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回聲》教學反思

長春版《回聲》教學反思

長春版《回聲》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二年級的一篇科學童話故事,非常有趣,同時回聲這一現象,學生也有感受。本節課的重難點就是第5自然段,理解回聲的原理,即青蛙媽媽說的一段話。所以,我把這節課定位於突破難點,理解回聲現象。

這節課的設計,我定位於學生,以學定教。讓學生通過讀文,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然後從學生的問題入手,通過讀文、感悟、動畫、遊戲、體驗等形式理解課文,突破難點。這個學期,我着重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前認真地做好預習,學寫批註,把理解的詞語和句子的意思寫在旁邊,讀後的感悟寫下來;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劃出來,在旁邊打上“?”,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這節課的展示,已經顯示了成效。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有價值的問題率較高。有的學生一下就提出了整篇課文的問題所在,如“聲音的波紋是什麼樣的?”、“波紋碰到河岸,又一圈圈的'蕩回來”是什麼意思?“回聲到底是怎麼回事”等,這些問題的提出,也說明學生用心去讀文了。

課開始,我以故事的方式導入,這時學生只能籠統地說出是回聲想象。在學完課文後,我又讓學生通過小明媽媽的角色轉換,告訴小明回聲到底是怎麼回事?明白其中的原理。在他們口述時,如果學生把 “石壁”一詞換成“大山”,說明學生真正地瞭解了回聲,達到了落實的目的。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還有一個遺憾,就是當學生把較爲重要的兩三個問題提完後,我應該再問一問,還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沒有了再進入下一個環節——遊戲,這樣處理會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