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銅板的響聲》這篇課文是一篇民間傳說,文章以生動、風趣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智慧的化身”阿凡提爲幫助一位窮人而嘲弄、取笑飯館老闆的故事,文章很注意選詞用語、各段銜接自然,讀來令人忍俊不禁。對於阿凡提這個人物學生們並不是很陌生,因爲好多孩子都看到過這個動畫片,或者看過這類的書籍,學生對這篇課文有着極大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就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從學生的愛好出發,使學生感受到阿凡提的智慧和幽默,打抱不平!

課文共有六個段落,其中3--5段都涉及了很多語言描寫,這就要求學生們通過閱讀,從語言方面來理解人物形象,瞭解人物的個性特徵,從而理清文章脈絡。

學生對於阿凡提並不陌生,這從學生講阿凡提的故事可以看出來。這篇文章通俗易懂,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並不困難。所以老師可充分發揮孩子們學習的主體地位,在關鍵時候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就足矣了。由於孩子們年齡小,剛開始接觸寫事的文章,應該藉助文本中輕鬆愉快的氛圍,感染孩子,使孩子明白阿凡提的智慧、幽默。

二、說教法

在字詞教學中,要考慮學生低年級的年齡特點,以有趣、活潑、多樣的方式進行教學。看多媒體課件,學生直觀的接觸生字詞,以組詞、造句和區別形近字等方法,配合書空生字的flash動畫,加上平常經常用的開火車讀等等,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率。

在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中,淘汰了以往的以問題串講課文的傳統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人物爲線索,學生自主學習歸納,從而瞭解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本課文本幽默、詼諧、易懂,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設想充分讓孩子們在讀中感受人物的形象特徵,抓住文中關鍵詞語理解人物心理特徵,並通過指導朗讀加深對人物的認識,從而走入角色,走入文章,與文中的人物產生共鳴。當孩子們從文中找出描寫人物的詞語時,能充分抓住這個詞語來體會人物心理動態,使孩子們設身處地的感受人物心理變化,從而達到理解人物的目的。

三、說學法

字詞方面,通過長期的有效教學,可以形成學生自己的識字方法,對以後的預習乃至自學都有着深遠的意義。課文教學方面,通過提取人物信息的學習方法,有助於學生日後閱讀方法的積累以及學習習慣的養成,真正地做到自主學習。

四、說學生

二年級的學生有表現自己的慾望,表揚他們的童真童趣,培養熱愛語文課的情感,由此,喜歡閱讀,喜歡語文。學生擁有高漲的學習和朗讀的熱情,但需要老師給予及時的指導,通過教學活動,開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低年級的學生語言不夠完整,這就要求在平常訓練學生說完整話的習慣。

五、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會寫本課8個生字,會讀文中19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和方法

1.課前蒐集閱讀有關阿凡提的故事。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組表演課文。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老闆的霸道與阿凡提的機智。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老闆的霸道與阿凡提的機智。

教學媒體:

遠程教育網教學課件、蒐集有關阿凡提的故事。

教學設計:

一、介紹新朋友,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朋友,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那好,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他來看你們了。(大屏幕顯示阿凡提圖象)老師就是聽着阿凡提的故事長大的。

(在此環節利用課件出示新朋友——阿凡提這一學生喜歡的人物形象,充分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調動了學生的常生活積累——在動畫片中看到的阿凡提形象,接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距離。)

二、掃除障礙,感受成功喜樂。

今天,老師來給大家講一篇關於阿凡提的小故事,大家想不想聽?(老師配樂朗讀)我知道大家都知道這則小故事的名字,那就一起說出來吧!學生書空和老師一起板書。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注意同課文中的生字寶寶打招呼,多讀幾遍,讀會爲止。

(3)過關遊戲檢查生字詞認讀。

第一關:我會認

欠錢、分辨、扭着、飯館、付錢、窮漢、幽默、討要、拉扯、智慧、弱者、銅板、阿凡提、又罵又打、交給

第二關:我會說

智慧的近義詞是什麼?

幽默的意思誰知道?

銅板是什麼?

板、窮、罵、凡:指導書寫,書空。

第三關:我會讀

開火車讀,看誰讀得最好。

三、張揚個性,享受閱讀。

師:通過認讀,老師發現同學們的生字認讀完成的非常好,老師相信大家課文學得同樣幫。請同學們去文中找一找阿凡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生:有智慧,充滿幽默感,打抱不平。

師:打抱不平是什麼意思?

生:幫助人們解決問題。

師:不平就是不公平,打抱不平就是幫助受欺負的人說話。

那阿凡提遇到了什麼不平的事呢?

生:一個老闆正扭着一個窮漢又罵又打。

師:那你認爲這個老闆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這個老闆他很兇狠,很貪財......

師:那我們就分角色朗讀一下第三段,看看之後事情是如何發展的。

生:分角色朗讀。

師:老師覺得這位老闆好溫柔,一點也不兇狠,誰再來試一試這個角色。(指導讀)我們再來分角色讀一讀。

師:大家看阿凡提的部分,“噢,原來是這麼回事!”說明了阿凡提已經瞭解了事情的經過(板書),可他居然把窮漢的錢要了過去,誰來說說此時的窮漢想些什麼?

生:委屈。算了吧,誰讓我聞了人家飯菜香呢。阿凡提不是專愛打抱不平嗎,怎麼不幫我了呢?

師:阿凡提拿了銅板到底是要做什麼呢?

生:讓老闆聽銅板響。

師:聽銅板響又是爲了什麼呢?

生:兩相抵消。

師:阿凡提就用自己的智慧解決了問題(板書)。

師:我們的課文學到這,你想對這故事當中的誰說點什麼呢?

四、課下作業

1.課下繼續蒐集阿凡提的相關故事。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分析:以“阿凡提之歌”導入,吸引學生注意,調動學習氣氛,導入自然流暢。通過flash配樂朗讀,圖文結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能夠讓學生直觀感受文章大概,對字詞也有了初步印象。字詞教學中設計了多樣的學習方法,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

感知課文,除了上面所說的以讀爲主外,還設計了兩處啓發想象的環節,其作用除了培養學生想象外,對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也起到了積極地影響。分角色朗讀,身臨其境的設計,是因爲,語文課上應有不同的“動”法,使課堂“活”起來,對待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也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最後的動畫,學生比較熟悉,在學習課文之後,帶着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再看動畫,除了對人物印象加深外,還會提升學生的理解層次。

課堂的舞臺上,主角將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和引導者。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是從一點一滴積累成的,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任重而道遠。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葡萄溝》介紹了位於我國新疆吐魯番的水果之鄉──葡萄溝。課文圍繞總結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了四個內容

1、葡萄溝盛產水果:

那裏不僅有人們最喜愛的葡萄,還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第一自然段)。

2、葡萄溝生產的葡萄乾:

色鮮、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

3、葡萄溝景色美麗、獨特:

夏季,種在梯田裏的葡萄長出了茂密的枝葉,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掛在綠葉底下,十分美麗(第二自然段)。

4、葡萄溝不僅物產豐富、景色美麗,而且那裏的人也特別好:

淳樸的維吾爾族老鄉非常熱情好客,當葡萄成熟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拿出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

二、說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因此對於本教材,我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的思維爲中心,從課文的整體入手,品詞賞句來體會文章蘊涵的情感。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和重視情感的薰陶”。具此並結合前面分析的教材情況我把本課分爲兩課時教學,並將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設計如下:

1、知能目標:

運用學法遷移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一段話。

2、過程方法:

引導學生在理解生詞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語讀懂句子,並讀出感情,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第二自然段。本段共有4句。第一句寫葡萄的種植地點,從第2句開始是按時間順序寫的,分別寫了夏季和秋季,葡萄成長和成熟時的情況;第4句寫在葡萄成熟的日子裏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的表現。文章的難點也在第二自然段,要準確領會第二自然段的詞句,並體會其中蘊涵的情感。

五、說學情、教法、學法

二年級學生有意注意還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隨着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能用自己的方式學,喜歡大家傾聽他們的見解和發現,喜歡和他人交流學習成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爲他們提供施展特長,展示才能的機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按自己的理解來讀,按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基於以上分析,我採用了情景創設、組織討論交流、相機誘導、以讀代講、開放課堂,課外延伸等教法,學法是採用自主學習體驗法、合作交流探究法、相互辯論法、思維拓展圖文結合想象法、品詞賞句法。《新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部分標準實施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還有這樣的教法、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精神,提高品讀、感悟和表達語言文字的能力。

六、學習程序設計

環節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我以充滿激情的導語(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們去葡萄溝玩一玩好不好?),以去葡萄溝玩一玩引起小朋友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借助教室裏掛上成熟葡萄的環

境佈置等手段努力營造氣氛,讓學生好象進入了葡萄溝世界,這樣做,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而後安排用課題“葡萄溝”一詞說一句完整的話,進行發散思維語言訓練與說課文主要內容的目的。

環節二:自主學習體驗,合作交流探究。

1、根據學生的說話,相機幻燈出示研究專題。出示幻燈內容: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研讀課文,並思考:

a、你認爲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嗎?你是從那些詞語、句子體會出來的?請你選擇體會最深或喜歡的詞句,與同學交流,並試着讀出感情。

b、像這些按時間順序寫的段落,你喜歡怎樣讀懂的,請與同學交流。比比誰的方法巧妙?”

在這個研讀專題中,不僅有研究的目標和要求,而且包含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和過程提示。這正體現了《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三維”目標體系,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取向。

2、展開研讀這是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的主要環節,作如下安排:

①自學自研保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思考分析,邊讀邊劃邊注。爲後一步小組討論的質量、有效度打下基礎。

②自由組合小組,自學夥伴作交流相互合作,豐富閱讀認識,教師應在座間巡迴指導,參與學生的自學自研活動,並注意吸收反饋信息。

環節三:反饋學習成果,相互辯論誘導。

我始終以學生的思維爲中心,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按自己的選擇,交流學習成果。讀是個性行的行爲,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我會跟着學生的跳躍性思維隨時調整引導思路,並在交流過程中,穿插落實課時目標,還適時組織討論補充、評議深化、相機誘導。

全班交流研讀專題a時,採用相互補充辯論法、思維拓展圖文結合想象法、品詞賞句法等多種形式全方位來感悟體會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從而讓學生情不自禁地熱愛上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班交流研讀專題b時,相機誘導回顧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段落的方法,並且也落實了本課的重點。

在此過程中根據集體的反饋信息適時板書。(板書附後)這樣設計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文字的感悟表達能力。

環節四:拓展創新,開放課堂,課外延伸

趁熱打鐵,設計開放作業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方式,提高了興趣,鍛鍊了能力。(選一個完成)

1、現在我們到葡萄溝遊玩一一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受。能不能把你的感受想法,寫下來,畫下來,唱下來,讓所有的老師、同學看看我們班的風采,爲我們班爭光?你準備怎麼辦呢?寫作不錯的,可以寫一段話誇誇葡萄溝,做做廣告,也可以寫封信給維吾爾族老鄉;畫畫不錯的,可以畫下你看到的;唱歌不錯的,可以自己寫寫歌詞,來唱一唱,陳老師幫你錄下來;只要你想得到的都行。

2、給維吾爾族老鄉寫寫信,寫遊記,想噹噹小導遊的,可以寫寫,你準備怎樣介紹葡萄溝。

七、附板書設計

葡萄溝

盛產水果:品種多

好地方

景色美麗:

時間

夏季:茂密的枝葉像涼棚

秋季: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老鄉熱情好客:吃個夠

葡萄乾有名:顏色鮮、顆粒大、味道甜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雨後》,本課是二年級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中一首優美的敘事詩。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詩作。這首詩主要描寫一對小兄妹在雨後踩水嬉戲的情景和心理,文筆明快,語言幽默,洋溢着動人的童真與童趣。細細咀嚼、品味,就會感到其中更深遂豐富的內涵。這首詩先總寫廣場上赤腳的孩子“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然後集中寫兄妹倆在雨後玩耍時的快樂。

在這首詩中,冰心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新中國兒童幸福生活的歡樂圖。她寓情於景,寓理於境,通過幾個小小的畫面,創造出了一個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的生動歡快的藝術境界。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課後田字格中的9個生字,會認綠線中的4個二類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通過閱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想象出孩子們在廣場上快樂玩耍的情景。感受文中孩子們玩水的快樂,體驗自己成長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能按照老師要求自主學習、朗讀、認字,體會小哥哥、小妹妹的愉悅心情,讀出感情。

三、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這節課中,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閱讀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組表演,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法,在教學中讓識字、理解與想象、朗讀、表演互相穿插,層層遞進,引人入勝,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學習氛圍,達到能讀、會讀和讀好的目的。

四、教學分析:

由於本文語言淺顯,非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所以,學起來比較簡單。但是,要想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還應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就是以讀爲本,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讀課文。設三關,要求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識字、理解與想象穿插其中。層層遞進,引人入勝,達到能讀、會讀和讀好的目的。

五、教學時間: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步:觀察圖畫,導入新課。

1、出示[夏天景色] :夏天到了,你們高興嗎?

屏幕出現幾個詞語:雨後 廣場 糟糕……糟糕!

學生活動:根據提示的詞語,想象一段夏天裏發生的故事。

[設計意圖]先打開學生思維和想象的大門,引起學習興趣,如果有的學生讀過這首詩歌,按照本詩的內容去講故事,那也很好,順勢引導。我主要是想培養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以及對課文的一個初步瞭解。

2、在學生說完以後,教師進行一個簡短的小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見了孩子們踩水玩耍的情景,覺得非常有趣,就寫了一首詩,題目叫《雨後》。這時,教師板書課題,請學生齊讀。

第二步: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活動:自由朗讀兒歌,自學不認識的字。

2、通過學習,你們認識了哪些字?給大家講講吧!

[操作方式]找同學當小老師,把自己學會的字講給大家聽,教師用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生詞,點同學讀,糾正字音,指出要注意的地方。相機點撥,有重點地指導幾個比較難認的字。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特別強,特別是已經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師扶持,該放手時就放手。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是想鍛鍊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三步:勇闖三關,朗讀課文。

1、勇闖朗讀第一關,朗讀要求:正確

學生活動:自由參賽朗讀,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讀得特別好的同學往往會獨立朗讀,不太自信的同學可能以小組爲單位參賽朗讀,自由的朗讀形式可調動每個學生的朗讀興趣。

[操作方式]學生互評時的標準圍繞“準確”展開:讀音是否準確,有無丟字落字。

2、再闖第二關,朗讀要求:流利

喜歡讀這首兒歌嗎?爲什麼喜歡呀?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把詩歌讀熟了,讀流利了,就更喜歡了。

屏幕出示兒歌,學生跟着讀,老師也跟着讀。

[操作方式]一節一節的出現,如果一遍讀的不熟練,就再讀一遍,第二遍要求大聲朗讀。

第四步:運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1、課文都讀熟了,想想都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暢所欲言的發言,教師相機板書“快樂”。

2、你最喜歡課文的哪一小節,就把這一節好好地讀一讀吧!

3、在學生讀完後,教師和學生重點交流:

(一)首先感受小哥哥玩水的快樂。

1、這時,如果你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你會怎麼玩呢?請大家一邊看圖一邊自由讀第2小節,看看你又知道了什麼?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小哥哥”。

2、教師提出學習要求:這節內容我想讓同學們來演一演,要想演的好,就一定得把這節內容讀熟,而且,還要想一想可以怎麼演?下面我們再好好讀幾遍,好嗎?

3、在學生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教師請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上臺表演。表演完後,請學生評一評,你覺得他們哪兒演得最有趣?

4、你們能把這種有趣讀出來嗎?學生自由練習讀,點學生讀,最後男生一齊讀。

5、讀完後,教師相機採訪表演的孩子:“小哥哥,你剛纔滑了一跤,覺得怎麼樣?心裏怎麼想的?”學生肯定會說玩水玩得非常高興。

6、這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疑問:老師覺得奇怪,滑了一跤的小男孩,一邊嘴裏說着糟糕糟糕,一邊臉上卻發射出興奮和驕傲,這是爲什麼呢?引導學生再次體驗孩子們的快樂。

7、在學生談完體會後,把2、3小節連起來讀,通過表情朗讀來體驗小哥哥的快樂。

(二)接着再來體會小妹妹的快樂。

1、小哥哥玩得這麼開心,大家看(出示課件),小妹妹也不甘示弱,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4小節,其他學生思考:小妹妹在幹什麼?在想什麼?

2、小妹妹在跑的時候,有幾個動作寫得特別傳神,仔細在文中找,你發現了嗎?

3、在學生找出動詞以後,請同桌兩個同學一個人旁白一個人表演小妹妹,學生自由表演完以後,教師請一位學生演一演小妹妹,教師相機採訪小妹妹:小妹妹,你一邊跑一邊在想什麼呀?學生肯定會回答:我也想痛痛快快地摔一跤。這時,老師組織全班同學討論:小妹妹爲什麼也想摔一跤呢?

4、你曾經有過小妹

妹這樣的想法嗎?你們能把小妹妹的這種感受讀出來嗎?可以一邊做動作一邊讀,學生自由讀完後,點多個學生讀,然後全班女生齊讀。

[設計意圖]我主要是想通過小組表演,同桌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再創造,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五步:朗讀第三關,要求:有感情朗讀

1、老師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一段兒歌。

其他同學評價老師的朗讀。

2、學生活動:每小組選取其中的一段兒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動有趣。小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學就朗讀哪一段。

[設計意圖]學生的表演把課文的情景再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把雨後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調動起來,再來朗讀,更加有感染力。

3、附加關:背誦

剛纔那麼精彩的朗讀,讓許多同學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誦兒歌,相信你們一定表現的更棒!試試看吧!

學生活動:背誦兒歌,老師和學生一起試着背誦兒歌,互相鼓勵。

[設計意圖]是學生在熟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第六步:總結全文。

1、現在咱們把課文連起來,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看誰最能讀出孩子們的快樂?

2、在學生讀完後,進行一個拓展練習:下雨還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快樂?讓學生自由發言:如捉魚蝦,打傘在雨中跑來跑去,看美麗的彩虹等等。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揠苗助長》位於本冊教材的第七單元,本單元教材圍繞着“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內容豐富,意在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懂得做事要善於動腦思考,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體會這個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能急於求成學習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本課我準備用一課時來完成。

根據新課程標準,課文特點和中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焦、喘、截”3個生字,會寫“焦、望、費、算”4個字,理解並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盡”等詞語。掌握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

2、讀懂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實實,不能急於求成。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教法學法

1、自主識字法

新課程的識字教學重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教師不以零爲起點,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打破以往傳統的老師教讀學生跟讀的做法,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情境教學法

我除了充分運用課文中的精美插圖外,還應該充分運用多媒體資源,爲學生提供一種氛圍,一個場景,從而有效地喚醒學生的內心體驗,

3、朗讀感悟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

教學流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以上課伊始,我先播放《揠苗助長》的動畫視頻)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引出課題:同學們,我們剛纔看的動畫片有個名字叫《揠苗助長》,是一個寓言故事。接着在學生討論什麼是寓言的基礎上我簡單介紹:寓言是一種文章的體裁。“寓”是寄託的意思。“言”是話,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講一個有趣的故事,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啓發。那麼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中包含這什麼道理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吧。以此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順利地帶學生進入文本的學習中。

(二)自學字詞,整體感知

1、自主識字,交流方法。《課標》指出“要讓兒童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這就必須先幫助學生掃除文字的障礙,這樣,他們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語文學習之中,才能引發他們的探究慾望。不過本課生字並不多,而且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識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導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後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互教互評,教師點撥等方式,鼓勵學生採用多樣方法來識記生字,如:區別比較法、部件分析法,動作演示法、自編兒歌法等。

2.學生再讀課文,並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學聽,師生共同評議。這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同時體現尊重學生選擇,以生爲本,體現個性化閱讀。

3、出示古時候有個人,因爲想讓禾苗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___,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引導學生用這個句式,說說自己對課文的初步理解。這樣學生對課文會有一個整體上的感知,有了這個淺層次的理解。爲下面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品讀課文,悟出寓意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準備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和種田人心情變化兩個方面展開學習與討論。抓住幾個主要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交流討論,同時以讀貫穿始終。如:“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畫出有關的詞語”,再如“此時,農夫的心情如何?請帶着這種着急的心情讀一下”如:課文的最後提出“兒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趕回家,他會怎樣對他的父親說”“而農夫聽了兒子的話,看見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麼辛苦,他會說些什麼呢?”。就這樣通過品詞析句、通過朗讀指導、通過想象補白等方法,逐步引導學生從中體會種田人的急切、興奮、得意、後悔;從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從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規律,不能急於求成的道理。

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激發情感、培養語感。這樣設計與安排,能夠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本內容;在想象創造中加深對文本內容的感悟;將較深刻的寓意層層推進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學生對故事情節比較熟悉的情況下,分小組讓學生自己演一演這個寓言故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紀的小學生,對錶演的慾望很強烈,他們非常想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這一環節的設計既使學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釋放,同時也再現了課文內容,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爲學生複述課文降低了難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訓練語言

在課末,通過“複述故事”、“運用詞語”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複述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力求體現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點突出,又便於學生複述。

說效果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認爲我的這課時設計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語文學習能力,突出了四個亮點:1、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識字,提高了認字能力。2.注重書寫指導,培養了良好書寫習慣 3.以讀爲本,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4.注重語文實踐,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表達能力。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圍繞着"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內容豐富。《玲玲的畫》講的是玲玲收拾畫筆時不小心把第二天參評的畫弄髒了,在爸爸的啓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巧妙地掩蓋了污漬,第二天她的畫在評獎會上得了一等獎的事。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啓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本文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教者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啓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在讀文中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啓發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是教學的重點,理解爸爸說的話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抓主線理清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淺顯,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該如何下手?通過考慮,我決定以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滿意(畫好作品)--着急、傷心(弄髒作品)--滿意、喜悅(畫更漂亮)爲本文的主要線索展開教學。在複習完生字詞後,讓學生自讀課文,再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畫出能表現玲玲心情變化的有關詞語,理清了玲玲從"滿意"到"哭了起來"再到"滿意"的情感變化。同時藉助課文中提到的兩幅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從而形成了"以心情變化爲主線","以畫爲輔助"的兩條線索。這兩條主線相互交錯,相輔相成,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二)、讀中體會悟中朗讀

《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跟"讀(走進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帶着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努力落實以讀爲本的原則。首先保證閱讀的時間,從整部分朗讀,到重點句子的研讀,給學生充分的感悟時間。其次,在朗讀形式上,採用自讀、接讀、範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讀文的興趣。我始終牢牢抓住那條情感主線,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玲玲情感的變化,緊緊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語言,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畫好了畫,滿意地端詳自己的畫時,就引導學生從表演者的表情中去體會,讀出玲玲的"滿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覺時,就引導學生聯繫自己作業做晚了,爸爸媽媽怎麼催促自己時的語氣來讀爸爸的話;在爸爸問玲玲"怎麼了,孩子"時,就做了引讀處理,讓全班同學也一起問問玲玲;在玲玲哭了起來時,就指導學生想想,哭着說話時該怎麼說,從而讀出玲玲着急、傷心的語氣;在指導讀第8自然段時,引導學生從"滿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興的心情,從而讀出玲玲想出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後的"滿意"心情。

"從讀中來,到讀中去"讓學生從讀中去體驗,從讀中去換位思考,從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學生就從讀中得到了心靈的意會,體驗在讀中就得到了昇華,理解從讀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讀中也得到了薰陶。

(三)、抓字詞積累語言

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訓練之一,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字詞,根據詞語的一定情境展開想象,通過朗讀體會詞語的含義,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能使學生體會到詞語內在的含義和豐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學生的內心體驗。在教學設計中,我就抓住了課文中的兩個詞語進行訓練。一個是"端詳",另一個是"懶洋洋"。針對學生對兩個詞語的感知程度,我分別採取了不同的訓練方法進行訓練。學生對"端詳"比較陌生,教師進行空洞的解釋無助於學生真正地掌握這個詞,而如果採用表演這種外在的形式,讓學生看錶演說意思並用詞語說話,學生就對"端詳"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懶洋洋"這個詞比較常見,但在這裏特別提出來,讓學生說說句子用上"懶洋洋"好在哪裏,學生就對譴詞造句的妙處有了更深的體會,爲以後的寫作積澱了語言,使學生的語言訓練落到了實處。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第4課《小鹿的玫瑰花》。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及效果五個方面作簡要說明。

一、教材及教學目標:

《小鹿的玫瑰花》位於本冊教材的第一單元。本單元以春天爲專題,主要在於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而且激勵學生走進春天,去發現春天的特點,去探索春天的奧祕。《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夠引起學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其主要內容是:在美好的春天裏,小鹿種上了一叢玫瑰,它爲了種好玫瑰不怕吃苦,精心管理。可當玫瑰開花的時候,小鹿卻因跌傷了腳不能走動而沒有看到玫瑰花。但當它聽到黃鶯和微風對玫瑰花的讚美後,又感到這些玫瑰花沒有白栽。本課在人物角色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興的情緒變化中,文本所包含的深層含義得以彰顯。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爲什麼沒有白栽。教學難點:認識到爲別人創造快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本課我準備用兩課時來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會認“玫瑰”等8個生字,會寫“謝”等12個字,學習1-4段,瞭解爲什麼鹿弟弟說這玫瑰白栽了。第2課時學習課文4-8段,懂得小鹿的玫瑰花爲什麼沒有白栽。

基於以上解讀與安排,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爲:

(1)、會認“玫瑰”等8個生字,會寫“謝”等12個字,理解“惋惜”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

(3)、讀懂課文內容瞭解爲什麼鹿弟弟說這玫瑰白栽了。

二、教法學法

1、自主識字法

新課程的識字教學重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教師不以零爲起點,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打破以往傳統的老師教讀學生跟讀的做法,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情境教學法

我除了充分運用課文中的精美插圖外,還應該充分運用多媒體資源,爲學生提供一種氛圍,一個場景,從而有效地喚醒學生的內心體驗,

3、朗讀感悟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在學法上我採用合作學習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綜合學習方式,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團結合作、用於創新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我將用四個板塊的設計來實現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二)探究方法、自主識字。(三)立足朗讀,披情入文。(四)指導書寫,規範美觀。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上課伊始,課件出示多張玫瑰花的圖片,這樣創設了情境,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引出課題:同學們,關於這些玫瑰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就讓我們和玫瑰主人小鹿一起走進這個故事吧。以此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順利地帶學生進入文本的學習中。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課標》指出“要讓兒童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這就必須先幫助學生掃除文字的障礙,這樣,他們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語文學習之中,才能引發他們的探究慾望。而且識字是第一學段的重點。

第一步,鼓勵自己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去認識它,注意把字音讀準。

第二步,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第三步,讓學生將自己認爲難讀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遍,並讀給同桌聽,在互評。

第四步,指名讀自己最喜歡或認爲最

難讀的一個自然段,同學交流評價基礎上教師評價。

(初讀課文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藉助已有的識字方法,把課文讀通讀順。對容易出錯的地方則多讀幾遍,體會讀好課文的竅門。在初讀的過程中,通過生生評,師生評,使師生的評價成爲學生朗讀提高的推動力,同時也在正面、互動的評價中爲課堂教學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

(三)立足朗讀,披情入文

1、學生再讀課文,引導學生找出帶有“白栽”一詞的兩句話。鹿弟弟惋惜地對哥哥說;“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着。”鹿弟弟也高興地笑了,說:“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

2、學生帶着問題“爲什麼鹿弟弟說玫瑰花白栽了?”再讀課文,讀後小組合作討論出原因:(小鹿)常常去鬆土、澆水。辛辛苦苦地種花,說明他很喜歡玫瑰花、但是後來因爲腳跌傷了,一朵也沒看到。然後在交流中穿插朗讀指導。

3、引導想像:如果你就是小鹿,躺在牀上的那段日子,想的最多的會是什麼?在想像中體會小鹿想看花,卻沒看到花的可惜的心情。然後引出鹿弟弟說的話: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着。抓住“惋惜”一詞,引導學生朗讀。

4、出示句子“鹿弟弟也高興地笑了,說:“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然後留下懸念:鹿弟弟爲什麼又說玫瑰沒有白栽了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激發學生下一次的學習期待。

這一環節我注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主要是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訓練學生朗讀,運用多種形式讀,從讀中去感悟。置身於課文中親身體驗與感受。

(四)指導書寫,規範美觀

寫字是語文課的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閱讀教學中也不能忽視對書寫的訓練。由於寫字是耗時費力的事,我準備把這一課的生字稍加整合,這一課時先選擇左中右結構“謝、漸、微“的字,進行書寫指導。新課標要求學生在第一學段“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爲此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寫正確,學生仔細觀察哪些字容易寫錯。第二層次:寫美觀。在學生仔細觀察字的間架結構的基礎上,我範寫,然後伴隨着優美的音樂讓學生進入靜心寫字的氛圍,感受到漢字的形體美麗,體驗寫字的樂趣。

四、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文本多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本篇,是根據學生回答隨機生成,,抓住文中的主要線索和關鍵詞,幫助學生突破了重點,有助於理解課文。

4胖乎乎的小手

白栽惋惜地沒看着

沒有白栽?

五、說效果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認爲我的這課時設計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語文學習能力,突出了四個亮點:1、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識字,提高了認字能力。2、注重書寫指導,培養了良好書寫習慣3、以讀爲本,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4、注重語文實踐,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表達能力。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月亮的心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的最後一課。本組課文的主題是謳歌親情,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讓學生能感悟到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溫馨,從而產生愛自己的家,愛父母,愛家裏每一個人的情感,並願意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學會關心體貼家裏的每一個人。本文借小女孩珍珍爲了照顧生病的媽媽放棄郊遊的事,以童話的形式,讚揚了關心父母體貼長輩的美好品質。既有童趣,又極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體貼長輩的教育開生動感人的故事之中,進一步深化了本組關愛家中每一個人的主題。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本課我準備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寫字,第二課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我以抓住月亮的感情爲變化爲線索,也就是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找出月亮的心願是什麼,爲什麼月亮一會兒希望明天有個好天氣,一會兒又希望明天下雨,來感悟珍珍爲了照顧生病的媽媽而放棄郊遊,學習珍珍關心父母體貼長輩的美好品質。在進行教學環節設計的時候,我想在播放課件時,學生邊聽邊思考,月亮的心願到底是什麼,並在課文中劃出來。學生通過比較月亮兩次心願的不同找出原因,基本上就能讀懂課文了。在學生找出月亮的心願的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層次分角色進行朗讀,進一步感悟課文。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談自己是怎樣照顧父母、照顧家人的,來進一步深化主題。最後以月亮的心願實現了沒有,再次點題。

教學效果:

第二課時的基本教學環節是看——找——讀——感悟——聯繫實際。在實施的過程中,基本實現了,只是有些教學環節連接不夠好。比如說學生在找出月亮的心願後,適時出示,學生通過朗讀比較,就能更深入地領悟思想內涵。這一環節被我省去了,導致重點有點不突出了。其二,在指導分角色朗讀時,指導不到位。有些學生連媽媽和珍珍的話都分不清,就急於讓他們分角色朗讀,有點像是走過場,從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朗讀效果。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充滿濃郁現代氣息的傳說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戴嵩身爲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於耳的讚美聲中,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而戴嵩卻從善如流,既爲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又非常誠摯地向牧童道謝,虛心之美德令人感動。課文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從善如流和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人本理念。小小一個牧童,面對地位尊崇的大畫家出現的錯誤,竟然"擠"進讚歎着的人羣大喊"畫錯啦",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從,實事求是,敢於挑戰權威的品德值得我們學習。

二、教學目標

我將本課分成了兩課時,在第一課時,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會認13個生字,會寫相同結構和偏旁的"擠、拱、批、抹"四個字。

2、情感和價值: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體會戴嵩這位大畫家的高超畫技。

3、過程與方法: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有關誇讚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三、教學理念

1、從"封閉"走向"開放"。語文課程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2、從"多講"走向"多讀"。根據二年級的學習目標、學生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學中要以讀爲主。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朗讀,去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

四、教學流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導學生觀察實踐

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首要的任務。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進行觀察實踐,幫助學生形成敏銳的觀察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要使學生感受到戴嵩的畫技是非常高超的,必須要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而戴嵩這位唐代的著名畫家學生們基本上沒有什麼瞭解,因此,在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出示戴嵩的畫作,配以優美的語調講解他的名作《三牛圖》和《歸牧圖》,並配以悠揚的古箏樂曲,孩子們不由自主地被屏幕上的圖給吸引住了,大家聽得仔細,看得細心,看後,讓學生說說:"看了這兩幅圖,你想說些什麼?"孩子們由衷地發出了讚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了戴嵩畫技的高超。然後我利用板書的差異讓學生進行觀察,板書課題時,我在黑板上寫了"畫家和牧童"這幾個字,其中"畫家"一詞寫得很大,"牧童"一詞寫得很小,請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當學生髮現了,我就讓學生說說"爲什麼老師要這樣寫?"。學生不由自主地引發想像,說出:"畫家年紀比較大,牧童的年紀比較小。""畫家本領大,很有名氣,牧童只是一個放牛的孩子。"等等。這樣做,我覺得能爲後面讓學生體會戴嵩的謙虛美德和牧童的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美德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引導學生想像實踐

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話:"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沒有想像力就沒有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在語文教學中,要創造機會讓學生想一想,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在教學中,我利用課文的空白之處讓學生進行想像。在第一自然段中寫道:"有錢的人爭着花大價錢購買。"理解了寫出戴嵩畫技高超的字詞後,我馬上追問:"如果你是當時的有錢人,你會怎麼說,怎麼做?"在引發學生想像說話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了戴嵩的高超畫技。另外,在這篇課文中,大家看了戴嵩畫的畫後紛紛稱讚,但是文中只寫了商人和教書先生稱讚的話,至於其他人怎麼稱讚,課文中沒有寫。我就抓住這個空白,在又一次讓學生欣賞戴嵩的《鬥牛圖》後,讓學生進行想像看了這幅畫後,你想說什麼?學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有的說:"畫得真好,我願意用身上所有的銀子來換這一幅畫。"有的說:"戴嵩的畫技真是無與倫比!"有的說:"畫得真是栩栩如生啊!"這樣。孩子們對於戴嵩的畫技就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三)引導學生語言實踐

語文實踐活動的方式很多,但是在語文教學中,語言實踐活動還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首先我抓住了重點詞訓練學生的語言,課文中有一個關聯詞"一就"我抓住這關聯詞,讓學生根據文本內容用"看畫的人一就","有錢的人一就"來進行語言訓練,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意思。然後又讓學生用"一就"進行說話訓練,培養了學生說話的能力。第二是豐富學生的語言。課文中有三個近義詞,在讓學生朗讀相關的段落後,我讓學生自己去尋找這三段話中的共同點,然後把這三個詞:"誇讚、讚揚、稱讚"用了紅色點明,再讓學生說說還有沒有這樣的詞,學生又找到了:"讚美、讚歎、誇獎"等詞,使學生體會到了語言的豐富性。

(四)引導學生綜合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在新課程建設上,倡導要有大視野,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建構課內外聯繫,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在這種理念的支撐下,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在這節課中,我主要是用畫一畫、找一找來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畫一畫表現在學習"濃墨塗抹"、"輕筆細描"這兩個詞時,我請一個學生上臺來畫畫。在這個學生用毛筆繪畫的過程中,大家理解了詞語的意思,畫後讓學生找找:"哪個部分是用濃墨塗抹的方法畫的?哪個部分是用輕筆細描的方法畫的,學生都能輕易地找出,並且在後面的朗讀中予以體現,說明學生真正理解了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找一找體現在讓學生去搜集一些畫家的資料,在談話時請學生說說自己瞭解到的畫家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讓學生增加了許多知識。

語文教學是最富個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創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悅的心靈享受。如何使語文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堂課中,我在教研組各位老師的幫助下,幾經修改教案,通過這次活動,有了不小的收穫,但同時,在上課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希望大家能夠大膽地進行批判,以便創生出更多的真知灼見,引發更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