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說課稿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每逢佳節倍思親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每逢佳節倍思親說課稿

“文包詩”是蘇教版教材中一種特殊的教學內容,文章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文章的濃縮和提煉,詩話互照,情景同現,融古今之美於一體。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五冊的《每逢佳節倍思親》一文就是這樣一篇典型的文包詩。

課文題目源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一句詩,這是全詩的中心句,也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以這句爲題,讓人頓感濃濃的思鄉情撲面而來。文章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通過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簡要介紹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緣由。優美流暢的語言,貼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距離,爲學生理解詩句、體驗情感,作好了鋪墊。第二部分則是王維真情流露而寫下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古詩用詞自然而凝練。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接觸過《英英學古詩》、《詠華山》等文包詩,對這種形式的教材和詩文對照的教學形式有了一定的瞭解,另外對於《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許多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已經接觸過,但對於詩歌的創作背景卻不清楚。所以本課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引導學生將故事短文與古詩對照起來閱讀思考,藉助短文,研讀古詩,領悟詩的豐富內涵,接受美的薰陶。難點是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反覆誦讀,展開想象,實現心靈體驗,感受詩人“獨在異鄉”行孤影單的寂寞和“每逢佳節”愈發濃郁的鄉愁。

因而我確立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1、通過不同方式理解“興高采烈”、“扶老攜幼”、“思緒萬千”、“天各一方”等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藉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能說出“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能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4、讓學生在讀文悟詩中,感受到古詩文和現代漢語的雙重魅力。

“每逢佳節倍思親”可以說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靈魂,在教學中圍繞詩眼,我設計了兩個大問題:王維爲什麼會“每逢佳節倍思親”呢?“每逢佳節”王維又思念起了什麼?以此來“牽動”全文,作爲理解全文,體會詩人思想感情的關鍵。

我深深地意識到只有抓住文章裏“血濃於水的親情,相依相伴的故鄉情”那根情感線,引導學生對文本作深入研讀,使學生的心與作者的心交融,引領學生在精心創設的“語文”環境裏,進行語言文字的揣摩和品味,這樣才能紮紮實實地上好一節課。因此在體悟詩情的過程中,我着重做了以下幾點:

1、對比

以十五歲的孩子多麼希望與王維只能形成對比,渴求與現實之間形成極大的落差,從而理解王維內心的悽楚。

以歡景襯悲情,更顯得悽楚異常,感人致深。所以,第二自然段中通過品讀重陽節的歡樂場面和王維的內心孤獨,感受到強烈的對比,從而真正理解“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句的深刻內涵。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整篇文章情感積澱的關鍵環節。這一段中詩人回想以前和兄弟歡聚登高的時刻,再回到現在與兄弟們天各一方不能相見,再次情感的落差使得學生情感流露,欲要表達。此時,學生再來吟誦詩文,就顯得字字傳情,聲聲動情了。

2、抓詞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抓住兩個具體數字,“15歲”和“已經兩年了”感受王維年幼離家身爲異鄉客的那種孤獨;通過演一演“扶老攜幼”,換一換“興高采烈”感受重陽佳節的喜氣洋洋;通過板圖示意理解“天各一方”;通過引讀理解“思緒萬千”去感受王維無法和家人團聚的遺憾以及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品詞是爲了析句,析句是爲了悟情。

3、想象

爲了引領學生真正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和詩人的情感息息相通,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聯繫生活的方式,來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爲了引導學生入境地體會王維孤獨在外的寂寞,我創設情境:王維獨在異鄉,高興時只能……傷心時只能……生病時只能……通過這樣的.提問能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移情入境,讀出了王維獨在異鄉爲異客的孤獨。幫助學生體驗詩情、走入詩人內心的另一個好方法就是引導他們展開想象,讓學生想得更遠,悟得更深。爲了使學生體會王維的“思親”之情,我還創設了幾種特定的情境:如聽老師讀課文,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想象說話:往昔的重陽節啊,我們兄弟曾經一起……曾經一起……曾經一起……,從而讀好王維想像與兄弟們歡聚的句子。家鄉的兄弟會說些什麼?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入境”“妙悟”,昇華着內心的情感,爲學生理解詩意作好了充分的鋪墊。

4、朗讀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只有讓學生反覆的朗讀,並不斷的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才能讓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碰撞,去理解、感悟文字背後的意思。朗讀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因此朗讀應該是帶有濃厚個性化色彩的。在課上我讓學生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層層遞進反覆朗讀,把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於朗讀之中。如通過一組“詞串”的總結、誦讀,使學生能很快走入孤獨的內心之中,使得他了解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所在。在學生的情感已經到達這一層面的時候,再讀出文字的溫度。再如,誦讀古詩時,創設不同的場景,讓學生以王維的身份吟誦。朗讀不再是機械的錄放,而是學生個人情感的宣泄。學生總喜歡把自己假想成某一興趣的角色,他們有着很強的角色表演熱情,加上有學文時豐富的情感積澱,學生的動情誦讀水到渠成,朗讀成了他們表達情感的內心需要,從而一步步品出了詩韻。

最後從古詩入手,再回到古詩結束,首尾呼應。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擴大學生的閱讀範圍,讓“經典”詩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學生可以直接從大量的語言材料中感受古詩的規律和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逐漸對古詩學習產生興趣。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增加語言積累,豐富課外知識,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