時間少了,是否意味着教師的主要任務在備課,在怎樣把課堂連綴起來?或者,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輕描淡寫了呢?當然不是。我以爲,課堂上教師的時間少了,就意味着教師的語言要更簡練更精細了。學生髮現之後教師的點評就顯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這堂課上,教師的點評基本是歸納和複述式的。學生的發現是精彩的,教師的點評卻軟弱無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進一步發現。事後,我想,教師的點評是否可以從這幾方面着手發展:延伸式的點評;問題式的點評;歸納式的點評;指摘式的點評。當然,從此次的問題中我知道,教師點評的功力該在平時苦練。

在這堂課上,存在的問題還很多,比如:學生髮現的時間不夠;比如:有的地方有教師趕着學生髮現的,或教師代替學生髮現的。

這次講課,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一節課,百樣講,但學生的接受效果卻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們教師要不斷的鑽研教材,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學他們想學的,做他們愛做的,使學生對語文學科提高興趣,每節課、每個人都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