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說課稿

陳情表說課稿(一)

《陳情表》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26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陳情表》。我說課的內容分爲五部分:

一、說教材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於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通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鑑賞文章的語言特色。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 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熟讀並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

三、說教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並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蘇軾曾經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們共同體會《陳情表》中的"孝"

陳情表 (板書)

2、解釋題目所涉及內容並引出作者和寫作背景

陳:陳述。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爲內容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徵,提問:

(1)是誰陳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晉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徵爲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徵。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爲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爲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麼情?

李密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陳情?

此處可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而定,主要目的引導學生從課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陳什麼情、如何陳情。引入課文內容

4、範讀正音

在範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註釋的時間。如果直接範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着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註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範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5、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後,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後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

6、學習過程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強調字音),梳理結構簡單賞析(板書內容)。二是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並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三是鞏固詞句、通假字、文言實詞。

7、課堂小結:

《陳情表》這篇文章,它的動人之處也就在於李密將孝道表達地情真意切。從小撫養自己的祖母已到風燭殘年,"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正需要自己養老送終;李密再三強調:"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忠孝兩全的解決辦法,還作了"生當隕首,死當給草"的保證,晉武帝終於被李密的苦情、親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動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我們同學能將這一美德發揚光大,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爲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8、作業佈置:

鞏固本文所學內容。

以"親情"爲話題寫一篇作文

五、說板書設計

陳情表說課稿(二)

各位老師,下午好。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陳情表》。

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

說教材: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屬於古代抒情散文。由晉初散文家李密寫成。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語文新課標文言文閱讀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本文在中國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蘇軾曾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可見,學習本文對於我們體會散文真諦和理解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彙,積澱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的語言藝術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道德。

兩個教學重、難點:

1.學習重點:識辨課文中通假字,活用詞,古今異義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及多義詞,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難點: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作者是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的。

其次,我們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呢?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

1、範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

3、採用類比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自主學習,從而體驗到獨立獲取知識的喜悅感。

學法:

1.高二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引導學生利用自主學習法與合作學習法。

2.立足文本,從具體信息到抽象情感,以孝行故事作誘導,引導學生利用探究法,多思考,多感受。

最後,來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黑板等。

我將本課分爲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用約5分鐘時間進行導入部分,主要是複習和引入新課。

給學生講述孝行故事(成語、俗語、典故)引入:"24孝故事""百行孝爲先""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用以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營造學習氛圍。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作者以及寫作背景的介紹,爲理解文章作鋪墊。作者:李密,晉初散文家。寫作背景:晉朝剛剛建立,李密對蜀漢念念於懷,目前的朝廷內部矛盾重重,晉武帝爲人陰險多疑。李密不得不暫存觀望之心。藉以祖母生病要人照顧爲由,陳孝情,陳忠情,讓晉武帝答應他的請求。

第二部分,用5分鐘時間帶領學生朗讀新課,主要是感知整體文章。

安排學生用五分鐘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自創情景,與文本言語碰撞、交流過程中,以達到加深對課文理解和縮短與作者心靈的差距的效果。

第三部分,用20分鐘理解文章具體內容,探討重難點。

通過兩個問題(爲何"陳"?"陳"什麼?)的設計,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並且,深入探討文章的重難點,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因此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是學習重難點。

第四部分,與學生探討寫作技巧和特色,主要用於後續的學習和寫作。

好的構思,還要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的文章纔有活力。指導學生從文本中找出自己認爲好的語句進行賞析,說說這些語句有什麼特點,好在哪裏?還有那些語句最能流露作者感情的,請找出來體會一下。該環節主要培養學生對語句的篩選、概括、整合的能力。以及學習李密動之以情,又曉之以理,寓情於理的寫作技巧和特色,運用到自己的日常寫作和學習中來,達到作者與讀者情感共鳴的良好效果。

最後,用約8分鐘的時間進行尾聲部分,主要是總結課文,佈置作業。

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用以總結課文本文構思縝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爲,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爲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爲什麼?  (2)討論:晉武帝爲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作業佈置: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臣以險釁(xìn) ,夙(sù)遭閔(mǐn)兇,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寵命優渥(wò),責臣逋(bū)慢,煢煢(qióng)孑立,五尺之僮(tóng)。

2背誦全篇文章。(在理解的基礎上及時背誦,提高記憶效率)

3熟讀全文,理解文意。(加強課後的複習和課前的預習,提高課堂效率,紮實文言知識)

第六部分,用2分鐘用於教學反思

通過問題的討論,學生明確的本文既動之以情,又曉之以理,寓情於理的特點;也感受到了文章情理交融,真切感人的藝術效果。這一點,上得較成功。

但感到遺憾的是分析得不夠具體。

陳情表說課稿(三)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鑑賞本文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悽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德育目標:深入體會李密的感情,培養學生敬老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誦讀與串講結合,突出誦讀,強調質疑。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掌握一二段的文言字詞;

3、整體感知全文內容,重點學習一二段。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我國古代有一種文體,叫作"表",初中時,我們曾學過諸葛亮的《出師表》,文中表露的那份赤誠的忠心着實讓人感動,所以,杜甫才這樣來評價它:"出師一表真名世,天下誰堪伯仲間。"宋代蘇軾卻另有評價,他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 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從蘇軾的評價中我們可以知道,李密的《陳情表》和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是可以和《出師表》堪在伯仲之間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陳情表》,一起來流一回淚。

二、作者介紹和背景介紹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人,晉初散文家。幼年喪父,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長大後博學善辯。

公元263年,司馬昭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爲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爲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採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

李密以文學見稱,曾多次出使東吳,歷職郎署,當然被列爲晉武帝籠絡的對象。然而,李密對蜀漢則是念念於懷,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無怪乎晉武帝看了表章以後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終於準如所請。

三、範讀課文,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1、學生在聽讀中給預習時出現的疑難字正音。

2、通過聽教師範讀的語氣,初步感受作者的感情。

(對祖母的一份深沉的孝敬之情。)

四、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1、設問。

①本文是誰在陳情,向誰陳情?

②本文主要陳的是什麼情?各段分別陳了什麼情?

③作者爲什麼要陳情?

④作者是怎樣來陳情的?

2、學生帶問題自讀課文,勾劃相關語句,讀後討論,教師適當加以點撥。明確:

①本文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陳情。

②陳述的是自己"辭不赴命"的兩難之情。

③因爲"詔書切峻,責臣逋慢。……臣之進退,實爲狼狽。"

④先陳自己的身世之苦,再陳忠孝之兩難,接着陳祖母與自己互難分離的苦楚,最後陳自己先盡孝,後盡忠的衷情。(或一段:歷述自己的悲慘遭遇。 二段:敘寫進退兩難的處境。 願乞終養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職 四段:提出先盡孝、後盡忠。)

五、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一段。

1、先讀課文,勾劃疑難字詞,讀後討論。

2、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學習、討論。

(1)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提?下面哪些內容都屬於"閔凶"?學生討論,明確:夙遭閔凶

父喪母嫁、多病零丁、門衰祚薄、夙嬰疾病,正是基於這四個原因,故不能"廢遠".(爲下文伏筆)

(2)圍繞"閔凶",作者的敘述角度、層次是怎樣的?語言特點及作用是什麼?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於成立)

六月:慈父見背 四歲:舅奪母志 少:多疾病 九歲:不行

橫的方面:(外、內)

既無——伯叔 終鮮——兄弟 晚有——兒息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3、翻譯下列詞語和句子:

臣以險釁 夙遭閔凶

舅奪母志 憫臣孤弱

九歲不行 零丁孤苦

至於 成立

終鮮兄弟 門衰祚薄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而劉夙嬰疾病

六、引導學生學習第二段。

1、設問導讀,學生帶問題齊讀課文。

(1)、本段寫新晉對蜀漢舊臣的恩寵,從段中看,新晉共先後徵召李密幾次,李密是怎樣對待的?

(2)、對於李密的情感的態度,你是怎樣理解的?

(學生齊讀後,自由討論,自由發言,師生共同探討。)

3、學習本段字詞。

逮奉聖朝 ,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供養無主 除臣洗馬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以表聞 責臣逋慢 劉病日篤

告訴不許

七、課堂小結。

僅僅有第一段的悲苦說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爲這是他爲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託辭呢?

這個問題對於李密來說至關重要 , 這關係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樣陳述的,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八、課外作業。

1、反覆閱讀全文,進一步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的感情。

2、試析本文辯言的特點。

3、背誦這兩段文字。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討論三四段的內容。

2、體會作者的感情。

3、討論本文辯言的特點。

教學步驟:

一、指名背誦,導入新課。

1、分別指名背誦一二段。

2、談話導入。

在前兩段中,作者陳述了自己的身世之苦和忠孝不能兩全的難,這樣就能打動多疑的晉武帝,使他消除對自己的疑心了嗎?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李密還得進一步陳情。那麼,他最後是用什麼情來徹底說服晉武帝的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課文的三四段。

二、引導學生學習第三段

設問導讀。

1)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親上("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

提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換文意。

A、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

B、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皇帝諒解。

C、正面陳述劉之現狀,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層,作者爲什麼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

A、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孝既已及於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詞承首段,又爲下文"臣之辛苦"張本。

3)品味2、3層,看本段的語言特點

A、"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爲懇切。

B、"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爲命,……",一組四字句,皆出於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覆表明心跡,敘說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

三、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第四段:

1)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

"願乞終養"

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盡節""報養"——忠孝兩全

3)用語有什麼特點?

"願乞""願矜憫""聽臣微志"——無比懇切

4)由本段可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原因是什麼?

事之實: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願乞、願矜憫、聽臣微志、明知、共鑑。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四、討論:晉武帝爲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1、爲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五、藝術特色

1、融情於事。

2、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六、學習本文的語法知識。

1、古今異義:

至於:到 成立:長大成人 辛苦: 辛酸苦楚

告訴:申訴 不行:不能行走

2、通假現象:

閔:通"憫",可憂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蓐 :同"褥",草褥子

3、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4、判斷句: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②今臣亡國賤俘

③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5、被動句:

而劉夙嬰疾病

6、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七、總結。

《陳情表》確實是一篇催人淚下之文,作者洋溢於字裏行間的濃情,讓後人無不深受感動。正因爲如此,晉武帝才消除了對李密的疑心,沒有催他立即出來做官。由此可見,一篇好的文章,往往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所以,寫好作文,是對我們的人生很有作用的。

八、作業。

背誦並默寫《陳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