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目標英語教案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新課標版七年級英語教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辯認物品的所有者;

2、根據場景詢問英語中對應的表達法;

3、根據上下文培養學生劇本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教學目標

語言目標 學習策略與思維技巧 重點詞彙

this your pencil?Yes, it , it isn’t.2. 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 pencil.3. How do you spell pencil? * 通過上下文內在的邏輯關係,完成對話等練習。* 運用猜測這一練習,複習字母和單詞拼寫。 * the alphabet* pencil, pen, book,eraser, ruler, notebook, ring, key, pencil case, backpack, ID card,baseball, watch, computer game

語言結構 語言功能 跨學科學習

1. 指示代詞:this, that2. What 引導的問句3. Yes/No簡單問答4. 句型:How do you spell…? * 辨認物品的所有者* 詢問英語中對應的表達法 * 藝術:畫出所學物品並依此編寫對話* 文學/語言藝術:利用卡通畫學習單詞和句型

三、教學設計的思路及教學建議

思路:第二單元的主題是“確認物品的所有權”,物品主要圍繞着教室內學生身邊的常用物品,在教學時老師能夠使用實物進行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事實表明,如果將真實的語言材料引入學習環境,並與社會的語言活動結合起來,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是事半功倍的。也就是說,作爲授課的老師,我們要結合所授內容,努力爲學生創造真實的、貼近生活的情境。正是基於這一原因,教材圍繞着這一主題,爲我們可以設計了遊戲,即找到一些物品的主人,同時我們還可以根據本單元的主要句型,將這些遊戲擴展,從而達到練習這些重點句型的目的。

建議:

Things in the classroom

Task One:Game: Find the owner

Task Two:Game: Join pieces and read the notices and find the things from “Lost & Found”

四、需要說明的問題

1、任務型教學強調的是應用。所以在以用爲先導的前提下,要學生在表達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說話的流利程度等等。

2、學習者的參與與語言熟練程度關係很大。所以課上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應抓住學生在課上的每一分鐘,將學生吸引到聽英語、講英語的活動中來,從而達到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的熟練程度。

3、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通過我們對教材的閱讀、理解,我們發現:任務型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以學生的個體活動或小組活動爲主要形式,因此,如何才能做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以及充分發揮個體活動的最高水平是至關重要的,即教師如何才能做到既放得開學生,讓學生們自己去開展小組內的學習活動,又能控制住每一組學生都能夠保證注意力在課堂上。我想我們可以嘗試成立固定的小組,選好組長,加強小組的力量,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但我們要在課前對小組長進行培訓,如:使他們明白自己身爲小組長的責任,重要性;教給小組長如何組織活動?當組員不會說英語怎麼辦?等等。小組長是老師的助手,要在自己學會的同時,還要以自己學習的體會教給同學學習英語的方法。

五、具體教案設計:

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

課時安排:四課時。

第一課時: P7-P8 第二課時: P9-P10

第三課時: P11 第四課時: P12及處理練習冊

第一課時: P7-P8

Step 1. Warming-up

T: Good morning. My name is …. What’s your name?

S: Good morning. My name is ….

T: Nice to meet you.

S: Nice to meet you, too.

Step 2. 講授1a中的新單詞。

1、老師可利用實物進行教授單詞,使用的句型是: What’s this in English?(此時,只需學生能夠理解該句型,不必會說,老師多次的重複是爲學生下一節課掌握提供大量的語言輸入做準備)這一步是針對一般學校來設計的,如果好一點的學生,我們可以直接進入1A,讓學生直接完成match的任務,然後訂正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假如學生在小學沒有學習過這些英語單詞,他們將根據什麼來完成老師佈置的這一任務?也許會做對幾個,或許有什麼小竅門,我們可以讓學生分析以下他們的思考過程,進而加以歸納,對有貢獻的學生加以鼓勵及表揚。我想這就是對學生學習方法或策略的指導,學生定會非常喜歡。

2、朗讀P7-1a中的新單詞。(先是全班,然後分小組檢查、補漏)

3、聽錄音,完成P8-2a的聽力練習,然後訂正答案。

Step 3. Presentation

1、看P7-1a圖,聽對話(最好讓學生看一張大圖片,以便教師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此時是加深對所聽對話的理解。)

2、再聽對話,完成書上要求標號的任務,訂正答案。

3、跟讀對話,以小組爲單位朗讀對話。(互相檢查、幫助)

4、進行小組對話練習,可以更改有關的詞,編出自己的對話。

5、給學生3-5分鐘的時間,準備新單詞和句型。

Step 4. Listening

1、聽對話,要求學生最好不看方框中所給的單詞,填入橫線上。訂正答案。

2、再聽錄音,跟讀1-2遍之後,分角色對話。

Step 5. Games

1、做遊戲(P8-2b)

註明:老師對學生的一些物品收集上來,放在一個箱子裏,請一個學生上前來,蒙上眼睛,從箱子裏取出一樣物品,全班學生一同發問,“What’s this in English?”,這名學生猜,使用句型爲“Is it a/an…?”猜到之後,可以回座位,每位學生有兩次機會猜,否則就視爲失敗。

Step 6. Grammar focus

1. Is this your pencil ? Yes, it is.

2. Is this my pen ? No, it isn’t.

3. Is that his book ? Yes, it is.

4. Is that her eraser ? No, it isn’t.

Step 7. Homework.

說明:可以適當佈置一些筆頭作業,但是,目的在於練習書法,而不是爲了背單詞。所以,不應太多,應把學生的精力放在多聽,多讀,記憶單詞和句型上。(因此老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類型進行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P9-P10

Step 1. Revision

1、用遊戲的形式複習上一節課的新單詞和句型。將所要複習的單詞物品放入一個袋子中,讓學生伸手去摸,由一個學生或全班學生髮問,該學生猜。所用的句型是:

- What’s this in English ?

- It’s a/an …

- How do you spell that?

- …

2、用實物講授P10-1a中的單詞,學生準備幾分鐘後,將字母填好。

Step 2. Ask and answer

1、以小組爲單位,做3b和section B-1a的對話練習。

2、口頭檢查學生所練的對話。

Step 3. Listening

1、聽對話,圈出P10-1a中的物品。

2、再聽一遍,寫出單詞。

Step 4. Games

老師收集一些學生的學習用品,請學生到前邊來發問,找到用具的主人,給兩次機會。

Step 5. The alphabet

1、糾正26個字母的讀音,學唱新的字母歌。

2、請學生將26個字母下面標上阿拉伯數字,練習數字1-26的說法。

Step 6. Practise

再進行一個遊戲。一個學生看P94,另一個學生看P98。根據圖片所顯示,進行問答練習。

Step 7. Homework

第三課時:P11

1、複習前邊所學的單詞及句型,可以採取實物或遊戲的形式,然後可以適當進行筆頭檢查,如:聽寫或補全對話。

2、複習數字的說法,可以做數字遊戲。如:七的倍數不說,或七的倍數及帶有七的數字都不說,也可以數字接龍等等。

Step 2. Ask and answer

繼續複習學過的句型,以小組形式檢查對所學句型掌握的情況,到此可以做一個小結。下一步就要進行另一個主題:適當閱讀文段。

Step 3. Task 1

1、老師給每一組學生一張碎字條(這些碎片是老師提前寫好的“失物招領”“尋物啓示”,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拼好,並能夠理解紙條上的意思,然後將字條粘好並張貼在黑板上,看哪一組拼得快,快者爲勝)老師在黑板上字條的上方寫上“失物招領”或“尋物啓示”。

2、請學生派出代表講解所拼出的告示之意思,有不明白的地方學生們已經在小組範圍內分析。然後將註解中3a中的各種告示,在理解的基礎上,圈出P10-1A中的物品。(學生只要明白該告示的意思,可以仿照寫,不需朗讀。)

Step 4. Task 2

1、請學生仿照寫“失物招領”或“尋物啓示”,老師巡視,抽查出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全班範圍內訂正普遍性的錯誤。

2、課後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進行更改。

Step 5. Homework

第四課時:P12及處理練習冊

Step 1. Revision

1、複習整個單元的單詞及句型。

2、複習1-26個數字。

Step 2. Exercises

練習一的檢查方式可以是以譯中文的形式,但有些單調,不可常用,可以適當擴展爲請學生造句或回憶當時在什麼句子中見到的,說出來。

Step 3. Game

1、訂正練習三的答案。

2、遊戲:將練習三擴展。由一個學生說出數字,其他學生說出單詞。先以小組爲單位練習,然後請兩位學生展開競賽,爲勝利的小組加分。

Step 4. Reading

閱讀“Just for fun!”

Step 5. Having a quiz

做評價手冊

Unit 3 This is my sister

羅二中 彭穎暉

一、教學目標

●對人物進行簡單的描述

●根據相關信息辨別人

語言目標 學習策略與思維技巧 重點詞彙

This is my she your sister?Yes, she is./ No, she isn't. *運用對話練習,掌握如何用於介紹家人、朋友。*運用對話練習,獲取家庭基本信息。*通過學習、識別、記憶,學會歸納、總結一些單詞的構成(複合詞)學會巧記單詞。 bother, father, sister, brother, grandmother, grandfather, grandparent, uncle, aunt, cousin, parent.

語言結構 語言功能 跨學科學習

1、指示代詞this, that, these, those2、人稱代詞I, he, she3、Yes / No問句的簡單回答4、Plural nouns Introduce peopleIdentify people 藝術:畫出家庭成員圖畫並根據此介紹。語言藝術:利用卡通畫學習單詞、句型。文化藝術:能編寫簡單的家譜

●能簡單介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二、教學設計的思路及教學建議

思路:本單元的Topic是“Talk about family”。這是每個學生都熟悉且感到親切的話題,因此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會比較高,而且每位學生都有話可說,有事可做,不會感到無從下手,當旁觀者或聽衆。所以,在這一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我本着《新標準》所提倡的“面向全體學生”,這一教學思想,儘可能多地創設讓所有學生都參與的活動,採用任務型教學途徑,倡導體驗參與,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使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其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緒中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增強信心。同時,根據“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這一教學原則,在強調任務設計的實用性與可行性的同時,也注意階梯性,使特長生有展示才能的舞臺,使班裏的英語優秀生有創新、展示的機會,並培養他們課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策略,也拓寬了他們的學習渠道(查字典、翻閱資料、上網等)。從而促使全班同學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基於此,結合教材特點,我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教學建議: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能用英語“做事”,即讓學生在課堂上或課後有機會運用所學到的語言材料,並能用英語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應積極創設語言情境,在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做。同時教材本身圍繞單元話題,設計了很多有趣的、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遊戲。因此,我們可以結合本單元的功能項目及句型,將這些遊戲、活動擴展開來,並真正應用於生活實際中去,靈活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機械、枯燥的內容融入有意義的英語活動中,即“做事”,從而達到鞏固句型並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適用能力的目的。

eg Task One:(看圖添加人頭)

Game: Guess, “Who is he/she” according to the clothes he/she wears in the family/photo and then draw his/her head.

Task Two:(家庭-學校聯繫冊)

Fill in a form: Fill in the form that given by the teacher on the basis of the Ss' families in order to build an easy contact between the school and the Ss' family.

Task three:名信片設計能手

Contest: Choose the best desinger according to the photo and the letter he/she writes, choose the best photo with origind idea, the best English description and the best English oral teller as well.

四、具體教案設計

第一課時:(P13-P14)

Step1 Warming up (Recycling)

(Greetings)T: Hi/Hello, Nice to meet you!

(Personal names)T: What's your/his/her name?

(Identify objects)T: Is this/that your……?

(Yes, it is./No, it isn't.

Unit 3 This is my sister課時安排:四課時 第一課時:P13-P14 第二課時:P15-P16 第三課時:P17 第二課時:P18及練習冊

Step2 Presentation

(出示自己家庭的一張大照片)

T: What's this?-It's a photo.

Is this your photo?

Ss: No, it isn't.

T: This is my photo. Look! This is my family.

Who's this/that?

Who are these/those?

-This/That is my father/mother……(講授新詞)

These are my brothers/……

用Who's this/that?句型講授新詞,在問答中與學生形成互動,比全部靠老師一人唱獨角戲會更好一點。只要學生小學時有接觸過英語,對家庭成員中一些簡單的稱呼應不陌生,因此在回答過程中,對猜地、講對的學生應予以肯定,表揚並適當獎勵。

2、Read all the words.(先跟老師讀,然後組內讀,再隨意抽讀,注意學生語音(美音)的糾正)。

3、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1a ).

Step 3 Listen and practie.

1、(出示掛圖P13)T:Now we all know David's family members. Look at Dave. Who does he talk about? (Ss guess first)Listen to the tape and circle the people he talks abut.

2、T: What about the others? Who are they?

讓學生到黑板前,指着圖並能加以介紹,用上句型。

This/That is his……

or These/Those are his……

3、Introduce your best friend/friends.

向同桌介紹班裏你最要好的一個或幾個朋友,並能相互問好。

eg SA: Hi,××, This is my friend LiMing(SC).

SB: Hello,LiMing, Nice to meet you.

SC: Hello,××,Nice to meet you, too.

(Or) SA: Hi, ××,These are my friends LinLin and Fangfang.

SB:……

Step4 Listening

(出示一男孩畫面)T: And this is David's friend, LinHai. Today Dave asks LinHai to his home for dinner and meet his family. Now listen, who greets him? Finish 2a 2b.

Step5 Game

1、First according to 2C,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2、Play a guessing game.

每組推選一人上臺,用布將他/她眼睛蒙上,其它組任選四人上前問候(Hi/Hello)。其餘學生問:Who's this?讓他/她猜Is this××?Ss: Yes, it is./No, it isn't.可猜三次,猜中小組得1分並繼讀猜。猜錯,退下。

Step6 Task

出示一張Tom's Family photo like this

讓學生根據人物的衣着特徵,小組共同合作,添上相應的人頭,並在旁邊寫出家庭成員的名稱。然後抽取幾個小組上前展示並口頭介紹,並評出最佳創意獎及最佳表達獎。

第二課時(P15-P16)

課前先佈置學生帶來一些照片(全家福/個人照片/幼時照片/側面、背影照片/朋友、親戚照片等)。

Step1 Revision

1、Game: Teacher gives some word cards (with pictures) to some students. When the teacher asks“Where'sDavid's father?”

持有相應卡片的學生應立即站起並回答(She/he is)here.

2、以小組競賽形式複習單詞,即將上節課所學詞彙寫在紙條上,背面朝上,讓每組同學依次輪流認讀,根據讀對的單詞數及所用時間評出優勝組。

Step2 Guessing Game and Presentation

T: Yesterday I told you something about my family and friends. Now I'll write some of their names on the Bb. Guess who the person is, I'll see who has the best memory.

(讓猜對的人到黑板前寫名字繼續遊戲)

eg 寫下“Peng Haibing”

S1: Is he your father? T: No, he isn't.

S2: Is he your brother? T: Yes, he is.

又如:“Cai YiLuo”

S1(可能):Is she your mother/dahghter/aunt?

在遊戲過程中根據學生猜測的需要及相應情景,適時地教授新詞Son, daughter, aunt, uncle,cousin.

Step3 Pairwork

1、First look at the picture, finish 3a

2、Practise the conversation with your partner.

Step 4 Groupwork

1、Identify persons

Take out their photos and put them together in their group.

Take turns to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 photos.

Identify the person in the photo.(利用照片問答,辯認人物)

2、Ask some pairs/ groups to make a conversation in front of the class on the basis of their photo. or give an introduetion of their own family photo.

Step 5 Listening

T:Lin Hai and Dave are also talking about the photo. Finish Section B (2a、2b).

Step 6 Make a family tree

先老師示範,然後完成Section B (1)中的family tree, 並讓學生製作自己家的family tree,並加以評比展示。

Step 7 Task

(製作家庭--學校聯繫冊)

T:I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each of your families. Please fill in the form in pairs first.

老師將表格發給學生,讓學生兩人一組詢問對方並填寫下表

然後兩人交換並帶回家,家長覈查(予以一定的糾正),然後再將表

Members Name Age Job Telephone Number

××'s Father

格交給老師,老師評閱、定等級並將調查表裝訂成“家庭--學校聯繫冊”,以方便學校與家庭的聯繫。

第三課時:(P17)

(課前佈置學生畫一張自己家庭成員的照片或帶一些照片)

Step 1 Revision

Ask Students to give an introduction of his / her family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he / she drew or the photo he / she takes to school(用畫或照片介紹家人、朋友)

Step 2 Read and draw

Read the letter. Draw a picture of Emma's family 完成(3a)

Step 3 Look and write 完成(3b)

Step 4 Write a letter

(對(3b)中的寫作內容進行點評之後)

T:You also have a photo of your family or your friends, Can you write a letter about it ?

讓學生試着將先前的口頭介紹寫下,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老師任意抽選幾張照片及信函,貼在黑板上,讓幾位學生上前將相應的照片與文章連線。

Step5 Task

(Sending cards to your penfriend / teacher)

讓學生給自己的筆友/老師製作一張附有照片及文字說明的名信片,然後評出最佳設計獎、最新創意獎、最佳文采獎。

第四課時(P18及練習冊)

1、複習整個單元的單詞及句型,讓學生自測詞彙掌握情況(1)

2、完成(3)中的對話

3、完成練習冊中練習(練習冊未到,不知具體內容)

4、閱讀“Just for run!”

5、Having a quiz

做評價手冊

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

泰順三中 張月清

一、 教學目標

1、談論物品的位置

2、詢問所找尋物品的位置

3、提供必要的幫助

二、 具體目標

語言目標 重點詞彙 語言功能

1、 Where are my books?They are on the sofa.2、Where is my backpack? It is under the table. Table dresser backpack baseball drawer plant bookcase bed sofa chair keys plant 通過方位詞的學習,找尋物品的位置。

語言結構 跨學科學習 學習策略與思維技巧

1、 方位詞:in on under2、 Where引導的問句3、 Are they on the bed? No, they’re it under the table?No, it isn’t. It’s on the table. 畫出自己的房間,進行設計大賽,並擺放物品。依此編寫對話。 1、 通過直觀法,學習單詞,並複習。2、 通過方位詞的學習對房間的物品進行擺放。

第一課時

Step1 Warming up

1 T:I also like the classroom.. It’s a big room. ……

What can you see in my room?

What other things can you see?

1、由此引入展示圖畫,直接教單詞(table chair sofa bed bookcase dresser drawer) 後跟讀(P1)

2、教完backpack後,圖畫展示教其他三個單詞。(P2)

3、 學生跟讀

Step 2 Practise

1、 書本分別放在桌子上邊、下邊、裏面。教“in on under”,然後幻燈展示

A:Where is the book?

B:It’s on the desk.

A:Where is the book?

B:It’s in the desk.

A:Where is the book?

B:It’s under the desk.

2、 學生朗讀練習

3、 打開課本,完成P21-3c,同桌之間操練,然後再叫幾組同學站起來演示。

Step3 Game: Play”Simon Says”game

Step4 Pairwork

1、 打開書本P20完成2c,同桌之間操練

2、 幻燈展示

(backpack a baseball keys a plant)要求學生依照自己的想法,把這四件物品擺放在房間,並依此編寫對話。操練後叫幾組同學演示。

Step5 Put these sentences in order to make a conversation

完成P21-3a,並覈對答案。學生齊讀。

Step6 Design your bedroom

1、 要求學生依照自己的意願,畫出房間,然後向全班同學描繪自己的房間。

2、 老師展示範文(p3)

Step7 Homework

Write down”My bedroom” in exercise book.

(圖畫見後面)

第二課時

Step Ⅰ、Revision

複習上節課所學過的單詞,老師拿出掛圖,再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注:紙條上寫着上節課的單詞)。要求學生把紙條貼在相對應的物品上。(注:老師抽查成績中等的學生)。貼完後,要求學生進行覈對,然後全班朗讀這些單詞。

Step Ⅱ、Listening

聽錄音,完成P19-1b,然後覈對。

Step Ⅲ、Pairwork

打開書本,同桌之間操練這些句型,小組抽查。

Step Ⅳ、Listening

聽錄音,完成P20-2a&2c。覈對答案。

Step Ⅴ、Game

Find the difference

1、 四人一組,給學生3分鐘時間;

2、 找出兩幅圖的不同點;

3、 哪組找得最快,那組獲勝。

Step Ⅵ、

就第二幅圖操練句型

Where is ……

It is ……

Where are ……

They are ……

第三課時

Step Ⅰ、Game

1、 把掛圖掛在黑板上,給學生三分鐘時間,四人一組。

2、 拿下畫,要求學生儘可能多地寫出畫上所學過物品的單詞。

3、 每組選出一名代表朗讀所記下的單詞。

4、 哪組記得單詞最多,哪組獲勝。

Step Ⅱ、

1、 打開書本,完成1a

2、 小組操練句型 Where is the book?

It’s on the desk。

Step Ⅲ、Listening

聽錄音,完成2a、2b

Step Ⅳ、Competition

學生單獨完成3a,誰完成的最快又正確,誰獲勝。老師給予一定的獎勵。

Step Ⅴ、

學生單獨完成3b,然後覈對答案。

第四課時

StepⅠ、Revision

1、 複習本單元句型和單詞

⑴ 單詞:聽寫,同桌之間互相批改。

⑵ 句型:利用方位詞就人的身體部位編寫對話。

如:s1:Where is your mouth?

s2:It is under the nose.

Step Ⅱ

完成第1、3題

Step Ⅲ Game

1、 拿出一個baseball,先叫一位學生走出教室。叫他的同桌把球藏起來。

2、 走出教室的學生找尋baseball,並與其同桌編寫對話。

3、 更換物品與學生,操練4至5次。

Step Ⅳ Reading

閱讀“Just for fun”

英語語法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嘗試

2004-09-05 09:46:00  人教社

----Whales Are Not Fish現場觀察與分析 一、背景 1、上課時間:2001年2月15日 2、上課地點:奉賢縣錢橋中學初一(2)班 3、學生情況:30位來自遠郊農村,5位外地借讀生,1位三峽移民。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接受能力較差。 4、知識背景:學生在第一課The Moon中已學會了單音節和雙音節形容詞比較級的用法,並在教授Drill1時講明瞭比較級與最高級的構成法規則相同,掌握了good, much, many, bad, little等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 5、教學內容:Whales Are Not Fish七年級第二學期Lesson Two第一教時 6、教學目標:能掌握單音節和雙音節形容詞的最高級的用法;能歸納總結形容詞原級、比較級、最高級的用法並能理解運用。 7、預期目的:傳統的語法教學中,教師往往給出語法規則,然後讓學生操練、套用規則以達到鞏固目的。這對學生來說,屬於接受性學習方式。這樣的教學,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課堂氣氛較沉悶,學生較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想將探究性學習方式滲透在課堂語法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髮現語法規則,鞏固規則,運用規則,從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精神。 二、設計意圖、教學片段及診斷分析 “探究性學習”強調的是以學生爲主體,問題爲中心,研究爲手段,實踐爲途徑,過程體驗重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爲目的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本課設計時,我力求將上述特徵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我發現,研究性學習實施時三個相互交叉推進的階段-進入問題情景、實踐體驗、表達和交流與外語教學“3P模式(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是相通的。因此,我在Presentation這一階段中,從身邊的事物出發,創設情境,引出最高級,激發學生探求最高級使用規則的慾望並歸納總結(即發現、探究問題)。在Practice這一階段中,我讓學生前後聯繫,形成形容詞三種形式用法的知識網絡,並探求相應的記憶策略,然後操練(即探究、實踐問題)。研究性學習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交際)。找到了兩者的結合點,我就在Production這一階段中,讓學生展開聯想,實際運用。本課較大的探究活動都安排了“小組合作”這一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研究性學習以過程體驗爲重點,因此,我着重實錄了學生探究活動中的三個片段,以期發現這種學習方式對教師和學生產生的影響,從中提煉出值得探討的問題。 案例(片段) (一)引入中“發現規則”的探究活動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慾望。 我先通過實物比較(三個球,三個高矮不一的學生,三本大小不一的書)、和學生問答,引出本課的結構、功能。 T: This is a basketball. This is a football. Which is bigger, the basketball or the football? S1: The basketball is bigger (than the football.) …… T: Right. So the table tennis ball is the smallest of the three. T: What about the basketball? It's the biggest of the three. (邊說邊板書上述劃線的兩句,重要部分劃線後,讓學生齊讀一遍)然後讓學生以pair work形式操練Drill2 Model1A: Is“Micky Mouse and Donald Duck”the best of all these cartoons? B: Yes, it is. Model2A: Are whales the biggest animals in the world? B: Yes, it is. 2、佈置任務,激勵學生髮現規則。 T: Now, can you tell me how to use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adjectives? You may have a discussion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聽到指令後,有的學生立刻開始討論,有的盯着黑板上的例句思索……。我在幾個小組間巡視,聽見有一部分學生說“最高級表示三者間的比較”。我想他們可能受到我引入時舉的例子都是三個的影響了。於是我叫這幾位同學看操練過的句型2,並很誇張地把例句中的of all these cartoons, in the world讀出來。反應快的學生馬上興奮地叫起來,“對,不光是三者,三者以上也可以的!”見別人仍茫然不解,便迫不及待地替他解釋,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我轉身到旁邊的小組。他們被我剛纔誇張的朗讀吸引了,伸長脖子朝我瞧,看我望他們,馬上縮回脖子討論起來。一個說:“最高級和of的介詞短語連用。”另一個補充道:“還有in的短語呢!剛纔老師大聲讀的!”我猜測他們原本只認爲“最高級常與of短語連用”。看來,學生更易受我所舉例子、所寫例句的影響,而忽略了對句型2的觀察。故我又把“of all these cartoons, in the world”大聲讀了三遍。有些同學理解了我的用意,有些則迷惑不解,有些充耳不聞。有幾個則發現了新問題,互相詢問:“爲什麼有的用of,有的用in短語?”這個問題我備課時沒考慮進去,想不到學生提出來了!雖始料不及,但我卻大受鼓舞原本以爲這些學生連接受能力都較差,更別提發現問題的能力了!我快樂地鼓勵和提示:“有同學問‘爲什麼在句型2中有的用of,有的用in短語?’這問題有價值!大家能解答嗎?”學生們來勁了,思考一會兒後開始各抒己見,有的能自圓其說,有的則經不起大家的反駁……。 (分析:在這一過程中,由於受我引入時例句……of the three的影響,造成了一些同學歸納規則時的誤解。這說明教師呈現規則例證時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全面性、典型性;同時也說明這些同學還不能恰當地選擇信息、處理信息,而學會這些恰是研究性學習目的之一。發現學生探究中的錯誤後,教師提醒的“度”很重要。上文中如我把用法直接告訴他們,他們也就沒有了發現規則後的喜悅、自信的情感體驗,更不會出現那個有價值的問題,這可是寶貴的質疑能力啊!) (二)操練中“鞏固規則”的探究活動 這一塊中,我先安排學生操練Drill3,做Homework5。替代性的機械操練和有圖片提示的練習學生都會做。但如把有關形容詞原級、比較級、最高級各種形式的題目混在一起,知識一多,好多接受能力較差、不大肯記肯背的學生就會記了新的,忘了舊的,或前後混淆。爲了提高學習效率,我設計了讓學生回顧形容詞三種形式的用法和區別,舉出例句,形成知識網絡;並考慮用相應的記憶策略把這些知識點簡化記憶,最後比比哪組的方法是最好的活動。 聽懂任務後,各小組馬上行動了。我照例巡視觀察。一開始,教室裏很熱鬧,人人都在回憶歸納,並邊說邊在紙上寫例句,寫好後教室裏聲音靜了許多,我適時提醒:“Don't forget to find a good way to make them easy!”我知道這是個較難的任務,好幾個人眉頭緊皺,嘴裏嘟囔着:“想什麼方法呢?”我點撥:“Such as a rhyme, at able and soon. If you can't, you may also use your own words.”大家有所啓發,打算編小詩的開始七拼八湊起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有說七個字一句的,有說八個字一句的,不合要求的便修改,有認爲這樣改好的,有認爲那樣改好的,爭的臉紅耳赤,最後少數服從多數。打算編表格的在紙上劃了格子,討論着怎麼填。有2個小組怎麼編也湊不成一首小詩,泄氣了。我趕緊打氣:“你可以用自己的話,你覺得怎麼記得牢就怎麼記,反正這方法只要適合你就行!”有2個小組各編了一點,最後兩組合作了。有了眉目後,教室裏氣氛重新熱烈起來,每組都有人執筆寫討論的結果,連一些平時最不愛講話的同學也受了感染。不時爆發一陣歡快的笑聲,朗讀聲。交流結果,下列兩組被判爲冠亞軍。 ⑴沒有比較用原級,兩者相比比較級,三者以上最高級。Very詞後用原級,Than句子比較級,The字在前最高級碰上of和in短語,千萬別忘最高級。 ⑵名稱 範圍 標誌詞

原級 =1 Very, so

比較級 =2 than

最高級 》=3 In, of短語

這兩組同學高興得拍起手來,有一個還擁抱了同桌。當我帶着佩服的神情誇獎他們,說要將他們的作品介紹給其他老師、班級時,他們臉上充滿自豪。大家在評判時已品味了兩個作品,再齊讀一遍,基本都能背了。我再出示幾道練習題,有幾位中差生做得比往常快,做好後顯出“我會做”的得意神情。我觀察到班中最懶、英語最差的王某也做對了多數題目。 (分析:研究性學習目的之一是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認知學習理論認爲:知識習得的關鍵是理解,而理解的實質是學生弄清新舊知識的關係,形成認知結構。上述“歸納用法、寫例句、形成知識網絡”的活動促進了理解,鞏固了知識,是一有效的學習策略;而“簡化複雜的知識點巧妙記憶所學內容”的活動是一種認知策略的學習,學會這種策略對學生今後的各科學習影響巨大,終生受用。從效果來看,兩種記憶方法雖略顯粗糙,但已是學生積極思維的結晶,迸射着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火花。爲學習後面單音節副詞及多音節形容詞、副詞三種形式的用法鋪平了道路。且學生討論的氣氛、笑聲、表情、拍手擁抱等動作無不體現出探究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使其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三)運用中“使用規則”的探究活動 在這塊中,我讓學生先聯想生活中哪些時候會用比較級、最高級,並讓學生根據其用法,編對話或說一段話進行free talk。受剛纔快樂、自信的感染,大家積極性很高。我規定每位組員須向組長彙報,組長向組員彙報。挑組中最好的在班內彙報。一開始,很多人自顧自說,有些則兩人商討。不一會兒,有人彙報了。我發現有照着我引入的例子說的;有“投機取巧”照前一課Drill3改幾個字,增個最高級說的;有偷懶的只說:“I'm tall, you're taller, he's the tallest."我不太滿意,提醒大家儘量說得內容多一點,可參照先前回答的在borrow sth., buy sth. In a shop, have a contest, visit a museum等情境中較多運用形容詞的三種形式的回答,很多同學已在這些方面開動腦筋。班中最調皮的男生徐某在拿同組女生開玩笑:“胡某is taller than王某,王某is fatter than張某,王某is the fattest pig in our class.”惹得那女生很生氣。我忽然靈機一動,何不讓他根據班中實際編個謎語讓大家猜“這是誰”,便去點撥……最後交流時,徐某的謎語竟然最受歡迎,謎語如下“She is sitting in the first line in our class. She is very tall and nice. She is taller than王某,but is shorter than李某。She is thinner than陸某,but she isn't the thinnest one in her line. Who is she?”大家扭頭看着第一排,七嘴八舌猜,掀起了本課的又一高潮。徐某自豪無比,我則趁熱打鐵,讓大家回去各編一個有比較級、最高級的謎語作爲家作,明日課上大家猜謎。 (分析:課堂上難免會有偶發事件發生。如處理不當,會影響教學。因此,把徐某的“調皮”用在正道上,我覺得很開心。他的謎語不僅創造性地發揮了所學知識,使他大獲成功體驗,而且帶動了課堂氣氛,這對他今後的英語學習定會帶來積極影響。另外,我發現探究活動只有與語言學習的規律:“大量輸入後纔有輸出”結合,纔會產生良好效果。效果顯示:學生的運用較大程度地受前面輸入的影響,模仿的成分居多,能創造性地運用的較少。他們都會運用,但質量有高低。看來,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語言能力的形成也非一蹴而就,今後留給我探索的路還很長……) 這時,下課鈴響了,學生還意猶未盡,有同學說怎麼這節課這麼短。我注意到下課後好多同學馬上練起編謎語來,嚷着讓別人猜;有一個大聲念起自己組總結的小詩來,旁邊幾位緊隨附和…… (分析:從課後反應看,多數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形成了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基本達到了探究性學習的目的。這讓我覺得特別快樂。) 三、反思 1、教師在探究活動中的主導作用非常重要。體現在對教材的鑽研、教學過程的設計、情感的激勵、探究學習氛圍的營造等各方面。如在本課中,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出現了拍手、擁抱、歡笑等場面;在討論熱烈時,課堂似乎有吵鬧之嫌。以傳統眼光來看,會覺得學生紀律不盡人意。但如在當時對這些行爲進行批評,會打擊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因此,只要學生的確是在積極參與活動中出現上述情況的,教師可寬容待之,營造出寬鬆的探究氣氛。教師還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在學生思維受阻時巧妙引導,思維活躍時適時激勵,有了思維成果後適當獎勵……要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關鍵是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爲。 2、要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本課我是抱着嘗試的心態上的。設計時考慮到學生基礎差,接受能力弱的特點,特意選了比較級、最高級這一較簡單的課題。原先擔心學生討論時不熱烈,思維不夠活躍等。想不到課上竟出現了好幾個出人意料之處:A、發現爲何在最高級句中有用in,有用of短語的。B、用小詩等總結出記憶規律的。C、運用時形式的多樣性……。這些讓我認識到每個學生都蘊藏着充分的發展潛能,關鍵是教師如何開發。 3、我將本課與平時教法相比,覺得運用探究方式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思維的廣度、深度、密度更大,更易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策略。本課80%左右的時間是學生活動,“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得到了發揮。小組學習的形式,又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這在編兒歌等過程中表現得特別明顯。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學生的情感體驗。從發現規則時的喜悅,到鞏固規則時的興奮,運用規則時的大功告成,學生體驗到了探究學習的快樂。而這種體驗,又促進了學生外語學習的積極性。他們下課了還不想休息,仍想着編謎語等活動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真正達到了外語教學“激勵情意”的目標。 4、在本次嘗試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如何管理課堂,做到“放”而有“度”,“活”而不“亂”?如何在探究活動中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如何利用小組羣體力量,使那些對學習不感興趣、成績差、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學也至始至終較積極地參加探究活動?其中如何將研究活動設計成既符合外語學習理論,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知識能力水平,是我感到最困難的。另外,我嘗試的是語法教學,在詞彙、課文等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能否可行,還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