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說課稿

說課稿

《哀江南》說課稿

《哀江南》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時數僅一課時。

根據本單元的學習重點,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應爲欣賞七隻曲子。欣賞戲曲語言,尤其是欣賞曲詞,一要反覆誦讀,體會曲詞的抒情性和音韻美,二要仔細揣摩,體會語言的準確、生動、形象。

爲此,本節課在教師簡單介紹完作者、時代背景和《桃花扇》的劇情以激發閱讀興趣後,要留下足夠多的時間讓學生結合課文註解及補充註釋進行自學。在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後,教師再組織先進行分角色朗讀,接着聽範讀,最後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根據課文內容填表)。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再組織學生欣賞語言,在欣賞的過程中應以學生分析討論爲主,教師重在引導、點撥,輔以分析一兩個典型例子。

【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A.瞭解孔尚任及其《桃花扇》

B.品味戲曲語言,提高鑑賞戲曲的能力

C.學習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

2.過程與方法:

A.在誦讀時體會戲曲語言的抒情性和音韻美

B.在比較中進一步認識戲曲文學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培養學生對戲曲的喜愛之情

B.體會作者的`亡國之痛

【教學重、難點】

1.品味戲曲語言,提高鑑賞戲曲的能力

2.學習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計劃】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助讀

教師通過簡單介紹孔尚任及其《桃花扇》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儘量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

1.關於作者

,曲阜人,孔子64代孫,清代戲曲作家。他“十年時間,三易其稿”,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寫成傳奇劇本《桃花扇》。一時,“王公薦紳,莫不借抄”,歌臺演出,“歲無虛日”。《桃花扇》的成功,使他譽滿文壇,時人將他與《長生殿》的作者洪昇並論,稱“南洪北孔”。

2.時代背景

南京原是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國都,後來燕王朱棣遷都北京。其間的五十多年,南京一直是明朝皇權政治經濟繁華的中心。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縊,馬士英、阮大鋮等於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王朝,但昏王奸臣不理朝政,沉湎於歌舞。清兵入關後,攻破揚州,直逼江南,南明滅亡。

本文借長期生活在秦淮河上的唱曲名家蘇崑生之口,在南明滅亡之後,故地重遊,撫今追昔,百感交集,唱出這套沉鬱、悲愴的曲子。

3.《桃花扇》劇情簡介

誠如作者所言,《桃花扇》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作者巧妙地將復社名士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和南明王朝的政治衰敗的現實統一起來。

劇情

贈扇——侯方域在南京舊院結識李香君,二人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共訂婚約。定情之夕,侯方域以題詩的宮扇一把贈予李香君。

畫扇——閹黨餘孽阮大鋮得知候方域手頭拮据,暗送妝奩用以拉攏。香君識破圈套,阮大鋮懷恨。南明王朝建立後,阮大鋮誣告侯方域迫使他逃離南京。得勢的阮大鋮欲強迫香君改嫁黨羽田仰遭拒,香君血濺定情詩扇。友人將扇上血跡點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

撕扇——李香君以桃花扇爲信物,託蘇崑生尋找被迫外逃的侯方域,後兩人終於在棲霞山相遇,面對桃花扇共敘舊情,在場的張道士撕扇擲地,以國仇家恨點醒他們,二人不忍看見國破家亡,雙雙入道。

全文閱讀:

二、自讀

學生結合課文註解自讀,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教師巡視,隨時和學生交流。

補充註釋:

1.蒿萊:泛指野草。

2.山鬆野草帶花挑:我挑着山松枝和帶花的野草。

3.壞檻當潮:已損壞的欄杆被水泡壞了。檻:欄杆。

4.謅一套:胡亂編造一套曲子。謅:編造

三、朗讀

1.學生聽範讀

正音:

芻chú慟tng墀chí殍piǎo檻jiàn榭xiè梟xiāo謅zhōu弋yì

2.學生分角色朗讀

3.根據課文內容填表

教師提問,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自己填完後小組交流討論)

A.蘇崑生故地重遊,文中寫他看見了哪些景物?

B.這些景物發生了什麼變化?作者在“賓白”部分是怎麼寫的?在曲詞部分又是怎麼寫的?

景物 賓白 曲詞

江南孝陵 寶城享殿成了芻牧之場 [駐馬聽]

皇城 牆倒宮塌,滿地蒿萊 [沉醉東風]

秦淮 竟沒一個人影 [折桂令]

長橋 已無片板 [沽美酒]

舊院 剩了一堆瓦礫 [太平令] 寓情於景

四、賞讀

1、再讀賓白和【離亭宴帶歇拍煞】部分,思考:面對着眼前的景物,文中人物

是什麼樣的心情?他產生此情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傷心、慟死俺也、哀、悲

不信這輿圖換稿。(江山易主) 直抒胸臆

(《哀江南》這套曲子先鋪寫景物,寓情於景;後直抒胸臆,慷慨悲歌。這是我國古典戲曲常用的藝術手法。)

2.現代的年輕人大都不愛看戲曲,受不了演員演唱曲詞時的拖腔帶調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有同學以本文爲例認爲大可以刪去曲詞。乍聽之下確實有理,你看曲詞中所寫的在賓白部分不全都有嗎?可這樣一改,戲曲就向話劇靠攏了。還有同學建議,能不能用演唱流行音樂的方式演唱曲詞?可這樣一唱,又和潘長江、趙麗蓉表演的音樂小品何其相似!

看來,戲曲之所以不同於其它藝術形式,曲詞是標誌性的元素。所以欣賞戲曲文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品味曲詞。我們可以把每一支曲詞都當作一首詩來讀。

A.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的,曲詞也然,下面兩個例子請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分析。

a.在[沉醉東風]中有一句“舞丹墀燕雀常朝”,請問這裏的“朝”字會讓你聯想到什麼?這樣的聯想對錶現主題有什麼作用?

“朝”字會讓人想到臣子朝見天子時莊嚴的情景。而這與眼前的燕雀在丹墀上跳來跳去、自由自在的情景一旦聯繫起來,就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亡國之痛(其主題)

隨即油然而生,躍然紙上。

b.在[沽美酒]中有“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想象這幅畫面,若將“剩”改爲“留”或“見”好不好,爲什麼?

“剩”字意味深長,表明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衆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使人想見當時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感時傷懷的無限淒涼。

B.如果要爲蘇崑生的這張《哀江南》專輯評先一支最佳單曲,你會選哪一支,爲什麼?

(讓同學們各抒己見,但分析前要先誦讀自己喜歡的曲子。教師重點分析【離亭宴帶歇拍煞】)

【離亭宴帶歇拍煞】一曲三個“眼看他”的疊用;使音韻整齊,語氣貫通,加重了語意,給人以今昔變化之大之快的生動快感。“金陵玉階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等對偶句、排比句的運用,一下子使句式整齊、節奏鮮明,語勢貫通,產生了情聲並茂的強烈表達效果,唱出了強烈的亡國哀痛。

五.小結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謂之有境界。

本文處處寫景,景中含情,用景物來說話,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懷念故國的無限哀思,讓我們更深沉地體會到人世滄桑,歷史興亡的沉鬱、悲愴。特別是到最後的直抒胸臆,讓情感猛然爆發,動人心魄,把悲情推向了及至。本文堪稱借景抒情的佳作。

六、拓展延伸

讀到《哀江南北新水令》中的“殘軍留廢壘,瘦馬臥空壕”時,很自然地就想起姜夔《揚州慢》的“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這二者都寫到了戰爭後的情景,你認爲哪一處更動人,爲什麼?

附:

姜夔《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

七、作業

背誦全文

八、板書設計

哀江南

孔尚任

不信這輿圖換稿。(江山易主)

借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