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玉米香散文

玉米,在我老家叫大黍黍,高粱叫小黍黍,至於名字來由不得而知,我的理解是玉米粒大所以叫大黍黍,高梁粒小所以叫小黍黍。

八月玉米香散文

在我記憶裏玉米是用來餵雞、鴨、鵝的,是過年時用來炸爆米花的。每天清晨,母親起牀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幾把玉米撒在院子裏,給雞、鴨、鵝一飩美餐,雞在院中咯咯地呼朋引伴,鵝兒在院中歡快地吃着跑着。我們家不養鴨子,我問過母親爲什麼不養,母親只說鵝可以看家,我就親眼看見過,我們家的鵝是怎麼對付一個想進我們家門的陌生人的,幾隻鵝一起引頸長嘯雙翅展開,雙眼直直地瞪着來人,大有你再敢上前一步定讓你有來無回之勢,所以對於母親的回覆我深信不疑。

爆玉米花兒是那年那月每年春節前夕每家每戶必備的一道零食。每年深冬,也就是過年的當囗,只要聽到“咚”的一聲響,全村人都會拿着玉米排隊了。看着師傅一手拉着風箱,一手轉着像葫蘆一樣的全封閉的鐵傢伙,紅紅的火苗竄出老高,把師傅的臉照得紅彤彤的.。孩子們總是好奇心極強,圍着師傅問東問西,師傅總說等一會就該出鍋了,師傅會拿出一個長布口袋,打開鍋蓋對準口袋口,只聽咚的一聲,米花一下子都進了口袋,這口袋兩頭都開口,一頭用來接鍋的開口,一頭用麻繩栓着,要不出鍋時會撒一地。

至於高粱,它的穗去掉果實後可以用來刷碗刷鍋,還可以用來掃地,它的最上面的那個細杆可以用來做鍋蓋,做蒸饅頭用的篦子,和盛饅頭用的饃筐子,至於高粱米去哪裏了,從未關心過,心底卻存着疑,直到看了電影巜紅高粱》方知,原來它是被拿去釀酒去了,這疑終是給解了。

記得去外公家的那條路上,兩邊不是玉米就是高粱。每年暑假去走親戚時,我總是緊緊跟在母親身後,扯着她的衣角,不停地張望着這青紗帳,唯恐一步跟不上會被青紗帳裏的怪物給擄走。奶奶就經常講這樣的故事給我聽,並說我只要乖乖的聽大人的話就不會有怪物擄你,可我並不是那麼聽話的孩子,所以每次路過,我都後悔我爲什麼不聽話,回來後會乖好多天。

那些青紗帳埋着父輩的辛苦,更是藏着孩子們的快樂,放假了,我們會約上一羣好友一起到青紗帳裏割草、捉迷藏、講故事。奶奶說人多時陽氣重,怪物就不敢出來,累了,我們會在地裏躺一會,口渴了,我們會砍上幾棵當甘蔗吃,我們很聰明,怕被人看出,通常會找兩棵長在一起的砍,吃剩的渣也會就地掩埋,美其名曰:毀屍滅跡。有時也會被發現,那時我們會四散而逃,讓他們無從下手,然後用笑聲點亮整個青紗帳。

其實,我一直喜歡吃玉米做成的食物,比如玉米麪的窩頭,爆米花,炒玉米,特愛吃嫩的煮玉米。母親卻不喜歡,她總說擱着精米細面不吃,去吃那喇嗓子的東西,我知道她是在舊年裏吃怕了,所以只有在八月掰玉米時,揀上些嫩的,煮上一鍋給我們這些饞貓打打牙祭,爆米花也是過年時才能吃到。我們那還有一種粘玉米,是用來專門做零食的,俗稱焦葉子。玉米磨成麪粉,用熱水燙麪,和成團,母親通常在鍋裏和這種玉米麪,然後分成饅頭大小,用擀麪杖擀成圓圓的薄片,再切成三角形,然後風乾,過年時,用熱油一炸,又香又甜又脆,美味無比,老少皆宜。

玉米麪的窩頭,現在超市裏就有,隔些日子我就會買些,炒了家鄉的雞蛋炒辣椒,放在窩頭裏,美美的吃上一頓,看着我那饞樣,丫頭總問有那麼好吃嗎?其實只有我知道,吃下的是美食,留香的是鄉愁

如今四季都能吃上嫩玉米,可我還是覺得母親煮的家鄉的玉米最香最好。一次回途中巧遇了一位姐姐,自帶了很多小吃,其中就有煮玉米,分食時也遞給了我一個,我感動的接過來,好香,邊吃邊和姐姐聊了起來,吃的美,聊的開心,我說姐姐的玉米真好吃,我吃出了小時的味道,姐姐說你喜歡,晚上我給你送去,我只當是句玩笑話,誰知當晚姐姐就冒着酷暑給我送到樓下,拿到玉米時,我激動不已,這手中的哪是玉米,分明是份沉甸甸真情,那時那刻我知道,在他鄉我不僅收穫了美食,亦收穫了珍貴的友情。

多想多想寄一份鄉愁給故鄉,問一句:八月玉米可曾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