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形植樹問題教案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環形植樹問題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環形植樹問題教案

環形植樹問題教案1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方法。

2. 初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用解決植樹問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栽樹的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設計理念: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同時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教學中力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動腦、動手、合作探究,經歷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體會植樹問題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植樹嗎?你植過樹嗎?(生答)植樹能綠化環境,造福人類。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邊、間隔一定的距離植樹,這就需要計算準備多少棵樹苗;還有許多類似的問題:比如在公路兩旁安裝路燈、花壇擺花、站隊中的方陣等等,在數學上,我們把這類問題統稱爲“植樹問題”。

二、揭示學習目標:(媒體出示)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要解決哪些問題呢?

1. 能根據相關條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樹苗或計算兩樹間的距離。

2. 能利用植樹問題,靈活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實際問題。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生讀題)

師:你會計算嗎?(讓學生回答)你算的對嗎?請同學們自己動腦來驗證一下。

學習提示:(媒體出示)

①假如路長只有10米,要栽幾棵樹?如果路長是20米,又要栽幾棵樹?請你畫線段圖來看看。(注意看圖上有幾個間隔和幾個間隔點)

②通過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麼規律?和同桌或小組內說說。

③現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嗎?

④你還有別的想法嗎,在小組內說說。

2. 學生自學探討。(師巡視)

3. 班內交流。學生回答後,師媒體演示間隔數和間隔點數的關係。

總結規律:栽的棵數比間隔數多1。

完成例題。

四、變化鞏固:

1. 做一做:118頁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說說怎麼想的。重點讓學生明確先求出間隔數,即36棵樹有35個間隔。

2. 122頁第2題。獨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檢測反饋:(獨立完成)

1. 在一條長400米的馬路的一邊,從頭到尾每隔8米種一棵樹。一共可以種多少棵樹?

2. 5路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1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

3. 從王村到李村一共設有16根高壓電線杆,相鄰兩根的距離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約有多遠?

學生完成後師批閱訂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六、總結延伸: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植樹問題,並能利用植樹問題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實際問題。解答時要重點分清栽樹的棵數與間隔數間的關係,後面還有一些不同的情況,希望大家開動腦筋,靈活處理。

環形植樹問題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試驗、、驗證等數學探究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的規律,構建數學模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2、培養學生通過“化繁爲簡”從簡單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和化歸思想。

教學重點:

發現並理解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中間隔數與棵數的規律。

教學難點:

運用“植樹問題”的解題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學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你們知道3月12日是什麼節日嗎?關於植樹你知道些什麼?(引導學生說諸如植樹時兩棵數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這些距離一般相等……這些與本課學習相關的信息。)

教師:其實在植樹中還隱藏着很多數學問題呢!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植樹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充分經歷,探究新知

1、大膽猜測,引發衝突。

(1)讀一讀,說一說。

課件出示例1,引導學生獲取相關數學信息。讓學生讀題,然後指名說一說:從題中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重點幫助學生弄清楚下列數學信息的含義:

“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麼意思?

使學生明確“每隔5米栽一棵”就是指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都是5米,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也叫間隔長度,也可以說成“兩棵樹之間的間隔是5米”。

“兩端要栽”是什麼意思?“一邊”是什麼意思?

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後教師拿出實物演示。例如:讓學生指出尺子的兩端指的是哪裏?一邊指的是什麼?

(2)猜一猜,想一想。

讓學生根據例題中的信息,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樹苗,教師對學生的猜測不發表評論,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到底要栽多少棵呢?對不對呢?你打算怎樣檢驗自己的猜想?

引導學生用畫線段圖的方法進行驗證。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釐清題意,讓學生通過猜想答案,引起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

2、藉助操作,探究規律。

(1)初步體驗,化繁爲簡。

教師:我們用一條線段表示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圖案表示樹,每隔5米種一棵,每隔5米種一棵,照這樣一棵一棵種下去……是不是很麻煩?

教師:爲什麼覺得很麻煩?

學生:因爲100米里面有20個5米,太多了。

教師:也就是說100米在這道題中顯得數據有點大,因此畫圖時會比較麻煩。像這樣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們可以先從簡單一些的情況入手進行研究。比如,我們可以先選取100米中的一小段研究。

(2)教師演示,直觀感知。

教師演示課件,邊演示邊說明。

教師:我們選取100米中的20米來研究,用一條線段表示20米,每隔5米栽一棵,也就是說樹的間隔是5米。(教師板書)

教師;大家看一看,我們把這段路平均分成了幾段?也就是有幾個間隔?栽了幾棵樹?

引導學生說出20米長的一條路,間隔長度是5米,有4個這樣的間隔,可以栽5棵樹。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複雜問題可以從簡單問題入手的解題策略,並通過課件的演示,向學生示範線段圖的畫法,爲學生下面的自主探究作好準備。)

(3)動手操作,初步體驗。

讓學生自由選擇100米中的一小段,動手畫一畫,看一看這一小段上,兩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幾棵樹。

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爲什麼這樣畫?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你是怎樣畫的?爲什麼這樣畫?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教師:雖然這些同學選取的長度不一樣,一共要栽的棵數也不一樣,但他們所畫的線段圖特別是他們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有相同的地方,你能找到嗎?

引導學生觀察,在這些不同的畫法中,有一個共同的地方:棵樹比間隔數多1。

(4)合理推測,感知規律。

教師:不用畫線段圖,如果這條路長30米、35米……又應栽幾棵樹呢?請同學們拿出學習紙,填寫表格。

學生填寫表格,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和說明。

學生填寫完表格後,小組交流彙報結果。

(5)歸納概括,理解規律。

教師:請大家認真觀察表格,你發現在一條線段上栽樹(兩端要栽),間隔數和棵樹有什麼關係?將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彙報自己的發現。

引導學生髮現兩端都栽樹,植樹的棵數比間隔數多1,也可以說間隔數比棵數少1。

教師:爲什麼兩端都栽樹,棵數比間隔數多1?

學生回答後,教師藉助課件演示幫助學生進一步直觀理解。

(設計意圖: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不斷的操作和交流中,經歷了觀察、發現和感受的全過程,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6)即時鞏固,強化規律。

教師:同學們都明白了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樹的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老師出幾道題考考大家:7個間隔種幾棵樹?20個間隔種幾棵樹?9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20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小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在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3、運用規律,驗證例1。

教師:回到例1,在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到底一共要栽多少棵樹?哪些同學剛纔猜對了?

教師(點幾個猜錯的同學):現在你知道自己猜錯的原因是什麼了嗎?給大家說說看,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學生嘗試列式解決問題,教師巡視,有針對性地指導。

全班彙報交流,主要讓學生弄清楚:100÷5=20是什麼意思?爲什麼還要用20+1=21(棵)?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猜測——試驗——驗證的探究過程,同時讓學生明確每步算式的意義,以便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三)迴歸生活,實際應用

1、“做一做”第1題。

教師:這道題裏沒有植樹呀,能用我們今天學的方法解決嗎?

使學生明確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可以解決生活中很多類似問題。在本題中把一盞路燈看成一棵樹,也能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來解決。

教師:其實植樹問題,並不只是與植樹相關,生活中有很多問題和植樹問題相似,比如安裝路燈、電線杆、設立車站等。

2、練習二十四1、2、3題。

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植樹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練習二十四第4題。

教師:這一題與例題有什麼不同?

老師引導學生找出此題與例題的區別。例題是知道全長與間隔長度求棵數,而本題是知道間隔長度與棵數求路的全長。

教師:你是怎樣計算的?爲什麼用36減1?

(設計意圖:運用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解決生活中的類似問題,把植樹問題進行拓展應用,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並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

(四)課堂小結,暢談收穫。

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棵數和間隔數的關係,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爲了將難點化簡,講授新知前,我利用手指遊戲導入,孩子很感興趣,而且初步感受到了棵數、間隔數的`關係。再從生活中抽取簡單的植樹現象,加以提煉,建立數學模型,再將這一數學模型應用於生活實際。

一、創設愉悅氛圍,讓遊戲走入情境。

從學生感興趣的猜謎和遊戲入手,創設輕鬆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初步感知棵數、間隔數的關係,爲進一步的探究奠定了基礎。這種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

二、注重自主探索,讓體驗走入方法。

體驗是學生從舊知識向隱含的新知識遷移的過程。教學中,我創設了情境,爲學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從簡單的問題入手,藉助直觀的圖示,探索植樹問題兩端要栽的規律。藉助圖形,建立知識表象,注重對數形結合意識的滲透,使學生得到啓迪,悟到方法,從而建立起學習的信心,進一步解決較複雜的問題,滲透一種化歸思想。

三、倡導知識運用,讓建模走入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應該爲生活服務。”讓學生認識到只要善於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的許多事例跟植樹問題相似,引導學生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但這節課也有我頗感不足的地方,我覺得自己對學生的學習起點沒有充分把握,沒有注重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也沒能很好地關注到全體學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要注意把握好教材的度,適當進行取捨,更合理的安排好教學時間。

環形植樹問題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發現一條線段上兩端要種和兩端不種兩種不同情況植樹問題的規律。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談話引入,明確課題

母親節剛過,我們馬上又要迎來一個快樂的節日──“六·一兒童節”,這也是全世界少年兒童共同的節日。其實,一年中有意義的日子還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些?能說幾個嗎?(生說)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麼日子嗎?(植樹節)你參加過植樹活動嗎?植樹不僅能美化環境,淨化空氣,而且植樹中還有很多數學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植樹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引導探究,發現“兩端要種”的規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①課件出示圖片。

介紹:這是我縣新修的一條公路。公路中間有一條綠化帶,現在要在綠化帶中種一行樹,怎麼種呢?

出示題目:這條公路全長1000米,每隔5米種一棵樹(兩端要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②理解題意。

a.指名讀題,從題中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兩端”是什麼意思?

指名說一說,然後師實物演示:指一指哪裏是這根小棒的兩端?

說明:如果把這根小棒看作是這條綠化帶,在綠化帶的兩端要種就是在綠化帶的兩頭要種。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④反饋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200 +1=201(棵)

師:現在出現了三種答案,而且每種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種答案是正確的呢?咱們可不可以畫圖模擬實際種一種?如果從圖上一棵一棵種到1000米,數一數,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誰的答案是正確的了呢?

2.簡單驗證,發現規律。

①畫圖實際種一種。

課件演示:我們用這條線段表示這條綠化帶。“兩端要種”,我們從綠化帶的這頭開始,先在頭兒上種上一棵,然後隔5米再種一棵,再隔5米再種一棵,再隔5米再種一棵,照這樣一棵一棵的種下去……

師:大家看,已經種了多少米?(45米)這麼長時間才種了45米,一共要種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種到1000米呀?!同學們,你有什麼想法?(太累了,太麻煩了,太浪費時間了)

師:老師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種到1000米確實太麻煩了。其實,像這種比較複雜的問題,在數學上還有一種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嗎?這種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聽好嘍,這種方法就是:遇到比較複雜的問題先想簡單的,從簡單的問題入手來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長了,我們可以先在短距離的路上種一種,看一看。大家想不想用這種方法試一試?

②畫一畫,簡單驗證,發現規律。

a.先種15米,還是每隔5米種一棵,畫圖種一種,看種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誰畫得快種的好。(板書:3段4棵)

b.跟上面一樣,再種25米看一看,這次你又分了幾段,種了幾棵?(板書:5段6棵)

c.任意選擇一段距離再種一種,看這次你又分了幾段,種了幾棵?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板書:2段3棵;7段8棵;10段11棵。)

d.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你們真了不起,發現了植樹問題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規律,那就是:

(板書:兩端要種:棵樹=段數+1)

③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a.課件出示:前面例題

問:應用這個規律,前面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了?那個答案是正確的?

1000÷5=200這裏的200指什麼?

200 +1=201爲什麼還要+1?

師:這個“祕方”好不好?

通過簡單的例子,發現了規律,應用這個規律解決了這個複雜的問題。以後,再遇到“兩端要種”求棵樹,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b.解決實際問題

運動會上,在筆直的跑道的一側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兩端要插)。這條跑道長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學生獨立完成。)

問:這道題是不是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解決的?

師:看來,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不僅僅能解決植樹的問題,生活中很多類似的現象也能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來解決。

小結:剛纔,我們應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我們已經知道,“兩端要種”求棵樹用段數+1;如果“兩端不種”棵樹和段數又會有怎樣的關係呢?

三、合作探究,“兩端不種”的規律

1.猜測“兩端不種”的規律。

猜測結果是:兩端不種:棵樹=段數-1

師:到底同學們的猜測是不是正確呢?我們還是用前面學習的方法,舉簡單的例子畫一畫,種一種。

要求:每人先獨立畫一段路種種看;然後4人一組進行交流。你們組發現了什麼規律?

2.獨立探究,合作交流。

3.展示小組研究成果,發現規律,驗證前面的猜測。

小結:同學們太了不起了,通過舉簡單的例子,自己又發現了“兩端不種”的規律:棵樹=段數-1。如果“兩端不種”求棵樹,你會做了嗎?

4.做一做。

①在一條長2000米的路的一側種樹,每隔10米種一棵(兩端不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學生獨立完成)

②師:同學們注意看,這道題發生了什麼變化?

課件閃爍:將“一側”改爲“兩側”

問:“兩側種樹”是什麼意思?實際要種幾行樹?會做嗎?趕緊做一做。

小結:今天我們研究了植樹問題的兩種情況。發現了兩端要種:棵樹=段數+1;兩端不種:棵樹=段數—1。以後同學們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兩端要種”還是“兩端不種”。

四、迴歸生活,實際應用

1.一根木頭長8米,每2米鋸一段。一共要鋸幾次?(學生獨立完成。)

8÷2=4(段)

4—1=3(次)

問:爲什麼要—1?這相當於今天學習的植樹問題中的那種情況?

2.我們身邊類似的數學問題。

①看,這一列共有幾個同學?(4個)如果每相鄰兩個同學的距離是1米,從第1個同學到最後一個同學的距離是多少米?如果這一列共有10個同學呢?100個同學呢?

②這一列還是4個同學,如果每相鄰兩個同學之間的距離是2米,從第一個同學到最後一個同學的距離是多少米呢?

3.在一條路的一側種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41棵樹。從第1棵樹到最後一棵樹的距離是多少米?

五、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僅發現了植樹問題中兩端要種和兩端不種的規律,而且還學習了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那就是遇到複雜問題先想簡單的。植樹中的學問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查閱有關的資料繼續研究。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17--118頁例題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悟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係。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髮現並理解段數與棵樹之間的規律,並利用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感知、理解知識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現規律;運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2、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藉助實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分析意識,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感覺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髮現植樹與間隔數的關係。

教學重點:理解間隔與發現植樹棵數的規律並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用尺子、紙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講故事:(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在說話、做事情時不能信口開河,不加思索來完成。

2、揭示課題:

明天就是“六一”兒童節,我們的節日有很多,同學們你們知道嗎?3月12日是什麼節?(植樹節)其實,“植樹”這件事還很有數學上的學問,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植樹問題”(板書課題)

二、新授。

1、出示準備題:

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去植樹,每隔5米分爲一段,一共可以分成多少段?

100÷5=20(段)

2、出示例題

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1)讀題分析理解:“一邊植樹,兩端要栽”的意義。

可能許多同學列成:100÷5=20(棵)

(2)學生試做。

讓學生討論。

3、感知間隔的含義

請你們伸出右手,張開,數一數,5個手指間有幾個空格?在數學上,我們把空格叫做間隔,也就是說,5個手指之間的有幾個間隔?4個間隔是在幾個手指之間?

4、學生依次畫圖,課件依次演示畫圖過程的算法。

段數棵數

12

23

34

56

通過上面的分析,你發現了什麼?

棵數=段數+1

或:段數=棵數-1

5、完成例題。A:先要求出段數:100÷5=20(段)

B:再次求出棵數:20+1=21(棵)

6、再次感知,找到規律

課件上做習題栽了8棵樹,有()個間隔。(兩端都要栽)

有20個間隔,栽了()棵樹(兩端都要栽)

三、嘗試練習,做一做

課件:1、園林工人沿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2、做書上的練習P122(練習二十)。T1、T2寫在書上。

四、鞏固加深,拓展。

1、打開書P117讀書,思考。

2、你在這一節課有什麼遺憾?

3、你在這節課中有什麼收穫?

4、聯繫生活舉例,加深理解。

五、總結延伸

植樹問題還有許多學問,今天我們只是解決了兩端都栽,如果兩端都不栽,封閉圖形(如圓形花壇)栽樹又怎樣計算等待下一節課再去研究。

板書設計:

段數棵數學生練習板演

12

23

34

45

規律:棵數=段數+1

或:段數=棵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