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人教版九年級下冊)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瞭解《戰國策》這部史書的基本情況。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體會本文的諷諫技巧、人物性格及寫作特色。        

2.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課文後的所受到的啓發,認識納諫除弊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課文中的文言實、虛詞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教學手段:自制課件,運用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大家已經預讀過了,那麼我們先在做兩個練習,說說課文標題的意思,說說《戰國策》“策”字的意思。(屏顯:說說課文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意思,說說《戰國策》“策”字的意思。)  

二、導學過程:

活動一:簡說故事,朗讀課文並根據課文內容講成語故事。

 (屏顯:活動一“簡說故事,朗讀課文並根據課文內容講成語故事。”) 

1.現在進入課文的學習。學習文言文沒有更多巧妙的方法,首先是把它讀好,讀好之後纔可以做其他的事,現在來朗讀課文。學生讀文,師點評。

2.自讀:就體會它的故事味,讀出人物語氣、神態、動作。師評價。

3.再把註釋讀一讀。 

4.講成語故事。師: 成語故事“一鳴驚人”和“門庭若市”跟齊威王這個人有關。傳說齊威王即位以後,沉溺於酒色,不理朝政,齊國處於崩潰的邊緣,有一個叫淳于髡的謀士,心裏着急,他知道齊威王這個人喜歡隱語,於是見到了威王。他說,大王,王宮裏飛來了一隻大鳥,這隻大鳥在庭院裏既不飛也不叫,這是一隻什麼樣的鳥啊?他說,你知道嗎,這隻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他就開始整理朝政,齊國就逐步強大起來。這就是“一鳴驚人”這個成語故事的來歷。下面你們就用非常簡潔的文字,根據課文內容,來說“門庭若市”的成語故事。開始準備。(學生準備) 

師提示:講這個故事,第一不要用複述的方式從頭講到尾,可以切入到故事的正中,比如說鄒忌是個很美的人,他怎麼樣怎麼樣,很快地到故事當中來了,千萬不要複述;第二,結尾的時候要點一下題,這就是“門庭若市”這個成語故事的來源,這樣表示你說話的層次。學生講課文故事,師點評。

活動二:巧編練習,用比較辨析的方法,每位同學編擬一組“詞義辨析”練習。

(屏顯:巧編練習。用比較辨析的方法,每位同學編擬一組“詞義辨析”練習。) 

1.學生準備編練習,讓同桌審查一下,看看正確不正確。 

2.交流,師點評。 

(屏顯:關於幾個重點詞的內容。“於朝諷、諫、刺、謗、譏”的詞義解釋。)  

1.“於”

 “欲有求於我也”

 “皆以美於徐公”

 “皆朝於齊”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2. “朝” 

“朝服衣冠”

 “入朝見威王”

 “謗譏於市朝”

 “朝於齊”

3.諷,婉言規勸;諫,直言規勸;刺,斥責,指責;面刺,當面指責;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譏,微言諷刺。什麼是微言諷刺呢?不是用惡意的話諷刺,而是稍稍地諷刺一下。從這幾個字拓展開來,你們還要注意,在日常生活裏面還有“誹謗”的“誹”字,“誣衊”的“誣”字,還有“造謠”的“謠”字,都和“說別人”有關。剛纔我們爲什麼沒有注意到這樣幾個詞呢?就是我們沒有養成一個學習的習慣,那個習慣就是用對比辨析的方法來辨析事物,這種辨析,有時是外部特徵一致的,就是同學們找的那些詞,比如兩個“孰”、四個“朝”、四個“於”、兩個“美”、兩個“甚”。有時候事物的表面特徵不一致,但是內涵相近,比如這一組,也要把它放在辨析裏,這樣我們辨析的角度就寬了,我們的體會就會更深刻一些。所以巧編練習的目的,一個是熟悉課文的內容,第二個是理解了詞義,同時呢,我們在學習方法上也應該受到一些啓迪。

(屏顯: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翻譯幾個短語:朝服衣冠 忌不自信 弗如遠甚 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 時時而間進。)

1.學生自主翻譯。

2.師評價。

活動三:深思話題。你認爲課文中哪幾個關鍵的字引領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表現着人物的特點?(屏顯:學習活動之三:深思話題。你認爲課文中哪幾個關鍵的字引領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表現着人物的特點?)  

1.學生自主思考,交流。

2.學生髮言,師點評。 (屏顯:“思”是對文章內容的深化,正是有了“思”纔有了“諷”,這是行文的一大轉折--由閨中小事轉向了國家大事,從而突出了鄒忌的智者形象。“善”字是課文內容最爲關鍵的深化,引出了全文的高潮,同時表現了齊王的賢者形象。)  

3.師總結:所以這兩個字是引動全文的關鍵字眼,同時也是表現人物形象的關鍵字眼。這節課,咱們通過講故事,通過編練習,通過探討話題來完成了課文的學習:簡說故事,巧編練習,深思話題。

三、課後延伸:學習課文後的所受到的啓發,認識納諫除弊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謝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