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義教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分析,學情解析,目標定位

方程的意義教學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義》是第二學段北師大版四下第七單元第二節的內容,它是學生學習了四年用算術思想解題後,在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運用方程解決整數、小數、分數和百分數問題的重要基礎。

《方程的意義》對於兒童來說是一堂全新數學概念課,是算術思維的一種提升,是數的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數的基礎上,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工具,從列出算式解發展到列出方程解,從未知數只是所求結果到未知數參與運算,思維空間增大,這又是數學思想方法上的一次飛躍,它將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以及新課標中概念教學的理念,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結合具體情境,瞭解方程的含義。

2.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

3、經歷從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

4、讓學生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列方程時的數量關係與列算式時的思維過程有着明顯不同。用算術方法列算式時的`數量關係是充分運用已知數量的運算得出未知數量,它把已知和未知完全隔裂開來,已知條件作爲一方,要求的問題爲另一方。而列方程的數量關係,是把已知和未知融合起來,共同參與運算。從列算式求答案的習慣思維轉向列方程表示等量關係,學生的思維會有一定的困難。

基於以上的思考,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方程意義的理解以及在具體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教學難點是尋找等量關係列方程。

二、說教學過程

整堂課以一切爲了學生髮展爲出發點,在不任意增加知識點,不任意拔高教學目標,並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地前提下,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教學活動安排了五個環節:

1、創設情景,抽象出等量關係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北師大版《方程的意義》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爲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北師大版《方程的意義》說課稿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學生在前幾冊教材裏對等式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爲了有利於方程概念的建立,我在教學中藉助天平首先讓學生體會等式的含義。

活動一:感知平衡,體會等式含義

課件出示一架天平,在天平一邊放上兩盒一樣重的牛奶(250克)和另一邊放上一杯500克開水),請學生仔細觀察後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再請學生用一個式子表示天平現在所處的狀態。從學生的熟悉生活情境入手,既讓學生從天平平衡中體會到等式的含義,又能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活動二:觀察發現,抽象出等量關係

我創設3個具體情境,讓學生觀察天平從不平衡到平衡的變化過程,真正體會天平左右兩邊的質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通過天平的動態變化得出若干個不同的等式,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等式含義的理解。這樣設計,主要是給學生創造一個用眼觀察,用腦思考的機會,讓他們親自感知多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來源,將重視結論的教學轉變爲重視過程的教學,不生硬的塞給學生現成的結論,讓學生充分經歷方程模型的生成過程。

2.引導分類,抽象出方程的意義

運用剛纔得出的式子進行分類,並讓學生說說分類標準,從分類中直接導出本節課的課題:方程,在此基礎上,再次讓學生觀察,討論與交流,得出方程的特點,從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這樣的設計我主要是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大膽設想、敢於發現、抽象概括的機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真正體會到自己獲取知識、發現知識的成功樂趣。

3.分層練習,鞏固新知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找方程、猜方程和列方程三個活動。通過活動加深理解消化鞏固所學的知識,並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數學遊戲猜方程的出現,能引起學生強烈的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鞏固方程與等式的概念,使教學達到高潮,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鞏固新知的過程中。

4.小結新知,明確收穫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本節課的收穫,目的在於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新知進行一次梳理,通過總結概括再次讓學生體驗到探索新知的樂趣。

5.拓展延伸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我設計了用方程表示出把我們倆變得一樣重的方法,這樣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着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