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

《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小學數學人教版第九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教材把這一內容安排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之後學習,讓學生知道在進行組合圖形面積計算中,要把一個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並進行計算,這樣可以鞏固對各種平面圖形特徵的認識和麪積公式的運用,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材在內容呈現上突出了兩個部分,一是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因此可以確立這課時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就是:探索並理解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有兩種:分割法和添補法。在這個內容上我把它分爲兩個課時來講授,而這節課時是講分割法。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簡單的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並計算出它的面積。

(2)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列舉中認識簡單的組合圖形,在嘗試、交流中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學會用分割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3、情感目標

(1)結合具體的題例,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2)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對於平面圖形直觀感知和認識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了一些基本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作爲五年級的學生,應進一步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學習中去探索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教法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要貫徹直觀性、趣味性實踐性的原則,教學方法要多樣、靈活、有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利用直觀的圖形,與有趣的“七巧板”進行導入,利用多媒體課件、學具,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操作、親身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

(二)學法

根據新課程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結合這節課的內容,課堂上學生學習方式主要是由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學生通過自己來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思考解題的方法,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通過與他人的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形成過程。

基於以上的教法與學法,我對本節課建構了一個基本的組織教學過程:複習與設問——探索與交流——歸納與應用——總結與提升。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出示以前學過的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讓學生寫一寫以上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用字母公式表示。

(這樣做是爲了讓學生回顧以前的知識,在內心萌發出對各種基本圖形的直觀感,爲下一步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拼圖活動導入新課:

同桌合作利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任選其中的若干個,拼成一個學生喜歡的圖案,並讓學生說一說你拼的圖案像什麼?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

通過學生的拼圖與老師的引導,讓學生髮現這些圖形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由以前學過的基本圖形組成的,從而揭示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

(根據新課標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進行第三個環節)

(三)自主探索新知,小組合作學習:

課件出示例題(右圖表示的是一間房子側面牆的形狀。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先讓學生觀察圖形,獨立思考問題:對於這個組合圖形,該怎樣去計算它的面積?這個組合圖形能看作由哪些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

學生獨立計算後,再小組交流解決這個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我會在下面巡視學生做題的情況,接下來我就結合學生做題的具體情況,邊講解邊板書這個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可能會出現兩種方法:1、是把這個組合圖形分解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來計算,這種方法能直接利用已知條件進行計算;

2、是把這個組合圖形分解成兩個梯形,這種方法就要先利用已知條件求出梯形的下底和高才能進行計算,相對第一種方法要複雜一點。)

(正因爲如此,在討論解決這道題的過程中,對於“分割法”的含義,有兩個要點務必要讓學生明白:)

1、對組合圖形的分割,必須有其分割的合理性,讓學生明白,分割的圖形越簡潔,其解題的方法也將越簡單。

2、要考慮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係。有些圖形分割後找不到相關的條件就是失敗的。

(四)實際應用,體會樂趣

在學生充分理解了“分割法”的含義之後,我就拿一些練習來考考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這種方法,具體是利用課本上的習題(p95第6、7題),因爲這兩道題比較貼切生活,做這樣的練習,可以使他們經歷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體會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五)質疑問難,提升自我

在教學的最後,爲了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樂趣,我會安排一個讓學生“自問自答”的環節,即讓一個學生提出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接着由其他學生來解決回答,這樣的一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在一個完善自我的學習過程的同時,也能與其他同學互助互學,感受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快樂與成就感。

《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人教版五年級第五單元的一課。學生在四年級已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的第二單元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時的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是這兩方面知識的發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教材在內容呈現上突出了兩個部分,一是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從而歸納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結合具體的題例,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2)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繫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對於平面圖形直觀感知和認識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一些解決基本圖形問題的方法。作爲五年級的學生應進一步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學習中去探索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

五、說教法

情境導入

創情境導思維使學生樂學。因此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利用直觀、努力創設情景,對提高教學效果大有裨益。"有趣的七巧板",通過"拼一拼","說一說"導出組合圖形的意義。

直觀演示法

直觀形象學生樂學,直觀容易記憶,快樂激發學習。利用多媒體課件、學具,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操作、親身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

引導式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之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師精導、生巧學,以學論教,扶放結合。由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時,當學生想出各種不同的方法時,引導學生自己比較方法的異同點,並進行歸納,同時在此基礎上懂得根據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六、說學法

1、自主觀察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真正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時,才能最爲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思考解決的方法,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利於後面小組的合作學習以及更好地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2、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通過與他人的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課讓學生在自主觀察思考的前提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進行學習歸納

以前總是老師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現在由學生自己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可幫助學生對新知的學習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七、教學流程

爲完成本節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我在教學本節課時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 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四)、總結收穫、小結全課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1、猜一猜:

讓學生猜測老師準備的信封裏是什麼平面圖形,再讓學生從信封中一一摸出來。(以前學過的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2、說一說:以上各種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用字母公式如何表示?(多媒體出示圖形)

3、拼圖活動導入新課:

(1)同桌合作利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任先其中的若干個,拼成一個你們喜歡的圖案,最先完成的還可以把你們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向同學們展示。

(2)請同學說說看你拼的圖案像什麼?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

(3)觀察黑板上的這些圖形,看看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引導發現這些圖形都是由以前學過的基本圖形組成的。

(4)老師揭示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板書)

(二)自主探索新知

1、談話式進入例題的自主探索學習

小華家新買了住房,計劃在客廳鋪地板,請你估計他家至少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用多媒體出示)

2、學生估計圖形的面積有多大,隨後老師拋出問題:如何準確計算出這個客廳的面積呢?

3、學生獨立與小組合作交流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問題。

學生可能出現"分割法"和"添補法"(將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用多媒體顯示)

"分割法"即將上述圖形分割成幾個基本圖形。

4、討論"分割法"

A、對於"分割法"需要與學生討論其合理性,要讓學生明確:分割的圖形越簡潔,其解題的方法也將越簡單。

B、要考慮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係。有些圖形分割後找不到相關的條件就是失敗的。

5、討論"添補法"

A、爲什麼要補上一塊?

B、補上一塊後計算的方法是怎樣的?(讓學生都理解這一算法)

(三)實際應用

1、小試身手

解決書本76頁的"試一試"。由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全班進行方法交流,並讓學生試着從中歸納出較好的方法。(進行知識鞏固)

2、出示老師事先拼好的一個七巧板的圖形。

(1)讓學生想一想,想求該圖形的面積,可將其轉變成一些已學的圖形?有幾種方法?

(2)根據所提供的數據,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求圖形的面積。

(讓學生懂得在有多種方法時,選擇簡便、合適的方法進行解答)

3、動手實踐

學生針對前面自己所拼的七巧板的圖形,小組中選出一圖,自己動手測量所需數據,求出圖形的面積。(學習能力的進一步培養,讓學生學習在觀察圖形的基礎上,結合所選擇的計算方法去測量自己所需的數據,再進行計算)

(四)質疑問難

關於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你有何收穫?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3

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面積》是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節的內容。在本冊教材的第二單元,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在組合圖形面積中,重點探索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由於本單元是小學階段平面幾何直線型內容的最後章節,因此,教材所安排的內容除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外,更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

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很難。在第二單元,學生已經系統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尤其是對轉化思想的滲透,學生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應該能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達到方法的多樣化。但是對於方法的交流、借鑑、反思及優化上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要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展。

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對教學目標稍加調整,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各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在探索活動中,理解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多種方法。教學難點是滲透轉化的教學思想,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爲了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儘可能多的爲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教學中凸顯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注意提問語言指向明確,精煉準確,注意提問的層次性,把握追問的時機,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注重學生之間交流,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物,體會數學的價值。

鑑於以上想法,我制定了創設情境,引入課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際應用,拓展延伸回顧反思,總結提高爲結構的教學模式,主要通過以下教學流程來實施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課的開始,我利用課件展示裝修精美的房屋的圖片,創設粉刷外牆、安裝地板、油漆門窗的情景,通過抽象出來的平面圖讓學生觀察後思考:這些圖形與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麼不同?讓學生理解組合圖形的含義,從而揭示課題。通過這一環節,由生活情境引入新課,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巧妙地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體現數學的生活味。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獨立思考,探究多種解題方法

出示客廳平面圖:請你算一算至少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你打算用什麼方法求它的面積?請把你自己所有的想法用虛線在圖中表示出來。然後選擇一種想法進行計算。

2、小組合作,交流多種解題思路和方法

本環節,讓學生將自己的解題方法在組內進行交流,然後在全班進行展示彙報。彙報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同學之間認真傾聽、相互補充,教師要起到點撥指導作用。

3、比較歸納,揭示優化解題方法。

提問:比較各種解題方法,你能把它們進行分類嗎?你最喜歡哪種解題方法?爲什麼?

4、回顧反思,總結計算方法。

通過以上環節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親身經歷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過程,並通過比較,讓學生懂得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不僅使學生明白轉化的數學思想,知道同一個圖形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解答,而且在探究中掌握了運用分割法或添補法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知道了分割圖形時,要考慮到所給的條件和計算的方便。這樣既起到發散學生的思維的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實際應用,拓展延伸

本環節設計了三個層次練習:學以致用、一展身手、挑戰本領。通過練習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的選擇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並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反思,總結提高

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通過師生交流的形式對本課進行小結,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爲和效果,從而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結束本課。

《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4

一、說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的第二單元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是這兩方面知識的發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材在內容呈現上突出了兩個部分,一是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

二、說學情分析

我所教班級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儘管有一定的差異,但整體素質較好,思維比較活躍,對探索數學問題有比較濃厚的興趣。那麼,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有困難,並且在教材的第二單元,學生已經系統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尤其是對轉化思想的滲透。學生在此基礎上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應該能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達到方法的多樣化。但是對於方法的交流、借鑑、反思及優化上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要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展。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歸納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進行解答,並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目標:滲透轉化的教學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動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分割法和添補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組合圖形之間的關係,選擇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五、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爲了突出重點,突出難點,我設計時主要是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轉變老師的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

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 、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學法:新課程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我採用自主觀察思考、小組合作交流、進行學習歸納的學習方式。整節課的教學,我容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爲一體,注重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同時突出學生的操作體驗,這樣既體現了新教材的特點,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六、說教學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紙片;作業紙;小黑板;彩筆。

七、說教學過程

爲完成本節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繫,,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如何來突破這個難點呢?我是這樣安排的。 本課一開始,通過讓學生拆開老師給大家的禮物袋,看看裏面是什麼禮物,就會使學生立刻認識到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從而複習這些圖形的面積公式,爲確保正確的計算組合圖的面積打下基礎。讓學生利用這些圖形,拼一個自己喜歡的圖案,請學生把作品展示給大家看,並請同學說說自己拼的圖案像什麼?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從而明確組合圖形是由幾個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引出課題:組合圖形面積(板書)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 讓學生在說一說,拼一拼,看一看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 ,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知識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明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和組合圖形的面積有關。)

第二環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的主體部分,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本課的關鍵環節。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我安排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出示主題圖

由老師出示的客廳平面圖,引導學生觀察,給出數據信息,提出問題,根據這些信息幫我算一算我該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呢?

(設計理念:在解決這一生活問題環節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通過自主探索,小組交流,讓他們在小組活動中都有成功的體驗和經驗的收穫。)

第二層次:小組彙報學習情況

彙報時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

(2)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

(3)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梯形

(4)將組合圖形填補上一個小正方形,使它成爲一個大長方形,再用大長方形的面積減去小正方形的面積。

(5)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或則其他情況)

( 設計理念:在這個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爲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樂於、善於自主學習,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並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

第三層次:師生總結分割法添補法,並提升方法的優化性。 通過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上面幾種方法的不同之處,總結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通過“分割”和“添補”轉化成基本圖形求組合圖形的面積的方法,並且讓學生明確,在分割組合圖形時,分割圖形越簡潔,解題方法越簡單。

第三環節:綜合應用,鞏固提高。

爲了鞏固新知,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注重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讓他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信心百倍,勇於向困難發出挑戰。同時我還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第四環節:總結收穫,反思提升。

我提出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我想借助這個環節來及時反饋本課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在總結上有所提升,不管是知識方面,還是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方面都有收穫。)

在本節課的設計和實施中,我根據新課程的理念,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相信學生的能力,熱情鼓勵學生的探索活動,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思維空間。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能力,增強學生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

2、注重讓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面得到發展。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或者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放飛着思維,張揚着個性,在互補反思中得到共同的提高,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八、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學習的脈絡。 組合圖形的面積

分割

組合圖形的面積 轉化 基本圖形

添補

以上,我主要從說教材、說學情、說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