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第二課時三袋麥子教案

教學目標:

蘇教版語文第二課時三袋麥子教案

1、 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講講這個故事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在閱讀教學中尊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以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

教學準備:小黑板,小豬、小牛、小猴和土地爺爺的頭飾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中,前半部分以讀爲主,在讀中學,在讀中悟,在個性化的朗讀中張揚個性。後半部分以演爲主,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整堂課中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以實現。

教學流程:

一、 複習導入

1、 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想得真周到,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分別送上了一袋麥子,這是怎樣的一袋麥子呢?

2、 指名說,並指導朗讀這些詞語:黃燦燦的麥子 飽滿的麥粒 上等的麥種

3、 這麼好的麥子,這三個小動物是怎樣處理的呢?自讀課文2-4自然段

(點評:直奔主題,再次感受麥子的特點,爲下文三個小動物的不同處理方式作鋪墊)

二、 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 自由讀2-4自然段,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他們的高興,再反覆多讀幾遍,讀出高興的語氣

2、 學生自讀課文

3、 交流一:

(1) 出示第二自然段,小豬會怎樣開心地喊?

(2) 指導學生個性化朗讀,從不同角度體會小豬的開心

(3) 這時,小豬都等不及了,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他彷彿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指名答

(4) 有感情地朗讀這段。

4、 交流二:

(1) 小豬當美食家的願望終於可以實現了,小牛呢?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他的高興?出示第三自然段,學生談體會。

(2) 是啊,小牛看到這麼飽滿的麥粒心裏一定特高興,你有哪些詞來形容他的高興勁呢?

(3) 學生積累朗讀

5、 交流三:

(1) 出示第四自然段,小猴的快樂可沒那麼容易體會了,只要我們學會想象,就能體會到小猴的開心了,想象一下,當小猴看到這上等的麥種後,他會怎麼想,怎麼說呢?

(2) 學生想象交流

(3) 讀好這段話

(點評:這三段文字的教學中分別從指導個性化朗讀、積累運用、想象感悟這三方面進行教學,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

三、 學習課文5-9自然段

這三隻小動物在不同的處理方式中享受到了各自的'快樂,一年過後,土地爺爺來了,發生了怎樣的事,請大家輕聲讀5-9自然段,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角色練習朗讀

(1) 學生自讀課文

(2) 小組合作表演

(3) 指名上臺表演(戴頭飾)

(點評:在表演中學生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爲形象的表情、身姿運動,學生在讀中演,演中悟,悟中獲。)

(4) 討論:小豬、小牛、小猴都收了一袋麥子,由於他們的做法不一,結果也就不一樣了,你喜歡誰的做法?

(點評: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尊重學生獨特的感悟和體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不斷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獲得思想的啓迪,不斷提高認識水平。)

四、 課外延伸:今年過年,土地爺爺又會給哪些小動物送禮物?送了什麼禮物?結果怎樣?請展開豐富的想象,編個故事。

(總評:《三袋麥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通過三個小動物對事物的不同處理帶來的不同結果,闡述了只有播種纔能有收穫的道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共思想、共行動,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指導學生個性化朗讀,表演中體會人物個性,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尊重他們的獨特感悟等等都是個性化閱讀指導的體現。)

板書設計:

三袋麥子

小豬 吃光 哈哈大笑

小牛 保存 土地爺爺 點點頭

小猴 全種下 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