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究計劃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穫,是時候認真思考計劃該如何寫了。什麼樣的計劃纔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究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究計劃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傳統教學觀念中,知識的傳授多以教師滿堂灌的方式,並形成了新課導入——對舊知識的複習提問———教師講授———鞏固新知識的大量練習爲主的固定模式。但是,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探究未知的能動性,忽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事實上,我們往往注重教師“傳授知識”的責任,卻忘記了最爲關鍵的一點,亦即,教師所要解決的是“學生”的疑惑,試問沒有作爲學習主體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質疑,教師又何來針對性的答疑呢?

我們常將素質教育掛在嘴邊,究其實質,是對學生實施主動性教育,而不只是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現代教育觀要求構建師生互動的教學關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實現“自主、合作、探究”教學。關於所謂的“自主互助”,我的理解有以下兩點: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倡學生“先學後教”

新課程標準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簡而言之,就是教師要轉變灌輸式教學爲體驗式、參與式、自主式教學,凸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自主性,構建煥發學生生命活力的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先學後教”,就是以教學目標爲依據,注重教材、學生等教學資源的利用,讓學生學會在課前預習新課程,學會自主探究,發現問題。通過問題的討論,可以加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信息傳遞與交流互動,激發內在的學習潛能,同時這些問題也能及時將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及時反饋給教師,使得教師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一方面可以節約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另一方面,由於自己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讓學生有受到重視的滿足感,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促進學生快樂、主動地發展。

可以說,“先學後教”是在以“學生學習爲中心”的思想指導下,立足於課堂學習中,培養學生自行獲得數學知識與能力,促進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參與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爲主,教師從旁指導爲輔的課堂教學範式。這樣一種“學”與“導”相結合的課堂教學結構能充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以發展思維爲目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儘管這一模式爲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幫助,但不可避免的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扮演的是一直在灌輸知識的角色,表面上很累,實際上在技術層面而言並不需要更多的能力,久而久之,其教學亦會僵化無趣。進入“先學後教”模式的教學實踐後,教師不得不對教學內容進行最大深度的瞭解,隨時準備應對學生的疑惑,在充滿活力和想象力的學生面前,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個人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師還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如何落實?這就涉及到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小組合作”的課堂實踐。

二、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建議課堂“小組合作”

作爲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作爲一種教學模式走進課堂。小組學習是互助性學習的一種社會型學習模式。它的特點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多方面合作,各施所長。小組合作並不僅僅意味着將學生劃分爲若干的小組,而是要創造多種形式,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如師生互動、同桌交流、全班討論等,也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不僅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而且對學生情感的發展和健全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很有必要的。

從另一個角度上看,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有利於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但如果組織不當,就很容易出現拉大差距的現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始終唱主角,不喜歡學習的較爲懶散的學生則總是不好好預習課文,依賴他人,等待別人的幫助;還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性格活潑大方的孩子敢於提出自己的疑問,也就能更好地得到老師的呼應,學到更多的知識,反之,有些內向的學生在課堂上缺乏主動性,不敢提問題,往往被老師忽視。這些都是使得“小組合作”的課堂實踐不能獲得有效實施的問題所在。

與其說我們需要構建“小組合作”的探究學習,不如說我們要爭取“合作—達標”教學目的,就是形成在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讓學生有計劃、有任務、有目標地進行多項交流、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教他們如何組織同伴學習,提醒小組成員之間要學會互相幫助。如怎樣組織同學發言,怎樣組織同學評議等,深入到小組當中,瞭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如此,小組合作學習纔可能是有效的。從更長遠的意義而言,讓學學會生合作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換言之,合作的過程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行爲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爲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創造了適宜的環境和條件,對學生的成長能起到不小的促進作用。

簡而論之,我們所倡導的“自主互助”型的教學模式,從“自主學習”的角度上說,是以學習目標爲出發點和歸宿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立足點,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爲手段,以形成自學能力爲目的;立足於具體的“小組合作”的教學實踐,合作的意義不僅在於解決具體的問題,更在於建立起學習的共同體。一個課堂作爲學習共同體,強調的是同學們在自主探究知識的基礎上,與老師和其他同學的交往、對話、交流和合作,最終達到全體同學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說,“自主互助”的教學模式是值得廣大教師借鑑並應用於課堂教學上的。

一、歸納法的定義

歸納法是從個別性知識引出一般性知識的推理,即由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些特徵,推出該類事物的全部對象都具有這些特徵的推理。數學上的歸納法即由某些特殊的生活數學事實,概括出數學概念、數學規律、數學結論的推理過程。運用歸納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可以教給學生知識,更是教給學生數學的思維方式、數學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可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二、運用歸納法設計教學,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都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有效手段,而推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零碎的知識變成系統性知識的重要手段。推理本身又是一種相當嚴密的思維過程,它必須依賴正確的知識或理論作爲基礎。因此,在教學中只有孤立的推理教學是不現實的,它必須與其它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爲學生進行正確推理提供了知識的準備。因此,要更好地運用歸納法進行教學就必須將觀察、實驗、猜測、驗證與推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下面筆者以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部分教學內容爲例來具體說明:

1.“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筆算乘除法的基礎。例如,兩位數的乘法中要把兩個部分的積加起來,實際是計算三、四位數的加法。兩位數除法中每次試商後通常要做三位數的減法。在教學中學生最容易忘記的是相同的數位對齊和加進位的“1”或減退位的“1”。爲此,筆者歸納爲“一對兩注”。“一對”是指相同的數位要對齊,“兩注”是指注意加進位的.“1”或減退位的“1”。提醒學生在做題時都要提到“一對兩注”,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有餘數除法。”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既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又是今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因此這部分的知識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教學例題前學生對有餘數除法是完全陌生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除法不可能是完全可以除盡的。如果在教學中直接教給學生算理,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尤其是後進生來說比較枯燥,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計算結果往往失誤較多,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筆者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將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歸納爲“一對兩小”。“一對”指商要對着被除數的個位,“兩小”分別指商和除數的積要小於被除數;餘數要小於除數。然後,要求學生自己用“一對兩小”去檢驗所計算的有餘數的除法,大大地減少了學生在計算中的失誤。

3.“分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掌握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和分子相同、分母不同分數大小的比較。教學中首先出現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通過簡單引導,學生就可以得到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大。因爲按“分子的大小,誰大誰就大”,這是正思維,學生能輕易地掌握;到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數的大小的比較中,大部分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知識遷移、思考、猜測等步驟就做出“分母大的分數小”的結論。但仍有一小部分學生總是掌握不好。爲此,筆者將分數大小的比較概括爲“上大下小”。即“上大”指分母相同比分子(因爲分子在分數線的上面),誰的分子大誰就大;“下小”指分子相同比分母(因爲分母在分數線的下面)誰的分母大誰就小。學生一但記住“上大下小”的含義,在本冊分數大小的比較中再也沒有出過錯誤。

三、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在數學教學中,僅有教師歸納是不夠的,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自己形成概括、歸納的能力。筆者認爲,教師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加以引導:一是調動學生觀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並引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自主發現新知,瞭解到將要學習什麼內容,明確學習目的。二是引導學生猜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猜想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理解才提出來的。在提出猜想的同時,學生的智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應努力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大膽猜測。三是動手實踐,引導學生再次觀察,發現問題。四是在說推理過程中鍛鍊推理能力,融合所知,完成推理。這樣既可鍛鍊學生的思維,又可加深他們對新知的認識。五是組織學生驗證結論,形成新知。在教學當中要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必須注意使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等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中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學生歸納能力的培養及其教學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能使學生在頭腦中不斷形成一些科學概念,並發現某種規律,爲日後學習更高深的科學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歸納法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觀察能力、比較辨別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