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義說課稿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方程的意義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方程的意義說課稿

方程的意義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方程的意義》,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流程三個方面展開說。

一、教材分析:

關於《方程的意義》這一內容,不同版本的教材編寫有不同的安排:

人教版教材將方程教學安排在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部分,在學習完用字母表示數後緊接着認識簡易方程及用方程解決問題。教材採用連環畫的形式,首先通過天平演示,說明天平平衡的條件是左右兩邊所放物體質量相等。同時得出一隻空杯正好100克。然後在杯中倒入水,並設水重x克,通過逐步嘗試,得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從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爲方程。爲提供更爲豐富的感知材料,教材一方面由小精靈要求:你會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嗎?另一方面通過三位小朋友在黑板上寫方程的插圖,讓學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樣性。

其次,“做一做” 給出了六個式子,讓學生識別哪些是方程。

再次,“你知道嗎?”的閱讀資料,簡要介紹了有關方程的一些史料。

而冀教版教材將《方程的意義》安排在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時。本單元是承接着學生在四年級學習的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教材首先呈現了六幅不同的用天平表示物體質量關係的情境圖(其中有兩幅天平圖兩邊物體的質量不同),提出了“觀察天平圖、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的要求。在學生觀察、按要求寫式子,以及對式子進行分析歸納的基礎上,認識等式和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幫助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

通過分析不同版本的教材,我覺得:在小學,只要求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所以只要學生知道什麼是方程,能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就可以了。不必在概念上過分糾纏,更不必補充方程與恆等式的區別等等,以免加重學生負擔。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瞭解“等式”與“方程”的意義,能判斷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據具體情境列出方程。

2、能力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標: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瞭解“等式”與“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等式”與“方程”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課件,天平。

二、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較長時期用算術方法解決問題,開始學習列方程解決問題時,往往受到算術思路的干擾。因此,在《方程的意義》的教學中,要注意過渡和對比,克服干擾,對於學生初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和特點,初步體會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優越性,具有重要意義。從這意義上說,以前學習用字母表示數,爲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教學流程:

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五大教學環節:1、口算,2、情境,3、自學,4、展示,5、反饋。

1、口算(3分鐘)

每生一張口算卡,12道小數加減乘除口算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採用定量計時,對組交換口算本,一人報答案,互相評判。組長統計全對的,錯的同學當堂訂正。給全對的組加5分。堅持口算天天練,堂堂清。

2、情境(3分鐘)

出示天平實物,師生交流有關天平的知識,情境創設力求有趣、簡潔、爲本課教學服務。

3、自學(12分鐘)

自學環節分兩步:

(1)獨學:

出示教材中6幅天平示意圖,仔細觀察,獨立思考:

○1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的關係。

○2這些式子可以怎樣分類。

師深入各組巡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尤其是關注學困生的點撥。

(2)對學、羣學:

把在獨學中遇到的問題和你的對子或小組同學共同探討一下,組內成員互學,組長彙總形成共識,師深入小組,培養學生傾聽、充分表達自己意思及補充質疑的能力,並確定每個組的展示重點。師及時對各組表現給予適當評價。

4、展示(12分鐘)環節分爲三步進行:

(1)小組展示所寫的式子。並交流想法。小組全對的加分。

(2)交流這些式子如何分類。師分類板書:

預設1:

平衡——相等

20+30=50

30+x=80

x+20=70

2x=100

不平衡——不相等

X>30

40<x+10

揭示等式的意義:等號連接的式子表示天平左右兩邊 ;大於號、小於號連接的式子表示天平左右兩邊 。進而揭示等式的意義。

預設2:

30+x=80

x+20=70

2x=100

等式中含有未知數的式子

20+30=50

沒有未知數的式子

揭示方程的意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學生讀書進一步瞭解等式、方程的意義。用自己的話舉例說說什麼樣的式子是方程,重點強調方程的兩個因素:○1等式,○2含有未知數。

(3)討論:等式和方程的關係

師提出:“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這句話對嗎?的要求,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並試着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等式與方程的關係。通過討論交流,最後得出:等式包含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展示中能充分表達,提出有價值的質疑的小組進行加分。

5、反饋(10分鐘)

在反饋環節我安排了不同層次的練習。

(1)出示試一試,判斷是否是方程,並說明判斷理由。

(2)根據方程的意義讓學生自己試着寫兩個方程。

(3)練一練。

第1題:讓學生觀察三幅圖,說一說圖中的信息,試着列出一個方程。

第2題:讓學生先讀懂題,再試着列出方程。

第3題:通過判斷題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

第4題:把文字敘述的數量關係用方程表示出來。學生獨立完成。

(4)將人教版中的“你知道嗎?”作爲本課的結尾,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滲透數學文化。

教學反思

《方程的意義》是一節數學概念課,是今後學習更深一層知識,解決更多實際問題的知識支柱,因此在教學時應重視概念教學的開放性,自主性與概念形成的自然性。因此,本節課我注重了:

實踐操作,建立方程模型

1、用天平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有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等式是一個數學概念。如果離開現實背景出現都是已知數組成的等式,雖然可以通過計算體會相等,但枯躁乏味,學生不會感興趣。如果離開現實情境出現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學生很難體會等式的具體含義。天平是計量物體質量的工具,但它也可以通過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斷出兩個物體的質量是否相等,天平圖創設情境,利用鮮明的直觀形象寫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2、在“看”“說”和“寫”中體會式子

當方程的.意義建立後,我讓學生觀察一組式子判斷它們是不是方程,通過判斷說明這些式子爲什麼是“方程”,爲什麼“不是方程”,體會方程與等式的關係,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再讓學生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寫的方程。

通過反饋練習,學生對於等式、方程的意義理解得還是比較好的。

方程的意義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53頁——54頁。做一做。練習十一 1——3題。教材的編寫意圖是從等式引入,首先通過天平演示,說明天平平衡的條件是左右兩邊所放物體質量相等。同時得出一隻空杯正好100克,然後在杯中倒入水,並設水重x克。通過逐步嘗試,得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從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爲方程。

爲提供更爲豐富的感知材料,教材提出:你會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嗎?然後通過三位小朋友在黑板上寫方程的插圖,讓學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樣性。

在“做一做”裏,教材給出了6個式子,讓學生識別哪些是方程。要讓學生明白,未知數還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你知道嗎”的閱讀材料,簡要介紹了有關方程的一些史料。通過讓學生閱讀,瞭解一些有關方程的歷史和發展。

二、學法指導

學生在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以後通過一定的情景進一步學習方程的意義,列方程和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學生要在熟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係的基礎上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義。在天平的演示情景中觀察,思考,討論,探究。說出方程的特點並由不等的式子到相等的式子,從而推導方程的意義並能擴展到根據方程的意義列出簡單的方程和用方程表示簡單數量關係。

三、教法

1.指導思想

本課教學是以天平的演示實驗爲情景引入教學內容的,教學引導學生充分地觀察,探究,主動掌握有關知識和技能;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培養學生的交流意識,發現意識。

2.教學方法

根據五年級學生的知識結鉤和認知水平,從生活實際中的情景——用天平稱量物體重量入手,通過教學課件的使用使學生觀察“等式”——“不等式”——“方程”的演示過程,深刻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然後結合幾道判斷題讓學生舉例深化對方程意義的理解,最後設計二組情景讓學生列出方程和用方程表示數量關係使方程的概念得到拓展和沿伸。

四、 教學流程

1.舊知練習,學前準備

這一部分共安排了4道填空題。目地是通過複習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係來爲本節課的內容作鋪墊從而引入本課的課題“方程的意義”。

2.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從天平的認識入手,讓學生了解一些天平的使用知識。然後演示出天平左右盤分別放一個空杯子和一個100克的琺碼,使學生觀察到在天平平衡的情況下空杯子的重量和琺瑪的重量是相等的。從而爲等式的引入作鋪墊。繼續演示,在杯中倒滿水,天平傾斜,說明不平衡,得到100+x>100的不等式。再增加琺碼,又得到100+x<300的不等式。最後天平逐漸平蘅,左右兩邊相等,得到100+x=250這樣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爲方程。使學生理解,方程應該是一個等式,而且是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這樣就讓學生初步掌握了方程的意義。接着將式子中的x換成b,式子還是方程。說明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3.深化概念,加強理解

先出示一組式子判斷是不是方程,說出判斷的理由,使學生對方程的概念作初步的理解和判斷。討論m+n=3是否是方程,讓學生知道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不只一個。最後讓學生寫出一些方程和舉出反例是對學生知識和技能及運用能力的培養。

4.聯繫實際,應用拓展

(1)列出第62頁第2提的方程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根據方程的意義列出方程。

(2)用方程表示數量關係的情景是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係和方程的意義的整合運用。引導學生列出方程,還可啓發學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5.總結全課: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

6.課堂作業:當堂練習或課下完成。

方程的意義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方程的意義》,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對本節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在學習了整數、小數的認識及四則混合運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主要通過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等式、方程的意義及方程與等式的關係。方程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對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後面學習解方程、用方程解決問題的基礎。

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初步分析與理解,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打算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係,並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

過程與方法:

經歷從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構建過程,使學生在觀察、描述、分類、抽象、交流,應用的過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增強符號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數學源於生活,充分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

本課的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方程的含義,會列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

難點:會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間簡單的數量關係。

二、教法和學法

《課標》中指出:重視學生已有經驗,使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找結果、解決問題。我主要採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表象,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通過積極思考、自主探索、比較分析、合作交流等活動獲取新知,培養孩子勤於動手動腦的能力;另一方面,爲了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地位,我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集體展示等活動,引導學生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打算從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自主探究,感知意義;鞏固練習,深化意義;總結提升,評價自我;拓展運用,迴歸生活;共五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因此在課的開始我安排了學生來認識天平這個公正的大法官,感知天平的原理和用法。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天平感興趣,進而也會對今天將要學習的知識產生更大的期待。

(二)、自主探究、感知意義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呈現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同時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於這些認識這一環節我將分以下幾個層次進行教學。

1、認識等式。出示天平圖,左邊放兩個50克的砝碼,右邊放一個100克的砝碼同時提出問題:小明在天平的兩邊放上砝碼,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的物體質量嗎?揭示等式的含義。追問:如果從天平的左邊拿走一個砝碼,這時候還能用等式表示物體的質量關係嗎?用什麼樣的式子表示呢?學生可能出現用50<100,或100>50兩種式子。板書式子。

2、認識方程。首先教學用含有未知數的式子表示質量關係。提出問題:在天平的左邊放一物體。這個物體放下來,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怎樣用式子表示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同時讓學生感悟未知數可以用一定的字母表示,播放錄音:介紹“你知道嗎”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未知數平等地參與運算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組織學生交流怎樣用式子表示。對於可能出現的三種算式x+50=100,x+50<100,x+50>100及時的板書;其次,分類比較揭示方程的意義。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類的依據,交流反饋各種分類的情況.在此基礎上揭示方程的概念。這樣由 “ 扶 ” 到 “ 放 ” ,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動口說一說,培養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展。爲了有效的讓學生區別方程和等式的概念,出示判斷一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來深化理解方程的意義;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處處充滿數學。最後安排用方程來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數量關係。5本書共用去100 元,每本書價錢是 y 元,它們之間的關係是 5y=100 ;有一袋麪粉 50 千克,吃了 X 千克,還剩下 15 千克,它們之間的關係是 50-X=15 。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現實,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社會的聯繫,體會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通過對簡單情境中等量關係的方程描述,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

(三)、鞏固練習 深化意義

認知心理學認爲: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把教材知識轉化爲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爲實現這個過程,還需要通過有效的練習來突破重點,爲此我安排了這樣的一組練習。第2頁的試一試、練習第三題、辯一辯。如判斷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等題目來深化對方程的意義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有利於加強學生體會方程的意義和方程與等式的關係。

(四)、總結提升 評價自我

最後組織學生說說收穫,可以讓學生再次體會成功的喜悅。說說存在的不足,同時又再一次的反思了自我。

(五)拓展應用 迴歸生活

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可用方程表示其數量關係,請同學們列舉出來。 佈置這題作業。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自主設計練習,進行知識的再創造,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