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袋麥子》說課稿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教版《三袋麥子》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蘇教版《三袋麥子》說課稿

《三袋麥子》說課稿1

各位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三袋麥子,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三袋麥子》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麪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小猴則把麥子種下地,一年後收穫了滿滿一囤麥子。表達了同樣是一袋麥子,各人採用了不同的處理方式,結果是不一樣的中心思想。“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人物個性鮮明”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很適合兒童閱讀。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會讀、會認的生字,掌握多音字“磨”“幹”的用法,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講講這個故事;

3.理解課文內涵,能夠根據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用正確的思維方法,體會課文內容的價值取向,懂得只有播種,纔有收穫的道理。

由於本課注重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通過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並體會人物情感,從而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地讀課文。

因爲三種小動物在得到麥子後採取了不同的做法,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聯繫上下文,引導學生多方面思考,各抒己見,並在討論中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和情感,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比較法、討論法、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一、設疑導入

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一模一樣的三袋麥子在三個小動物眼中是一樣的嗎?從“黃燦燦的麥子、飽滿的麥粒、上等的麥種”體會到三個小動物看法不同後,從而進入課文的學習,體會他們得到一袋麥子後的`想法,以及不同的看法導致不同的做法,讓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他們的體驗與感受。

二、從“土地爺爺送的三袋麥子是否一樣”切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等詞語來體會三個小動物的不同的處理方式。通過比較,小猴看問題全面,有豐富的勞動經驗,做事有遠見的優點昭然若揭。

(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體會三個小動物處理麥子的方式

(1)小豬看到這袋麥子後,有什麼表現?(重點突出“開心”、“喊”等詞語。)

如何處理這袋麥子的?(重點突出“迫不及待”、“各種各樣”等詞語)

(2)小牛看到麥子後,有哪些想法?(突出小牛的“勤勞節儉”方面的優點)

(3)小猴的做法是怎樣的?

延伸:這部分內容寫的很簡單,但實際包含的內容可不少。引導學生想象小猴當時可能是怎樣想的,才決定把麥子全種下了地?這樣,小猴遇事多動腦,爲長遠利益考慮的優點就完全顯現出來了。

(二)放手讓學生圍繞問題自主探索

土地爺爺一年後的再次拜訪,對三個小動物的反應是怎樣的?通過“哈哈大笑、點點頭、撫摸、高興”這些詞體會土地爺爺對他們的評價是怎樣的?從而找出正確的爲人處事方法。

(三)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回憶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或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把課文故事完全消化,也爲課後習題1“講述這個故事”奠定基礎,雖然沒有在課堂進行練習,但也做了“回家講給父母聽”的要求。

三、說一說、寫一寫:假如,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麼處理?爲什麼?

引導學生多方面思考,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從每隻小動物的身上得到啓發,都選擇了最合理的做法。這個練習,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語言表達得到了提高,同時也讓學生獲得了正確的價值取向,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三袋麥子

(小豬)——吃光——哈哈大笑

(小牛)——保存——點點頭

(小猴)——播種——誇獎

我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三袋麥子》說課稿2

今天,我說的內容是《三袋麥子》。《三袋麥子》是蘇教版三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麪粉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全種下地,一年後收穫了滿滿一囤麥子。同樣是一袋麥子,由於個人採用了不同的處理方法,結果是不一樣的。這篇課文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人物個性鮮明,很適合兒童閱讀。

我對〈〈三袋麥子〉〉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講述故事,學會10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掌握多音字“幹”的用法;

2、通過故事,讓學生懂得只有播種,纔有收穫的道理。

我對教學的重難點是這樣設計的:

1、重點:講述故事內容,對小豬、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做出評價並說明理由。

2、難點: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能就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根據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我準備的材料是

1、教學掛圖:它顏色鮮豔,直觀形象,能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

2、三種小動物的頭飾:它能讓學生在講述故事的時候,幫助他們體驗角色。

根據課文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我設計的教學步驟是:

通過“讀”、“比”、“演”、“議”四個環節,進行紮實的訓練,讓學生理解課文。在兩課時的授課時間內,第一節課以學習生字爲主,第二節課以學習課文內容爲主。今天我說的是第二課時。具體環節如下:

開始環節:激趣導入。

在黑板上出示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的畫像,吸引學生的注意,然後提出問題:你腦海裏的它們是怎樣的?讓學生思考後用“——的小豬;——的小牛;——的小猴。”這樣的句式回答,在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總結,並引入課文。(多可愛的小傢伙呀?它們就是今天故事中的主人。土地爺爺給他們各送了一袋麥子,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這部分時間約三分鐘。

基本環節:這部分是重點,我主要採用以下步驟和方法:

1、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同時感知課文大意,完成教師出示的表格。這樣安排的目的,讓學生通過讀,能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

2、精讀訓練。把課文分成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是1——4段,讓學生自己再讀一讀課文,然後完成兩個“比”,一是比三個小動物收到土地爺爺的麥子後,分別覺得這是怎樣的麥子,又上怎麼想的?二是比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處理方法有什麼不同?(要求抓關鍵詞語,並通過朗讀讀出來。通過比後,教師進行小結,把三個小動物處理麥子的方式同當前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聯繫起來。)第二部分是5——9段。讓學生自己輕聲讀一讀,然後找出土地爺爺看到結果後,對三個小動物的評價,並體會土地爺爺更喜歡誰?這樣的安排,易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3、演演說說。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自己定好角色,注意小動物和土地爺爺當時的語言、表情,演出每個小動物的個性,可展開想象。演完評出“最佳小組”和“最佳演員”。然後,讓學生說說在三個小動物中,最喜歡誰?並說出理由。(對學生的回答只要有理由,都應給予肯定,不強求統一)這部分的目的是讓三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4、拓展延伸。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麼做?讓學生思考後自由說說。對於學生的回答,要充分發掘學生思維的空間,只要言之有理都要給予肯定,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能做到把三個小動物的做法綜合起來。安排這部分的目的是爲了培養學生的自我體驗、創新的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這部分時間約35分鐘。

結束部分:總結全文。

我採用了傳統教學中的教師總結全文的方法。我用一句話總結全文:“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文中寫了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對待三袋麥子的不同態度,讓我們看到了三種生活方式(消費、節約、投資)。在這裏面,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在以後的生活中,同學們將會遇到比這更紛繁複雜的事情,到那時,你將會明白更多更多。

這部分時間約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