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混合物》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分離混合物》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河北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的18課《分離混合物》,孩子們通過分離溶解於水和不溶於水的物質,從觀察到的現象中親身體驗事物具有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

二、解讀學生

四年級學生從知識和能力體系上看,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具備初步自主研究的能力;從學生的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徵來看,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慾,在教師的引導下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

三、教學目標

根據“科學課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的課程改革的方向。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能預測、設計簡單的混合物的分離實驗,仔細觀察、記錄實驗中的發現,能說明自己的設計意圖和實驗過程,並體會出一些現象是可逆的。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與其他同學合作進行分離混合物的方法,提高實驗設計能力、操作能力,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樹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正確態度。

3、科學知識: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能發生的事,初步接觸一些化學變化,滲透"物質是運動變化的"思想。

四、難點定位

本課難點是分離混合物的'實驗設計和實際操作。

五、教學策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科學課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要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因此,我注重改變課堂教學方式:把溶解和不溶解、分離混合物融合在4個遊戲活動中,着重於學生的預測過程和驗證過程,讓學生親自體驗、感性理解。

在新課教學階段,先用“猜一猜”的遊戲激發興趣,再進行利用各種方法分辨具有不同性質的物體,後進行“分離混合物”的實驗。學生從遊戲中親身體驗了科學探究過程,用自己選擇的工具材料,去探究自己選擇的研究內容,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科學探究融合在孩子的“玩”中,我的任務就是引導他們,讓他們的“玩”變得有目的、有計劃、講方法。把科學教學與“玩”結合起來,讓他們在樂此不彼的“玩”中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過程,其潛力也是無量的。所以,我把這節課整體定位在“遊戲活動”中滲透知識。

1、迷藏遊戲,體驗不同觀察方法

一進教室,我就由遊戲捉迷藏引出,問學生願不願意找出藏在幾個杯子中小客人,從而激發課堂氣氛。在這我特地選擇豆漿、水與鹽水,學生很容易分辨豆漿和水,但是光看是分辨不出鹽水和水的,接下來的環節,順理成章的就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了。

先用問題——“如果不用嘗的方法,你能區別出來嗎?你有些什麼方法呢?”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提高起來,紛紛發言,課堂氣氛達到一個小高潮。再利用一個演示實驗:將豆漿分別加入清水和鹽水中,倒入清水中的豆漿成爲更稀的豆漿,而倒入鹽水中的豆漿形成豆花,與水明顯分離開。通過這一步讓學生了解不僅可以從顏色、氣味、味道分辨物體,還可以利用其它的東西進行觀察,而且效果更好。

2、猜謎遊戲,根據觀察預測事物。

承此啓發,我又提出新的問題:不打開桌上的紙包,你用什麼方法猜出裏面的東西?讓學生討論,並彙報各個組是怎麼猜的。有的學生說可以用聽紙包搖動時發出的不同聲音判斷。有的學生說用掂的物體輕重,用手捏時物體的粗細軟硬感覺來判斷;還有的學生利用磁鐵判斷。而學生到底猜得對不對,拆開紙包就知道了。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包一定是泡沫,因爲它很軟很輕等等)。我引導學生運用感官和藉助其它工具進行觀察,學生可以到“工具臺”選擇自己需要的工具進行猜測,在“猜東西”遊戲中,學生通過感受物體大小、形狀、輕重、軟硬等來進行簡單預測,同時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3、分離遊戲,感受可逆變化現象。

分離固液混合物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將剛纔學生猜出來的物體:鹽、細沙、泡沫碎片、小鐵片任選2——4種混合在一起,進行分離。

在分離固液混合物的活動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己到教室的前面拿需要的實驗器材。並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由選擇要分離的混合物,不統一要求學生分離幾種混合物。要求學生在分離混合物前的有一個“設想”的過程,學生經過了思考,設計了分離方法,並在實驗設計單中寫下了自己的計劃:比如利用泡沫能浮,小鐵片會沉的性質,用加水的方法,讓泡沫浮起來,鐵片沉到水裏,來進行分離;用鹽能溶解的性質就能分離出細沙等,這個時候,有的學生就提出意見,說鹽溶解在水中,並沒有分離出來。這個問題難度增大了,要分離出溶解在水中的鹽,有的學生可能一下想不出來,而我,就利用了一個簡單的多媒體課件——海水曬鹽。經此提示,學生立刻想到了用加熱使水蒸發,剩下的就是鹽了。

而分離混合物的實驗過程是個驗證過程,驗證想法(依據)是否正確,方法是否可行。通過這個過程,學生進一步認識了固體的沉浮現象、溶解現象,學會了利用物體不同性質分離混合物的多種方法。這些知識、方法不是由我直接告訴學生的,而是學生在自主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行學習的。

“小組互相協作”的方式,能使孩子們得到了“資源互補”,得到了相互啓發。合作狀態下的學生思維顯得特別活躍,各組學生都能“你一言,我一語”地相互“合計”着,完成探究實驗。這種方式,營造了 “人人蔘與,個個主動”的探究氛圍,使學生津津樂道於“科學探究”,從而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4、現實應用,童話情景鞏固拓展。

“科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最後一環節,我把生活中的問題帶入課堂,讓學生回顧生活中見過的分離混合物的現象?並利用課件分析一些實例,加深鞏固。最後創設一個情景,請大家想辦法幫助灰姑娘把豆子從灰裏撿出來,在輕鬆的童話氛圍中結束新課。

另外,我再說一下本課的板書,由於教學對象是中年級,要求板書簡明扼要,富有條理性,而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溶解和不溶解物的分離。因此,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本課教學設計的特色是:

靈活處理教材,積極營造寬鬆探究環境,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本課的教學組織活動中,我將自己的身份定位在科學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上,爲了給學生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探究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實驗。我允許學生自由走動,自已選擇猜測的紙包和要分離的混合物,自己確定觀察實驗的方法,自己選取觀察實驗工具和材料,自己驗證自己的想法。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爲“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和創新的空間”,使課堂教學更加開放,學生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以上是我對《分離混合物》一課的說課設計,希望今天的說課能得到各位評委老師的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