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大小》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大小》,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教案《大小》

小班教案《大小》1

活動目標:

1.用目測的方法觀察物體的大小。

2.能用語言清楚的表達這是大的,這是小的。大的…送給大熊,小的…送給小熊。

3.喜歡集體活動,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1.大熊、小熊各一隻。

2.大小不同的同類物品若干。

3.幼兒操作卡片。

活動過程:

1.導入:出示百寶箱,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好朋友,他們藏起來了,我把他們請出來,讓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它門,好嗎?教師出示大熊和小熊,說:你知道他們是誰嗎?這兩隻熊一樣大嗎?那我們可以叫這隻什麼?(大熊)另一隻呢?(小熊)。爲什麼叫大雄?爲什麼叫小熊?(因爲大雄大所以叫大熊,小熊小所以叫小熊)。我們跟大熊和小熊打個招呼吧。(大熊你好,小熊你好)

2.請大雄坐。

師:大熊和小熊都累了,我們請他們坐好不好?這裏有兩張大小不一樣的椅子,哪張椅子給大熊坐?哪張椅子給小熊坐?爲什麼?

小結:大熊大所以坐大椅子,小熊小所以坐小椅子。

3.送禮物。

師:因爲知道大熊小熊今天要來小一班玩,所以老師特地準備了一些禮物給大熊小熊,想不想看看有哪些禮物?

教師依次出示大小氣球、勺子、飲料、娃娃……

師:有大小不一樣的氣球、大小不一樣的飲料……好多禮物呀,現在呢,老師要給大熊小熊送禮物啦,老師先送其中一樣禮物,其他的請小朋友上來送,當老師送禮物的時候請小朋友仔細看好、聽好老師是怎麼送禮物的,送禮物的時候說了什麼,等你們送的時候也要跟老師一樣,好嗎?

師:大氣球大送給大熊,小氣小球送給小熊。

幼兒按照大的…送給大熊,小的…送給小熊。

小結:小朋友們真棒,知道大的東西給大熊,小的東西給小熊。

4.幼兒操作。

師:大熊和小熊收到了禮物很高興,(教師看看時間)哎呀,都這麼晚啦,該吃午飯了,大熊和小熊的肚子都餓了。老師已經給他們準備好了美味的午餐(出示圖片)有白米飯、美味的蛋糕、還有好吃的香蕉。小朋友每次吃飯前是不是都會吃水果嗒,現在老師先給大熊和小熊吃香蕉。大熊吃大,吃大香蕉,小熊小,吃小香蕉。(邊說邊用蠟筆連線)咦,這裏怎麼會有三隻蛋糕呢,而且三隻蛋糕一樣大嗎?(不一樣)那哪隻蛋糕給大熊吃、哪隻蛋糕給小熊吃呢?請小朋友自己開動小腦筋。記得,每隻熊只能吃一隻蛋糕,所以三隻蛋糕裏面肯定會剩下一隻蛋糕,那剩下的蛋糕還需要連線嗎?(不需要)

師:每個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一張紙和蠟筆,等會請小朋友搬好椅子回座位給大熊和小熊吃美味的午餐,記得最大的給大熊,最小的給小熊,用蠟筆連線,如果你給他們分好午餐了,就把紙頭留在桌子上,自己迅速搬好椅子坐到前面來,好嗎?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5.評價。

師:寶寶們剛剛都給大熊小熊分好了午餐,現在我就請寶寶到上面來分一分,其他寶寶看看他跟你分的一不一樣。

6.散步,結束。

大熊和小熊都吃的好飽啊,需要去散散步了,我們陪他們一起去散步好嗎?

小班教案《大小》2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物體的某一特徵,製作形狀或大小標記。

2、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大小三角形各一個,大小圓形各一個;大小方形各一個。

2、學具:幼兒用書,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A、按特徵分類。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說:這裏有哪些圖形?它們有什麼不同?教師在黑板上畫三個方格作爲圖片的家,啓發幼兒將相同的圖片送進一個方格中。請一位幼兒上來送圖片回家,邊送邊說:什麼片片,我送你回家,……

B、製作特徵標記。

——教師指着一個格子中的圓形圖片,引導幼兒看圖說說:這裏是什麼圖片?它是什麼樣子的?可以用什麼標記來表示?(引導幼兒用畫圓來表示)

——接着引導幼兒製作三角形,方形,大、小標記,指導方法同上。

2、操作活動。

A、第一、二、三組。

——製作大小標記:看圖說說:圖上有哪些動物?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大小分別將大動物或小動物圈在一起,再在方框中畫出大、小標記。

B、第四、五、六組。

——製作形狀標記: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麼?是什麼形狀的?請幼兒將相同形狀的物體圈在一起,並在旁邊的方框裏畫出形狀標記。

——觀察各種形狀的積木,請你給三角形的積木塗色。

3、指導幼兒操作,並進行活動評價。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小班教案《大小》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正確獲得大小、差異變化的知覺。

2、在活動中能大膽進行嘗試。

3、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比較

2、各種方體玩具、包裝盒

活動過程

一、遊戲:搭火車 1、幼兒嘗試遊戲。

(1)教師:小朋友們瞧,老師帶來了好玩的積木寶寶。

看看,它們是什麼樣的?”

(2)教師:它們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感知立方體及它們的不同。)

(3)教師:你們想玩嗎?我們玩一個搭火車的遊戲吧!

看看哪個寶寶能幹,搭的火車漂亮!

2、討論小結。

教師:你搭的這列火車真漂亮!我們來看看它是怎麼搭的。

3、老師示範。

(1)教師:老師也想玩一玩這個遊戲。寶寶們看,老師也來搭火車!

看看誰最大?讓它做火車頭!再找個大的做身體,找哪個?看看,還有誰大?

搭上去。再找哪個?

(2)火車搭好了!嗚嗚嗚,開!

教師:你們都會這樣從大到小搭火車嗎?

這個遊戲好玩嗎?你們開心嗎?

二、遊戲:長高了

1、幼兒嘗試遊戲。

(1)教師:積木寶寶也很開心。

現在,它們想和我們玩‘長高了’的遊戲了。我們一起來玩吧!

(請先按大小順序排好的幼兒將老師那邊的積木也排好。)

2、討論小結。

教師:我們拿出小手指好了,看一看,這裏的積木寶寶是怎樣長高的!

(師生邊指邊一起說:越來越小、越來越小DDD)

3、幼兒再次遊戲。

教師:你的積木寶寶也會這樣長高嗎?

好,我們再來玩一玩!

4、將積木寶寶送回家。

教師:積木寶寶累了,我們送它們回家休息吧!

三、幼兒自由探索遊戲師(拿出一盆包裝盒玩具)

1、教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呀?(包裝盒)

它們一樣嗎?”“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

它們也想和你們玩剛纔的遊戲呢!你們願不願意呀?

2、玩具要回家了,我們也送它們回家吧!

四、結束遊戲。

小班教案《大小》4

設計意圖與背景:

大小排序是一項很平常的數學活動,但是怎樣引導幼兒學習是大家關注的一個問題。在這裏,我們嘗試以遊戲的形式,在簡單、輕鬆的活動中,讓幼兒自主地探索,學習。活動的材料,我們採用蒙氏教育材料,通過感覺統合,促進幼兒發展。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正確獲得大小、差異變化的知覺。

2、在活動中能大膽進行嘗試。

3、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方體玩具、包裝盒

活動過程:

1、遊戲:“搭火車”

(1)幼兒嘗試遊戲。

師:“小朋友們瞧,老師帶來了好玩的積木寶寶。”

“看看,它們是什麼樣的?”

“它們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感知立方體及它們的不同。活動中,幼兒說出了“上面有許多正方形”、“它們大小不一樣!”“有小的、有大的!”)

“你們想玩嗎?”“我們玩一個搭火車的遊戲吧!”

“看看哪個寶寶能幹,搭的火車漂亮!”(老師先不提要求,讓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參與幼兒的活動,注意發現是否有幼兒按規律進行排序。) (2)討論小結。

(在幼兒的活動中發現規律,既肯定了幼兒的探索,又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音樂集中幼兒、觀察選擇能按大小順序排列的火車)

師:“xx寶寶搭的這列火車真漂亮!我們來看看它是怎麼搭的。”

(丁政和蔣佳茜兩位小朋友是按大小規律排列的,我們請他(她)說一說他們是怎樣搭的,但是小班幼兒的'表述能力還不行,所以他們不知道怎樣說,於是,老師和小朋友一起邊看邊說:大大的火車頭,身體越來越小。表揚了這兩位幼兒,他們非常的開心。)

(3)老師示範。

師:“老師也想玩一玩這個遊戲。寶寶們看,老師也來搭火車!”

“看看誰最大?讓它做火車頭!再找個大的做身體,找哪個?看看,還有誰大?搭上去。再找哪個?

小班教案《大小》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正確獲得大小、差異變化的知覺。

2、在活動中能大膽進行嘗試。

3、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比較

2、各種方體玩具、包裝盒

活動過程

一、遊戲:搭火車

1、幼兒嘗試遊戲。

(1)教師:小朋友們瞧,老師帶來了好玩的積木寶寶。看看,它們是什麼樣的?

(2)教師:它們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感知立方體及它們的不同。)

(3)教師:你們想玩嗎?我們玩一個搭火車的遊戲吧!看看哪個寶寶能幹,搭的火車漂亮!

2、討論小結。

教師:你搭的這列火車真漂亮!我們來看看它是怎麼搭的。

3、老師示範。

(1)教師:老師也想玩一玩這個遊戲。寶寶們看,老師也來搭火車!看看誰最大?讓它做火車頭!再找個大的做身體,找哪個?看看,還有誰大?

搭上去。再找哪個?

(2)火車搭好了!嗚嗚嗚,開囉!

教師:你們都會這樣從大到小搭火車嗎?

這個遊戲好玩嗎?你們開心嗎?

二、遊戲:長高了

1、幼兒嘗試遊戲。

(1)教師:積木寶寶也很開心。

現在,它們想和我們玩‘長高了’的遊戲了。我們一起來玩吧!(請先按大小順序排好的幼兒將老師那邊的積木也排好。)

2、討論小結。

教師:我們拿出小手指好了,看一看,這裏的積木寶寶是怎樣長高的!

(師生邊指邊一起說:越來越小、越來越小―――)

3、幼兒再次遊戲。

教師:你的積木寶寶也會這樣長高嗎?

好,我們再來玩一玩!

4、將積木寶寶送回家。

教師:積木寶寶累了,我們送它們回家休息吧!

三、幼兒自由探索遊戲師(拿出一盆包裝盒玩具)

1、教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呀?(包裝盒)它們一樣嗎?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它們也想和你們玩剛纔的遊戲呢!你們願不願意呀?

2、玩具要回家了,我們也送它們回家吧!

四、結束遊戲。

小班教案《大小》6

活動設計背景

親子活動已經成爲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重要銜接,爲了鼓勵家長參與活動提升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能區分兩個形狀物體的大小、會根據物體配對。

2、讓家長學會觀察幼兒,瞭解幼兒的發展水平。

3、讓家長學會在家裏教孩子掌握大小的方法。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1、家長對孩子游戲的關注程度

2、孩子對物體大小的認知水平

活動準備

大小不同的套環、水果玩具、帽子。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一、開始部分:

1、家長帶幼兒面向老師席地圍坐成半圓形,家長在孩子後面

老師放音樂,家長和孩子一起拍手做音樂遊戲。

2、老師和家長手牽手拉成一個圓圈,玩吹泡泡遊戲,讓孩子感受大小的變化。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辨別大小。老師先將套環按大小從左往右在地上排成一排,點着最大的,邊點邊說這是最大的,這是最小的,進行比較。

2、老師把套環打亂,從中找到最大的套環,依次找出剩餘中最大的套環取出來,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序。

3、家長帶幼兒沿場地坐,老師在中間介紹水果名稱,引導幼兒認識大水果、小水果。

4、玩餵動物吃水果遊戲,每名幼兒選一個水果,大水果送大動物的嘴巴里,小水果送小動物的嘴巴里。

三、結束部分:

放音樂,老師拿出大小不同的帽子,讓幼兒找一找把大帽子給爸爸媽媽戴上,小帽子給自己戴上。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中,孩子在視覺上能感知物體的大小,在本次活動中很開心快樂,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家長只是配合,家長沒有真正體驗、沒有對活動進行一些指導語,另外沒有設計家庭延伸環節,沒有做到培養孩子,教育教育家長的作用。

小班教案《大小》7

數學活動:

給“大大”與“小小”送禮物

活動目標:

1、通過送禮物等遊戲的方式,認識大小標記及其特徵。

2、學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大小。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小標記圖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類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兒人手一份、教師處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動過程:

1、導入。“今天,老師和小朋友玩個遊戲。我說‘請起立’,你就說‘我起立’;我說‘請坐下’,你就說‘我坐下’,試試看好嗎?”

2、“今天,有兩位客人和我們一塊兒做遊戲。”

1出示大娃娃。“這是大大,我們拍拍大大,對它說句話好嗎?”(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歡你!大大歡迎你!)“請起立”“我們一起說‘大大力氣大、大大是個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動作)

2出示小娃娃。“這是小小,我們也和小小打個招呼好嗎?”(小小你好!小小我請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請起立”“我們一起說‘小小力氣小、小小不鍛鍊、小小吃小麪包’…”

3、遊戲:給大大、小小坐椅子。

“這兒有兩把椅子,看看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把大、一把小)“我請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誰來幫助它們?”

小結:

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兒送禮物

要求:

幼兒能在目測比較出禮物的大小後,將對應的送給客人,並能講一句話。

(1) 教師提供,個別幼兒進行。

1相同的兩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2相同的三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3從許多同類的東西中(每類3---4個)找出大小不同兩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2) 每個幼兒將自己小籃裏的禮物送給大大和小小。

(3) 將大大小小送回相應的家,幼兒在娃娃家遊戲。

小班教案《大小》8

活動目標

(一)認識大大小小的蛋,知道蛋有蛋清、蛋黃、蛋殼。

(二)能按照蛋的大小進行排列。

(三)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四)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圖片:雞、鴨、鵝、鵪鶉。

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透明玻璃碗4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隻鴨蛋,請幼兒觀察,說說是什麼動物的蛋。

(二)出示大大小小的各種蛋,引導幼兒用比較的方法發現蛋寶寶的特點。

1.鼓勵幼兒比比、看看、掂掂,從蛋的大小、顏色來比較不同。

2.請幼兒將蛋寶寶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排排隊。

3.猜猜它們是誰的蛋,請幼兒將蛋寶寶與禽類圖片一一對應。

(三)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有的蛋大、有的蛋小;有的蛋輕、有的蛋重;有的蛋顏色偏紅、有的蛋是淺藍色的;還有的蛋帶有斑點……不同的動物生的蛋也不一樣。

(四)看看蛋的內部結構。

1.教師提出問題:雞蛋的裏面會是什麼樣子?引發幼兒想要打開蛋看看裏面是什麼。

2.教師將蛋逐一打開,倒進玻璃碗中,請幼兒仔細觀察蛋殼、蛋清、蛋黃。

3.知道所有的蛋都有外殼,蛋殼比較脆、薄,容易碎。蛋殼裏面有蛋清和蛋黃。

(五)有營養的蛋。讓幼兒知道蛋有營養,吃了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延伸

(一)欣賞各種各樣的蛋寶寶和蛋殼工藝品。

(二)教師(或請食堂工作人員)將蛋煎熟,請幼兒品嚐。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課主要是要讓幼兒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顏色的異同等。幼兒對雞蛋、鴨蛋、鵪鶉蛋都挺熟悉,對鵝蛋不是很熟悉。孩子們通過比較各種各樣的蛋寶寶,無形中瞭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道理。

小班教案《大小》9

活動目標:

1、通過送禮物等遊戲的方式,認識大小標記及其特徵。

2、學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大小。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大、小標記圖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類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兒人手一份、教師處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動過程:

1、導入。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玩個遊戲。我說‘請起立’,你就說‘我起立’;我說‘請坐下’,你就說‘我坐下’,試試看好嗎?”

2、“今天,有兩位客人和我們一塊兒做遊戲。”

1、出示大娃娃。“這是大大,我們拍拍大大,對它說句話好嗎?”

(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歡你!大大歡迎你!)

“請起立”“我們一起說‘大大力氣大、大大是個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

(加上動作)

2、出示小娃娃。

“這是小小,我們也和小小打個招呼好嗎?”

(小小你好!小小我請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

“請起立”“我們一起說‘小小力氣小、小小不鍛鍊、小小吃小麪包’”

3、遊戲:

給大大、小小坐椅子。 “這兒有兩把椅子,看看它們一樣嗎?”

(不一樣。一把大、一把小)

“我請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誰來幫助它們?”

小結: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兒送禮物要求:

幼兒能在目測比較出禮物的大小後,將對應的送給客人,並能講一句話。

(1) 教師提供,個別幼兒進行。

1、相同的兩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2、相同的三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3、從許多同類的東西中(每類3—4個)找出大小不同兩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2) 每個幼兒將自己小籃裏的禮物送給大大和小小。

(3) 將大大小小送回相應的家,幼兒在娃娃家遊戲。

小班教案《大小》10

活動目標:

1、能區分顏色和大小,有初步的大小概念。

2、知道家有幾口,感受家的快樂。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大蘋果胸飾一個(正面紅色,背面綠色);小蘋果胸飾一個;人手一份蘋果臉譜;蘋果樹(掛着與幼兒人數相同的大小,紅、綠蘋果。);蘋果全家福一張;眼鏡、頭髮、小圓片等若干。鼓、錄音機、像機。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起興趣

1、觀看教師大蘋果胸飾,區分顏色。分別觀看兩教師胸飾,學習區分大小。

2、摘蘋果活動:比一比、講一講,初步分清大小、顏色。

二、觀察蘋果,感知顏色與大小,發散幼兒思維

1、你喜歡什麼顏色的蘋果?還能找到哪些紅色的東西和綠色的東西嗎?(先說紅的,再說綠的。)

2、生活中,你還發現什麼東西是大的和小的嗎?(先說大的,再說小的。)

三、聽指令:找朋友

1、放《抱一抱》的音樂,幼兒邊唱邊自由走動尋找自己同色的朋友,音樂停後,朋友互相抱一抱。

2、採用同樣的方法,請幼兒找同色大小朋友或不分顏色找大小朋友。

四、活動:蘋果全家福

1、出示蘋果寶寶一家的圖片,讓幼兒知道一家有3口。

2、聽鼓聲模仿爸爸、媽媽或寶寶走路。

3、幼兒三人一組,自選眼鏡、頭髮或小圓片(眼鏡爲爸爸,頭髮爲媽媽,小圓片爲寶寶眼睛)貼在蘋果臉譜上,帶上臉譜組成一家。

4、教師鼓勵幼兒做出不同姿勢展示自我,並給一家3口拍照。

活動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小班教案《大小》11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大小標記將物體樹葉分類擺放。

2、能用身體動作表示大小,初步體驗大小符號特徵的意義。

活動準備

1、大小標記卡

2、大樹和小樹各一棵學具準備:哭臉和笑臉各二份,大小樹葉若干。

活動過程

一、比樹葉,說樹葉大小。

1、比較樹葉大小出示一片大樹葉。

教師:瞧,今天我們班裏誰來了?再出示一片小樹葉

教師:又來了誰?我給樹葉送標記,給大樹葉送大標記,給小樹葉送小標記。

2、認識大小標記出示大標記

教師:有一個大大的人,而且兩臂張開,兩腳分開。我們一起來學學它的樣子。(幼兒按照標記上大人的樣子做動作)。再出示小標記。

教師:小標記上人的樣子,兩手向下伸出,兩腳併攏。(幼兒按照小標記上人的樣子做動作)。

二、找樹媽媽“分樹葉”

1、遊戲”分樹葉”

教師:樹葉怎麼到我們教室裏來的呢? (讓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噢!原來呀秋天到了,樹葉慢慢得變黃了,從樹上一片片掉落下來,小朋友們利用星期天去撿的,然後把它帶到了教室裏。但這些樹葉寶寶感到高興嗎?(教師反過來出示哭的大樹葉和小樹葉)看:樹葉寶寶怎麼啦?

教師:爲什麼哭呢?

教師:對呀!樹葉寶寶離開了家,離開了媽媽,離開了它們的好朋友就要哭了呀!那我們來做個有愛心的人,幫助他們找媽媽好嗎?

2、看標記:出示兩棵樹媽媽(一大一小,並且貼有大小標記)。教師:那誰是小樹葉的媽媽呢?他們有標記嗎?

3、複習大小標記。

4、送樹葉回家:

(1)教師示範送小樹葉到有小標記的樹媽媽那裏。提問:大樹葉我送它到哪裏呢?

(2)教師:瞧,樹媽媽還在哭呢?原來它還有許多的孩子沒找到家呢, 我們來幫幫忙吧!音樂播放,幼兒集體活動。(爲大小樹葉找媽媽)

(3)找出錯的地方:教師:來幫樹媽媽找找看,有沒有孩子找錯了媽媽。

請個別幼兒幫助糾正。同時教師變樹媽媽的臉爲變成笑臉。

三、送圓形寶寶回家

教師出示許多大大小小圓形圖片,請幼兒每人拿一個按大小標記將它們送回"家"。

小班教案《大小》12

活動目標:

1、瞭解人是慢慢長大的。

2、感受長大的變化,看到自己的進步,萌發自信心。

物質準備:

1、收集幼兒使用過的物品,衣服、鞋、襪均可;小時候的照片和最近的照片各帶一張來園。

2、掛圖第14號,故事磁帶。

經驗準備:

事先收集小時候的照片和最近的照片,瞭解自己是慢慢長大的。

活動重難點:感受長大的變化,看到自己的進步。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出示故事中的小動物角色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的圖片,請幼兒一一辨認,並模仿小動物的樣子。

2、講述故事第一句,“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天天盼着自己長大”,他們想出了什麼好辦法呢?聽了故事你們就明白了。

3、出示圖片,教師完整講述故事。提問:

(1)小老鼠想了什麼辦法讓自己馬上長大?大;考吧.幼,師網出處小猴子和小青蛙呢?(小老鼠拼命吃東西,小猴子穿爸爸的衣服、褲子、鞋子,小青蛙每天練跳高)

(2)結果它們長大了嗎?

二、談話

1、展示幼兒用過的物品,(如小鞋子、小帽子、小衣服等)和小時候的照片、長大後的照片。

2、你們現在已經長大了嗎?你們想長大嗎?你有什麼辦法讓自己長得快一點?

3、長大了可以幹些什麼?

活動反思:

通過此次活動讓我深刻意識到:當今社會幼兒接受的新鮮事物多、想象力豐富,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與主張。過去的那種“填鴨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好奇、求知的慾望了也不利於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更願意和老師一起去發現、嘗試、探索,最後得出結論。這樣的活動進行起來師生都感到輕鬆、愉悅,幼兒接受得快、掌握好。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幼兒其實不是需要一個教師而是需要一個合作伙伴。

小班教案《大小》1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出較大的物體,會比較大小。

2、培養幼兒的初步分析、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數學卡

2、不同大小,相同形狀的圖片,形狀標記、大小標記各若干個。

活動過程:

1、出示數學卡比較

教師:森林中大象和螞蟻是好朋友,大象和螞蟻雖然身材不一樣,但是他們互相幫助,大象的身材大,小螞蟻坐在大象的背上開心的玩。

(1)小朋友看看,小螞蟻的身體和大象的身體比起來有什麼不同?

(小螞蟻的身體小,大象的身體大)

(2)誰來說一說這是什麼水果?(蘋果,草莓)

哪一個水果大呢?我們用圓圈把它畫出來吧?

(3)小狗和小蜜蜂也來玩了,小蜜蜂和小貓的身體誰更小呢?

我們用小圓點把他畫出來吧。

2、出示數學卡比較

媽媽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哪一個更大一些呢?

(1)請幼兒觀察比較圖片中衣服,鞋子的大小。

(幼兒相互說一說)

(2)請幼兒聯想生活中,爸爸、媽媽和自己的衣服鞋子的大小。

(3)請小朋友看這三張圖片,你認識他們嗎?

(小雞,蝴蝶,大象。)

教師:最大的動物,我們用圓圈畫出來,最小的動物,我們用圓點畫出來。

(幼兒說,教師畫)

3、按標記將相同形狀、不同顏色的圖形片分類。

出示這些圖形片:

(1)這是什麼圖形片?該回哪個家?

(幼兒講,老師操作大圖形片,我送你到大標記的家;

小圖形片我送你到小標記的家。)

(2)請幼兒把餘下的圖形片送回家。

(要求幼兒邊操作邊講述操作過程)

4、遊戲活動:《大豐收》

小班教案《大小》14

活動目標

1.通過送禮物等遊戲的方式,認識大小標記及其特徵。

2.學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大小。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大、小標記圖片

2.各類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兒人手一份)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

1.教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玩個遊戲。

我說‘請起立’,你就說‘我起立’;

我說‘請坐下’,你就說‘我坐下’,

試試看好嗎?”

二、大大和小小

1.教師:今天,有兩位客人和我們一塊兒做遊戲。

(1)出示大娃娃。

教師:這是大大,我們拍拍大大,對它說句話好嗎?

(你好大大!我喜歡你大大!歡迎你大大!)

教師:我們一起說“大大力氣大、大大要吃大蛋糕”

(2)出示小娃娃。

教師:這是小小,我們也和小小打個招呼好嗎?

(你好小小!小小我請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

教師:我們一起說“小小力氣小、小小吃小麪包”

三、遊戲:給大大、小小坐椅子。

1.教師:這兒有兩把椅子,看看它們一樣嗎?

(不一樣。一把大、一把小)

我們請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誰來幫助它們?

2.教師: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四、送禮物

要求:幼兒能在目測比較出禮物的大小後,將對應的送給客人,並能講一句話。

1.相同的兩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2.相同的三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3.從許多同類的東西中(每類3---4個)找出大小不同兩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五、將大大小小送回相應的家,幼兒在娃娃家遊戲。

小班教案《大小》15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掌握大、中、小的區別。

2、在探索活動中,讓幼兒初步感知形狀是可以通過外力改變的。

【活動準備】

1、圓形餅乾(大、中、小)每位幼兒三塊放人盤中。

2、投影儀、電視機。

3、課前請幼兒洗手並消毒桌面。

【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掌握大、中、小的區別。

1、觀察餅乾,感知形狀與大小,發散幼兒思維。

師:“盤子裏的餅乾你們喜歡嗎?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生活中,你還發現什麼東西是圓形狀的?”

2、品嚐餅乾,比較大、中、小。

師:“三塊餅乾比較一下,你發現有什麼不一樣的?”圖案、花紋、厚薄等。)

“請你挑一塊你最喜歡的餅乾嘗一嘗,然後說說你吃的餅乾?”(從大、中、小來分。)

“你吃的叫什麼餅乾,你是怎樣知道中餅乾的?”(讓幼中餅乾是相對大、小餅乾而言的。)

小結:“中餅乾比大餅乾小些,比小餅乾大些,安排們叫它中餅乾。”

二、在探索中,讓幼兒初步感知形狀是可以通過外力改!

師:“剛纔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餅乾,你們看,餅乾被口洧什麼變化?把你的發現告訴老師。”

“餅乾被咬,掰了以後,像什麼呢?”……發揮幼兒想像探索大或中餅乾的變化。(像船、山峯、扇子……)

師:“餅乾被小朋友咬了以後,發生了許多變化,改變的形狀。”

三、請幼兒繼續吃餅乾,想像、交流。(先吃完餅乾的水、漱水。)

【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比較大、中、小”是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利用生活中常見物“餅乾”進行粗淺的數學活動。活動來源於生活又歸於生活,幼兒在活動中感到親切、自然。活動過程,難易結合、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恰當的設問激發了幼兒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多通道感知與實踐操作相結合,便於幼兒掌握學習。生活化的數學活動使幼兒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讓小班幼兒在沒有學習壓力和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輕鬆愉快地學到了粗淺的科學道理,從而掌握了有關數學的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