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與《易經》的精髓

內經告訴我們要內求,是要我們往裏求。這提示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關注自己,生命就在於自己手中,生命更在你自己的內求當中,光靠外求是不能健康長壽的。下面是《內經》與《易經》的精髓,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內經》與《易經》的精髓

《易經》最偉大的貢獻就是陰陽

現實問題:

有人說:人生就是經歷的總和。也有人說我們的身體是一臺偉大的機器,在歲月中打磨、創造。春夏秋冬、生長收藏,無不輪迴在四季的色彩中。所以人生是歷程,是過往,是遵循自然法則的生命的典範。

既然有過程,就會有"狀"的顯現。這就需要我們學會發現,發現自我色彩的同時,發現你的身體祕密以及世間萬物的祕密。而表述你的身體祕密,理解"天人合一"的境界,是東方文化獨有的智慧,更是一種特殊的領悟--《易經》,東方古昔聖人所著足以通神之書,可嘆後世未能得其真意……

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孔子何出此言?因爲《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智慧,在這裏面隱藏着生命與自然的密碼,難怪孔子如此!

問題是我們真正讀懂《易經》了嗎?

《易經》最主要的觀點是什麼呢?就是陰陽。而《易經》的"易",不是容易的"易",而是象形字的"易"。易字上面一個"日"字,指太陽。下面的"勿",指太陽光熱,太陽的熱量,"刷刷地"照着大地萬物。其實整個"易"字的意義就是太陽以及太陽的光熱。如果用現代文字的含義和現代文化的表達方法去理解,就會謬之千里。

宇宙之大,無非陰陽;人之靈長,無非陰陽。老祖宗董仲舒說:道之大源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就是說所有自然與人事都受制於天道,天道就是太陽和地球運行的道路。

而大醫孫思邈說,對天道變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參政於人事;對人體疾病了解透徹的人也必須根源於天道變化的規律。天地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猶如一個圓形無端的輪子。如何運轉呢?天道之氣和順而爲雨,憤怒起來便化爲風,凝結而成霜霧,張揚發散就是彩虹。這是天道規律,人也相對應於四肢五臟,晝行夜寢,呼吸精氣,吐故納新。人身之氣流注周身而成營氣、衛氣,彰顯於志則顯現於氣色精神,發於外則爲音聲,這就是人身的自然規律。陰陽之道,天人相應,人身的陰陽與自然界並沒什麼差別。人身的陰陽失去常度時,人體氣血上衝則發熱,氣血不通則生寒,氣血蓄結生成瘤及贅物,氣血下陷成癰疽,氣血狂越奔騰就是氣喘乏力,氣血枯竭就會精神衰竭。各種證候都顯現在外,氣血的變化也表現在形貌上,天地不也是如此嗎?

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大醫。對此我堅信不疑。而我對癌症和疾病的認識,包括理論的形成,都是從《易經》中得來的。

有人將《易經》看作是算命的書,其實也有道理。命,當然包括精神、生理和心理變化,以及生老病死,乃至於由自然及人,由人及自然的關聯、關係。所謂"醫易不分家",我認爲《易經》就是中醫的科學依據。《易經》最偉大之處,就是揭示了自然之道,生命產生、發展、變化之道及其相關因素。

生命是怎麼來的?有什麼樣的生長、發展規律?是什麼在對生命產生影響……它裏面都告訴給了我們。陰陽是物質變化和生命產生的第一個決定因素,而且物質是基礎。可以說,《易經》就是以太陽爲中心,專門研究、認識自然萬物變化,及其相關因素、範圍、規律的學問。

太極圖這個圓圈,是大自然給生命立的規矩

現實問題:

"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陽氣乎!陽氣無傷,百病自然不作,陽氣若傷,羣陰即起。"

就歷史來說,如果君主不明,則百官起而攻之。

而關乎陰陽,千百年來醫易不分家,又有多少人知道其中的內涵呢?卦,人們輕易就把它神祕化了,這個"卦"到底是什麼意思?

從《易經》來講呢,《周易正義》說:"卦者,掛也,言懸掛物象以示人。"就是在告訴我們天地萬物隨時都在變化中。比如今天你和我對話,明天我就在另外一個地方了,你也變化了,當然這是小範圍的感覺。

現在人們提到《易經》,普遍的說法就是《周易》了。可是這個"周易"的"周"呢,有的人就理解成周朝的周,其實不是,它是周全、周備的周。爲什麼說它周全呢?就是說《周易》把象形文字時代的作品全都周全的收集下來。

其實呢,如果從象形文字的角度,就不難理解八卦。卦是什麼?"卦者掛也",這個掛,又是什麼意思呢?"……掛物象,以示於人,故謂之卦"。把個東西掛到那裏,然後你看到了,就按照這個物象去展開想象,去猜。象,首先就是一種物的形象或現象,然後根據這個物象或現象,去體會和感悟。

比如我們這個地方的人經常說這樣一句話:大年初一貼錯門神。其實這就是在說一個物象。看字面所表達的就是貼錯門神的物象--正確貼門神必須是面對面的,貼錯了,就你一面我一面,背靠背了,這物象意思是說這家夫妻反目,家人不和。

卦體文和現代文不同,表現方法亦不一樣。現代文字都是直接表達,過去沒那麼直接,他不直接說你家人不和,而是用物象的方法,卦呢,就是這個意思。要是換成現代文字來解釋這個東西,就弄不明白了,貼錯門神跟家人不和有什麼關係呢。有句話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象形思維是東方人的基本思維模式,以含蓄會意爲基礎。

如此來講,只有打開心靈懂得會意,否則就讀不懂古人的心思。

不理解象形文字的人肯定讀不懂《易經》,八卦是這樣,太極圖更是這樣。因爲太極圖也是一個物象,它把這個物象掛出來給你想。

你看太極圖,就這麼幾筆,但是生命、宇宙都在這個圖裏了。

外面這個圓圈,就是我們古人說的太陽和地球互相作用以後,運動形成的一個道,就是天道。天道幹什麼呢?把所有東西都圈起來,所有生命、物質的發展和變化都不能跑到這個圈外邊去,這個圓圈就是自然給生命立的規矩。

總結一下呢,《易經》同時也表達了三個意思:簡易,就是這個圓圈,很簡單;交易,宇宙萬物彼此都有關聯,交叉,變化;不易,有個本體論,永恆的,以不變應萬變。

陰和陽是冷和熱,陰陽力就是冷熱力

現實問題:

有段小品中唱到: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黑白不能倒過來。但是現代人還真是把黑白給顛倒了--晚上操勞,白天睡覺。"天道"可以這樣違背嗎?

《黃帝內經》說:"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什麼意思?天道不可違背。

咱們先看一看什麼是黑,什麼是白。太陽和地球轉動的過程中,形成兩股力量,放到太極圖裏就用一黑一白兩種顏色來表示。黑色代表了幽暗、沉靜,是陰;白色正好相反,是發光,發熱的,就是陽。

太陽是陽,陰是什麼呢?是地球。真是再簡單不過了。爲什麼這樣呢?因爲古人看問題沒有那麼複雜,他首先察覺到的陰陽是什麼呢?就是白天與黑夜的交替出現。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因爲太陽的光照角度決定了地球的白天和黑夜。

天生陽,地生陰。天指太陽,地指大地。很明顯,陰和陽就是指冷和熱,冷、熱就是兩種不同的自然力。有了這兩種自然力的作用纔會有世界萬物的生命現象。而在這兩種自然力中,以陽爲主。所以古人很崇拜太陽。直至今天還有人在研究古代的太陽神崇拜和太陽文化之傳說,一些文化最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太陽神。因爲只有太陽的光熱照在地面之上,纔有光明,纔有溫暖。到了晚上呢,太陽運行到另一個角度,照不到地面了,天就黑了,而且要比白天冷。白天和黑夜不斷地輪換,陰和陽也不停地轉換,冷和熱也要不停地轉換。

關鍵問題是陰爲黑色,那麼夜晚爲黑色,黑色又爲幽暗沉靜,我們就可以知道生命一定要在沉靜休眠的時候靜養。好比彈簧收回,恢復的狀態,而你偏偏不讓它收回,後果是什麼自然就明白了。

很多人說陰陽不太好明白,其實明白冷熱就行,陰和陽就是冷和熱,陰陽力就是冷熱力。

太陽與地球,熱冷交替演繹世間萬物

現實問題:

現在演藝界經常有"八卦新聞",大體意思就是演繹出來的、不着調的事件,似是而非。這似乎和真正八卦的意義有所不同。那麼,《易經》中的八卦究竟是什麼意思?又是如何展現生命健康與疾病的呢?

《說卦傳》裏面說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什麼是性呢?就是心靈的所有活動,命呢?易中之命是指命令,天命指天的命令,生命指生的不可違的命令。人生性命攸關,陰陽和諧爲第一要素。《易經》中的陰陽、八卦纔是事物無限演繹的原點。太極生兩儀,兩儀的意思就是陰和陽,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以說中國的太極圖是最早將事物"一分爲二"的"辯證唯物主義"。這種思想比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還要早幾千年,是人類文明的最早體現。

中醫理論講:陽中有陰,陰中也有陽,兩者絕對不能分開。水是陰的,火是陽的,誰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當火把水燒熱的時候,哪個是陽,哪個是陰呢?所以《易經》裏面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它在說明什麼呢?說明冷和熱這兩種不同的力,在不斷運動的過程中,又各生出一陰、一陽兩象,就是四象,即少陽、太陽、少陰、太陰。這四象呢,又各自生出一陰、一陽,就變成八象了,這就是先天八卦的由來

先天八卦反映的科學原理,就是中醫理論的基石。"醫理源於易理",說明醫易是一脈相承的,若舍易論醫,《內經》中的許多祕密就難以完全揭開。

所以說只有瞭解中國古文化,認識了先天八卦,才能真正找到與中醫理論中陰陽、五行、五運六氣三大基本學說間的內在聯繫。

《內經》裏面說,人類居於天地的氣交之中,人與天地相應也。(《靈樞·露》)也在說明人體臟腑之間,存在着髒氣升降的相交運動。天地陰陽二氣是這樣進行氣交運動的:"上者右行,下者左行"。

所謂"上者右行",就是說天氣右旋,自東而西以降於地;所謂"下者左行",就是說地氣左轉,自西而東以升於天。所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而在人體中,人中這個穴位十分重要,它是連接人身之天地的交通樞紐。

八卦--乾、坤、離、坎、巽、震、兌、艮,這八個字很重要。古人跟我們現在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用張衡的話說:"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而地小……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意思是什麼,天包裹着地,就像蛋殼包裹着蛋黃一樣,我們人呢,就站在"蛋黃"上看問題,太陽呢,就在蛋殼上面旋轉。那麼先天八卦的陰陽清楚地告訴了我們什麼呢?告訴了我們:太陽運行之道就是地面冷熱變化之道,萬物變化之道,告訴我們物質變化,生命產生、生存、發展的主要決定因素是太陽的熱力和地球的冷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冷熱力對物質的變化,及生命產生、生存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因此,認識冷熱是人類思想文明的開始,應用冷熱是物質文明的開始。

人體的乾和坤,就是陽和陰,上和下

現實問題:

從《易經》到中醫,從《易經》中的陰陽,到中醫大夫口中的陰虛、陽亢,再到五行,它們究竟是怎樣聯繫起來的?爲什麼現實中的中醫人對《易經》的使用並不多見?

我們先看一下什麼是乾和坤。乾,是指太陽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點,所以乾的陰陽符號是純陽的,等於把太陽的整個內容和作用都包含在這個字裏面了。

當太陽走到這一點的時候,就是我們感覺最溫暖的時候:一年中的夏至,一天中的正午都是乾。反之,坤是最遠的一點,是純陰的符號,最陰就是最冷,也是說當太陽到達這一點的時候,就是我們感覺最冷的時候。

陽是從太陽來的,陰又從哪兒來的呢?從大地中來。大地本身就屬於陰,它沒有發光發熱的屬性,所以坤又代表着陰陽的陰,它有幾重意思。因爲當"坤"離太陽最遠,也是最冷的時候,就出現了中醫理論中的太陰。

總結一下,乾有三種意思:第一,是指天上的太陽;第二,因爲大地的熱來自於太陽,乾又成爲陰陽中的陽;第三,因爲乾點是離地球最近的位置,最熱,所以乾呢,又是我們距離天上太陽最近的一點,又爲陰陽中的太陽。

乾是夏至,是午時,坤就是一年中的冬至,一天中的子時。坤也有三種意思:第一是大地;第二是陰陽的陰;第三是極度寒冷的"太陰",我們距離太陽最遠的一點。這就是乾和坤這兩個字的意義了。

可以這樣理解:乾象徵着天,統領天地間的陽氣;坤就正好相反,代表大地,統領天地之間的陰氣。這也理解了爲什麼人需要曬太陽,在外,陽光能驅散陰霾,給萬物能量,幫助它們生長、發展。在身體內,陽氣能驅走寒邪、風邪。

所以陽力、陰力本身就是宇宙萬物生命的原動力。古老的中醫文化完全是按照《易經》來認識生命和疾病的。產生陽力的太陽和產生陰力的大地,是在坤點上交會的,就是說日升日落都是在這個點上開始。從自然界的角度來說,當太陽與大地運行到坤點相會後,必然進入了另一個循環,太陽的角度開始一點點地偏移,陽力發生,萬物開始復甦,有了全新的生命。

在人體裏面呢,八卦乾在上爲九五之尊,統領萬物,坤在下爲生命的根基,承載萬物。人的生存與生育,首先要靠下部坤這部分,這也是腎的功能,所以中醫說腎爲先天之本,以養腎水而加強生命力,益壽延年,就是這個道理了。

放到人體上來說,坤的位置就是腎的位置,坤的位置在下,腎的位置也在人體的下部。中醫的腎不只是說一個器官,主要是說它一個系統的功能作用。那麼坤是太陰,腎也是太陰。

乾呢,是指人體的什麼?就是指人體的心。

中醫的心有兩層意思,一個主神明,一個主血脈。血脈這個心是肉心,神明是中心的心,就是大腦,也是一個人身體裏面真正的太陽,最高位的頭。

那麼血液的循環又是怎樣的呢?也是按照太陽運行的規律來的。自然正常人的血流動,是由太陽熱氣帶動的。太陽向我們靠近,血流動速度就逐漸加快,太陽遠離,血流速漸減。夜裏安靜,血液流動也舒緩;太陽慢慢地升起來,血液流動也輕快起來,太陽充足,大地的溫度升高,熱量大了,血流的速度也會漸漸變快。中午是一天最熱的時候,也是血流速度最快的時候。這樣就可以解釋一個現象,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春天和夏天是他們最好的時令,秋冬天是病情變化的危機時期。

下午太陽慢慢下山了,溫度低了,血液流動的速度又慢了下來,所以有人說自己下午感覺不舒服,有缺氧的感覺,這樣的人血液循環就不好。當然了,血液循環不好的原因還有很多,在後面慢慢會講到。

人和環境是一個整體,人是陰,外界環境是陽

現實問題:

不瞭解生命的現象和本質,就不能正確養生和解決疾病的問題。中醫講"天人合一",但是怎麼合一?多數人簡單理解爲遵循自然界的規律。其實,對於個體生命來說,陽是外部環境,個體生命爲陰。就人體而言,後背爲陽,腹部爲陰。陽爲主,陰爲輔,所以從大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生存的環境非常重要,從小的環境來說,後背的保陽、護陽亦十分重要。然而回到我們的生活中,人們往往很注重五臟六腑的養護,卻忽略、甚至根本不在意對後背的保護。

《黃帝內經》裏面說:"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爲陽,內爲陰。"這是根據《易經》的原理說的。這句話怎麼理解呢?人是由內外兩個部分構成的。外界環境、氣候、宇宙、星辰是人的主要組成部分,這裏的人指生命。

按照"天人合一"的角度來看,人是一個小宇宙,也是一個太極圖。所以就有這樣一句話:胸中自有乾坤在。

對個體的"人"來說:外界是陽,指人的皮膚之外--人所在的生存環境,包括日月星辰,對他來說就是陽;人體本身呢,就是陰。陰陽以陽爲第一性,陰爲第二性,陰陽是一個整體。人由外界環境和身體本體構成一個整體的生命,沒有外就沒有裏,就沒有生命,身體本體外部的天,即大自然,是構成生命的主要部分。這是中醫"天人合一"最基本的道理。

那麼,如何理解人之個體的陰陽呢?

"夫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爲陽,腹爲陰"。背部爲陽,說明人體的背部很重要,西醫說的中樞神經,血脈也是從後面走,而裏面的五臟六腑是物質基礎,次之於背陽。

所以說產生疾病,從宏觀來講,無非就是外界環境因素與人體本身內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所謂" 風水 "正是人身賴以生存的外部"陽氣",而人的健康與和諧生活必定要受到環境的制約,其中地理環境對於人的生存空間以及生存心理作用爲最大。

天地間周而復始的"乾坤大挪移"

現實問題:

"四平八穩","方方正正",這是老輩人傳給我們的大智慧。也就是《內經》所言:陰平陽祕,精神乃治。就生理學而言,這句話的含義類似於"內穩態"。陰陽暨乾坤。在生活中常常聽到乾坤這個詞,比如"一計定乾坤"、"一招定乾坤",可以說乾坤是萬物一個總體的框架,生命、健康都取決於這個框架是否中正、穩妥。

一個天,一個地,始定乾坤。"乾爲陽之極,坤爲陰之母",它們是決定生死的關鍵。乾坤原出於先天八卦,定乾坤是先天八卦時代,距今約七千年,人類開始認識太陽和地球的運行規律,及太陽對地球萬物作用的表現,定乾坤就是開闢新世界,創立新思想。

中國的文字經過了幾次簡化運動,這讓我們離遠古文明更加遙遠。古人的象形文字很容易理解。比如說原來的坤字,就沒有這個"土"字旁,是單獨的一個"申"。古文中的"申"是一個圓,裏面加一個出頭的十字。古人呢,有一個階段認爲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後來知道那是錯的。申是指大地,大地是圓的,而《易經》學說裏一直就是認爲天是圓的,地也是圓的,所以坤是指大地,把大地的整個內容都包括在裏面了。申字中間的'十字,表示地球的中軸心。從申字可以推斷出七千年前先祖們已經知道了地球的中軸線。

乾是天極,坤是地極。《黃帝內經》和《洛書》裏面都提到天向左轉,地向右行,兩種力量是對行的,而太陽和大地共同運轉到坤的這個點,就是所謂的"乾坤大挪移",實際上是新的一輪"圓運動"開始了,舊一輪結束了,要進行交換了--陽動到極處而靜化成陰,陰靜到極處而動變成陽,都在這個點上,這就是物極必反。

民國時期,彭子益著了一本《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裏面關於陰陽的問題也是這樣闡述的,重點強調的就是這個循環不止的圓運動。

太陽運行到距離我們最遠的遠極點,坤,極必反,又從坤開始向我們靠近,到達乾之近極點,又開始離去。物質變化、生命產生及生存發展的動力--冷熱力,也是這樣熱極則冷,冷極則熱,周而復始。從這個原理來看,中醫臨牀辨證寒熱非常重要,因爲陰陽變化複雜,有些時候完全不是表現出來的那個意思。

自然生命在冷熱力的牽引和限制下,由一個週期發展變化到另一個週期,每一個週期都必然有前期的上升進化,進到極點開始後期的退化還原。任何自然生命都不可能直線上升進化,週期內發展變化的範圍和規律是一定的。正如董仲舒所說:道之大源於天,天不變道也不變。要改變生命發展變化的範圍和規律,首先要改變太陽、地球的本質和它們之間的距離,否則任何生命都不可能有直線進化上升的可能。

乾坤還有六個"孩子卦"

現實問題:

父母爲天地。社會生活中流行着這樣一種認識:不孝敬父母的人,不會有真正的朋友。這個認識從根本上也說明了一點,不尊重或者不懂得感恩天地的人,是違背天道和人道的。由此角度來說,《易經》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源頭。

細細品味下來,八卦中的每一個字都有很美好的寓意,瞭解了這些字的含義,就明白了季節裏面的精彩故事,也會獲得關於生命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