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陳情表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陳情表說課稿範文

陳情表說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26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陳情表》。我說課的內容分爲五部分:

一、說教材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於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通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鑑賞文章的語言特色。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 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熟讀並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

三、說教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並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蘇軾曾經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們共同體會《陳情表》中的“孝”

陳情表 (板書)

2、解釋題目所涉及內容並引出作者和寫作背景

陳:陳述。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爲內容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徵,提問:

(1)是誰陳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晉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徵爲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徵。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爲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爲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麼情?

李密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陳情?

此處可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而定,主要目的引導學生從課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陳什麼情、如何陳情。引入課文內容

4、範讀正音

在範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註釋的時間。如果直接範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着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註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範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5、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後,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後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

6、學習過程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強調字音),梳理結構簡單賞析(板書內容)。二是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並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三是鞏固詞句、通假字、文言實詞。

7、課堂小結:

《陳情表》這篇文章,它的動人之處也就在於李密將孝道表達地情真意切。從小撫養自己的祖母已到風燭殘年,“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正需要自己養老送終;李密再三強調:“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忠孝兩全的解決辦法,還作了“生當隕首,死當給草”的保證,晉武帝終於被李密的苦情、親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動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我們同學能將這一美德發揚光大,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爲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8、作業佈置:

鞏固本文所學內容。

以“親情”爲話題寫一篇作文

五、說板書設計

晉武帝(司馬炎)

陳情表↑

李密

一、“陳侍湯藥,未曾廢離” 難離之情

二、“臣之進退,實爲狼狽” 爲難之情

三、“更相爲命,不敢廢遠” 相依之情

四、“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忠愛之情

平時我的板書主要分三塊,一是講課當中舉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關鍵詞,比如說今天提到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會板寫在右邊。重點字詞我板寫在左邊,中間主板就是行文思路。

每節課上完我都會認真反思,是設計上的不足,還是教學中的失誤。一個人要善於反思和正視自己的不足,纔會不斷進步,希望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多提意見,給我成長的機會。

謝謝大家!

陳情表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陳情表》來自人教版第四冊的第五單元,第五單元主要講中國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欣賞重點是語言特色和古代散文在敘述中兼以議論或抒情的手法。就《陳情表》來講,在語言上駢散結合,自然純粹,在構思上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來看,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設置如下:

1、 教學目標

瞭解寫作的時代背景及作者和文體的有關文學常識

積累文言文詞語,背誦。

賞析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以及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2、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把握行文層次,體悟以其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特點

3、 教學難點

理解諸多實詞和虛詞,並進行分類歸納。

二、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分爲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爲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採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點撥啓發、討論領悟。學生採取的學法是誦讀法和討論法。

本文擬定兩個課時。

(一)說教學過程

1、 導語設計

以後人的評價導入課文。“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2、 整體感知

1.首先多媒體投影作者及寫作背景及文體常識

2.聽讀,放錄音,讓學生跟隨錄音讀課文,體會的語言的節奏感以及感情。

然後讓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積累相關的文言詞語。學生提出字詞方面的疑難,師生共同討論解決,然後學生自己小結。自由朗讀課文中,理清思路。

3.歸納每一段的大意

3、研讀賞析:

問題:作者如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裏打動晉武帝的心?

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

討論後明確:因爲自古忠孝兩難全,他爲了達到奉養祖母的目的,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在“孝”字上大作,情辭懇切,字字發自肺腑來打動晉武帝,贏得了後世的讚譽。其次行文時先說後說、輕說重說處理巧妙。

討論:祖母情深似海,聖上恩重如山在這個兩難的處境中,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就會惹來殺身之禍,李密是怎樣化解這個矛盾的.?(換位思考、列數字)

孝:身世悽苦——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報養劉之日短也(情) 解決 先盡孝

忠:沐浴清化——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盡節於陛下之日長(理) 矛盾 後盡忠

語言的個性鑑賞(四字句、對偶句、排比句

4、拓展閱讀:

讓學生討論一下《出師表》和《陳情表》的異同。

不同:《出師表》全文無不流露出作者忠君愛國之情。

《陳情表》則通過陳述自己的“苦情”“親情”“忠情”

讓學生討論一下對“孝”的看法。

三、說板書設計(略)

陳情表說課稿3

高中語文必修五隻安排了一個文言文單元,《陳情表》是其中的一篇講讀課。高中階段大綱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而本單元的四篇文言文是文學性較強的古代散文,因此教學的重點不在詞句的理解上,而應在培養初步鑑賞古代散文的能力上。

據此,確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爲:

1.基礎知識目標:反覆誦讀課文,豐富文言語感;理解“夙、兇、薄、息、尋、除、聽、卒”等等文言實詞的含義,充實文言倉庫。

2.思想教育目標:領悟作者苦情、親情、忠情這些真實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養目標:指導學生體味本文用詞的精練準確和生動形象,體會作者以情動人的文筆。

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因此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達到乞終養的目的是教學重點。

爲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採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點撥啓發、討論領悟。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題解導入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文章敘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詳盡而委曲地說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徵召的原因,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由衷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

二、整體感知

1.聽錄音朗誦,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真摯動人。李密至孝,與祖母相依爲命。文中所寫皆是真情實意。爲了喚取晉武帝的同情心,作者不是直陳其事,而是悽切婉轉地表明心意,圍繞着“情”“孝”二字反覆陳述自己家庭不幸,與祖母相依爲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2.指導誦讀,梳理文意。

教師邊引導學生誦讀,邊疏通字句、梳理文意。

第一段:陳言自己的悲慘遭遇——“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第二段:敘述朝廷逼他作官的經過。

第三段:表達自己盡孝的心意。

第四段:表達自己先盡孝後盡忠的意願。

三、鑑賞評析

寫文章的目的,在於影響對方(讀者)。或者是宣傳一種主張,或者是表達一種願望,都要使對方接受。而在實現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現手段來說,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陳情表》就是這樣情理兼備的好文章,堪稱西晉散文的名篇。

那麼,這篇文章是如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呢?

第一,表現真摯的特殊孝情。

《古文觀止》對這篇文章曾這樣評說:“歷敘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李密從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劉氏一人撫養成人的,這種孝親的關係自然不可分離。所以作者首先從這裏寫起。他先寫自己,從小孤弱,虧了劉氏的撫養。而且“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這裏見出劉氏的辛苦。再寫劉氏,“夙嬰疾病,常在牀蓐。”這時只有李密來服侍照應。劉與李密這不可分割的關係說到位了,但這還不夠,作者還補充特殊的具體情況,這就是他家“既無叔伯,終鮮兄弟”,處在“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環境裏,祖母與自己互爲依傍,分離不得。最後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形容劉氏晚年垂危的景況,呼應上文,最後自然引出所要表達的主旨:“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爲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其情感是真摯而深切的。所以古人評說:“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斧鑿痕。”(《冷齋夜話》引李格非語)更有評說:“此段寫盡慈孝,使人讀之慾涕。”(《古文觀止》批註)

第二,闡述了充分而有力的道理。

《陳情表》是寫給晉武帝看的,是爲了達到“辭不就職”的目的。但事情一開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個難題。我們知道,李密原是蜀國的郎官,蜀亡於晉,會不會使晉“疑其以名節自矜”?還有,在陳此表之前,已經詔書累下,郡縣逼迫。所以李密寫這篇陳情表,就非得動腦筋把道理陳述清楚不可。他在陳述暫不能出仕的理由時,先從聖朝“以孝治天下”並且做到“凡在故老,猶蒙矜育”入手,熱切稱頌朝廷褒揚孝行態度堅決、措施得當,然後折入本意:“況臣孤苦,特爲尤其!”這就爲“願乞終養”設置了根據。接着表明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馬上任,“奉詔奔馳”。但爲什麼不去呢?不是爲了名節,“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而是因爲“劉病日篤”,“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爲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最後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來表達自己要先盡孝後盡忠的意願,這樣就使道理更周全,表達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對方的懷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襯托而更鮮明。

2.本文是用駢文的形式寫成的。南北朝時期,正是駢文發展的全盛時期,許多人都喜歡駢文這種文學樣式,但是,駢文也因此走向了一個錯誤的極端,即形式華美但內容空泛。而《陳情表》卻一反當時的流弊,創造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所以鑑賞本文要認真體會內容與形式如何完美的統一起來。

(1)找出文中一些典型的四字句,體會其特點和作用。

①語言簡潔凝練。如“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生動地刻畫出作者當時形隻影單、孤獨寂寞、無依無靠的悲慘處境;“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則把病入膏肓、生命危在旦夕的祖母比喻爲將落的太陽,真實形象地寫出了祖母地病情;“人命危淺,朝不慮夕”也用來形容祖母生命的危急。如此簡約的文字,卻形象地喻出真實的境況,同時還滲透了作者的深情,難怪晉武帝深受感動。

②語勢連貫緊湊。四字句言簡意豐,連貫緊湊,形成了好的效果:不容置疑,嚴整自然,增強了說服力。如第一段中“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文字簡潔,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至,困難層現錯出。

(2)找出對偶句,體會其好處。

運用工整對仗的對偶句,顯得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增強了表現力。

陳情表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陳情表》,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陳情表》是必修五第二單元中要求背誦的課文。本單元話題是學習古代抒情散文,旨在讓學生把握作品抒發的真摯情感。就文體而言,是文言文也是散文。按課程標準,閱讀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是高中生必須達到的目標;從散文的角度學習文學作品《陳情表》,要按課程標準“從整體上把握內容、概括要點”的要求,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侷限;引導學生感受《陳情表》感人至深的思想情感,理解孝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忠孝兩全的思想侷限,進而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培養關愛親情的思想意識。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目標: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彙,積澱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道德。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重點:識辨課文中通假字,活用詞,古今異義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及多義詞,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難點: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作者是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的。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來完成知識目標,第二課時完成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本節課爲第二課時。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情景導入。孝敬長輩,忠於朝廷,是中國古代君子立身行事的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千百年來,人們奉行於此,常以“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相提並論,李密的《陳情表》感動了皇帝,感動了上蒼,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以孝動人的文章——《陳情表》。

環節2:課堂檢測。課前已發下了導學案,主要檢查學生對文言字詞的掌握情況。

環節3:自由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爲學生設計三個問題: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作者爲什麼要向晉武帝陳情?他陳情的內容是什麼?用了什麼方式?

學生討論後發表見解,教師梳理內容並歸納爲:

(1)李密“陳情”的理由是因爲皇帝下詔任命他爲太子洗馬,“尋蒙國恩,除臣洗馬”,而他又不想應詔就職,“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2)李密“陳情”的具體內容:

①述父喪母嫁、祖母收養、祖孫相依爲命之悲慘遭遇。

②述因祖母病重,太守舉孝廉不就,刺史舉秀才不從,皇帝下詔、官府逼迫也難以應詔的兩難處境。

③述聖朝以孝治天下,而自己孤苦無依,祖母又“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祖孫“更相爲命”,因此“不能廢遠”的理由。

④述祖母年事已高,“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祖母百年後,自己再對國家“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報效犬馬之勞的願望。

(3)李密陳情的方式是融理於情、融情於事。

作者自己的孤苦無依、和祖母相依爲命、對皇帝的知遇恩情等“情”自然巧妙地融入了對皇帝的“陳”述之中,曉暢、通達、渾然一體,沒有雕琢之痕,使人感到作者時時在述事,又處處在抒情。這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

環節4:拓展探究

(1)有人說,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孝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讀罷此文,請談談你對“孝”的感受。

(本題的目的是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並談談自己的學有所悟,以求學生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概括能力並讓學生真誠地爲親人奉上自己真誠的回報。在經濟建設迅猛發展,道德意識逐漸淡漠的今天,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顯得尤爲重要。)

學生分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各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明確:封建統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倫理,其根本的目的在於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今天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態度。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至今仍未過時。

(2)將本文與諸葛亮的《出師表》對比,看兩篇文章在“動之以情”上有什麼異同。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總結:

古人常有“忠則《出師》,孝則《陳情》”之說,可見兩篇文章在用情方面是相似的,都是以真情來打動人,這是古代抒情散文中的典範。

不同:《出師表》這篇奏章以議論、敘事爲主,字裏行間滲透了諸葛亮眷戀“先帝”知遇之恩的強烈感情。作者與劉禪兼有“君臣”與“託孤”的關係,陳述意見借“先帝”之口道出,飽含深情,字字句句發自肺腑,更容易打動劉禪。告誡語重心長,殷勤寄語,率直誠懇又不失長者、臣下身份,全文無不流露出作者忠君愛國之情。杜甫贊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陸游贊之:“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可見語言感情之深。

《陳情表》則通過陳述自己的“苦情”“親情”“忠情”來打動晉武帝,希望能夠准許自己侍奉祖母以終餘年,因此言辭委婉流暢,情文並茂,扣人心絃。晉武帝看了文章後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

環節5:課堂小結

文章詳盡而委婉地敘述了李密和祖母劉氏相依爲命的處境,申述暫時不能應召赴任的衷情,言辭懇切,表情達意淋漓盡致。學習本文,我們既要學習作者融情於事、真切感人的“情”,又要理解作者作爲“亡國賤俘”對新朝國君陳情時的謹慎、得體、恰如其分的語言;既要讀懂李密的“孝”情,又要領悟其中的感激之“情”。

環節6:作業設計

1、背誦《陳情表》,在背誦的過程中,以求更深刻的感悟其情感。

2、語言運用練習:以“忠”和“孝”爲話題寫篇隨感。通過這個作業,讓學生學會關注生活,關心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