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技巧三篇

學習文言文,就要會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文。對於考試,文言文的翻譯既是重要的語言綜合訓練,又是考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識的重要標誌。文言文的翻譯雖說較難,但仍然有章可循,在複習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譯整理爲“增補、調換、留借、刪減、互聯”五種方法。接下來小編爲你帶來文言文翻譯技巧解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言文翻譯技巧三篇

篇一:文言文翻譯技巧解析

增補法

文言文言簡意賅,故省略成分現象較突出。文言文翻譯的增補法,就是要把語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補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語、謂語、賓語、兼語和介詞、中心詞等,如“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中就省略了主語“異蛇”,翻譯時如果不增補齊全,意義就不太明確。特別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語和兼語,不增補全句子成分就譯成“叫進來,讓拜見夫人”,直接譯出來,讓人覺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補後的句子應該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譯成“左光斗叫史可法來自己家裏,讓他拜見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調換法

文言文中許多句子結構和現代漢語語序不同,經常出現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統稱倒裝句),如果原封不動地按照原句順序翻譯出來,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琵琶行並序》)譯成了“曾經學習彈琵琶向穆、曹兩位樂師”,讓人不知所云,調換成正確的語序“嘗於穆、曹二善才學琵琶”後就譯爲“曾經向穆、曹兩位樂師學習彈琵琶”。

留借法

“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譯。翻譯文言文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國號、帝號年號、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專有名稱直接留用,不用翻譯。如“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岳陽樓記》)一句中,“慶曆”是年號,“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須翻譯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關的詞語代替現有的詞語,這主要是針對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沒有現成的字詞,只得借用相關的字詞來寄託所要表達的意義(即許慎在《說文》中稱之爲“本無其字,依聲託事”)。在文言文翻譯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無法翻譯的'。如“操吳戈兮被犀甲”(《國殤》)和 “顏淵蚤死”(《論衡》)兩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會“借”,你將無法翻譯通這些句子,不信試試?

刪減法

文言文雖以言簡意賅見長,但有時爲了表情達意,會增加一些字詞,刪減法就是把多餘的文言詞語刪除。有兩種情況較常見:一是偏義複詞或同義連用中,要刪除這些詞中陪襯的詞素。像“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出師表》)中的“異同”就是偏義複詞,意義偏重在“異”字上,翻譯時要把“同”字刪去,譯爲“不應當有所不同”。類似的有“死生,晝夜事也! ”(《〈指南錄〉後序》)、“我有親父兄”(《孔雀東南飛》)等,都偏重在加點的詞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無實義的句首發語詞或句中助詞,在翻譯的過程中也可刪去不譯。如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說》)中加點的“蓋”字就不用翻譯。

互聯法

文言文中有時把幾件事情(或幾條線索)中相關的詞語並列在一起,或相互呼應、相互補充,或起強調作用,這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一種叫互文並提修辭手法,如“秦時明月漢時關”(《出塞》)並不是說“秦朝的明月漢朝的邊關”,而是說“秦漢時期的明月啊秦漢時期的邊關”。翻譯這類文言文句子,要先找出相互呼應、補充或並列的部分——即“互”,再一層意思一層意思進行翻譯——即“聯”。像“主人下馬客在船”(《琵琶行並序》)、“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到影。 ”(《三峽》)之類的句子翻譯都要注意到這一點。

需要引起同學們注意的是:文言文的學習是一個厚積薄發的學習過程,文言文的翻譯又是文言文知識和現代漢語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只有在夯實文言基礎知識之後,掌握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翻譯文言文。

篇二:文言文翻譯技巧解析

翻譯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再改用現代漢語表述。

翻譯的基本要求是“信”、“達”、“雅”。信,即要準確,儘量忠實於原文,不歪曲,不遺漏;達,即要通順,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不生搬硬套,沒有語病;雅,即要優美,爭取做到遣詞用語生動傳神,富有韻味。翻譯時一般以直譯爲主,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用意譯。具體方法可概括爲五個字:留、調、換、補、刪。

.

對古代專有名詞和古今詞義相同的普通名詞,不必翻譯。

例1. 光緒十六年春閏二月甲子,餘遊巴黎蠟人館。《觀巴黎油畫記》

[譯文]光緒十六年閏二月二十四日,我遊覽了巴黎蠟人館。

例2. 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過秦論》

[譯文]深遠的謀略,行軍用兵的本事,不及過去的那些將領。

. 調

調整語序,如使動式、意動式、爲動式、特殊動賓關係、互文見義、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等。使之合乎現代漢語語法規範。

例3. 吾終當有以活汝。《中山狼傳》

[譯文]我終究應當想辦法讓你活下去。

例4.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出師表》

[譯文]這些都是忠貞、賢良、能爲節操而死的臣子。

例5.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而況人臣乎?《觸龍說趙太后》

[譯文]國君的兒子,是他的親骨肉啊。他們尚且不能靠着沒有功勞的尊位和奉祿,而守着貴重的金玉,況且一般人呢?

例6.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張衡傳》

[譯文]從有文字記載以來,沒有過這樣的東西。

例7. 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活板》

[譯文]遇到平素沒有準備的冷僻字,就隨即刻制。

.

1. 用現代漢語雙音詞或結構換古文中的單音詞。

例8.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屈原列傳》

[譯文](懷王)疏遠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

例9. 然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雁蕩山》

[譯文]但從古以來的地圖、文書,都沒有記載。

2. 用現代漢語單音詞換古文中的單音詞。

例10.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桃花源記》

[譯文]村中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問訊。

例11. 時墨者東郭先生將北適中山以幹仕。《中山狼傳》

[譯文]這時,墨家學派東郭先生往北到中山國去求官。

3. 用現代漢語的詞語換與今意不同的詞語。

例12. 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黃生借書說》

[譯文]祖父、父親積累而被子孫拋棄的,就不用說了。

4. 用本字換通假字,用今字換古字。

例13. 欲信大義於天下。《隆中對》

[譯文]要在天下伸大義。

例14. 將軍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戰》

[譯文]將軍擒曹操,應該在今天。

5. 用適當的詞語換古文中的虛數。

例15.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謀攻》

[譯文]知道自己和敵軍的實際情況,打多少次仗也不會失敗。

.

1. 名詞活用爲動詞,就應補出相應成分。

例16. 苟入獄,不問罪之有無,必械手足。《獄中雜記》

[譯文]如果被投入獄,不問是否有罪,都要用刑具拘繫手腳。

例17. 道不通,天又大風。《赤壁之戰》

[譯文]道路不通,天又颳起了大風。

2. 補出省略的成分。

例18. 歲惡不入,( )請賣爵子。《論積貯疏》

[譯文]因爲年成不好而沒有收入,官吏和百姓出賣爵位和子女。

例19. 今汝背恩如是,則並父子( )亦無矣。《中山狼傳》

[譯文]因現在你竟這樣地背棄恩德,就連父子的情分也沒有了。

3. 補出量詞。

例20.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出師表》

[譯文]三次到草廬裏來訪問我。

4. 按照現代分數表示法補出未出現的成分。

例21. 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陳涉世家》

[譯文]即使不被斬首,去邊地戍守而死的至少有十分之六七。

.

1. 刪去偏義複詞中做爲陪襯的詞。

例22.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孔雀東南飛》

[譯文]你可以告訴婆婆,儘早地把我休回孃家。

2. 刪去同義連用的實詞或虛詞中的一個詞,少量的關聯詞語、結構助詞(包括髮語詞、“之”、“是”等)。

例23.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桃花源記》

[譯文]山上有一個小口,裏面好像有光亮。

例24. 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輸》

[譯文]我已經對楚王說過了。

此外,爲保證譯文準確,翻譯時還要根據上下文語境甚至其它外圍信息(出處、標題、註解)進行推斷和印證,譯完後還要將譯文與原文仔細覈對,以免出錯。

篇三:文言文翻譯技巧解析

文言文翻譯要按照信(忠實原文)、達(暢達明白)、雅(文辭優雅)的原則再作檢查。值得注意的是對文言文重要語句的理解同現代漢語語句理解一樣,離不開語境,所以必須結合語境正確理解句義。

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題實際上是一個綜合題,因爲文言語句的翻譯是在理解句中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言語句的理解和文字表述能力。翻譯的總的原則是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翻譯的步驟是先解釋詞,再串聯大意,最後調整通順。

直譯就是字字落實。即:原文字字在譯文中有着落,譯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據。直譯時主要應運用替、擴、留、補、刪、調六字法。

例如:原句: 十年 春, 齊 師 伐 我。

│ │ │ │ │ │

譯句:魯莊公十年 春天,齊國的 軍隊 攻打 我們魯國

①替:替換。就是用現代詞語替換古代詞語。如上文例句中的伐譯爲攻打,師譯爲軍隊 。

②擴:擴充。就是在文言文單音詞上加上一個字,擴充爲雙音詞。如上文例句中的春譯爲春天,齊譯爲齊國 。

③留:保留。就是保留不必譯的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國名、朝代名、官職名、年號等,均不必翻譯,原樣保留。上文例句中的十年就是這樣。

④補:增補。就是補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如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一句中率的主語愚公在翻譯時應增補出。

⑤刪:刪去。就是刪去表語氣,停頓和湊足音節的詞語。如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一句中的後一個之在翻譯時不必也不能落實,就可以刪去不譯。

⑥調:調整。就是調整倒裝句的語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