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詩的作文五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古詩的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古詩的作文五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新學期開學了,我們五(2)班也迎來了新的面孔,新學期、新氣象,老師、學生、家長,都憋足了勁兒要爲了新學年而努力。一日之計在於晨,晨讀作爲每天早上的第一節“非正式課程”,顯得尤其顯眼和重要。而伴隨晨讀的古詩詞手冊,我居然成功的完成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微創新”。

事情發生在十一長假回來的一天課間,因爲每節課的課前都有兩分鐘的預備時間,“無所事事”的我拿起晨讀古詩詞手冊讀了起來,因爲古詩詞都比較短,等到正式上課時,在短短兩分鐘時間裏,我已經讀了整整三遍古詩詞。“咦?原來這兩分鐘時間還可以這麼用啊?!”此後,我每節課的課前預備時間都朗讀晨讀古詩詞手冊。三天過後,坐在我旁邊的五六位同學也學着我的樣子,拿起晨讀古詩詞手冊讀了起來;五天過後,十幾位同學加入了進來;半個月以後,全班同學都加入了課前預備時間誦讀晨讀古詩詞手冊的隊伍......有效利用了這課前兩分鐘,我感到了一種成就感,班主任於老師也發現了班裏的這一變化,於是乾脆就讓我擔當起了課前預備時間的古詩詞“朗讀手”,帶領班裏的同學們一起利用好這兩分鐘的“碎片化”時間。

此後,課前預備時間朗讀古詩詞也成了五(二)班的“常態課程”,我們的古詩詞掌握得也越來越熟練和透徹。

古詩的作文 篇2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自古以來,我國就有不計其數的詩。詩的特點就是精煉,它篇幅不長,但是隻要你細細品讀,體會其中的意境。你就能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詩在你眼中就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生動、富有活力的了。

我最喜歡的就詩詞是蘇軾版的《水調歌頭》了,其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句令我回味無窮。詩的大意是:人有相聚也有分離,月也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成全。只願家人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雖然相距千里,但也能共賞一輪圓月。這首詩表達了蘇軾在月圓之時對故鄉,家人們的思念。詩中有很多對環境的描寫,使我彷彿看到了:硃紅色的樓閣、雕花的窗戶、美玉砌成的樓、銀色的月光輕輕地灑向大地、蘇軾正舉着酒杯、獨自一人遙望圓月……

杜甫的《春夜喜雨》我也很喜歡。它是一首五言律詩,詩人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雨描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整首詩讓人感覺意境清幽,充分的體現出了詩人對這場及時雨的喜愛,和對這場春雨來臨時的喜悅之情。

詩詞文化,博大精深,還需要我們去慢慢地飽覽它,讀懂它。我愛古詩詞,愛它的高深莫測,愛它的意蘊淡雅,愛它的豐富多彩!

古詩的作文 篇3

夏天在知了的叫聲裏,夏天在游泳池裏,夏天在小朋友手中的冰淇淋裏,夏天還在優美的古詩裏。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這是詩人秦觀在《三月晦日偶題》中的詩句。夏天不就是這樣的嗎?當春天去了,迎春花謝了;玉蘭花脫下了美麗的白衣;櫻花也在微風中緩緩落在了地上,夏天就向我們悄悄地走來了。我們不必爲春天那嬌嫩的花兒感到惋惜,因爲夏日裏鬱鬱蔥蔥的樹木爲我們遮陽蔽日,令我們感到很舒適。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是詩人楊萬里在《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兩句。這兩句描寫的是夏天裏美輪美奐的荷花。夏天的荷葉非常綠,非常多,生機勃勃,就像和天接在了一起;荷花猶如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陽光裏顯得格外紅豔、耀眼,美麗極了。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兩句詩是趙師秀的《約客》裏面的詩句。這句詩是寫在梅雨季節裏,雨從天上“滴滴答答”地墜落下來,屋檐上雨一滴一滴地落下來;長滿青草的池塘裏到處都是青蛙,到處都有“呱呱”的叫聲,它們好像在說:“下雨啦!大家快出來看看吧!終於下雨啦!”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這句詩出自宋代著名詩人蘇軾的《望湖樓醉書五絕》。這首詩描寫的是下雷陣雨的情景。烏雲就像翻滾的墨,遠方隱隱約約能看見大山,一道刺眼的閃電劈了下來,雨點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紛紛落在了蘇軾的船裏。

夏天在詩人的詩句裏顯得多麼有韻味,多麼優美啊!

古詩的作文 篇4

前幾天看到中央衛視出臺了一個新的節目,是董卿主持的,關於古典文化傳頌的一檔節目。

看了沒幾期,我就已經被它深深的吸引了。節目中來自全國各地,各大高校的同學前來參賽,出口成章,對於古典文化很是瞭解,看得我心生羨慕,滿滿的古詩的味道。

其實我一直很喜歡中國的古典文化,也很喜歡那些有故事的古詩詞。因爲他們代表着古人對於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也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讓人怎能不心生喜愛。

想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想起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我們不能聽信他人的一面之詞而對某個人產生一定的見解,同樣的,也不能因爲他做錯過事情就從此揪着不放。

想起“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會想李白在寫這首詩歌時候是什麼心情,明月皎潔,窗前靜立,一定很美好很有趣。

想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會想起陶淵明隱居山外,悠然愜意的生活,那是多少人所向往的啊,遠離都市喧囂,內心寧靜。

古詩的味道,能夠帶給人心靈安寧的味道。

古詩的作文 篇5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春來之季,萬物復甦,正如詩中所說的那樣,桃花已開,在旁邊的江水裏一羣鴨子在嬉戲。春天是那麼美好,她的美麗與活力,同早在千年前的詩人也一同律動。

說到春,這幾首古詩是我最喜愛的。一次我去寺廟參觀。剛下過雨的山寺中,空氣格外清新。廟邊的小花瓣上微沾些雨露,仔細一看,一隻嬌小的紅杏,在牆縫裏,正在春的召喚下茁壯成長。大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意境。於是,那昔日自己口中經常吟誦的詩句便比作寺廟一道絕美的風景。

而春天的江南,最繞不過便是江南的柳樹了。嫩裏透外的綠,在陽光的照耀下,幾分金光灑在身上。微風拂過,徐徐晃動,一幅春的畫卷映入眼簾。柳葉垂下,輕輕地撫摸着河水。那“萬條垂下綠絲絛”一樣溫柔的柳便鋪滿了整個江南春天的記憶,從未抹去……

而春的記憶,又何止這江南的柳,滿牆的杏,還有那不絕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雨是細小的,伴隨着風,在無盡的夜空中飄蕩。

春的景象是那麼美好,我喜歡春,更喜歡古詩中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