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姆定律評課稿2篇

歐姆定律評課稿1

1總體評價

本節課教師以新課程理念爲依託,整節課是一個開放的,激情的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教師注重向學生傳導一個理念:物理要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滲透中考的考點,李老師教態自然,富有激情。

2教學亮點

(1)新課導入

本節課是電學的重點,也是中考的熱點,李老師本節課的引入是讓學生通過回憶上節課的兩個結論:電阻一定時,導體兩端的電壓跟導體中的電流成正比;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電阻成反比,然後告訴學生歐姆定律的內容實質就是兩個結論的綜合。這樣引入既讓學生回憶了上節課的內容,同時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了大致瞭解。

(2)教學過程

李老師教學思路清晰,基本功紮實,

教學方法新穎,不按部就班,課本上對串並聯電路的電阻規律講解可能比較籠統,但是李老師在處理串並聯電路電阻規律時是結合前面學習過的串並聯電路的電壓和電流規律,通過數學推導的方式把串並聯電路的電阻規律一步步給學生展示出來。在整個推導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了串並聯電路的電壓和電流規律。

所以對學生整個電學學習非常有好處。

在整個過程中,李老師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串並聯電路電流和電壓規律,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不斷歸納總結,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大大提高。

(3)講解規範。李老師在講解例題時,對做題步驟、公式及數據代入、單位問題,科學記數等方面,做了詳細說明,給學生建立了一套規範的做題思路和答題過程。有助於培養學生理性思維。

(4)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物理課堂是動態的課堂,李老師能夠充分利用多媒體,不僅能夠對本節課內容進行補充,而且能夠加大課堂容量,如李老師在推導串並聯電路電阻規律時,直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即直觀,又條例清晰,本節課也因此而生動。

3改進意見

(1)教學上,要注意學生的理解,突破難點,注意易錯點

如課本上的歐姆定律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這個結論實質是有條件的,隱含在其中,如果教師沒有強調的話,學生很容易犯錯。

(2)課堂上應該注意分層教學,本節課李老師可能關注的更多的是基礎相對教好的學生,對基礎薄弱的學生不太關注,所以導致一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到學生的差別,在教學設計時充分分析學情,只有讓更多的學生願意學物理,我們的課堂才能綻放光芒,才能談得上精彩。

歐姆定律評課稿2

非常高興能坐在這兒與大家一同分享、交流,我們今天的主題是“中考物理複習研討”,既然是中考複習研討,我們的討論如果僅僅圍繞着一節課的得失,可能今天的.研討的效果會有些折扣,既然是中考複習研討,我們的立足點必須放在中考這個大的背景下來展開,如何實現中考複習的有效性、甚至是高效,其落腳點又必須迴歸課堂,又必須要在一節節的課堂教學中來展開、實現,又繞不開課堂。因此今天接着閆老師的這節課談談自己的一些個想法。

一、如何觀課、議課:“三看一回頭”

1、看三維目標是否有機融合;

2、看教學結構設計是否科學合理;

3、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否有效

一回頭:反思課堂教學是否達到了課程目標的最優化

二、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教學目標一節課的重心、是課堂教學的核心、靈魂和方向,是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任何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爲必須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課堂教學知識可以分爲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是冰山一角,而隱性知識則是冰山下的絕大部分,是方法和情感知識。教學中必須由知識目標逐步地向方法目標和情感目標過渡,知識是工具、是載體,而方法和情感則具有教化作用。本節課,閆老師僅僅圍繞“歐姆定律”這個核心進行設計,教學目標定爲準確,精心的設計,突破知識本位的侷限,讓學生親歷多種學習活動過程(回憶再現、重現實驗過程、智能平臺訓練、溫故知新等),讓學生在知識的應用中提升能力。

三、課堂教學結構設計合理、有效、科學。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不完整或者存在缺陷,教學內容組織不當,學生要得到有效的發展,將是十分十分困難的。爲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一定要注重課堂教學結構,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決定了一堂課的成敗。

活動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應環環相扣、由淺入深、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和人文性爲一體;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課堂教學的簡潔明快、體現了課堂教學結構的“祥”“略”得當、體現了課堂教學結構的重點突出,所以本節課的教學結構設計是科學、合理、有效的。

四、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應該是讓學生在體驗和創造的過程中學習,讓學生在有效的活動中,改變學習狀態和內心體驗,從“受逼”的學習狀態中解放出來,變“要我學”爲“想探究”和自主學來提升智慧。教學中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有體驗和感受的機會。物理學中流行着這樣的一句話“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做過的才能會”,整個課堂教學中,閆老師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五、反思。葉瀾教授曾說過“一節成功的課是常態的課、是有遺憾的課、是值得改善的課。

問題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高效的教學,應將學生置於問題情境之中,通過活動讓他們在經歷智力的探險從而提升智慧。問題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有了問題學生要想辦法去解決,就要思考,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學生在思考解決對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或困惑,這就要尋求幫助。可能會向課本資源求助,這樣就形成了生本互動,也可能向同伴求助,這樣就形成了生生互動,還可能向教師求助,這樣就形成了師生互動。這樣,在學生求助的過程中就形成了生本、生生、師生的立體互動,這樣的課堂是積極的主動的、也肯定是生動的、高效的。

1、上課伊始,教師通過一個問題“添加條件編題目”的創設,爲學生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自由發揮,設計的非常好,如果能以此進行深處挖掘或以此爲契機對學生不斷地進行追問、質疑問難,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質疑問難中尋求解決問題的不辦法,這樣,不僅僅能對一些基本知識點進行回顧、喚醒,更能形成知識的整合。可惜的是,上課教師僅僅把它當作一種課堂導入使用,使其教育教學的價值大打折扣。

2、課堂教學中對已有經驗的簡單再現和低水平重複不可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只有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裏活動,使學生的智力活動處於適度的緊張狀態,纔有可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在開始的複習中,教師對重點的實驗進行了再現,但是這種再現只是一種簡單的重複,作爲中考複習來說,如果只是新課的機械的簡單的重複,是不能激發出學生真正的學習熱情的,複習的效果是差強人意的。在這個重現的過程中,如果能抓住學生的一些疑難和問題,對學生進行追問,可能會更好。比如在進行“電壓不變、探究電流與電阻關係”實驗的重複中,就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爲什麼在這個實驗中可以保持電壓表兩端的電壓不變,現在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了嗎?”相信有很多同學對這個問題還是似是而非的,這個在新授課教學中無法解決的難題,就可以放在這兒進行解決,並可以以此爲生長點進行拓展,比如滑動變阻器在這個實驗中的主要作用是什麼?比較一下滑動變阻器在其他兩個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關係、伏安法側電阻)中主要作用有何不同等等。

3、教師必須提出能夠引起學生探究興趣且具有思維含量的有效問題。這種問題應該是遞進式的,問題的答案可以不是唯一的,甚至是超出教師預想的,這樣的預設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使得課堂充滿活力。精心設置探究問題總是讓學生心動是第一步,善擇時機、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引導學生嘴動、針對學生的反饋進行評價,再根據學生的回答生成新的問題,引導學生互動是課堂教學的精妙所在。但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是需要時間的,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思維、組織語言、形成較爲完整的答案的時間和機會,要給學生一個完整陳述自己觀點的空間,不可隨意地打斷或中斷學生的發言,要能讓學生完成地進行思維的陳述和解釋。

4、錯失精彩生成的良機。在重現“電流與電阻關係”的實驗中,學生給出了“導體的電阻與電流成反比”的結論,教師不知道是由於緊張還是疏忽,對這個問題沒有做出任何的反應就過去了,非常的可惜。這明顯是一個科學性的錯誤,如果能及時地抓住、審時度勢地及時對課堂進行調整和適度的改變,以此爲時機進行生成,就可以將“電阻”的相關問題進行復習和整合。再最後的“練一練、我能行”版塊塊中,教師精心設計了三道題目,非常好的三道題目,既有知識性、趣味性,又有人文性和應用性,但是教師在處理的時候只是當作題目來處理,將習題的許多教育功能喪失掉了,使這部分的教學顯得單薄,讓人感覺只是爲了完成固有的教學設計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