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去年的樹》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

《去年的樹》是一個優美動人的童話故事。第一次讀到這篇童話時,樹與鳥之間的蕩氣迴腸的友誼深深感動了我!特別是讀到“鳥在燈火前凝視了一會,又唱起了去年的歌”時,我竟然眼眶溼潤了……如何能把這種感情傳遞給孩子,他們小小年紀,能體會到這份真摯的友情嗎?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本文故事內容不難理解,難理解的是樹與鳥的這份情。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書。體會小鳥尋找好朋友樹的曲折和不易。自由朗讀時,找出小鳥尋找樹到過哪些地方,問過誰。學生找出了從很遠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問過“樹根——大門——小女孩”,最後找到燈火。我隨即板書,從這些句子、詞語中抓住故事的情節,感受小鳥千里迢迢、歷盡艱辛找朋友的過程,體會到小鳥對友情無比珍惜的情感。

通過分角色朗讀的方法進一步昇華情感。學生真的是爲此動容了,當我問到“小鳥對着燈火看了一會兒”,會想什麼呢?學生答,會想他們以前在一起玩的事。“唱完歌,小鳥又對着燈火看了一會”這時他會說什麼呢?有的答,我終於找到你了,有的答,我很想你,這些真情流露正是他們純潔幼稚的童心對文本所蘊含的情感的獨特理解。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2

《去年的樹》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的真摯情誼。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中,我確立了兩個重要教學目標: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深厚的友誼,初步體會到誠信的可貴。

在教學中,爲了讓學生入情入境,我先感情朗讀調動學生的朗讀情緒。爲了更好地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而要想讀好課文,首先就要讓學生走進課文中的角色之中,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初始,我就逐步引導課文中小鳥的三次問話的語氣,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捨,小鳥尋找時的焦急與艱辛,是文章脈絡越來越明朗。這樣,漸漸的,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

課堂教學的高潮我設計在“鳥兒睜大眼睛,盯着燈火看了一會兒。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唱完了歌,鳥兒又對着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1)補充小鳥與“大樹”的無聲對話。師:此時無聲勝有聲,小鳥和“大樹”正在進行着無聲的對話,請同學們說一說:鳥兒睜大眼睛,盯着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對“大樹”說:()“大樹”彷彿也在說:()唱完了歌,鳥兒又對着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對“大樹”說:()“大樹”彷彿也在說:()設計意圖:常言道,讀書的最高境界是“於無字處讀出字來”。我設計這一練習,先想像、再念讀,有機地把讀書與創造思維整合起來,這樣的擴展想象練習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創新思維。(2)課文學到這兒,其實已經學完了,但是,作爲這篇美麗的文章的讀者,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想對誰說?交流(大樹、伐木人、作者等,引導說出多元、個性化的語言。如環保問題,奉獻話題等)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既爲學生創設了語言實踐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使文本主題得到了昇華,實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同學們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兩個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並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深厚情誼。但課後,我仔細想了想,認爲今後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反思如下:

1、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

2、重視學生平時的朗讀訓練

學生的朗讀能力並不是一次課堂就能夠提升起來的,這些既要包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包括平時的積累,所以以後我還要更加關注學生的讀書情況。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3

本文是一則感人的童話故事,故事講述了鳥兒答應樹朋友明年回來給它唱歌,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最後鳥兒對着燈火唱起了去年的歌。本文雖然篇幅較短,但感情至深。

對於這樣一篇感情豐富的文章,學生在第一課時的時候感悟得很好,鳥兒與樹告別時的難捨難分,鳥兒尋找大樹時的焦急心情學生都能夠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所以我將高潮設計在鳥兒面對火柴燃燒的燈火唱起去年的歌。最後的三個自然段文字較少,卻給了學生們豐富的想象空間。我在這個環節上請學生說說,讀了這三個自然段你有什麼感受或疑惑嗎?學生們各抒己見,問題主要集中在1、鳥兒爲什麼睜大眼睛,盯着燈火看了一會?2、鳥兒看到燈火爲什麼還要唱去年唱過的歌?3、鳥兒爲什麼飛走之前盯着燈火看了一會?針對學生的這些問題,我讓學生自己來說說原因,由於這些問題需要學生髮揮合理的想象,所以給了學生很大的想象與說話的空間。在此我適時地在這個環節上安排了一個想象說話的環節,“我想對_________說:“( )。’”有學生說:“我想對大樹說樹啊,樹啊,雖然你已經化成灰燼,但是我們的友誼不會消失,讓我們下輩子再做一對好朋友,我再唱歌給你聽!”

有的同學說:“我想對小鳥說,你那爲了信守自己的諾言而永不放棄的精神深深地打卻了我,雖然你失去了樹朋友,但是我願和你成爲好朋友。”

有同學說道:“我想對伐木人說,你不要再砍伐大樹了,大樹能夠幫助我們抵擋洪水,阻止沙塵暴的來臨,給我們帶來新鮮的空氣,他是我們的好朋友。如果你們繼續這樣破壞大自然,最終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聽着學生們的回答,我感覺真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篇課文,給學生們的感受可能是多方位的,孩子們的感受雖然不同,但都說得那麼精彩,處處動人。所以,在課堂中,我尊重學生們的個人體驗,不求學生只感受到“小鳥的信守諾言與它的珍惜友情”。只要學生說得有理,感受真切,我就給予了肯定。學生說話的積極性也受到了鼓勵,我想在課堂中,應該多給孩子們一些說話的機會,同樣他們也會回贈你一份精彩的禮物。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4

本課講的是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裏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着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後來鳥兒的表現中逐步顯現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在設計本課時,我以新穎的課件導入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出示大樹的日記,讓學生了解最基本的內容。在深入講解中我充分體現了“以生爲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因此,我覺得語文老師要把握好側重點。而《去年的樹》則是側重於人文性的課文。爲了體現這一點,我運用了動畫《去年的樹》,目的是讓學生深深體會誠信,友情,但同樣語文的最基礎的知識點不應該丟掉,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下換詞語使句子意思不變,學生理解不錯。

在課堂中我試圖把學生帶入文本,帶入作者的心靈。因此,我把指導學生朗讀作爲重點,讓學生帶着憂傷,帶着對大樹的同情深深的去體會,去感悟。因爲方法到位,大膽放手,課堂基本達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種境界。

“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在最後3個自然段的學習中,我設計得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問學生答,從而對理解課文、感情思想有一進步的體會。有的學生問:“小鳥找到大樹後,爲什麼要盯着大樹看兩次?”還有的學生問:“小鳥爲什麼還要唱去年的歌給大樹聽?他可能會唱什麼?”“小鳥對着大樹可能會說什麼?”……學生們問得這些問題都非常有價值,而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有的唱,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上完課,我覺得學生感受很多,收穫很多。我也仔細想了想,認爲今後應該特別注意幾個方面:

1、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

2、重視學生平時的朗讀訓練並引導學生如何去評價。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5

《去年的樹》是部編教材三年級第三單元的課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但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裏充滿了憂傷和惆悵,應對着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透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之後鳥兒的表現中逐步顯現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了“以人爲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透過自讀感悟、主角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課文偏重於工具性,有的偏重於人文性。因此,我覺得語文老師要把握好側重點。而《去年的樹》則是側重於人文性的課文。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抓住文中的幾次對話採取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讓學生從朗讀中感悟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捨,鳥兒尋找大樹時的焦急與艱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在最後3個自然段的學習中,我提出問題:小鳥深情地注視着油燈的火苗,然後爲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麼歌,你能明白嗎?有的學生說:“樹啊,我的好朋友,我最後找到你了。”有的學生說:“大樹啊,大樹,我們是好朋友。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我們之間的友誼天長地久。”……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表達,課堂氣氛到達了高潮。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6

《去年的樹》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的真摯情誼。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中,我確立了兩個重要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深厚的友誼,初步體會到誠信的可貴。

在教學中,爲了讓學生入情入境,我用生動感人的文字和聲調煽動着學生的情緒,爲了更好地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而要想讀好課文,首先就要讓學生走進課文中的種種角色,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初始,我就逐步引導課文中小鳥的三次問話的語氣,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捨,小鳥尋找時的焦急與艱辛,越來越明朗。這樣,漸漸的,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

課堂教學的高潮我設計在小鳥面對着燈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這裏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卻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這裏既是情感的暴發點,更是情動辭髮指導學生練筆的訓練點。最後我還在這裏安排了一個想象說話的環節,語文課堂應是聽說讀相結合的。學生交流後,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兩個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並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種種情感。但課後,我仔細想了想,認爲今後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反思如下:

1、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

2、重視學生平時的朗讀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並不是一次課堂就能夠提升起來的,這些既要包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包括平時的積累,所以,以後我還要更加關注學生的讀書情況。

3、注重評價語的豐富和激勵作用。作爲新教師,我的課堂評價語還是相對匱乏的,要儘量預設好學生的回答與提問,並想好評價語。長此以往,評價語定會豐富而有激勵作用。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7

《去年的樹》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本課是一個感人的童話故事,在四次的對話中展開了故事的情節,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蘊涵着“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對話讓學生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進一步感受童話的魅力。在教學的策略上,我圍繞“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通過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地讀課文,鼓勵學生質疑從而在自主讀文的基礎上理解句子以及童話中的意思、情節,如在自由讀時,我讓學生找出小鳥爲了尋找好朋友所到過的地方,於是學生找出了從很遠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的句子及詞語,我隨即板書,從這些句子、詞語中也抓住了故事的情節,學生就會理解到小鳥千里迢迢、力盡艱辛找朋友的過程,理解到童話要表達的意思,體會到小鳥對友情珍惜的情感了;通過分角色朗讀對話、演讀故事的情節進一步體會思想感情。

本課教學效果良好。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8

《去年的樹》是一篇擬人體童話,讀着那樸實無華的文字,讓我們不禁沉入傷感真摯的情感河流中,那高尚、令任蕩氣迴腸的友情在心中激盪,暢想着鳥兒的內心獨白,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一幅幅畫面呈現在讀者的眼前:鳥和樹朝夕相處的歡歌笑語;依依告別時希望承諾;苦苦追尋的急切傷感,永別時的深情真摯。每一幅畫面都直抵人的內心深處那最敏感的神經。教學後,學生的內心被鳥兒的真情、執著、所感染,回望着鳥與樹的和諧相處,如戀人般的恩愛,如朋友般的摯愛;如對家園的珍愛,如對恩人的博愛……一種種愛的影子總是讓人魂牽夢縈。然而,課題是文章的眼睛,透射出文章的主旨,教師的解讀重點是鳥還是樹呢?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指出:文本作者的意圖是當代人不可能“客觀”地完全再現的,文本的“原義”也是不可能完全恢復的。讀者和作者之間的時間間距是不可能克服的,也是不應該克服的。我們無法解讀出作者原本的意圖,但在如此“大難興邦”的社會中,在浮華的人際交往中,友情與誠信的可貴成爲本課當之無愧的教育主題。但僅僅如此嗎?“去年的樹”告訴我們的是什麼?如何在語文課上詮釋這經典之作的教育價值,如何與一羣只有十歲左右,人生閱歷幾乎如一張白紙的孩子來經歷、來見證這一段傷感,卻又蕩氣迴腸的友情背後的真正價值,讓孩子們獲得言語生命與精神生命的成長呢?多少困惑涌上心頭。

困惑一:課題的解讀。文本以平實的文字敘述了鳥兒苦苦追尋他的朋友樹,小鳥的“三問兩看兩歌”寫出了小鳥對友情的珍視,然而課題是以“樹”爲題,文章對樹的描寫可謂是輕描淡寫,故事剛開篇交待了鳥兒和樹的友誼,樹就從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敘述主線完全落在了鳥兒身上,讓鳥兒信守諾言,去追尋樹的蹤跡。從文本中細尋,通過三次的回答蘊藏着樹的命運變化:樹木被伐木人拉到工廠切成細條做成火柴點亮燈火。讀着這樹的命運,我們才感受到作者寫作蘊藏的玄機,作者要告訴我們什麼,難道我們真的“無法讀出作者原本的意圖”。也許我們讀出了大樹的自我犧牲、無私奉獻,讀出了對伐木人亂砍樹木的憤慨,讀出了對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感悟……但文本終究是有它的主導價值取向。作品以“去年的樹”爲課題,這解讀的價值取向真的和衆多名家說的'僅僅是“友情”“誠信”嗎?

困惑二:文本的基調。讀完《去年的樹》,留給我們的是一份淡淡的憂傷。這是勿庸置疑的,但我們是不是總沉浸在憂傷的文字中呢?除了憂傷之外,沒有欣喜、歡快嗎?有,文本的開篇“一隻鳥兒和一棵樹是好朋友。鳥兒坐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也天天站着聽鳥兒歌唱。”爲我們展示了一幅歡歌笑語,和諧相處,朝夕與共的相依相伴,透過文字,我們似乎能聽到從繁茂的枝葉間傳出一聲聲動聽的歌曲。一種歡快,幸福的心情自然地涌上心頭。可作家在還沒有品嚐夠幸福的滋味時,將筆鋒一轉,一股離別的憂愁,無耐的隱忍就沖走了短暫的幸福。寒意在“日子一天天過去”中侵襲着這對幸福的朋友。傷感的情懷便悄然在心際萌生。無盡的思念與不捨只化作兩句簡單的話語——“再見了,小鳥!明年你再回來,還唱歌給我聽。”“好。我明年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着我吧!”,那是樹的相約,是鳥的承諾。冬去春回,春暖花開,無限的思念也隨之散去,讓我們開始喜上眉梢,可弱小的小鳥又要經歷一場千辛萬苦的回返,一種擔心,一種期盼,在文本的空白想象中隨春風吹拂而至。擔心它飛行途中的艱險,勞累,期盼它能與樹早日相會相依。在想象中,一幅幅飛越千山萬水,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情景呈現在眼前,驚喜、擔心、勸慰,焦急,如倒翻的五味瓶,不知是什麼滋味。當讀到“可是,樹不見了,只剩下樹根留在那裏。”那份期盼後的失落,傷感、急切佔據了內心的深處。尋找樹的下落成了鳥兒迫在眉睫的事。然而,每一次的詢問,就讓小鳥再一次地艱受着痛苦,向遠處飛行,儘管精疲力盡,他仍然展翅飛翔,內心的執著,讓人肅然起敬.讀至此處,難道還僅僅是傷感可以表達的嗎?當他飛到了一個小山村裏,看到在那座昏暗的小村子裏,一間矮小的茅草屋裏,一盞煤油燈發出微弱的光,閃爍的燈火映着小女孩的臉時,我們不禁要問,小鳥看到的僅僅是燈火嗎?僅僅是火柴點燃的燈火嗎?不是的,這是樹的化身,它用它的身軀點亮了黑暗的世界,雖然燈光微弱,但足以讓小姑娘看清世間的一切,讓小姑娘獲得了光明,獲得了溫暖.此時的小鳥看到自已的朋友爲人類作出"蠟炬成灰"的貢獻,還有什麼話說呢?此時的傷痛轉爲欣喜,感動安慰.他爲朋友驕傲,爲朋友歌唱.因此,他"睜大眼睛""盯着燈火",這一"睜"一"盯",是不同尋常的,是出人意料的,是一種驚喜,一種震撼,更是一種心靈的慰藉。他唱歌是一種諾言的實現,也是對樹精神的一種高歌,他的飛走,沒有絲毫的憂傷,沒有遺憾。

困惑三:角色的重心.在衆多的文本解讀中,鳥兒成了教學的重心,成了可歌可泣的精神偶像,這似乎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歌德曾經說過:“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要教會學生用兩條視線讀書:一條是生理視線,即眼睛看到的文字;一條是心理視線,即心靈對文本的感悟體驗。”我們如何把握自已的心理視線,是浮於文字的表面,還是透過文字看內涵。又如何透過文字看出文本敘述的真諦,解讀出關鍵字的內涵就能更好的領悟文本的真諦。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9

設計背景

新課程理念強調“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設計秉承這樣的理念,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把教師訓練的意圖和訓練的技巧藏起來,以讀激情,以情帶讀,以讀傳情,通過師生互動,促使學生在跟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品味語言,感受課文所蘊含的語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能力,最終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活動目標

1、認識1個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擬人童話的特點,體會童話揭示的道理。

3、通過朗讀,感受童話故事對高尚友情的讚美,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童話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童話的特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教師製作PPT(演示文稿)。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導入(出示課件)

師:同學們!聽,一隻美麗的小鳥,正在動情的爲這棵大樹唱歌呢,大樹正搖曳着枝條認真地聽着,多美的畫面,他們之間有個動人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童話故事《去年的樹》

2、學生自由讀課文。(生字詞可問同學,問老師,查字典)

3、交流收穫。

師:讀了課文,你一定有了些許收穫,請你談一談讀後的感受,或者說一說課文哪些情節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說說你在讀書中產生的疑問。

4、指名學生交流。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詞

1、請同學們再放聲自由地朗讀課文。

讀書要求:

①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②思考:

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好朋友大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鳥兒從南方回來卻發現___________。於是鳥兒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後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樹。

2、檢查生字新詞的學習

練習:一(棵)樹一(把)斧子一(雙)眼睛一(盞)煤油燈

一(首)歌一(盒)火柴一(只)鳥兒一(個)伐木工

3、交流思考題,梳理課文。

三、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1)你喜歡課文中的鳥兒嗎?爲什麼?

(2)把你最受感動的句子找出來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再說說選擇這一句的理由。

四、總結並佈置作業:

收集有關誠實守信的故事,寓言。

教學反思

第一次讀這篇課文,我落淚了,爲文中小鳥和大樹之間那份帶着傷感的友情而感動。小鳥的那份執着、忠貞、真情,正是我們所漸漸淡忘和遺失了的東西,因此顯得尤爲珍貴。本着“以生爲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我設計了學生自主讀文、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環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一堂課下來,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很高,教學目標二、三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大樹給小鳥說悄悄話這一環節,學生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不足的就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剛開始時沒進入狀態,老師給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夠充足。

大班去年的樹反思二:語言活動《去年的樹》大班教學反思(674字)

星期三上午,我在語言組上了一堂公開課,是語言活動《去年的樹》。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內容情深意長,帶着些傷感色彩。整個童話的語言樸實,沒有華麗的詞句,寫出了鳥兒對樹的真摯情誼。

整個活動我設計了四個環節:討論――欣賞――理解――談話。對這個故事文本我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了適當的處理。因爲我認爲這個故事內容比較深奧、抽象,對於中班幼兒怕難以理解。所以最後一段我去掉了,直截了當地“小鳥看着燈火,傷心地留下了眼淚。”再有爲了渲染小鳥追尋大樹的急迫心情,我在小鳥找尋大樹的過程中用了“趕緊”、“急忙”兩個詞語,使幼兒更易理解。活動下來,老師們給了我中肯的評價。點出了成功之處:活動環節清楚,設計合理,課件運用較好。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引題也很好,發揮了幼兒的想象,拓展了幼兒的思維。語言活動中的詞語解釋能自然隨機,把握較好。看到成功的同時也發現了許多的不足:1、語言活動中的對話可以着重複述。2、是否可以讓幼兒先看圖說說,別完整呈現整個故事,使幼兒的發散思維得到更好發揮。3、在第二環節提問到最後時,可以設置一個問題:小鳥的朋友大樹沒了,小朋友你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覺?再教師總結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真摯友誼,這樣的話目標達成度會更好。

總之老師們對我的評價恰到好處,真是應了古話“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是啊!通過老師們的評價和討論。我從中發現了自己在活動中的不足,也理解了上課之前的一些困惑。例:最後談話環節,不用深入挖掘大樹的用處,太過了會偏離主題。再例:對小鳥和大樹之間的情感缺乏總結。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更加努力的實踐反思,使自己在業務上更進一步。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0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7冊的課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裏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着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小鳥和樹、樹根、大門、小女孩這四組對話告訴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本文是以誠信爲主題,但是對四年級學生的現有思維水平來說,他們一拿到課本不一定就能夠捕捉誠信這個主題。誠信、奉獻、環保三個主題的多元體會又會造成“人文性的厚度”不夠的缺憾。小鳥的執着追尋,對諾言的尊重,傳遞給我們多少感到:這是一隻多麼重情義的小鳥啊!所以我以誠信(友情)主題的體會爲主,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後來鳥兒的表現中逐步顯現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了“以生爲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去年的樹》是側重於人文性的課文。因此,爲了體現這一點,我運用了動畫《去年的樹》,目的是讓學生深深體會誠信,友情。在課堂中我試圖把學生帶入文本,帶入作者的心靈。因此,我把指導學生朗讀作爲重點,讓學生帶着憂傷,帶着對大樹的同情深深的去體會,去感悟。因爲方法到位,大膽放手,課堂基本達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種境界。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1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7冊的課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終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於是,它心裏充滿了憂傷和惆悵,應對着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去年的樹》是一篇擬人體童話,它主要經過對話來展開故事情節,雖然朋友已逝,可是友情永存,誠信永存……這個讓人有些傷感的故事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

文章在四次的對話中展開了故事的情節,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蘊涵着“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課的重點其實就是讓學生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了“以生爲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經過自讀感悟、主角對話、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我認爲語文應當充滿人性的光輝,課堂教學是經受真善美的心路歷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充分地尊重學生獨特的情緒體驗,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在語文世界裏卓有成效地遨遊,讓他們的人生因語文課而精彩宜人,深刻和美麗十足!

爲了更好地體會每一個主角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十分必要的.我明白,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而要想讀好課文,首先就要讓學生走進課文中的種種主角,體會每一個主角的思想感情.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宜學生分主角朗讀,我力求經過多種形式的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主角,體會主角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在這一過程中,我就逐步引導課文中小鳥的三次問話的語氣,用多次換主角的方法來朗讀,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捨,小鳥尋找時的焦急與艱辛。這樣,漸漸地,學生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用小鳥的三個問句把這些零散的語言朗讀串成一條情感的鏈,讓學生在反覆地朗讀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在最終3個自然段的學習中,我提出問題:小鳥深情地注視着煤油燈的火苗,然後爲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麼歌,你能明白嗎?有的學生說:“大樹,我們是好朋友,我很想念你。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我們的友誼永存”有的學生唱起了周華健的“朋友一生一齊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有的唱,課堂氣氛到達了高潮。

課文學到這兒,我想學生必須有很多話想說(想對誰說),就讓他們把自我想說的寫下來並進行了交流。有對大樹說的、有對伐木人說的,引導說出多元、個性化的語言,如環保問題,奉獻話題等。

針對交流的情景,我及時設計了兩個問題:一是文中的鳥兒有一種什麼樣的精神?二是文中的樹有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在看到問題後,學生的思維一下活躍起來。由於同學們已經對課文的資料瞭解至深,所以,給出的第一個答案圍繞在“熱愛朋友,遵守諾言”方面;但對第二個問題給的答案卻不夠準確。於是,我做了簡單的提示:文中的這棵大樹,經過幾次“磨難”後,鳥兒最終只看到的是煤油燈的燈火。它的不幸就像我們平時點燃的蠟燭一樣,燃燒了自我……還沒等我的話說完,有幾個同學就接上了話茬:“照亮了別人。”聽到學生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們理解了,也體會了課文所揭示的道理。我的教學目的到達了。因爲,我認爲教學生做事的前提是應當先教會他們怎樣做人。

當我第一遍讀文本時,我覺得這篇作品的主旨在“環保”上:要愛護樹木,保護樹木,不應當亂加砍伐。但再讀幾遍後,我認爲作爲文學作品,這篇童話更爲重要的,在於十分生動地敘寫並歌頌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深厚的愛意、純真忠誠的友誼。小鳥對着燈火歌唱着,樹變成火柴,這是有形的,可是當變成火光,就是無形的,小鳥爲什麼還要歌唱?小鳥對着不可觸摸的,已經飄逝的火光唱歌,明明明白它已經不會回答了。這是盡心,這是牽掛,這是深厚的愛意,這是純真的友誼,這是對自我的愛負責。”雖然我對文本的解讀是到位的,但在在教學中,對引導學生體會小鳥的信守諾言做得不到位,感覺太突兀了,學生還不明白。

上完課,我覺得學生感受很多,收穫很多。“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深層感悟,是我們教學工作中始終要重視的問題。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2

這是一篇意蘊深長的童話:小鳥和小樹是好朋友。冬天來了,小鳥必須回到南方,臨別前,她們相邀來年再見,再唱今年的歌。第二年春天,小鳥應諾來到了去年的地方,卻再也找不到去年的樹,只找到樹根。小鳥問樹根:“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麼地方去了呀?”樹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裏去了。”小鳥飛到山谷,仍然沒有找到樹,工廠大門的門先生告訴她:“樹麼,在廠子裏給切成細條條兒,做成火柴,運到那邊的村子裏賣掉了。”小鳥尋到村子,村子裏一個小姑娘告訴她:“火柴已經用光了。可是,火柴點燃的火,還在這個燈裏亮着。”小鳥睜大眼睛,盯着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此時,小鳥的心情怎樣?她是用怎樣的聲調來唱去年的歌的?從小鳥和小樹的遭遇中,我們明白了什麼?學生弄清了這些問題,這篇課文的教學也就達到目的了。

我抓住這一點,用課文的四次對話導入 ,在學生找出本文的四次對話後,讓學生直接從對話練習、分角色朗讀中,一次又一次地體驗情感的波動,感悟小鳥與小樹的依依惜別、小鳥對小樹的苦苦找尋、小鳥於小樹的戀戀不忘。

其間,學生的情感已進入小鳥和小樹的真摯友情中。帶着這樣的感情基調,再來精讀課文,學生就很容易找到重點詞句,老師就輕而易舉地實現了文本與學生的對話,串講課文就理所當然地事半功倍了。

在這篇課文的理解中,學生很輕鬆地找到了課文的明線:信守諾言、珍惜友情。然而,這篇課文,是由明暗兩條線牽引着,完成文章的結構的。在引導學生找出暗線的過程中,平日的教學方法似乎起不到什麼作用了,因爲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有兩條主線的文章——學生只找得到看得見的。

這就要說到課文的導出了。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鳥兒睜大眼睛,盯着燈火看了一會兒。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兒,給燈火聽。

唱完了歌兒,鳥兒又對着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在反覆的吟詠中,學生終於觸到了小鳥內心的苦和痛,領悟了造成小鳥和小樹悲劇的原因,找到了課文的暗線:保護環境、愛護小樹。

課文上完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一篇課文的導入、導出,對學生理解課文,是多麼的重要啊!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3

《去年的樹》這篇童話內容很簡單,但其中蘊涵着豐富的內涵,因此必須讓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處於這樣的思考,第一課時,我確立了兩個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

2、初步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深厚的友誼,並有感情地朗讀。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第二點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並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種種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對“瞭解課文內容”這一塊的設計不到位。剛開始,我認爲要概括這篇課文的內容非常簡單,一上課,才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課後,我仔細想了想,認爲今後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

平時,我們常常以自己的思維來考慮學生的問題,以自己的思考方法、能力來要求學生,所以常會深感困惑,覺得學生連這樣的題目都不會做,很不可思議。其實不要說學生和我們的知識結構不同,就是學生自己也存在着差異性。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關注全體學生,瞭解不同層次學生間的差異,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結構,根據他們的知識基礎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並且儘量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出來。

二、重視板書的設計和應用

小學中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沒有高段那麼好,還是以形象思維爲主,對客觀、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接受。而恰當的板書設計能把抽象的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起到了柺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對於比較難理解的課文,最好藉助一下板書的“妙手”。而且板書也能使學生更好地看清文章的結構,對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像這次,如果我能把小鳥和樹的關係,以及大樹由樹到燈火的變化過程用圖示表現出來,這樣既降低了難度,使結構明朗化,也可以刺激學生的視神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肯定會好一點。

三、把握“放”的度,妥善處理“放”與“抓”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爲本,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其創新,鼓勵學生髮表其獨特的見解。針對新課標的這一要求,老師的角色也開始轉變,由起先的保姆型轉化爲現在的引導型。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放開手,把權利還給學生。這原本也是正確的,問題就出在,我太以學生爲本了,也就是放得過度了,學生跑得太遠了。像分段這一部分,如果那時我提醒學生根據不同時間所發生的事情把它分成兩部分,學生肯定能很快地劃分出來。這樣也沒有違背以學生爲本的理念吧。

由此可見,光知道課標理念還不行,重要的是要理解其內涵,並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地運用,千萬不要由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過猶不及。一定要妥善處理“放”和“抓”這兩者的關係,把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更有效地運用於教學活動,這纔是最重要的。

四、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4

拿到課文後,不由被故事中鳥兒與書深厚的感情所打動,文字雖然平淡,但是卻令人回味,這也許就是童話的魅力所在。

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這篇文章內容很簡單,最主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人物的情感。而文中的對話則是最重要的工具。因此,在設計之初我就試想通過對話教學,體會不同人物的感情和語氣,理解文字。可是,在縱觀一些優秀教學案例之後,我有了一個疑惑,到底要不要進行生字教學,一堂課到底要容納多少教學內容。

本文是人教版的課文,相比蘇教版而言,整冊課文難度較大,不少課文都是我們高年級後纔會學到的。因此,人教版在教學時更側重於語言文字的理解,生字反而會淡化。但是,對於我們的學生是否適用,卻值得深思。

幸好,在教研活動時,教研組的老師們幫我解決了難題,我們的教學對象畢竟是接受蘇教版教學的學生,在設計時更應該傾向於我們的課標,我們的學生,字詞教學必不可少,但是卻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情況縮短教學時間。並且也將教學的重點進行了確定,對話一定是重中之重。在試上後,師傅也給我提了很多寶貴建議。特別是關於抓住鳥兒三次問話的不同,體會人物心情,進行朗讀教學。

教學時,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關注到學生的語言,動作,控制好整堂課。在體會鳥兒的三次問話時,學生很容易就聯繫到自身,說出鳥兒越來越着急的心情,也能通過朗讀來展現。特別是在教學最後,我按照設想與孩子體會鳥兒此時的心情。學生大多都認爲鳥兒肯定會悲傷,當我說鳥兒其實很幸福時,沒想到竟有學生也贊成我的想法。她說:“鳥兒應該很快樂,因爲他有一個好朋友,他能完成對朋友的承諾,就是幸福的。”大家想起了熱烈的掌聲。而我,也很欣慰,因爲孩子們已經體會到這篇童話的深意,那麼即使教學時有一些瑕疵,那也不足掛齒了。只要孩子懂了,悟了,這不才是最重要的嗎?

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許也該深思。我們大多專注於課本上的字詞句教學和理解,而將語文最重要的情感漸漸遺忘。讓學生感同身受,體會到語言文字的內涵,不才是重要的嗎?想起古人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其實就是在朗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體會到文字所包含的意義,這是學生自己可以習得的。而不應該由教師直接講述。在以後的教學時,更應該注重朗讀,以讀悟情,纔是完美。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5

在交流閱讀感受時:

生:我從文中體會到樹木的偉大,他爲了人們點燃燈,寧可燃燒自己。

生:這片文讓我們不要破壞環境。

師:這篇文要表達是“誠信”,鳥兒信守諾言,如何都要找到樹,哪怕做成火柴,已經變成火苗。讓學生了解文本的價值取向,糾正偏差。

從學生交流中,當聽到學生的回答脫離文本的價值取向時,教師應明確給與否定,並指正。假如把文本價值取向比作靶子,那麼多元理解如同靶子上大小不同的圓環,打中靶心,就是準確瞭解作者與編者的價值取向,打中七八環、三四環都可以肯定,但是脫了靶就不對了,就是曲解。教師要引,糾正偏差,因爲多元解讀必須在求對的情況下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