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三袋麥子》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三袋麥子》教學設計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能講述這個故事,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

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二、初讀課文:

⒈自學課文。

⑴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瞭解、不認識的字詞。說一說課文講了個什麼故事?

⑵會讀、寫生字詞。

⑶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烙餅發黴麥囤

教師檢查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幫助後進生學習。

⒊檢查自學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讀生字卡片,注意練好平、翹舌音。前、後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詞語:

烙餅發黴麥囤

三、理清脈絡:

默讀課文,按"快要過年了""一年以後"把課文分成兩部分,說一說每部分講什麼?

學生自學後討論: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講三個小動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麥,他們各自作了處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講土地爺爺向三個小主人公詢問他們各自處理麥子的情況。

四、精讀課文內容。

⒈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小豬、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麥子後詩怎樣做的?他們地做法不同在哪裏?畫出有關詞語,想一想:這些詞語說明了什麼?

討論並理解關鍵詞語:開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種

⒉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讀好關鍵詞語。

⒊指導口述這部分課文。要求學生看板書練說:先分組說一個小動物的做法,在連起來說。

⒋有感情的朗讀這部分課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齊讀,第2、3、4自然段分組競賽讀。

五、課堂作業:

⒈用鋼筆描紅,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的習慣。

⒉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

⒈聽寫生字詞,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⒉練習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第二部分

⒈理解課文內容。

聽這部分課文配樂朗讀錄音,完成練習。

土地爺爺誇______________(誰)______________(怎麼樣)

討論並理解有關詞語:"舔了舔舌頭"、"節儉"、"滿滿的"。

⒉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部分全是人物對話,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繫上下文想一想每個人說話時四什麼語氣,說話時地心情怎樣,該怎樣讀才正確?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讀課文,互相糾正讀得不正確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讀,其他同學聽後糾正。

教師範讀難點:小豬回答土地爺爺的話。

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⒊指導口述這部分內容:

⑴看板書:自己練讀。

⑵指名口述:其他學生糾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學生練習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學生口述。

三、總結全文:

⒈指名學生口述全文。

⒉討論:小豬、小牛、小猴在處理得到的三袋麥子上,誰的做法好?爲什麼?

⒊教師小結:

課文給我們見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們從中明白了什麼叫憨厚,什麼叫節約,什麼叫聰明能幹。小猴富有創造性的做法,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我們啓發很大,今後我們要想小猴學習。

四、作業:

⒈課堂作業:完成書後第三題。

⒉課後作業: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三袋麥子》說課設計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的內容是《三袋麥子》的第二課時。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三袋麥子》在西師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三課。上承《一隻梅花鹿》,下承《竹石》。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一共有九個自然段,課文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麪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種下地,一年後收穫了滿滿一囤麥子,個人採用了不同的處理方式,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生對這篇課文有濃厚的興趣,因爲文中有他們喜歡的動物形象。

2、學情分析:

我班的學生思維活躍,富於充分的想象力,善於發表個人意見。因此,在教學中採用看動畫片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自主學習,爲他們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課文內容故事性強,線索比較清晰,我根據學生的情況讓學生講故事,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表演。

3、教學目標

基於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結合新課標理念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做得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的品格。

情感目標:能正確的評價三個小動物,明白不同的做法會有不同的結果的道理。

4、教學重難點:

教學時,我根據課文本身的特點,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爲教學的重點,“能正確的評價三個小動物,明白不同的做法會有不同的結果的道理”作爲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在這堂課中,我採用了情景導入法,討論交流法,合作表演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去誘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學法: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尤爲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讀、議、演等去實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動畫導入,激發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往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片《三袋麥子》引入,學生被這鮮活的畫面所吸引,頓時思維活躍、精神振作,爲整堂課的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欣賞後讓學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內容,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引入課題,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觀看動畫,理解感悟

看動畫片是孩子們最感興趣、最樂於做的事情,針對這一特點,我把整堂課的教學以看動畫片的方式來完成。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先後播放土地爺爺分別到小猴、小豬、小牛家的情景,在學生欣賞動畫之後引導學生交流,同時指導學生朗讀。現就以土地爺爺拜訪小猴爲例談談我的具體做法:我先播放土地爺爺到小猴家這一部分內容,並讓學生邊看邊想,讓學生看後說說小猴家的麥囤裏怎麼會堆得滿滿的呀?同時指導學生讀好小猴的話。接着讓學生交流:看着小猴家豐收的情景,聽着小猴自豪的話,你準備怎麼來誇誇小猴呀?最後,老師扮演土地爺爺和學生一起表演這部分內容,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自由組合表演。教學拜訪小豬、小牛的思路與拜訪小猴這部分基本相同,只是問題有所不同。通過學生的看、想、說、讀、演,充分展示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對三部分內容學完之後,引導學生交流:小朋友,看了動畫片之後,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的做法呀?爲什麼呢?在此活動中,增強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意識,同時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感受快樂,得到收穫,學會相互接納,傾聽、分享、互助,交流與合作的技能。

(三)、拓展延伸,活躍思維

新課標強調要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爲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當學完本課後此時學生腦中一定會想假如現在土地爺爺真的從小猴那裏拿回了些麥子送給我,我該怎麼處理呢?這時就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揮開闢了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創新能力。

複述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增強記憶能力,還能幫助學生積累好詞句,提高閱讀和寫話能力。中年級是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重要時期,作爲語文老師,我們應該切實地把複述訓練落到實處。因此,我再次播放這部動畫片,讓學生邊看邊跟着一起說說這個故事。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文精華的體現,我的板書主要採用帖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簡潔、概括,是文章結構的簡縮,展現了文章的重點內容,加強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

三袋麥子

圖(小豬)——吃光——憨厚

圖(小牛)——保存——節儉

圖(小猴)——播種——聰明能幹

以上設計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讓我在你們的指導和幫助下得到提高!謝謝!

《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講的是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禮物——一袋麥子後,小豬、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了這袋麥子。一年後,土地爺爺故地重訪,並對於小豬、小牛和小猴的不同舉措作出了三種不同的評價。對土地爺爺的評價應該如何來解讀?在教學中,如何既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已見;又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獲得科學的認識?這些既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又是本文教學中可以出彩的亮點。教學本文時,我精心預設,真心引領,使課堂教學多處出彩。

一、激活體驗引導學生潛心會文

[片斷賞析]

師:每到過年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會收到許多壓歲錢。拿到壓歲錢後,小朋友們是怎樣處理的呢?老師最喜歡實話實說的小朋友!

生:拿到壓歲錢後,都交給了我媽媽,讓她替我保管。下學期用來交學費。

生:我用來買玩具。去年我就買了一架遙控飛機!

生:我會去新華書店買書。多餘的錢也請我媽媽保管。

生:我的壓歲錢都存到了銀行裏。

生:我的壓歲錢隨我怎麼用,我爸爸媽媽從不過問。買學習用品,買吃的,還用來打遊戲機。

……

師:小朋友們處理壓歲錢的方式各不相同,那麼,誰的辦法更好一些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讀完課文後,你們一定會有許多新的想法!

[一線反思]

雖然我們早已熟悉“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名言,但長期以來,我們還僅僅當作口號而已。語文教學的相對封閉,使語文教學一直處於“貧血”狀態。多彩的生活世界蘊藏着豐富的教育資源,尤其是語文教育資源。教學中,要善於將語文學習的課堂融進生活,把生活融入語文課堂。從課堂小社會走向社會大課堂,激勵學生聯繫生活學語文,在語文學習中感受生活,才能真正攜起語文與生活之手。針對這樣一篇內涵豐富,價值取向多元的童話故事,我藉助“壓歲錢”這一生活資源,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充分運用閱讀期待,既易於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又易於學生理解小豬、小牛和小猴的做法,更易於學生走進文本,實現情感共鳴,爲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做好必要的鋪墊。

二、變序學習引導學生外顯體驗

[片斷賞析]

(面對憨厚可愛的小豬,土地爺爺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勞節儉的小牛,土地爺爺點點頭;見到聰明能幹的小猴,土地爺爺異常興奮。如何讓學生來解讀土地爺爺豐富的肢體語言呢?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變序學習,將各個動物得到禮物後的表現與土地爺爺來訪的表現結合起來研讀感悟,然後再引導學生外顯體驗)

師:土地爺爺哈哈大笑,假如你是土地爺爺,你會說些會什麼呢?

生:小豬呀,你真是個貪吃鬼!

生:小豬呀,你這麼喜歡吃,我再送一袋小麥給你!

生:小豬真能幹,會做各種各樣的食品呢!

生:小豬真會享受生活!

……

師:面對小牛的做法,土地爺爺點點頭。它會對小牛說些什麼呢?

生:小牛呀,小牛,你真會過日子!

生:小牛呀,小牛,你真節儉呀!

生:小牛呀,你可是一個“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人呀!

生:你勤勞,做事有計劃,值得我學習!

……

[一線反思]

長期以來,標準化、統一化的教學,侷限了學生和教師多維的交往和互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很大程度上被教師不恰當的主導所決定,被教材所決定,學生的個性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發展。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智能與生俱來就不完全相同,他們個個都是具有獨特性的生命體。教學必須尊重、適應這種差異性和獨特性。在教學中我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沒有把課文蘊含的道理簡單地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各抒已見,在互動交流中,尊重學生的獨特的感悟和體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激勵學生把自己的感悟和體驗外顯交流,讓學生們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不斷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思想的啓迪,提高認識水平,完善自我價值取向。學生的豐富體驗說明他們達到了“披文入情,情動辭發,文我合一”理想狀態。

三、多元認同引導學生提升認識

[片斷賞析]

師:課文學完了,相信這三個人物在你心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這三袋麥子也會帶給你更多的啓示。假如,你就是一個動物,面對這樣一份禮物,你會怎麼做呢?

生:我也會像小猴一樣把麥子種下地,第二年我還要送給土地爺爺許多麥子呢!

生:我不會像小猴那樣,它那樣過年沒好的吃,太苦了!我留下一半過年吃,一半種下地!

生:我會送一些麥子給沒收到禮物的動物。

生:我也會做成各式各樣的食品,請爸爸媽媽一起來品嚐!

……

[一線反思]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有些教師以“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爲由,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明顯錯誤也“視而不見”,一味地“尊重”,語文課堂上,“棒殺”的硝煙未盡,“捧殺”的烽火又起。作爲教師,如何把握“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角色,做“收”“放”自如,“放手”而不“撒手”?我的理解是,在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獨特性的基礎上,要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對話,幫助學生建構意義,而這樣的“意義”雖因人而異,但應該具有不同程度的“真理”“規律”的成份,甚至“達成一致”。學生對土地爺爺多元評價的豐富解讀中肯定存在值得商洽的體驗,通過這一環節來引導學生多元認同,領悟到文本要表達的情感,自覺地去調整認識,靠攏主流價值觀,作出科學的抉擇。課堂上,學生沒有簡單地效法小猴,也沒有一味地排斥小豬。學生精闢的發言,已經清楚地表明,他們已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對“壓歲錢”的處置也一定會找到正確的方向。課後的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