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義說課稿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比例的意義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比例的意義說課稿

比例的意義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浙教版數學第十二冊的內容。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得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教學內容的最後一個單元。而本節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屬於概念教學,是爲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觀察、比較,讓學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3、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4、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二、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基於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讓學生根據所給信息寫出四個比。目的就是爲新授進行鋪墊,搭建腳手架,同時也爲學生後面區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礎。

(二)教學新課。

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教學比例的意義;第二部分,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第一部分:

先出示幾個比,讓學生計算它們的比值,然後通過觀察、比較,給這些比分類。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發現,根據比值是否相等來分類。接着追問:“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他們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呢?”是讓學生深刻地瞭解到,只要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說兩個比相等。運用黑板上的幾個比例式,告訴學生象這樣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給學生直觀的印象,然後列舉一個反例,讓學生對比觀察,引導學生髮現他們之間的共同特點,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義。

教學比例的意義後,及時組織練習。第一個是判斷導入部分的四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說明理由。第二個練習是,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運用了比例的意義,而且對比的性質也有一定的運用,以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練習是寫出比值是4的兩個比,並組成比例。三個練習,每一個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達到熟練運用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部分:

在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時,我讓學生看課件自學,然後讓他們自己說說比例裏各部分的名稱。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先讓學生計算,然後觀察發現規律,進一步驗證規律,最後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練習。

在鞏固練習環節中:第1題是三個判斷題,是對基本概念的鞏固。

第2題是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比例,這裏需要從學生逆向思維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第3題是用四個數組比例,這題學生在組的過程中沒有方法和順序,那麼在交流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學生髮現方法,總結規律,使學生不僅把題做對,而且指導自己更好解決問題。

第4題是拓展題,讓學生根據當前所學的知識猜數,一方面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知識,另一方面,爲下節課“解比例”做鋪墊: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項,這是下節課要研究的內容“解比例”。

三、說教後反思

這節課是概念教學,在上課之前自己感覺整節課的設計挺不錯的,開始的分類,由放到收,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而且在知識點的獲取時,讓學生自主觀察發現,分析比較,概括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的設計,總體感覺還是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的,在結構上,我也注重了前後呼應,使整堂課也顯得比較緊湊。

但是上完之後,我總覺得:學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比例,這裏需要學生從逆向思維的角度去思考,但學生的逆向思維似乎都比較欠缺,這是我對學生在能力上的估計不足。其實這一環節,我在四班試教時已經發現,在本班的上課中,我在板書中已有強調,也許還是強調的不夠到位。整節課時間比較緊張,後面鞏固練習和課堂小結的環節有點匆匆過場的味道,與自己曾設想的場景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勵性的語言還欠缺,這也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

我覺得通過這一節課我學到了好多,作爲一名教師,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設計課程,要考慮到學生。在今後的日子裏,還得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比例的意義說課稿2

說教材

1、教學內容、地位和作用:

“比例尺”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二冊“比例”這一單元第一小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在對比例的意義有了一定的建構基礎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這樣背景下進行探索學習的。學好這部分內容,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更好地理解地圖。

2、教材的編排意圖:

教材首先說明爲什麼要確定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明確它的意義,並給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結合兩幅地圖的比例尺介紹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又通過一個機器零件的放大圖紙,讓學生認識把實際距離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最後說明爲了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後項是1的比。例1教學把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爲後面比例尺的計算做鋪墊。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等學習活動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正確計算比例尺,瞭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用途。

3.能讀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熟練解答比例尺的有關問題。

說教法與學法

1、情境導入,激發求知慾望。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活。來源於生活的數學會使學生倍感親切,在教學中,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知識的發展與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創設了腦筋急轉彎和中國地圖的圖片情景,當學生聽到那個急轉彎的話題和中國地圖時,頓時產生了疑問:柳州到桂林的距離有100多公里,而一隻蝸牛從柳州爬到桂林只用了2分鐘,比坐火車還快,這是爲什麼?使得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求知慾望。積極參與接下來的教學活動。

2、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自學是一種自主、探究、發散式的學習方法,它會使學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數學的真諦。在教學中設計了自學提綱,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放開手讓學生去做、去說、去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課堂中學生交流回報自學的成果,改變傳統的滿堂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每一位學生自始至終共同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試圖把學習的時間、空間還給學生,從而獲得數學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引入比例尺

我從柳州坐火車到桂林用了2小時,而一隻蝸牛從柳州爬到桂林只用了2分鐘,這是怎麼回事?

教師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疑問,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二、動手操作,認識比例尺

1、師:畫線段。用線段表示下列物品的長。

①橡皮長5釐米

②鉛筆10釐米

③米尺長1米

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產生疑問,如何在一張紙上畫出1米長的距離,從而使學生感受比例尺的作用。

2、出示自學提綱,讓學生彙報交流自學的成果,通過教師的引導建構起比例尺的知識網絡。

比例的意義說課稿3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程序設計、”兩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西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內容。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除法、分數等的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教學內容的第三個單元。而本節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屬於概念教學,是爲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同學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只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同學的實際水平,可以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觀察、比較,讓同學概括、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局部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3、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4、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依照同學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同學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同學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二、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同學學習數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基於此,我設計瞭如下的優秀教案。

(一)複習導入

讓同學根據所給信息寫出四個比。目的就是爲新授進行鋪墊,搭建腳手架,同時也爲同學後面區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礎。

(二)教學新課

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教學比例的意義;第二部分,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第一部分:先出示幾個比,讓同學計算它們的比值,然後通過觀察、比較,給這些比分類。通過同學自身的觀察、發現,根據比值是否相等來分類。接着追問:“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他們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呢?”

是讓同學深刻地瞭解到,只要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說兩個比相等。

運用黑板上的幾個比例式,告訴同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另外結合教材引導學生觀察,在一個比例中,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給同學直觀的印象,然後列舉幾個例子,讓同學對比觀察,引導同學認識比例的外項和內項以及他們之間的一些特點,並適時組織練習。

第二部分:在認識比例的各局部名稱後,我藉助多媒體課件,讓他們自身說說比例裏各局部的名稱。通過觀察討論總結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先讓同學計算,然後觀察發現規律,進一步驗證規律,最後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練習

在鞏固練習環節中,第1題是用2,3,4,6四個數組成比例,是對基本概念的鞏固。第2題是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比例,這裏需要從同學逆向思維的角度去解決問題。第3題是拓展題,讓同學根據當前所學的知識猜數,一方面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知識,另一方面,爲下節課“解比例”做鋪墊: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假如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項,這是下節課要研究的內容“解比例”。

最後通過例題和練習進行鞏固這節課所學的內容。最後我進行了課堂總結,/soft/讓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疑惑?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一堂課結束之前,我還安排了一定的作業時間,既當堂檢查了教學效果,又減輕了學生的課後負擔,並在作業時,我進行了個別輔導,讓後進生能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學習無止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鑽研教材、設計教法,力爭使每一節數學課都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最後我忠心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