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人物描寫一組說課稿

一、說課內容

五年級語文人物描寫一組說課稿

《人物描寫一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七組課文中的一篇精講課文。本組教材以“作家筆下的人”爲專題,刻畫了一系列鮮活的人物形象。本課由三個獨立的片段組成,《小嘎子和胖墩比賽摔跤》細緻刻畫小嘎子頑皮機敏、爭強好勝、富有心計的個性;片段二《臨死前的嚴監生》刻畫了愛財如命的守財奴的形象;片段三《“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向我們展示了王熙鳳這個潑辣張狂、口齒伶俐、見風使舵,喜歡使權弄勢的人物形象。作家描寫的每個片段都是人物描寫的經典。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課程目標設計的三個維度: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我特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生字,摘錄課文中描寫人物的精彩句段。

(2)能通過閱讀感受到小嘎子、嚴監生、王熙鳳這三個鮮活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3)能夠通過自主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動腦思考、同學交流、表達反饋的學習過程,體驗和感悟探究的一般過程;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依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小嘎子、嚴監生、王熙鳳這三個人物形象,學習通過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四、說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爲此,我採用以下三種教學策略:

1、創設情境教學策略:

2、示範—模仿教學策略:

3、以讀促悟策略: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六、說教學程序

我認爲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根據課文內容我把本課分爲三個課時來學習,現在我以第一課時“小嘎子和胖墩比賽摔跤”爲例來說教學程序。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四個環節展開。

第一個環節:觀看影片《小兵張嘎》片段導入新課

藉助電視劇《小兵張嘎》,和學生暢談小嘎子這一人物,建立起與學生已有經驗的聯繫點,縮短本文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一種輕鬆的氣氛和高昂的興趣中展開教學。

第二個環節: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感受小嘎子的人物形象;並請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讀文,使他們在讀中學習表達。同時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學習情況。在初讀課文和學習完生字詞後,指導學生說一說小嘎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小嘎子和胖墩兒是怎樣摔跤的?這樣的設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第三個環節: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根據學生交流句子的順序朗讀感悟重點,抓住人物的動作來體會人物的形象,讓學生邊讀邊感悟,邊讀邊想象,體會人物的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把文章中的摔跤片段概括成幾句話,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動詞如:(1)倆人把“槍”和“鞭”放在門墩上,各自虎勢兒一站,公雞鵮qian架似的對起陣來。

什麼叫“虎勢兒一站” “公雞鵮架”?神態是怎麼樣的.?是一雙怎麼樣的眼睛?手和腳又是怎麼放的?請學生做一下動作。並讀出老虎的勇猛,把這種逼人的氣勢讀出來,更加虎虎生威些,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並且默讀課文,進行品讀,感悟,進一步感受小嘎子的形象。這時,不僅引導學生抓住動作描寫,還隨機引導學生關注人物心理描寫,真正做到走進人物內心世界。同時,不忘感受胖墩兒的形象,從另一面看到嘎子的性格特點。而這些環節滲透着讀書,讓學生讀中感悟,悟中讀文。

第四個環節: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本着“走進文本——深入文本——走出文本”的理念,我佈置了這樣的小練筆

小嘎子和胖墩第二次比賽摔跤引導學生通過剛纔的學習,看到兩個特點鮮明,天真可愛的少年形象。同學們也一定注意到了徐光耀爺爺把這兩位人物寫得如此鮮活,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麼來進行描寫呢?(主要是動作描寫,兼有語言和心理描寫)

那麼第二次比賽,他們會比什麼呢?小嘎子會想到使什麼巧招兒呢?請大家抓住人物的動作和其他描寫方式,展開想象,寫一寫嘎子和胖墩兒的第二次比賽片斷。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 ,這個片段的板書我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22、人物描寫一組

小嘎子 和 胖墩兒比賽摔跤

氣勢逼人 站 摔跤慣手

機靈鬼透 轉 憨厚沉穩

鉤 贏得勝利

結束語:“雲無定姿姿萬態,教無定法法自在。”在教學中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過程,是我們每位一線教師不斷探索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