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評課稿

《大禹治水》是一個傳說故事,講的是大禹爲了治理洪水,爲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制服了洪水的事蹟。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配有兩幅插圖,形象地反映了課文的有關內容,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課文篇幅短小,選材精當,作者從治水艱難和三過家門而不入兩個方面表現了大於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不顧小家顧大家的獻身精神。

縱觀王老師的課堂教學我覺得有以下特色:抓住文中一些關鍵詞句,藉助多媒體課件的直觀形象畫面,讓學生充分動口、動腦,展開豐富想象,利用想象來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然後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方法非常巧妙,感受洪水治理後百姓的幸福生活。

下面詳細來談談看法:

一、目標明確

本課王老師的教學目標爲運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以第一段爲教學重點,通過提問“氾濫”是什麼意思,通過孩子的回答,再質疑,提出觀看字面,還不足以理解詞意,激發學生去文中找答案。再通過學生找到的句子“大水淹沒了田地,沖毀了房屋。”進行總結,提出用詞語下面的句子去理解詞語的意思,這種方法叫做“聯繫下文”。

由扶到放,第四段中的“疏導”一詞,讓學生小組合作,運用“聯繫下文”的方法說說“疏導”是什麼意思。大部分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能有效地掌握“聯繫下文”方法。

二、教學形式多樣

在理解重點字詞是不僅教授了“聯繫上下文”的理解詞語的方法,還通過課文插圖,讓學生觀察圖中的人們都在做什麼去理解“疏導”一詞的意思。

在理解“安居樂業”一詞時選擇了對比教學,先出示兩幅截然不同的圖片,讓孩子選一選,哪一幅是“安居樂業”的`生活。再根據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對比“疏導”一詞,發現兩段一個是用下面的句子解釋詞語意思,一個是用上面的句子理解詞語意思。自然而然地引出“聯繫上文”的方法,並總結爲“聯繫上下文”。

三、學習形式多樣

在學習活動中,有自由朗讀、同桌互讀以及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以往“一對一”的教學,讓課堂上的孩子都動起來,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

四、朗讀不夠充分

本課作爲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孩子剛剛接觸這麼長的課文,同時課文中有非常多的四字詞語,對部分孩子來講有一定難度。老師應給孩子更多地朗讀時間,讓孩子在朗讀中理解,在朗讀中體會。相信這節課會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