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平面圖形》優秀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認識平面圖形》優秀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平面圖形》優秀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認識平面圖形》優秀的教學反思1

《認識平面圖形》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是一堂比較抽象的課,他們還不能深刻去理解各種圖形的特徵。爲了讓學生掌握好本節課的知識,我製作了一個較爲生動有趣的課件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深刻感受到平面圖形是由立體圖形的表面抽象出來的,讓他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知識都與我們數學是息息相關的,培養他們多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

在本節課開始,爲了引起學生的注意我設計了一個各種立體圖形娃娃去看望小狗探探這一故事來引發學生的興趣,從中複習了上一節課所學的知識,因爲立體圖形娃娃們比較調皮,把小狗探探的家弄得滿地都是腳印,希望同學們幫它弄乾淨——就是找出各種腳印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圖形。這樣的設計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良好品德。

讓學生自己去找出立體圖形相應平面圖形,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平面圖形是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本節課的第二環節是印圖形,先讓學生思考一下有哪些辦法可以得到立體圖形身上的平面圖形,激發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最後是定下一種方法——畫圖形,把畫好的圖形貼到黑板上,這一環節使整堂課的氣氛活躍起來,本節課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區分好正方形與長方形,圓與球;爲了讓學生正確區分正方形和長方形,我每個學生都準備了一張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白紙,爲了告訴學生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我叫學生沿着中線上下,左右對摺,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過程中感受到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對摺完長方形後我叫學生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按剛纔的方法對摺正方形也得到同樣的結果,到底怎樣區分它們兩個了,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最後有一個學生髮現沿着對角線折時,正方形四條邊都能重合,得出了正方形四條邊是相等的;在教學圓與球的區別時,我告訴學生球可以到處滾,但圓只能沿着一個方向滾,只是這樣跟學生講解過於抽象,於是我找了一個可以切開的球,先讓球到處的滾,接着把它分開兩半,把球的一個面展示給學生看,讓它們深刻感受到圓是球的一個面。最後就是聯繫生活讓學生自由發言,想想在哪裏曾經見過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

本節課設計較爲嚴密,能捉住重點,難點,學生易錯的知識點來着重去講解,能根據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讓學生感悟平面圖形特點,培養學習興趣,發展空間觀念。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讓學生把畫好的平面圖形貼到黑板上,出發點是好的,但在板書設計上不大好,應該先幫學生分好類,老師先在黑板上貼好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認識平面圖形》優秀的教學反思2

《認識平面圖形》這個教學內容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之後進行學習的,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係引入教學,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因爲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物體的面。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幫助其直觀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這節課我的安排是這樣的:

1、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複習立體圖形,通過立體圖形引入到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平面圖形。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我又先讓學生觀察立體圖形,並摸一摸、畫一畫這些立體圖形的的面,讓學生經歷從物體上“分離”出面,研究面的形狀,形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表象,體會“面”在“體”上,

2、新課標指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第二個教學環節就是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各個物體的面。在上面的環節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鍛鍊。學生通過合作操作,在玩中學、學中玩,樂此不疲,把任務完成得比較理想。

3、動手設計美麗的圖案,並且在小組裏面說一說自己的設計。學生興致很濃,個個都參與其中,樂此不疲。

整節課學生都在想學樂學的氛圍中輕鬆地學習,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觀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鍛鍊。在設計自己喜歡的圖案時僅僅侷限於簡單的房子圖,思維還是沒有得到拓展開放。所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還需要引導加強。另外,我在教學中沒有把握好時間,導致沒有時間將四種平面圖形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比較。

《認識平面圖形》優秀的教學反思3

教材把認識平面圖形的內容編排在《認識立體圖形》之後,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係引入教學。因爲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物體的面。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幫助其直觀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

在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三棱柱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畫一畫等方法,從物體上“分離”出面,研究面的形狀,形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表象,讓學生體會到“面”在“體”上。這樣安排既蘊含了面與體的關係,使學生在整體上直觀認識這幾種平面圖形,也符合了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有利於他們主動地認識平面圖形。教材強調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其設計的若干具有開放性的活動,既可以將學生所需掌握的知識蘊含在活動中,又滿足不同特點學生的需要。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有利於學生培養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又自然地完成學習過程。並且教材選取的題材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生動有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興趣通過“說說生活中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這一問題情境,既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習的立體圖形,也自然地過渡到平面圖形的認識;更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覺得數學有用,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課堂上學生始終樂此不疲,興趣盎然。整個數學學習活動充滿情趣,有的學生甚至忘了在上課,直接走到其他孩子旁邊與他人做一些交流。

2、共同操作,獨立思考,學會初步合作與交流本節課是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來完成的,利用“摸”面、“找”面、“畫”面、“說”面幾個環節的學習活動,既注重讓學生以自己內心的體驗來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意識,又使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實物(模型)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的感性認識,體會“面”由“體”的得和“面”與“體”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同時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在畫一畫這一環節上,學生通過合作操作,把任務完成得比較理想,也得到了比較令人滿意的效果。並且在以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於合作與交流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小組成員應該互幫互讓。因爲在老師讓他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立體圖形的時候,,是高高興興地拿起其他物體與同組小朋友進行交流,有個別學生與別的同學商量着互換手中的物體。

3、初步滲透分類的思想在讓學生操作得到平面圖形之後,我沒有把學生的作品放在實物投影上加以展示其畫得如何的端正,而是直接要求學生把圖形貼到黑板上各種圖形所在的相應位置。在貼的時候有幾個小孩把位置貼錯了,給其他小孩多了一個重新分類的機會,這可真是一件好事。這樣的安排既把學生的作品做了展示,又讓學生把各種圖形進行了分類,並且初步滲透了分類的思想,爲下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認識平面圖形》優秀的教學反思4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教師是教學任務的執行者,是知識的化身,是代替學生成爲教學過程的啓動者,是名副其實的課堂權威和課程實施的工具。課堂上要麼是教師講學生聽,要麼就是教師問學生答。教師高高在上唱獨角戲,強調的是知識的系統性,以自己的教爲主,對學生的潛力估計不足,包辦代替多,講得多,佔用了學生大量寶貴的自學自議、嘗試實踐的機會和時間,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整體發展。因此,在數學課堂上要從關注教師的“教”轉爲關注學生的“學”。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開課時創設了活潑、有趣的“與老朋友打招呼”這一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以舊知啓新知。然後引導學生從桌面上的物體上找到圖形,這些形狀多樣的素材,是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尋找的物品,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接着提出問題:“你能不能從其他的物體上找到其他的圖形?”用了先扶後放的策略,有效的突破了學生探索的難點。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想象力,學生通過觀察、觸摸、尋找等活動,將原有的生活經驗數學化。

同時,我還注重了學法指導,讓學生從“體”上找“面”。這種讓學生充分參與操作和探究的學習活動,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生初步學會了在“體”上找“面”的方法後,再讓學生嘗試用“體”描“面”,進一步感受“面”在“體”上。學生要描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必須懂得從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也就是多種信息)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幾何形體(的信息)。學生在剪圖形並把圖形貼在黑板上的活動中,就是讓學生對圖形進行分類,在分的過程中感知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在引導學生髮現這些圖形的特徵時,我並沒有讓學生直接就去觀察發現,而是創設了給小汽車配上漂亮的車輪的情境,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興趣,自己去探索、發現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從發現中尋找到快樂,使學生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以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學生獲得了這四種圖形的特徵後,我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今天學的圖形和以前認識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異同,深化了對兩類圖形的認識,對平面圖形的感知,使學生從具體事物操作發展到抽象的認識圖形。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交流意識。如讓學生在物體上找到圖形,摸給小組的同學看一看,並說一說等活動。爲學生提供了交流、探索、互助的平臺,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獲得對圖形的認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本節課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如在創設請學生給小汽車配車輪這個環節,我只是用汽車的圖片進行教學,只是讓學生看到了正方形的車輪和圓形的車輪。如果改爲利用課件,給小汽車配上長方形、三角形的輪子,再利用課件的動畫形式,讓學生觀察會出現什麼情況,最後再用上大家討論出來的最佳方案——圓形來做車輪,讓學生更直觀的獲得對圖形特徵的體驗。這樣,也許會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認識平面圖形》優秀的教學反思5

本節課要求學生人人都要動手參與,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樂於思考,勇於探索。而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給了學生廣泛參與的機會,也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反思一下我的這節課,有着成功的地方,更有不足之處,下面我就以下三方面對我的教學進行一下反思:

一、將遊戲活動貫穿其中是低段教學的重點

1、讓孩子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愉悅的情感體驗

在教學時,我把複習舊知識融入遊戲活動中,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通過富有兒童情趣的“變魔術”從口袋中依次變出四種立體圖形(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讓學生來猜猜它們都是那些數學朋友,猜對了我就用課件展示它們,再人人動手、動腦,通過摸,初步感受物體的面,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生的好奇心、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使學生輕鬆地進入了新課,同時對數學充滿了興趣,達到了複習舊知的目的。

2、在活動中讓孩子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發展了思維

在探索階段(體,到,面的認識)我設計了找、畫、說、做、拼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生通過找、描、分,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這幾種平面圖形並體會面在體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描一描,畫一畫這一環節中,通過設計富有童趣而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主動思考和創造的慾望。而且,在探究合作的過程中,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語言表達、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鍛鍊,體會到了解決問題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

3、讓孩子體會數學就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美

在學習了新知之後,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平面圖形,利用平面圖形組成漂亮的圖畫時,孩子們明顯很興奮,在最後的教學環節中我還安排了讓孩子們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有趣圖形他們都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不僅很有用而且數學還很美!

二、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教學常規管理方面有待提高,特別在學生對於學具的操作上,大部分孩子很聽話的按照老師的話去做了,還有一小部分的孩子總在擺弄自己的學具,等我講到下面的部分時,這部分孩子就沒有聽到,也就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課堂效率也降低了。

2、小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的引導不夠明確,使少部分學生在操作時無目地,教學設計時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實際操作時,孩子們卻是截然不同的表現,例如有的孩子在小組活動時僅僅是個旁觀者,而沒有真正的投入到活動交流中去。這也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注意關注每一個孩子,力求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和提高。

《認識平面圖形》優秀的教學反思6

本節課“平面圖形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是一節大感受課,是生本教學數學課的一種課型,主要是對每一單元整體的一個初步感受,感受部分是生本教育理念下“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重要體現。在感受部分我們做到“上不封頂,下不保底”意思就是說學生能感受多少就感受多少,可能由於個體差異,有的學生感受的較深,有的學生感受的較淺,這些都沒關係,因爲接着我們還有認識課,熟悉課,在認識課中對於學生沒有感受到的地方還會加以補充,加深它們的印象。就本節課來看,它是一節大感受課,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受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平面圖形,知道各自的名稱和基本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一步拓展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首先由從立體圖形引出平面圖形,因爲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數是立體圖形,從立體圖形上“分離”出面。讓學生很直觀的認識到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

接着進行了小組交流,主要交流前置性作業中6個圖形的名稱。我的例子,以及我的發現。名稱學生很容易就能說出來,我的例子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把數學與生活緊緊的聯繫在一起。我的發現主要是讓學生先自己去發現這些圖形的特點。

通過小組交流,上臺交流,全班交流。學生對6個圖形已初步認識。瞭解了他們的一些基本特點,最後拼一拼就是讓學生在認識了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通過動手操作更深刻的認識這些圖形的特點。

這節課時圖形認識的第一課,這節課中我看到學生們積極發言,思維很活躍,發現了好多圖形的特點。但是這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就“面從何而來”這一點,只是給學生感受了一下。還有就是由於學生思維活躍,帶來了很多新奇的想法,不一樣的答案,讓孩子們盡情發揮,展示自己,以至於時間有點緊張。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還會讓學生自己動手找一找,畫一畫,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平面圖形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