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講了什麼

在中國文化中,金剛經是影響非常大的一部佛經。千餘年來,不曉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唸誦金剛經,那麼《金剛經》到底講述了什麼。

禪宗六祖惠能聽了《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偈就開悟了,這句話就是《金剛經》的眼睛。

六祖的著名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說明了宇宙的真相。這“本來無一物”就是《金剛經》的思想。《金剛經》主要就是說明了“離相無住”的道理。

四相是人生煩惱之根

《金剛經》中說的四相: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我相,包括我見(自以爲是)、我愛(強烈貪着自我)、我慢(自高自大)、我癡(對自我錯誤的認識);人相和衆生相是指“我”以外的人和人羣;壽者相,包括追求長壽及傳宗接代的思想及“永恆”、“永遠”這些概念。四相之中,歸結起來還是我相,以我爲中心,分別一切,而有其它三相。

人的煩惱都是因這四相而起。宇宙人生的本質緣起性空,無固定不變的實體,無一相纔是真相、實相。正如經中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現象世界是幻有,本質的世界是無相。凡夫執着身體是我,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和合之物,沒有一個主宰的、恆常的、不變的我。根據現代醫學提供,人體全身的細胞每隔幾年就會全部新陳代謝一次,哪有固定的我?再說到我們的思維是我們自己的嗎?思維來自經驗,由經驗形成概念,思維是由這些概念組成的,離開概念還有思維嗎?凡夫執着財富爲我所有,其實財富是爲五家所共有:火、風、水、官、不肖子孫。

世界是無常的、無我的,沒有固定的本體,而我們總是執有、執固定、執暫時的現象爲真、爲永恆。我們的認識與客觀真理不相應,所以我們就有很多煩惱。

可以寫下這樣一條生死的公式:我執→貪嗔癡→煩惱→造業→生死

所以,“欲除煩惱先無我”。菩薩的最大特點就是無我、大慈大悲。

不住相即解脫

《金剛經》告訴我們:“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信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相,是智慧的解脫。生什麼心?生清淨心。

看看我們凡夫的心,一天到晚有清淨的時候嗎?爲身外之物從早忙到晚,下班後抓緊時間看電視、打麻將、卡拉OK……老年退休了,沒事幹就感到無聊、心發慌。爲了打發無聊又找工作幹,我們的心不能獨立啊!不能靜下來啊!我們的心總是寄託在外物上,把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建立在人家的嘴巴上、眼光裏。因別人恭維而高興、因別人的冷漠而睡不好覺,這樣的人生是多麼可憐啊!“心隨境轉”是凡夫;“心能轉物”即是如來。學佛就是要不斷地解開心靈的纏縛,學佛要不住於身外之物。有一條解脫的公式是:看破→放下→自在

如果不能看破,可以先看淡。如果放不下,就揹着走,走不動了,再放下。“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名利、富貴、榮辱、是非乃至生死都可以放下。心無掛礙才能瀟灑,人生要瀟灑走一回嘛。

道是無相的

如何得見如來?《金剛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想非相,則見如來。”如來即道,如來即佛,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如義就是諸法本來的面目,用現代的話來說可以叫“本質世界”,而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多彩的世界可以叫做“現象世界”。我們不可執着現象,因爲現象不是本質,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正如《金剛經》所說的“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諸佛如來都是以無相爲體的,《金剛經》告誡我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經裏有一個著名的典故:誰是迎接佛陀的第一人?據記載,一次佛陀外出弘法三個月,要回來之前,弟子們都爭先恐後去迎接,只有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即《金剛經》中的長老須菩提)仍坐在山中,他想:“佛陀的真身不是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可見的,他的真身是法身、是法性,是以宇宙人生的真相爲身,無處不在,我不應爲事相所迷”。佛陀歸來時,有神通的蓮花色比丘尼搶先迎接,佛陀卻說:第一個迎接我的是須菩提。須菩提此時正在山中觀察諸法空性,他纔是第一個迎接佛陀的人。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如來是以法界爲身,遍一切處、一切時的。爲度衆生的需要而變化出報身、化身。而其法身是如如不動,是離一切諸相的。我們平常對佛像禮拜,是旨在通過佛像認識真佛,培養清淨的心念。無妄想、無執着的清淨心就是佛。

我們在未學佛以前,執着世間的東西,心住功名利祿、兒女親情,爲這些而操心和煩惱;學佛以後我們又執着佛堂的莊嚴、拜佛的次數、唸誦的聲音、打坐的時間等等。這好比沙子和金子,兩種東西雖一賤一貴,但在人眼睛裏都同樣是難受的。“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執着美、醜、有、空、動、靜等等,都會成爲我們修行的障礙。着相就無法與實相相應。

唐朝馬祖禪師早年修行時執着坐禪,南嶽禪師就在他旁邊磨磚。馬祖問:“你磨磚做什麼”?南嶽回答說:“做鏡子”。馬祖說:“磨磚如何能成鏡”?南嶽答:“坐禪又怎麼能成佛”?馬祖當下大悟。這個典故告訴我們學佛是不能執着形式的,學佛應重在心念的修持,而並非枯坐蒲團。

平常心是道

《金剛經》發起的因緣是很平常的,佛陀穿衣、乞食、吃飯、洗足、入座等等。示現般若智慧的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所謂“平常心是道”。東郭子多次請教莊子,道在何處?莊子答曰:“道在瓦礫;道在螻蟻;道在屎尿”。道就在日常生活中,遍一切處。鳥語花香,行雲塔影,黃花翠柳,青山綠水,一切法都是佛法。真正的佛法,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東西,宇宙人生的一切現象都包含着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