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通用8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通用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通用8篇)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篇1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一個抽象的計算概念。組合圖形是具有普遍特點的平面幾何圖形,是平面幾何初步知識的總結與延伸。尤其是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理過程(不同於簡單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蘊含疊加轉化的數學思想,對學生今後計算複雜圖形面積公式具有重要意義。聽了黃老師執教的《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深受啓發。由於黃老師能深入鑽研教材,準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跳出教材,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進行大膽的改革,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緊密結合起來,強化教學互動,對提高學生素質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一、轉變教師角色,改善教學行爲。

在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在“以發展爲本”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他將越來越成爲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他必須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瞭解、鼓舞。”本課教學中,黃老師更多地體現爲:引導者——給學生的學習提供明確的導航目標,輔導者——爲學生提供各種便利與支持,使學生能夠比較輕鬆地完成學習任務。合作者——關注學生的學習,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共同尋求問題的答案。與學生構成良好的學習共同體。

二、重視自主探究,發揮學生主體性。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不但能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促進知識的意義建構,更能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時,黃老師先讓學生跟老師一起畫一個圖形,然後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交流、驗證自己的想法,看看自己沒想到的方法有哪些,根據自己的能力有選擇地學習其它方法。這樣有序的學習,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三、注重興趣的激發,找準新舊鏈接

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需要在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黃老師在學習新知之前,先組織學生從自己製作的七巧板圖形中找出2個圖形拼成一個新的圖形,並給它取個名字,像我們生活中的什麼。這樣的設計,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體現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找準新知的最佳切入點,爲知識的遷移做好鋪墊。

四、緊密聯繫生活,突出學以致用

數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它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本節課中,黃老師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了讓學生自由拼湊圖形這一情境,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組合圖形,從中提出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從而順利地引出新課,最後又讓學生計算家裏樓房挑樑的側面面積,通過聯繫實際,計算面積,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這節課充分體現了黃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充分體現黃老師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給我們以深刻的啓示和借鑑。當然,黃老師能否在以下幾方面再繼續探究,以達更好的教學效果呢?

1、能否在課堂評價方面加以改進。評價作爲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的情感和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師生共同全方位參與的課堂纔會產生心理共鳴,充滿激情,充滿活力。因爲學生很在乎別人,尤其是同伴對自己的肯定。本節課中我感覺在這方面稍微欠缺了一點點。

2、我覺得學生的練習偏少了一點,是否需要增加。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篇2

本節內容在本單元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從簡單的圖形向不規則圖形和組合圖形的知識轉化。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基礎上學習的,爲即將要學習的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打下了基礎。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的計算,一是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二是將學過的基本圖形進行綜合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根據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

1、認識簡單的組合圖形,能夠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

2、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能合理地運用“割”、“補”等方法來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發展空間觀念,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4、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繫和一定的隱藏條件,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五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五種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更多見到的是組合圖形,學生對於這些組合圖形並不陌生,對於根據基本圖形計算組合圖形面積也不太困難,但怎樣選擇更好的方法去轉化成基本圖形是關鍵。針對這些問題,創設的教學活動,更多的是通過學生嘗試與交流,逐步讓學生找到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在交流中理解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出發,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從而使學生在求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中選擇最優的方法。讓學生不但能掌握好書本知識,而且把這些知識也能夠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1、本節課通過組織學生活動,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和參與的興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圖形上畫分割線,實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的跨越,繼而探索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無論學生用哪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我都給與肯定、不強求學生思維的一致性,充分發揮學生個體特色。

2、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探索計算組合圖形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添加分割線的辦法,把組合圖形分解爲基本圖形再計算。課上在對方法的比較上還存在一些欠缺,還應加強方法之間的橫向和縱向比較。如:同是分割法,學生一共出現了三種分法,我可以引導學生比較,發現把它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更簡便,因爲相應的數據比較容易找到。再如,在練習一的處理上,我應加強1、2兩題與第3小題的比較,讓學生感知到:有些圖只能用分割法,有些圖只能用添補法,我們在選擇方法時,要根據圖形的特點,以及提供的數據,選擇最合適的方法。

3、在課堂上,對細節的處理還不夠細緻。如輔助線的畫法,應要求學生用直尺畫,並且要畫虛線。其次,教師的語言要規範,包括對學生語言表達得指導,還要加強。

4、加強“系統”備課,對知識的前後聯繫要學會溝通,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樣也能降低學生學習的壓力。比如今天的組合圖形,其實都可以轉化成學過的基本圖形,它是可以轉化成規則圖形的不規則圖形。這樣學生學習的效果會更好些。同時,也爲下節課學習不可以轉化成規則圖形的不規則圖形的面積計算打好基礎。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組合圖形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92頁的內容,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的知識。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四個方面對本科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系統的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學過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歸納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進行解答,並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3、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確立瞭如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分割法和添補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組合圖形之間的關係,選擇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二、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我採用以下教法:

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並以此爲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特別是轉化圖形的幾種方法通過課件的演示,學生一目瞭然,直觀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學重點。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成功的樂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爲完成本節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繫,,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如何來突破這個難點呢?我是這樣安排的。

本課一開始,通過讓學生拆開老師給大家的禮物袋,看看裏面是什麼禮物,就會使學生立刻認識到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從而複習這些圖形的面積公式,爲確保正確的計算組合圖的面積打下基礎。讓學生利用這些圖形,拼一個自己喜歡的圖案,請學生把作品展示給大家看,並請同學說說自己拼的圖案像什麼?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從而明確組合圖形是由幾個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引出課題:組合圖形面積(板書)

第二環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的主體部分,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本課的關鍵環節。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我安排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出示主題圖

由老師拼的一個圖形,引導學生觀察,給出數據信息,提出問題,根據這些信息幫我算一算我該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呢?在解決這一生活問題環節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通過自主探索,小組交流,讓他們在小組活動中都有成功的體驗和經驗的收穫。 第二層次:小組彙報學習情況

彙報時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

(2)將組合圖形分割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

(3)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梯形

(4)將組合圖形填補上一個小正方形,使它成爲一個大長方形,再用大長方形的面積減去小正方形的面積。

(5)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或則其他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爲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樂於、善於自主學習,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並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

第三層次:師生總結分割法添補法,並提升方法的優化性。

通過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上面幾種方法的不同之處,總結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通過“分割”和“添補”轉化成基本圖形求組合圖形的面積的方法,並且讓學生明確,在分割組合圖形時,分割圖形越簡潔,解題方法越簡單。

第三環節: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爲了鞏固新知,突出本課的重點,我緊接着裝修的問題情景,設計了給門刷油漆的這一練習,從而引導學生意識到不是每個問題都可以用分割法解決的,這樣做很自然的就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接着爲了鞏固這一難點,我又設計了一個判斷題,從而提醒大家要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第四環節: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我採用先讓學生歸納補充,教師再補充的方式進行:⑴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2)看書設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本課最後,我給學生出了一道通過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遷移就可以完成的問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說板書: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學習的脈絡。

組合圖形的面積

分割 轉化基本圖形 添補

以上,我主要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四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了說明,我的說客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篇4

設計理念:

數學課的教學應當以注重引導學生親歷數學知識探究過程、突出思維訓練爲主要目標。主要設計理念是:一是以學生爲課堂學習的主體,關注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經驗,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素材、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自主的投入學習,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二是以活動爲課堂教學的載體,注重學習情境創設,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去探究數學知識,親歷數學知識探索過程,感受成功的快樂。三是以問題爲思維訓練的源泉,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激活思維。四是以生活爲學習數學的基礎,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知識,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解決數學問題,並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教學對象是本校五(1)班50名學生。這個班的學生對課前教師佈置的準備活動能積極準備,對學習數學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思維活躍,有自主探索知識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有較好的數學知識基礎和學習數學經驗,善於合作,勇於面對知識挑戰,有自主探究知識的激情,但也有少部分學生數學基礎差,家長和學生本人都學得好壞無所謂,參與探究學習比較困難,不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比如他們在探索活動中不去認真感知、猜測、實驗和思考,把自己置於旁觀者得位置,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總體看他們愛學數學,愛參與探究,希望有學習成功的快樂。

內容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版)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的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75——76頁的內容,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研究圖形的面積,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簡單的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並會計算面積。

2、通過找一找、分一分、想一想等活動,培養學生識圖的能力和綜合運用有關知識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中經歷體驗到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圖片、題卡等。

教學策略:

以學生利用基本圖形拼的圖案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以課件展示教師拼的圖案引發學習問題,以課件中的圖片欣賞讓學生感受組合圖形源於生活,以“剪——拼——議”實踐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探究知識的方法,以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強化知識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同學們,你能告訴大家我們已經學會了計算哪些圖形的面積?(學生口答)

2、求下面幾個圖形的面積。(口答)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對以前的知識掌握得真不錯,爲了獎勵你們我請你們欣賞一些美麗的圖片好嗎?你們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用你那善於發現的眼睛認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出示掛圖:圖片有隊旗、魚、風箏、房子、火箭模型)

2、學生彙報。

3、這些美麗的圖片中由哪些簡單圖形拼成的呢?

4、師:像這些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圖形,我們就把這樣的圖形叫做組合圖形。(板書:組合圖形)

5、舉出生活中的組合圖形。

(其實組合圖形在我膠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請快速搜索你的記憶,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組合圖形,看誰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學生舉例)

三、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分一分。

(老師爲同學們準備了兩個組合圖形,請你快速的分一分,它們是由哪些簡單圖形組成的?)

2、學生彙報,展示各種分法。

3、自主解決問題。

客廳裝修完了,小華想把房子粉刷一下,你能幫助她算一算房子的側面面積嗎?把你想到的計算過程寫下來。

(1)學生獨立解決。(如果你還沒想到,可以請你同桌幫忙)

(2)學生彙報思路。

(3)教師展示分法。

(4)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時要注意什麼呢?

4、師總結並板書。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小華家買了新房,客廳平面圖。給客廳鋪上地板,需要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呢?

2、如今的信息時候,信息傳遞得實在是太快了,剛纔大家幫助小華解決問題的事很快傳開了,這不老師又收到了兩封求助信,願意幫助他們嗎?

(1)來自農民伯伯的求助信。

同學們,下圖是我家的一塊花圃,中間是一個長方形魚塘,請你幫我算一算花圃的面積?(單位:米)

(2)來自一名少先隊員的求助信:

我們三、一中隊要做一面中隊隊旗,你願意幫助我們算一算需要用多少布嗎?

五、總結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組合圖形的面積一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研究圖形的面積,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設計時主要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具體的情境中領會轉化的數學思想,體會並掌握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並能夠在比較的基礎上選擇最有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一是設計了“複習鋪墊、激趣引入”的欣賞導入環節,引導學生欣賞組合圖形的圖案,給學生美的享受,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存在,並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和慾望。二是設計了“實踐操作、探究新知”的新知探究環節在“比一比、說一說”活動中與同學交流,把學生手、口、腦都用起來,體驗合作探究的快樂。三是設計了“知識應用、解決問題”的知識鞏固環節,學生自己探索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處於一種躍躍欲試的狀態,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四是設計了“交流小結、深化知識”的知識提升環節,安排學生談本節課學習收穫,讓學生在學生的發言和教師的引導中感受轉化數學思想的意義,掌握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體驗探究學習的成功。

這節課教學中,我沒有教學生怎麼樣去求組合圖形的面積,而是讓學生藉助學具、課件,自己去動手、去交流、去思考、去歸納,去提煉,從感受到理解,自主解決本節課中的問題,不僅學得了本節課的知識,而且領悟了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的數學思想,還學得了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爲今後更好的學習數學奠定了基礎。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雷鋒小學的謝道翔,我說課的內容是: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9冊,五年級上P92-93頁的教學內容,是第五單元的最後一課時《組合圖形面積》。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 “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內容。通過這部分的學習,有利於綜合運用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再加上電腦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並藉助生活經驗已形成了初步的空間觀念。但思維還處於初級階段,對於組合圖形的面積還需要進一步認識和掌握,爲了使學生能從感性認識抽象到理性思考,進一步發展其空間觀念,構建新知。正好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不僅解決了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性和兒童思維發展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學生不需要電腦操作,所以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組合圖形,能將組合圖形轉化爲簡單的圖形,並通過歸類比較,優化出簡單的方法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解題策略、方法的多樣性,發展觀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種能力,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結合具體的例題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滲透化繁爲簡,化難爲易的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教學難點

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繫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簡、最優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五、教學流程

1、拼一拼,認識組合圖形

2、分一分,探究計算方法

3、議一議,總結提煉,突出重點

4、比一比,優化方法,突破難點

5、練一練、鞏固梳理方法

6、讀一讀,拓展心靈視野

下面我將結合自我思考、同伴互助、教學實踐、版本對比、網絡互動等幾個方面來談我這節課的設計。

一、 拼一拼,動手操作充分感知,認識組合圖形

新課標明確指出:“動手操作是學生認識活動的基礎,它對學生知識的獲取、應用、思維發展、能力的培養及情感態度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能更好的認識“組圖圖形”並很好的對後面的知識進行銜接呢?在這方面網友們的建議給了我很大幫助,尤其是木秀於林和輝煌老師,他們希望我採用“直接出示外部輪廓,讓孩子們從資料袋中找基本圖形把它填滿”的方法,其實之前我是不太贊成這樣做的,一方面感覺在實際操作中比較難,同時有侷限孩子思維的意思,但在我的第三次試講中採用後發現很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感覺樂趣盎然。這樣就爲後面學習組合圖形面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分議結合,總結提煉,突出重點

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從具體形象開始的,在此基礎上再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維特點。在瞭解了什麼是組合圖形的基礎之上,我提出:“這樣的組合圖形面積該如何計算呢?”這一問題,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先進行自主探究,充分利用老師下發的題單和圖形學具,通過畫、拼、擺等方式,把組合圖形轉化成以前所學習過的幾個簡單圖形,再通過把這幾個簡單圖形的面積相加得到組合圖形的面積,在對組合圖形進行“分分合合”的過程中展現的非常充分。那麼計算組合圖形面積到底有哪些方法呢?同學們在組內進行合作交流,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總結出不同的有效的計算方法。(出示課件):

① 分割法② 填補法③ 割補法

前兩種方法學生掌握的非常好,但在試講中並沒有出現割補法,要知道這也是解決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於是我及時調整預設,在後面“做一做”中進行彌補。這個練習很生動形象的展現出割補法的作用和優勢,學生會很自然的往這個方向去思考。通過這樣的講練結合的方式這樣由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到合作研究,到全體彙報,再到練習補充的形式體現了探究知識的過程,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讓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活動中掌握了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使教學重點得以突出。

三、比一比,優化方法,突破難點

新課程提倡解決問題的多樣化,但多樣化不是最終目的,而是優化的基礎,如何在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是一個新的生長點。學生動手進行分割、填補方法探究的時候,多數學生都能把它分成兩個基本圖形,有的同學又繼續分成了3個部分。在這個環節中究竟方法是巧是拙,漸漸讓學生體驗、感悟,總結出分成兩個圖形分法比較簡單,且計算步驟少,優越性體現的比較充分,

在這種認知過程中揭示了組合圖形的本質;在其他的分法中,找不到可以計算的數據,合情但不合理,這樣仍然不行。深刻體會利用數據時轉化圖形的重要方面,實際上也是以圖形爲載體,對學生所進行的思維訓練。這樣一來學生對於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入:分解圖形時要儘量考慮簡便的方法計算,同時也根據已知條件進行分解。發展學生有效分析數據的能力。

四、練讀結合,鞏固提升素養,拓展心靈視野。

在練習中體現基礎、提升、綜合等不同層次,並且在練習過後與孩子一同回顧課後練習題,在總結中讓學生更加宏觀的體會到不同問題要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解決。同時通過介紹兩千年前古代數學家劉徽的相關知識,讓數學彰顯歷史文化。

我的說課即將接近尾聲。回首這17天的研究、上課、反思,再研究、再上課、再反思,收穫頗多。這個收穫不止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獻計獻策從而對於教材深層次理解的本身,也是自己針對於此權衡利弊,有力取捨而顯示的果斷、靈活的對大家的溝通互動。

感謝來我“家”作客的人們。可能“招待不週”請多多見諒。

賽課只是一種結果,而其間的過程更讓人回味神往。

所以就算賽課過後也希望您常來。

因爲賽課有終點,學習無止境!

謝謝大家!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面積》是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節的內容。在本冊教材的第二單元,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在組合圖形面積中,重點探索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由於本單元是小學階段平面幾何直線型內容的最後章節,因此,教材所安排的內容除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外,更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

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很難。在第二單元,學生已經系統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尤其是對轉化思想的滲透,學生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應該能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達到方法的多樣化。但是對於方法的交流、借鑑、反思及優化上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要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展。

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對教學目標稍加調整,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各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在探索活動中,理解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多種方法。教學難點是滲透轉化的教學思想,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爲了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儘可能多的爲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教學中凸顯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注意提問語言指向明確,精煉準確,注意提問的層次性,把握追問的時機,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注重學生之間交流,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物,體會數學的價值。

鑑於以上想法,我制定了創設情境,引入課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際應用,拓展延伸回顧反思,總結提高爲結構的教學模式,主要通過以下教學流程來實施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課的開始,我利用課件展示裝修精美的房屋的圖片,創設粉刷外牆、安裝地板、油漆門窗的情景,通過抽象出來的平面圖讓學生觀察後思考:這些圖形與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麼不同?讓學生理解組合圖形的含義,從而揭示課題。通過這一環節,由生活情境引入新課,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巧妙地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體現數學的生活味。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獨立思考,探究多種解題方法

出示客廳平面圖:請你算一算至少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你打算用什麼方法求它的面積?請把你自己所有的想法用虛線在圖中表示出來。然後選擇一種想法進行計算。

2、小組合作,交流多種解題思路和方法

本環節,讓學生將自己的解題方法在組內進行交流,然後在全班進行展示彙報。彙報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同學之間認真傾聽、相互補充,教師要起到點撥指導作用。

3、比較歸納,揭示優化解題方法。

提問:比較各種解題方法,你能把它們進行分類嗎?你最喜歡哪種解題方法?爲什麼?

4、回顧反思,總結計算方法。

通過以上環節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親身經歷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過程,並通過比較,讓學生懂得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不僅使學生明白轉化的數學思想,知道同一個圖形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解答,而且在探究中掌握了運用分割法或添補法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知道了分割圖形時,要考慮到所給的條件和計算的方便。這樣既起到發散學生的思維的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實際應用,拓展延伸

本環節設計了三個層次練習:學以致用、一展身手、挑戰本領。通過練習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的選擇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並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反思,總結提高

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通過師生交流的形式對本課進行小結,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爲和效果,從而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結束本課。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五年級第五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在三年級已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的第二單元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時的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是這兩方面知識的發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教材在內容呈現上突出了兩個部分,一是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從而歸納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結合具體的題例,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2)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繫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對於平面圖形直觀感知和認識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一些解決基本圖形問題的方法。作爲五年級的學生應進一步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學習中去探索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

五、說教法

情境導入

創情境導思維使學生樂學。因此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利用直觀、努力創設情景,對提高教學效果大有裨益。有趣的七巧板,通過拼一拼,說一說導出組合圖形的意義。

直觀演示法

直觀形象學生樂學,直觀容易記憶,快樂激發學習。利用多媒體課件、學具,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操作、親身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

引導式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之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師精導、生巧學,以學論教,扶放結合。由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時,當學生想出各種不同的方法時,引導學生自己比較方法的異同點,並進行歸納,同時在此基礎上懂得根據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六、說學法

1、自主觀察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真正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時,才能最爲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思考解決的方法,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利於後面小組的合作學習以及更好地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2、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通過與他人的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課讓學生在自主觀察思考的前提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前總是老師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現在由學生自己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可幫助學生對新知的學習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1、猜一猜:

讓學生猜測老師準備的信封裏是什麼平面圖形,再讓學生從信封中一一摸出來。(以前學過的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2、說一說:以上各種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用字母公式如何表示?(多媒體出示圖形)

3、拼圖活動導入新課:

(1)同桌合作利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任先其中的若干個,拼成一個你們喜歡的圖案,最先完成的還可以把你們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向同學們展示。

(2)請同學說說看你拼的圖案像什麼?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

(3)觀察黑板上的這些圖形,看看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引導發現這些圖形都是由以前學過的基本圖形組成的。

(4)老師揭示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板書)

(二)自主探索新知

1、談話式進入例題的自主探索學習

小華家新買了住房,計劃在客廳鋪地板,請你估計他家至少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用多媒體出示)

2、學生估計圖形的面積有多大,隨後老師拋出問題:如何準確計算出這個客廳的面積呢?

3、學生獨立與小組合作交流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問題。

學生可能出現分割法和添補法(將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用多媒體顯示)

分割法即將上述圖形分割成幾個基本圖形。

4、討論分割法

A、對於分割法需要與學生討論其合理性,要讓學生明確:分割的圖形越簡潔,其解題的方法也將越簡單。

B、要考慮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係。有些圖形分割後找不到相關的條件就是失敗的。

5、討論添補法

A、爲什麼要補上一塊?

B、補上一塊後計算的方法是怎樣的?(讓學生都理解這一算法)

(三)實際應用

1、小試身手

解決書本76頁的試一試。由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全班進行方法交流,並讓學生試着從中歸納出較好的方法。(進行知識鞏固)

2、出示老師事先拼好的一個七巧板的圖形。

(1)讓學生想一想,想求該圖形的面積,可將其轉變成一些已學的圖形?有幾種方法?

(2)根據所提供的數據,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求圖形的面積。

(讓學生懂得在有多種方法時,選擇簡便、合適的方法進行解答)

3、動手實踐

學生針對前面自己所拼的七巧板的圖形,小組中選出一圖,自己動手測量所需數據,求出圖形的面積。(學習能力的進一步培養,讓學生學習在觀察圖形的基礎上,結合所選擇的計算方法去測量自己所需的數據,再進行計算)

(四)質疑問難

關於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你有何收穫?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篇8

一、 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面積》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基本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本節課既是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和綜合運用,更是注重滲透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由於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對組合圖形進行切割、添補和平移等,因此,我選擇了MP_Lab平臺做爲教學輔助工具,它提供的可任意操作圖形的環境是學習本課的好助手,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能更有效地進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識以完成知識的建構。

二、 目標定位

1、 教學目標

(1) 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歸納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

(2) 能根據各種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方法進行計算。

(3) 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積極性,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2、 教學重難點

藉助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導向,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能根據組合圖形的特點,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

三、 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創設了“有趣的七巧板”這一情景,通過播放由七巧板拼成的小貓這一動畫引入新課,直觀地展示了生活中的組合圖形,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髮現組合圖形與基本圖形的關係,運用MP_Lab信息平臺通過看、說、算、畫、拼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學生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鑑於以上想法,我採用了“情境導入,探究方法——運用方法,解決問題——拓展思維,課外延伸”的教學模式展開教學,設置了教學流程的三大環節。

四、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認識組合圖形

課始,在MP_Lab平臺上播放由七巧板拼成小貓的動畫,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展示了有趣的組合圖形,接着我及時提出 “這隻可愛的小貓是由哪些圖形組合而成的?”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觀察,發現原來很多有趣的圖形都是由簡單的基本圖形組成,我們稱這種有趣的圖形爲組合圖形。“有趣的七巧板”讓學生了解到組合圖形與基本圖形的關係。

(二) 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爲了給學生如何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提供認知準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基本圖形中,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如何推導出來的”,學生通過回憶和在MP_Lab上動手操作,達到共識:“平行四邊形切割後,可拼成長方形;把兩個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邊形;把兩個完全相等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這時我引導學生髮現:以上這些“切割、拼擺”等都是爲了把沒有學過的圖形,轉化爲學過的圖形。

當相關的經驗被激活時,學習就得到了促進。 對於“怎樣求組合圖形面積?”這一問題,學生很快找到答案:就是把組合圖形轉化爲若干個基本圖形。可見學生不但發現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還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繫,找到新知識的生成點。

(三) 動手實踐,優化方法

爲了進一步落實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下面由學生在MP_Lab平臺上動手實踐,考慮到這環節的目的主要是掌握方法,故只要求學生展示思路,不要求計算。學生的做法多種多樣,那怎樣引導學生歸納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我通過了兩個步驟來實現:

(1) 提出問題“以上做法都能求出組合圖形面積嗎?”引導學生髮現只有當分割後的圖形是基本圖形時才能直接求出面積。這時把不符合要求的圖形刪除。

(2)選擇最喜歡的方法計算面積。這時學生就會思考 “怎樣根據圖形特點選擇方法?方法是否簡單?是否合理?”等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對方法進行了優化,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3)學生小結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根據圖形特點,用切割或添補的方法把組合圖形面積轉化爲若干個基本圖形面積計算,採用分割法時,要注意合理分割,分割的圖形越簡潔,解題方法將越簡單,同時又要考慮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係,有些分割後的圖形難於找到相關的條件,那麼這樣的分割方法就是失敗的。

(四) 拓展思維

最後安排了一個“小小設計師”的活動,四人爲一小組,教師爲每小組提供基本圖形(標明有關數據),請各組同學通過獨立拼合出自己最爲得意的作品,拼合完畢後,各組將作品展示出來,“考一考”其他小組的同學(這裏不但要“識破”創作意圖,清晰地分辨出作品由哪些基本圖形拼合而成,說出解決方案後計算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