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陳情表》的說課稿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請求批准他不去做官的表章。本單元四篇文章都是情酣意濃的千古抒情妙文,魯迅先生說過:“能憎能愛才能文。”文章不是無情物,劉勰也說:“情爲文之經。”只有注入感情,文章才能得以流傳。同樣,讀至情之文也需要感情的投入,用心與作者交流,纔能有更大的收穫,才能感受到優秀作品帶給人們的震魂攝魄的力量,引發人們跨越時空去思考人生與社會。《陳情表》亦如此。

二、說學情

文言文的教學常常被師生們視爲畏途,主要是教學效果很難呈現出來。其實,縱觀學生的情況,可以看出學生心理上主要存在四道障礙:1.字面上,文言字詞的理解是一道障礙;2.誦讀上,章法與句法是一道障礙,這其中也包含了對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方面的障礙;3.內容上,古今文化的一些差異也帶來了一定的理解障礙,比如對文中一些歷史典故的理解等;4.鑑賞方面,對於文言課文中傳遞出來的思想性無法把握,不能對文章做更深廣義上的解讀。不過,前三道障礙通常可以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相對容易解決,最後一道障礙則需要老師適當的引導,師生配合解決。

鑑於以上對教材及學情的分析,結合《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學生能閱讀淺易文言文這一原則,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文言實詞與文言虛詞及常見的古漢語句式。

採用多種方法反覆誦讀,通過發揮學生自主性作用,幫助學生體悟主旨,掌握課文結構及文章章法句法。

引導學生體會當時李密地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中華傳統美德。

三、說教學方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並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用幻燈片打出以下內容:①“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

②“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

問學生中有沒有人知道這是評價哪一篇文章的,最後明確是《陳情表》,接着介紹蘇軾所言:讀《出師表》不墮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墮淚者必不孝。之後,出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此內容導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好奇心,好奇心也會成爲學習知識的一種內在動力。)

2.解題

結合課文註釋,認識“表”這種文體。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閱讀古代散文,要“知人論世”,聯繫作者的相關情況和時代背景,只有瞭解作者的生活經歷和當時的處境,才能感受他們偉岸的人格,才能理解他們複雜的思想感情。)

(三)速讀課文

速讀要求:1.用筆標記出讀不準的字音。

2.儘可能地理出文章的結構思路,大致弄清文章所寫的內容。

(這一過程看似粗略,其實正是從古人所言“讀書不求甚解”這一方法出發,主要目的是要學生整體感知文意,避免學生一接觸文本就着眼於局部,“肢解”了文章。)

(四)誦讀課文

爲喚起晉武帝的憐憫之心,作者圍繞“情”“孝”二字,悽切婉轉的表明心意,反覆陳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爲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衷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誦讀時,要求:

注意文章層次,做到情發於心地誦讀。

本文以四字句爲主的同時,又雜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構成了駢散結合的句式特點,誦讀時要讀出節奏感。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正音,並比較此前自己的閱讀處理與錄音有何異同。

(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必經之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覆誦讀,逐漸培養語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古代散文的語言風格多樣,有沉鬱頓挫,有高亢鏗鏘,有緩慢迂迴,有急促奔放……只有在反覆誦讀中才能更好地領會這些特點。)

(五)品讀課文

藉助註釋,積累詞義,疏通課文。

從文中找出後世常引用的文句,加以體味,並嘗試寫一段話,陳述自己的某種無奈之情。(課後練習三)

輕聲朗讀課文,把自己認爲好的語句勾畫出來,並說說它們有什麼特點。

(葉聖陶先生在《文藝作品的鑑賞》中談到閱讀教學時說:“文字是一道橋樑,這邊的橋堍站着讀者,那邊的橋堍站着作者。通過這道橋樑,讀者纔會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並且瞭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切合”。可見,好的構思,還要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才能發揮文章感人的力量。鑑於此,對於文章語言的賞析應該是非常必要的。)

(六)研讀課文

讓學生思考:中國古代統治者注重以孝治國,忠孝兩全往往被看作一種傳統美德,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此題沒有標準答案,意在讓學生討論一下對“孝”的看法,只要學生適當聯繫實際,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這是一個探究性的題目,在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今天,我在教學中設計這一環節,也是本着新大綱中要求的“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應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來設計的。探究的終極指向也是要學生聯繫當前社會實際,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際體驗。當然,思維起於文本也要歸於文本,所以這樣的拓展延伸也是必須緊密聯繫文本的。)

(七)總結

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情,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纔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李密正是抓住了幾個“適當”,既表達了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最終才深深地打動了晉武帝。

(八)佈置作業

鞏固本文所學內容。

以“親情”爲話題寫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