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

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1

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面積》是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節的內容。在本冊教材的第二單元,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在組合圖形面積中,重點探索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由於本單元是小學階段平面幾何直線型內容的最後章節,因此,教材所安排的內容除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外,更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

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很難。在第二單元,學生已經系統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尤其是對轉化思想的滲透,學生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應該能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達到方法的多樣化。但是對於方法的交流、借鑑、反思及優化上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要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展。

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對教學目標稍加調整,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各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在探索活動中,理解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多種方法。教學難點是滲透轉化的教學思想,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爲了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儘可能多的爲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教學中凸顯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注意提問語言指向明確,精煉準確,注意提問的層次性,把握追問的時機,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注重學生之間交流,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物,體會數學的價值。

鑑於以上想法,我制定了創設情境,引入課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際應用,拓展延伸回顧反思,總結提高爲結構的教學模式,主要通過以下教學流程來實施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課的開始,我利用課件展示裝修精美的房屋的圖片,創設粉刷外牆、安裝地板、油漆門窗的情景,通過抽象出來的平面圖讓學生觀察後思考:這些圖形與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麼不同?讓學生理解組合圖形的含義,從而揭示課題。通過這一環節,由生活情境引入新課,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巧妙地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體現數學的生活味。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獨立思考,探究多種解題方法

出示客廳平面圖:請你算一算至少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你打算用什麼方法求它的面積?請把你自己所有的想法用虛線在圖中表示出來。然後選擇一種想法進行計算。

2、小組合作,交流多種解題思路和方法

本環節,讓學生將自己的解題方法在組內進行交流,然後在全班進行展示彙報。彙報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同學之間認真傾聽、相互補充,教師要起到點撥指導作用。

3、比較歸納,揭示優化解題方法。

提問:比較各種解題方法,你能把它們進行分類嗎?你最喜歡哪種解題方法?爲什麼?

4、回顧反思,總結計算方法。

通過以上環節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親身經歷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過程,並通過比較,讓學生懂得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不僅使學生明白轉化的數學思想,知道同一個圖形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解答,而且在探究中掌握了運用分割法或添補法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知道了分割圖形時,要考慮到所給的條件和計算的方便。這樣既起到發散學生的思維的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實際應用,拓展延伸

本環節設計了三個層次練習:學以致用、一展身手、挑戰本領。通過練習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的選擇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並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反思,總結提高

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通過師生交流的形式對本課進行小結,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爲和效果,從而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結束本課。

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組合圖形的面積》。

一、說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的第二單元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是這兩方面知識的發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材在內容呈現上突出了兩個部分,一是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

二、說學情分析

我所教班級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儘管有一定的差異,但整體素質較好,思維比較活躍,對探索數學問題有比較濃厚的興趣。那麼,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有困難,並且在教材的第二單元,學生已經系統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尤其是對轉化思想的滲透。學生在此基礎上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應該能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達到方法的多樣化。但是對於方法的交流、借鑑、反思及優化上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要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展。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歸納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進行解答,並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目標:滲透轉化的教學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動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分割法和添補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組合圖形之間的關係,選擇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五、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爲了突出重點,突出難點,我設計時主要是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轉變老師的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

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 、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學法:新課程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我採用自主觀察思考、小組合作交流、進行學習歸納的學習方式。整節課的教學,我容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爲一體,注重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同時突出學生的操作體驗,這樣既體現了新教材的特點,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六、說教學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紙片;作業紙;小黑板;彩筆。

七、說教學過程

爲完成本節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繫,,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如何來突破這個難點呢?我是這樣安排的。 本課一開始,通過讓學生拆開老師給大家的禮物袋,看看裏面是什麼禮物,就會使學生立刻認識到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從而複習這些圖形的面積公式,爲確保正確的計算組合圖的面積打下基礎。讓學生利用這些圖形,拼一個自己喜歡的圖案,請學生把作品展示給大家看,並請同學說說自己拼的圖案像什麼?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從而明確組合圖形是由幾個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引出課題:組合圖形面積(板書)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 讓學生在說一說,拼一拼,看一看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 ,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知識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明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和組合圖形的面積有關。)

第二環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的主體部分,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本課的關鍵環節。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我安排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出示主題圖

由老師出示的客廳平面圖,引導學生觀察,給出數據信息,提出問題,根據這些信息幫我算一算我該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呢?

(設計理念:在解決這一生活問題環節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通過自主探索,小組交流,讓他們在小組活動中都有成功的體驗和經驗的收穫。)

第二層次:小組彙報學習情況

彙報時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

(2)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

(3)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梯形

(4)將組合圖形填補上一個小正方形,使它成爲一個大長方形,再用大長方形的面積減去小正方形的面積。

(5)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或則其他情況)

( 設計理念:在這個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爲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樂於、善於自主學習,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並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

第三層次:師生總結分割法添補法,並提升方法的優化性。 通過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上面幾種方法的不同之處,總結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通過“分割”和“添補”轉化成基本圖形求組合圖形的面積的方法,並且讓學生明確,在分割組合圖形時,分割圖形越簡潔,解題方法越簡單。

第三環節:綜合應用,鞏固提高。

爲了鞏固新知,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注重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讓他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信心百倍,勇於向困難發出挑戰。同時我還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第四環節:總結收穫,反思提升。

我提出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我想借助這個環節來及時反饋本課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在總結上有所提升,不管是知識方面,還是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方面都有收穫。)

在本節課的設計和實施中,我根據新課程的理念,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相信學生的能力,熱情鼓勵學生的探索活動,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思維空間。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能力,增強學生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

2、注重讓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面得到發展。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或者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放飛着思維,張揚着個性,在互補反思中得到共同的提高,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八、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學習的脈絡。 組合圖形的面積

分割

組合圖形的面積 轉化 基本圖形

添補

以上,我主要從說教材、說學情、說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3

我說課的內容是《組合圖形面積》。下面我和大家彙報一下我的設想,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學習評價這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的第二單元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是這兩方面知識的發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材在內容呈現上突出了兩個部分,一是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

2.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很難。所以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我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達到方法的多樣化。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展。因此我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3.說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4、說教學重、難點:

針對五年級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繫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並以此爲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特別是分割圖形的幾種方法通過課件的演示,學生一目瞭然,直觀形象,印象深刻,從而使計算方法水到渠成,更好的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學法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2.說學法

(1)自主觀察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真正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時,才能最爲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利於後面小組的合作學習以及更好地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2)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通過與他人的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課讓學生在自主觀察思考的前提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學習歸納

改變了以往的教師總結爲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相對來講學生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更多的學習經驗。

三、教學流程

爲完成本節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我在教學本節課時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 課前測評

(二) 目標導學

(三) 達標練習

(四) 達標小結

(一)課前測評

1.說一說:

說出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2. 判斷

(1)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2)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3)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一定相等。

(4)下面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面積相等。

3. 算一算:

王奶奶家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地(如下圖),分成三塊種蔬菜,計算3塊地面積的大小?

(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說一說,判斷,算一算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知識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明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和組合圖形的面積有關)。

由此揭示課題:組合圖形面積(板書)

(二)學習目標展示(多媒體課件出示)

(三)目標導學

1.學生獨立與小組合作交流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問題。

小華家新買了住房,計劃在客廳鋪地板(客廳平面圖如下)。請你估計他家至少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再實際算一算。設計讓學生合作交流解決 “小華家要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這一生活問題.在這一環節中我真正的轉變們了教師的角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獲取更多的解題方法。讓他們都有成功的體驗.)

2.小組彙報學習情況

彙報時用多媒體將學生的學習成果演示出來,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

(2)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梯形

(3)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4) 將組合圖形填補上一個小正方形,使它成爲一個大長方形,再用大長方形的面積減去小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邊彙報,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後隨即板書。其他同學能清楚地與自己的思路進行比較,並及時發現錯誤並糾正過來。

3.師生總結分割法填補法。

接下來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上面幾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後,再總結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分割法”和”添補法”這兩種計算方法.讓學生明確分割圖形越簡潔,解題方法越簡單。與此同時,教師要適時提醒學生們要考慮到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係,有些圖形分割後找不到相關的條件就是失敗的。這樣做有利於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達標練習

爲了鞏固新知,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注重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讓他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信心百倍,勇於向困難發出挑戰。同時我還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數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它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又設計了課內延伸環節.

(五)達標小結

學習這節數學課,你有什麼收穫,或者有什麼心得?

(學生可以說知識上的收穫,也可以說情感上的收穫,既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將本堂課的內容進行了總結.也可以評價他人的學習表現,生生互動評價,學生既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體驗了成功,促進了發展。)

四、板書設計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正方形 長方形

1. 組合圖形 三角形 平行四邊形 梯形

2. 分割法 7 ×3+4×(6-3)=33(平方米)

[(6-3)+×4÷2 + [(7-4)×3÷2=33(平方米)

6×4+3×(7-4)=33(平方米)

3.添補法 6×4+[(6-3)×[(6-3)=33(平方米)

(板書設計簡潔,重點難點突出,一目瞭然。)

五、學習評價

把師評、互評、自評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學習熱情的評價,充分發揮了評價的激勵作用。

六、說教學特色

1.課前測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讓學習有趣味性;

3.提高學習積極性.

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人教版五年級第五單元的一課。學生在四年級已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的第二單元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時的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是這兩方面知識的發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教材在內容呈現上突出了兩個部分,一是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從而歸納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結合具體的題例,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2)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繫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對於平面圖形直觀感知和認識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一些解決基本圖形問題的方法。作爲五年級的學生應進一步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學習中去探索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

五、說教法

情境導入

創情境導思維使學生樂學。因此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利用直觀、努力創設情景,對提高教學效果大有裨益。"有趣的七巧板",通過"拼一拼","說一說"導出組合圖形的意義。

直觀演示法

直觀形象學生樂學,直觀容易記憶,快樂激發學習。利用多媒體課件、學具,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操作、親身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

引導式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之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師精導、生巧學,以學論教,扶放結合。由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時,當學生想出各種不同的方法時,引導學生自己比較方法的異同點,並進行歸納,同時在此基礎上懂得根據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六、說學法

1、自主觀察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真正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時,才能最爲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思考解決的方法,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利於後面小組的合作學習以及更好地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2、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通過與他人的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課讓學生在自主觀察思考的前提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進行學習歸納

以前總是老師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現在由學生自己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可幫助學生對新知的學習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七、教學流程

爲完成本節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我在教學本節課時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 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四)、總結收穫、小結全課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1、猜一猜:

讓學生猜測老師準備的信封裏是什麼平面圖形,再讓學生從信封中一一摸出來。(以前學過的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2、說一說:以上各種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用字母公式如何表示?(多媒體出示圖形)

3、拼圖活動導入新課:

(1)同桌合作利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任先其中的若干個,拼成一個你們喜歡的圖案,最先完成的還可以把你們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向同學們展示。

(2)請同學說說看你拼的圖案像什麼?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

(3)觀察黑板上的這些圖形,看看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引導發現這些圖形都是由以前學過的基本圖形組成的。

(4)老師揭示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板書)

(二)自主探索新知

1、談話式進入例題的自主探索學習

小華家新買了住房,計劃在客廳鋪地板,請你估計他家至少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用多媒體出示)

2、學生估計圖形的面積有多大,隨後老師拋出問題:如何準確計算出這個客廳的面積呢?

3、學生獨立與小組合作交流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問題。

學生可能出現"分割法"和"添補法"(將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用多媒體顯示)

"分割法"即將上述圖形分割成幾個基本圖形。

4、討論"分割法"

A、對於"分割法"需要與學生討論其合理性,要讓學生明確:分割的圖形越簡潔,其解題的方法也將越簡單。

B、要考慮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係。有些圖形分割後找不到相關的條件就是失敗的。

5、討論"添補法"

A、爲什麼要補上一塊?

B、補上一塊後計算的方法是怎樣的?(讓學生都理解這一算法)

(三)實際應用

1、小試身手

解決書本76頁的"試一試"。由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全班進行方法交流,並讓學生試着從中歸納出較好的方法。(進行知識鞏固)

2、出示老師事先拼好的一個七巧板的圖形。

(1)讓學生想一想,想求該圖形的面積,可將其轉變成一些已學的圖形?有幾種方法?

(2)根據所提供的數據,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求圖形的面積。

(讓學生懂得在有多種方法時,選擇簡便、合適的方法進行解答)

3、動手實踐

學生針對前面自己所拼的七巧板的圖形,小組中選出一圖,自己動手測量所需數據,求出圖形的面積。(學習能力的進一步培養,讓學生學習在觀察圖形的基礎上,結合所選擇的計算方法去測量自己所需的數據,再進行計算)

(四)質疑問難

關於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你有何收穫?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5

本節內容在本單元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從簡單的圖形向不規則圖形和組合圖形的知識轉化。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基礎上學習的,爲即將要學習的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打下了基礎。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的計算,一是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二是將學過的基本圖形進行綜合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根據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1、認識簡單的組合圖形,能夠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

2、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能合理地運用“割”、“補”等方法來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發展空間觀念,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4、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繫和一定的隱藏條件,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五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五種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更多見到的是組合圖形,學生對於這些組合圖形並不陌生,對於根據基本圖形計算組合圖形面積也不太困難,但怎樣選擇更好的方法去轉化成基本圖形是關鍵。針對這些問題,創設的教學活動,更多的是通過學生嘗試與交流,逐步讓學生找到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在交流中理解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出發,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從而使學生在求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中選擇最優的方法。讓學生不但能掌握好書本知識,而且把這些知識也能夠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1、本節課通過組織學生活動,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和參與的興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圖形上畫分割線,實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的跨越,繼而探索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無論學生用哪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我都給與肯定、不強求學生思維的一致性,充分發揮學生個體特色。

2、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探索計算組合圖形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添加分割線的辦法,把組合圖形分解爲基本圖形再計算。課上在對方法的比較上還存在一些欠缺,還應加強方法之間的橫向和縱向比較。如:同是分割法,學生一共出現了三種分法,我可以引導學生比較,發現把它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更簡便,因爲相應的數據比較容易找到。再如,在練習一的處理上,我應加強1、2兩題與第3小題的比較,讓學生感知到:有些圖只能用分割法,有些圖只能用添補法,我們在選擇方法時,要根據圖形的特點,以及提供的數據,選擇最合適的方法。

3、在課堂上,對細節的處理還不夠細緻。如輔助線的畫法,應要求學生用直尺畫,並且要畫虛線。其次,教師的語言要規範,包括對學生語言表達得指導,還要加強。

4、加強“系統”備課,對知識的前後聯繫要學會溝通,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樣也能降低學生學習的壓力。比如今天的組合圖形,其實都可以轉化成學過的基本圖形,它是可以轉化成規則圖形的不規則圖形。這樣學生學習的效果會更好些。同時,也爲下節課學習不可以轉化成規則圖形的不規則圖形的面積計算打好基礎。

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6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一個抽象的計算概念。組合圖形是具有普遍特點的平面幾何圖形,是平面幾何初步知識的總結與延伸。尤其是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理過程(不同於簡單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蘊含疊加轉化的數學思想,對學生今後計算複雜圖形面積公式具有重要意義。聽了黃老師執教的《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深受啓發。由於黃老師能深入鑽研教材,準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跳出教材,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進行大膽

的改革,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緊密結合起來,強化教學互動,對提高學生素質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一、轉變教師角色,改善教學行爲。

在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在“以發展爲本”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他將越來越成爲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他必須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瞭解、鼓舞”。本課教學中,黃老師更多地體現爲:引導者——給學生的學習提供明確的導航目標,輔導者——爲學生提供各種便利與支持,使學生能夠比較輕鬆地完成學習任務。合作者——關注學生的學習,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共同尋求問題的答案。與學生構成良好的學習共同體。

二、重視自主探究,發揮學生主體性。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不但能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促進知識的意義建構,更能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時,黃老師先讓學生跟老師一起畫一個圖形,然後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交流、驗證自己的想法,看看自己沒想到的方法有哪些,根據自己的能力有選擇地學習其它方法。這樣有序的學習,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三、注重興趣的激發,找準新舊鏈接。

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需要在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黃老師在學習新知之前,先組織學生從自己製作的七巧板圖形中找出2個圖形拼成一個新的圖形,並給它取個名字,像我們生活中的什麼。這樣的設計,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體現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找準新知的最佳切入點,爲知識的遷移做好鋪墊。

四、緊密聯繫生活,突出學以致用。

數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它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本節課中,黃老師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了讓學生自由拼湊圖形這一情境,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組合圖形,從中提出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從而順利地引出新課,最後又讓學生計算家裏樓房挑樑的側面面積,通過聯繫實際,計算面積,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這節課充分體現了黃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充分體現黃老師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給我們以深刻的啓示和借鑑。當然,黃老師能否在以下幾方面再繼續探究,以達更好的教學效果呢?

1、能否在課堂評價方面加以改進。評價作爲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的情感和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師生共同全方位參與的課堂纔會產生心理共鳴,充滿激情,充滿活力。因爲學生很在乎別人,尤其是同伴對自己的肯定。本節課中我感覺在這方面稍微欠缺了一點點。

2、我覺得學生的練習偏少了一點,是否需要增加。(可能由於課件出現了問題,黃老師臨時調整了教學策略後,造成了時間緊張,才減少了練習)。

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小學數學人教版第九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教材把這一內容安排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之後學習,讓學生知道在進行組合圖形面積計算中,要把一個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並進行計算,這樣可以鞏固對各種平面圖形特徵的認識和麪積公式的運用,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材在內容呈現上突出了兩個部分,一是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因此可以確立這課時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就是:探索並理解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有兩種:分割法和添補法。在這個內容上我把它分爲兩個課時來講授,而這節課時是講分割法。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簡單的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並計算出它的面積。

(2)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列舉中認識簡單的組合圖形,在嘗試、交流中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學會用分割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3、情感目標

(1)結合具體的題例,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2)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對於平面圖形直觀感知和認識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了一些基本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作爲五年級的學生,應進一步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學習中去探索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教法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要貫徹直觀性、趣味性實踐性的原則,教學方法要多樣、靈活、有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利用直觀的圖形,與有趣的“七巧板”進行導入,利用多媒體課件、學具,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操作、親身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

(二)學法

根據新課程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結合這節課的內容,課堂上學生學習方式主要是由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學生通過自己來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思考解題的方法,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通過與他人的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形成過程。

基於以上的教法與學法,我對本節課建構了一個基本的組織教學過程:複習與設問——探索與交流——歸納與應用——總結與提升。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出示以前學過的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讓學生寫一寫以上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用字母公式表示。

(這樣做是爲了讓學生回顧以前的知識,在內心萌發出對各種基本圖形的直觀感,爲下一步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拼圖活動導入新課:

同桌合作利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任選其中的若干個,拼成一個學生喜歡的圖案,並讓學生說一說你拼的圖案像什麼?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

通過學生的拼圖與老師的引導,讓學生髮現這些圖形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由以前學過的基本圖形組成的,從而揭示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

(根據新課標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進行第三個環節)

(三)自主探索新知,小組合作學習:

課件出示例題(右圖表示的是一間房子側面牆的形狀。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先讓學生觀察圖形,獨立思考問題:對於這個組合圖形,該怎樣去計算它的面積?這個組合圖形能看作由哪些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

學生獨立計算後,再小組交流解決這個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我會在下面巡視學生做題的情況,接下來我就結合學生做題的具體情況,邊講解邊板書這個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可能會出現兩種方法:1、是把這個組合圖形分解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來計算,這種方法能直接利用已知條件進行計算;

2、是把這個組合圖形分解成兩個梯形,這種方法就要先利用已知條件求出梯形的下底和高才能進行計算,相對第一種方法要複雜一點。)

(正因爲如此,在討論解決這道題的過程中,對於“分割法”的含義,有兩個要點務必要讓學生明白:)

1、對組合圖形的分割,必須有其分割的合理性,讓學生明白,分割的圖形越簡潔,其解題的方法也將越簡單。

2、要考慮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係。有些圖形分割後找不到相關的條件就是失敗的。

(四)實際應用,體會樂趣

在學生充分理解了“分割法”的含義之後,我就拿一些練習來考考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這種方法,具體是利用課本上的習題(p95第6、7題),因爲這兩道題比較貼切生活,做這樣的練習,可以使他們經歷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體會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五)質疑問難,提升自我

在教學的最後,爲了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樂趣,我會安排一個讓學生“自問自答”的環節,即讓一個學生提出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接着由其他學生來解決回答,這樣的一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在一個完善自我的學習過程的同時,也能與其他同學互助互學,感受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快樂與成就感。

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在三年級時,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時的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是這兩方面知識的發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爲下面立體圖形的學習做好鋪墊。

學生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對於平面圖形直觀感知和認識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一些解決基本圖形問題的方法。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很難。尤其是對轉化思想的滲透,學生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應該能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達到方法的多樣化。但是對於方法的交流、借鑑、反思及優化上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要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展。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繫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時主要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具體的情境中領會轉化的數學思想,體會並掌握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並能夠在比較的基礎上選擇最有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1)多媒體教學法

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分割圖形的幾種方法通過課件的演示,學生一目瞭然,直觀形象,印象深刻,計算方法水到渠成,從而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學法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2、說學法

(1)自主觀察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真正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時,才能最爲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思考解決的方法,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利於後面小組的合作學習以及更好地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2)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通過與他人的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課讓學生在自主觀察思考的前提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學習歸納

以前總是老師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現在由學生自己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可幫助學生對新知的學習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三、說教學過程

爲完成本節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我在教學本節課時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體會到數學的魅力。

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開門見山引出課題

1、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這樣的數學問題(課件演示:淘氣的家)

(1)淘氣家物體表面是什麼圖形?圖形的面積如何計算?

(2)引出組合圖形

(二)自主學習中探討組合圖形的面積

2、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

(1)、小組分工合作將組合圖形轉化成熟悉的圖形

(2)、學生總結出組合圖形的轉化方法:分割和添補

(3)、分小組計算出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

(三)、鞏固練習

出示淘氣家牆面的縮影圖,計算出粉刷牆面時所需的塗料

(四)、拓展學習

分小組合作,動手拼出自己喜歡的圖形並計算出所拼圖形的面積

(五)、本課小結

你學到了什麼?

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在三年級時,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時的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是這兩方面知識的發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爲下面立體圖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對於平面圖形直觀感知和認識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一些解決基本圖形問題的方法。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很難。尤其是對轉化思想的滲透,學生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應該能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達到方法的多樣化。但是對於方法的交流、借鑑、反思及優化上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要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展。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充分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心智水平,並在對教學效果進行全面預測的基礎上,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從而歸納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結合裝修房子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學習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再學生探索、解決的過程中激活學生思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積極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從而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爲了更好的達到目標,考慮到學生掌握新知的能力,從而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2、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繫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五、教學理念: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聯繫現實生活,獲得積極情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應用意識。”本節課,首先採用情境導入法,創情境導思維使學生樂學。"拼圖遊戲",通過"拼一拼"、"畫一畫"、"猜一猜"、"說一說"導出組合圖形的意義。“裝修房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在教學中時刻運用引導式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之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師精導、生巧學,以學論教,扶放結合。由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時,當學生想出各種不同的方法時,引導學生自己比較方法的異同點,並進行歸納,同時在此基礎上懂得根據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六、教學設計:

爲了能更好的凸顯“有效教學”的教學理念,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特結合普遍學習特點,設計如下環節:

(一)複習舊知,引出概念

爲了更好的認識組合圖形的概念,注重新舊知識的遷移,先複習學生熟悉的幾種平面幾何圖形,進而介紹組合圖形的概念。

(二)組織動手實踐多維嘗試探究

創設老師家裝修遇到困難請同學幫忙的情境,出示計算老師家客廳面積的問題,先讓有方法的同學們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們都明白之後,隨後就可以組織小組探索“有沒有其他方法”,然後在全班將多種方法進行展示。

在全班交流時引導學生比較方法,讓學生觀察哪些方法有相同之處。,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各種方法的區別與聯繫。近而讓學生對“分割法”和“添補法”進行討論,讓學生明確“分割法”就是將分割的基本圖形進行相加,而“添補法”就是從大圖形中減去添上來的小圖形。最後讓學生知道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有多種方法,只要同學們認真觀察,多動腦筋,選擇自己喜歡而又簡單的方法進行計算就可以了。

(三)抓住重點環節,理解內容

學生認知是由淺入深的,通過動手實踐,他們已經知道:組合圖形的面積可以通過分割、添補成我們所學過的平面圖形的方法得到,抓住這個重點,組織學生理解,突破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學。到此,教學中仍然藉助裝修房子的情境,給出涼臺的平面圖,讓學生根據已知數據計算面積,這樣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四)分層運用新知,逐步理解內化

對於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效果。本着“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延續着本節課的“裝修房子”情境設計層次練習。教師出示天花板的平面圖,讓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索總結出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在鞏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同時,學生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最後,開放練習,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本節課學習的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來計算出“拼圖遊戲”時自己所拼的組合圖形的面積!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至用”!

設計以上練習可以讓學生更深入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繫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真正做到有效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