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後感400字(精選10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邊城讀後感4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邊城讀後感400字(精選10篇)

邊城讀後感1

曾經無數次想象自己踏上這片土地時的情景,但我們總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我原本以爲,這是一寸人間淨土,是愛情最初開始的地方,踏上了這片土地後,我發現其實這片淨土景色依舊,只是早已物是人非。

街邊已經有了很多現代娛樂場所,當酒吧鱗次櫛比地在街邊排列時,我覺得原本那些淡淡真摯的感情在時間的流逝裏變成了極速消費的感情。我還清晰地記得我在出發之前別人問我爲什麼如此執著於鳳凰古城,我當時的回答是遇見愛情最初的樣子,迴歸最簡單的生活。那個朋友當時就和我說,我的希望太過於美好,要是不說,她還以爲我是要去開發一段豔遇的呢她跟我說,現在的鳳凰因爲太過出名,全是酒吧之類的娛樂場所,愛情聖地早已演變成了豔遇開始的地方。

說起邊城,就不得不想起故事中的女主角翠翠。文中翠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那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以及她清澈純淨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溫柔恬靜,在情竇初開之後,便矢志不移,執着地追求愛情,癡情地等待着情人,不管他何時回來,也不管他能不能回來。

邊城讀後感2

再一次讀完了《邊城》,我的心也變得酸澀、潮溼起來,不知是因爲窗外不曾停歇的雨點,還是文中的翠翠那飄渺的幸福。或許,二者皆有吧。

《邊城》就像一首淡漠的笛曲,從我的腦海裏捲過,留下了淡淡的淒涼和哀傷。我本不是什麼易動感情的人,卻在這個昏昏沉沉的陰雨天,因爲這個簡單的故事,生出了想哭的衝動。

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悲劇美就美在它的它的殘缺。《邊城》就是如此吧。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模凌兩可的結尾似是給了些希望,但又像是對翠翠的安慰,讀起來有些悲哀和無奈。

合上書頁,我不禁遐想,如果沒有那場暴風雨,如果爺爺不那麼木訥,如果大老沒有死,如果翠翠主動一點,甚至,如果這個故事發生在這個時代,那麼,她現在該是幸福的吧。又或者,有了那些如果,翠翠便不是原來的翠翠,邊城便不是這一個邊城。

文末,那座在暴風雨中倒下的白塔又重新建造起來了,似乎是在告訴讀者,雖然那場暴風雨中逝去的很多東西已經回不來了,但風雨過後,活着的人還是要繼續生活的。

《邊城》讓我品出許多對現在生活有裨益的道理來,比如溝通,比如堅強比如……

邊城讀後感3

這本書寫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兵荒馬亂的時代之殤仍然在中華大地延續,古老的中國在外來侵略下被迫經歷着一場由封建制度轉向資本主義形態的變革,傳統的倫理道德模式被逼向崩潰的邊緣。糟粕固然受到了批判,然而其值得繼承的部分也在分崩離析,正義與邪惡的界限開始模糊。

在這樣動盪的時代,個人的存在幾乎沒有意義,所有的意志都遭受到無情的碾壓。沈從文歲出身在民風剽悍的湘西,性格卻脆弱敏感。

他清醒地意識到在革命狂熱背後的隱憂,並在作品中流露出迷惘和難以適應的情緒。

所以他以筆代畫,“以其獨到的思想認識和藝術表現方式,繪製了一部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社會生活的恢宏畫卷”。

作品中那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異的湘西邊陲,作爲構築善與美的“神廟”的地基。《邊城》作爲沈從文的代表作,可謂命運坎坷。沈從文自建國以後,飽受左翼文化界的批判,其重要證據就是以《邊城》爲代表的“頹廢色情”作品,然而身後,《邊城》又作爲沈從文的代表作,重新奠定了其在中國近現代文學的地位。

世事反覆無常,再對照着《邊城》裏宿命式的愛情悲劇,令人喟嘆。

邊城讀後感4

讀罷《邊城》,腦海裏留下的只有一片青翠的綠色,那種綠不同於油畫家筆下沉穩厚重的墨綠,也不同於水墨畫中輕描淡寫的石青,而是一種純粹且通透的青翠,翠得發亮,翠得瑩潤,翠得彷彿能憑空沁出芬芳的水氣,翠得彷彿草木間所含的天地靈氣都劈面撲來。

想必是沈老先生難以忘懷故鄉的蔥翠,所以他賦予女主角同樣秀麗的名字——翠翠。翠翠就如同白娟前的一條靈巧繡絲,烏黑油亮的髮辮透露出青春的氣息。她一跳,白娟上就出現了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她一笑,白絹上就現出了一座玲瓏的吊腳樓,她走得越遠,白娟上的景象就越多,當她拿起那支古舊的船槳時,一座湘西邊城的全景便躍然展示在讀者眼前。

發乎情,止乎禮。翠翠的愛情似乎戛然而止,年復一年的渡船上何時纔會重現當年那個翩翩少年的身影?死亡建築起一道看不見的橋樑,被橋樑生生分開的愛人可還能重聚?年復一年執着等待的翠翠不知道,最終允准這段姻緣的順順也不知道。若是回來,便是愛情戰勝了死亡,若是沒有,那麼倫理終究高於情感,無論結局如何,茶峒裏的人們都真誠地活着,他們不愧於天地,無悔於自己,淳樸而高貴。

邊城讀後感5

最近我讀了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邊城》,大爲折服。他筆下的那個湘西邊鎮深深地吸引着我。

小說的開頭就向我們展現了一片寧靜自然的鄉村景象,沈先生把湘西小鎮茶峒上老艄公祖孫相依爲命的平凡生活婉婉道來。主人公翠翠是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是湘西山水孕育出的美麗精靈,她天真純情,善良羞澀,對美好的生活和愛情有着渴望和嚮往。她就是邊城的象徵。翠翠與爺爺的至深親情,翠翠與儺送朦朧無果的愛情,天保與儺送間的手足深情,祖孫二人與村裏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鄉鄰關係……共同勾劃出了純樸的風土人情。

故事隨着如溪水般清靈地慢慢展開,每一個字符都熨帖在心上,看似平淡敘事、語言也充滿着口語化,卻讓人能品出一種優雅的美感,這真是令人驚歎。這個故事裏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沒有扣人心絃的矛盾衝突,卻用真情真意寫活了一座質樸的小城和那裏淳厚的人們。沈從文先生的筆觸細膩恬靜,又帶着淡淡的愁怨,讓生活在喧囂現代都市的我不再心神浮躁,慢慢沉浸在這個世外桃源中。

邊城讀後感6

沈從文先生的名作《邊城》選入中學教材,我在讀、在教的過程中,有一些感受。

《邊城》是否在寫“桃花源”?作者說不是,有人說不是,有人說是。首先《邊城》中的人物都是那個地方曾有過的,這便不是桃花源;另外,《邊城》的悲劇性結局也不是桃花源應該有的。所以,我認爲不是桃花源。

《邊城》在寫什麼?故事?人物?環境?作者說他在寫一種純樸而可貴的人性,並不拘限於環境、故事和人物。其實,不論換一種什麼環境、什麼故事和人物,這種純樸而可貴的人生都是我們所需要的。這也就是《邊城》的價值所在。

作者爲什麼要寫《邊城》?作者說有感於大都市的反差,那麼邊城就是和大都市相對應的生活。其實,我們知道邊城之人也有悲歡離合,這一點和大都市是一樣的,作者並沒有把邊城寫成完美。但,我們寧願承受自然的痛苦,也不願過着扭曲的幸福。這也正是《邊城》吸引人的地方。

翠翠在等什麼?是二佬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翠翠的等待是一種象徵,代表着無論過去如何,無論將來怎樣,我們的人性不變,愛不變,我們要堅持活着,讓我們純樸而高貴的人性永存,讓自然之愛永存。作文

邊城讀後感7

讀完《邊城》,我被那些質樸卻不乏俗世人性的人們所震撼,美麗的風景,水上的生活,不是一個小村該有的,在這之中,摻了許多社會的影子,並不重要。

我生活的地方與這相似,卻又有些許不同。文中翠翠的爺爺七十歲的時候發現他孫女長大了,我的這個村不知是否有孫女或孫子陪在爺爺身邊。這個小小的村莊,老人多過年輕人,孩子也在城裏上學,每當早晨的陽光射進低矮的老房,老人們就走出來,顫巍巍地在我面前離去。王維的“大漠孤煙直”固然淒涼,但每當村莊的炊煙裊裊升起時卻勝過大漠之景的悲哀,因爲在這裏,只有無聲的日子,沒有激情,沒有未來,老人們一見面就互相算着日子,沒了老伴的還開玩笑,幾日幾日後就會去陪她(他),遲暮的景色也被染上黃昏。老人們的菸斗與炊煙一同升起。某天,老人生病住院了,孩子們紛紛從城裏回來,原本有說不盡的話的老人那時卻也只能嘆息,說多又有什麼用呢?不要成爲孩子們的累贅。

這個小村有時縱有談笑聲,卻也只似幽谷裏寂靜的一滴泉水落下罷了,我如同喝了一碗濁而烈的酒卡住喉嚨,說不出話來的同時,觸及到了生生不息卻輪迴無情的生命

邊城讀後感8

讀過《邊城》,便不由自主地想到沈從文先生的故鄉——鳳凰去看一看,讓那裏清涼的微風吹過臉龐,然後坐在翠翠曾劃過的那條小舟上,看看那的端午龍舟賽,看看那兒的大白鴨與綠油油的菜地,還有古香古色的建築,吊腳樓。翠翠是一個在自然中長大,清秀活潑美麗的女孩。她從小跟着擺渡的外祖父,祖孫倆過着不富足但幸福的生活。

隨着翠翠的成長,慢慢認識了兩兄弟:天保與儺送。天保是大哥,他忠厚老實,儺送是個陽光又有能力的年輕人,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岳雲”。天保找了媒人去翠翠家,而儺送在前一天晚上對翠翠唱了很久的山歌,翠翠本打算在清晨告訴祖父。當知道哥哥也喜歡翠翠時,儺送決定跟村人出外經商以成全大哥。天保知道後去追弟弟,不料出了意外,死掉了。儺送因爲內疚,還是走了。不久,外祖父也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去世了。只剩下翠翠一個人在渡頭守望着。“那個人可能明天就回來,可能永遠不回來。”這是最後的一句。

一個淒清的結局,但是卻深深地感動了我。故事中那份厚重的感情,是那麼樸實,是我們在現在這個浮躁不安的世界裏找不到的。

因此,推薦沈從文老師的《邊城》給大家,它的文字清新,明快,沒有華麗的詞藻,每個字卻又像是經過精雕細琢,絲毫沒有文字的堆砌,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曾用了一星期的時間,每個詞、句都沒漏下,中間沒有停頓,很盡興地讀完,愛不釋手,也激發了我讀更多書的慾望。希望它也能帶給你們更多感觸,更多啓發。

邊城讀後感9

翠綠的山,清澈的溪水。孕育着茶峒小鎮一班厚實而又樸素的人。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人……他們惺惺相惜,過着平淡而又閒適的生活。

生活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擺渡的`依然來回於河岸之間,打牌的依然喧鬧着……然而這一切正常的好像令人發慌。也許這真的應驗了那一句話: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平靜的。翠翠跟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依然如故,然而在哪一天,有個男孩的身影闖進了她的心裏,於是她就有了祕密,那跟虎耳草與山歌有關係的祕密。這個屬於她的祕密在她看來是甜蜜的,因爲在她睡覺的時候也咧着嘴笑,一副甜蜜歡樂的樣貌就能夠明白。

然而在未知的生命裏,每個轉變都充滿着變數,你不明白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就好似那屬於翠翠的感情,最終還是在襁褓中夭折了,不明白這是上天對純真的她開的一玩笑,還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在平靜的後面,暴風雨來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顧一個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爺爺在一次暴風雨後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一天只能形影相伴;跟着是伴侶的出走,只留給翠翠漫長而又無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僅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在晨曦暖和的渡頭,一切瀰漫的霧氣皆以散去,遠去的某隻船隻,是他歸來的標誌,蹦跳,揮手,落淚,明白緊緊相擁……然而她每次等到的都是過客,不是歸人,還有的就是黯然的落淚,傷感地低泣……

但生活並不會因爲我們而停止不前,在經歷過青春這個“美麗的憂傷”後,生活還要繼續向前。

邊城讀後感10

一口氣,讀完《邊城》。在這樣一個靜謐的瀟瀟落雪的午後,被一隻溫婉輕柔的南國之手、被幽若辰星的一個目光,牽引着,穿越70年的時空,走進古樸的湘西“茶峒”,走近一條河溪、白塔,走近一個擺渡的老人,走近一個天生天養水晶般純淨的女孩子,走近一條乖巧忠誠、通人性的黃狗……

我知道,那是沈從文的世界,是他魂牽夢縈的一片鄉土。有一年出遊,我也曾到過水霧濛濛的湘西小城,蜻蜓點水般掠過那兒的青山綠水、黑瓦黃牆、吊腳樓,體味那一種久違的安寧與潮溼,然而,不深刻,遠沒有這本薄書給我的多!

合上書本,一種莫名的情緒雪霧一樣迅速包裹了我,可我說不出哪是什麼,似乎是書中反覆出現的“薄薄的淒涼”,又似乎不是,但它無比準確地擊中了我,讓我這個“現代文明”武裝到牙齒的庸俗之人,也不得不悲哀,不得不思考:生命的卑微、樸素的愛情、人性的光輝、平淡的歲月、謎一樣的命運、冥冥中的天意,痛苦以及歡樂,追求以及失落……善良的人們啊,其實想要的真不多!人總要堅守點什麼!不管是苦難還是幸福,不管走水路還是走旱路,不管是負重還是輕鬆,酸甜苦辣總要一一嘗過。心平氣與,安安靜靜地取走由造物分給你的那份生活,是苦是甜,均無須抱怨。平凡的世界,無論發生過什麼,正在發生什麼,黃昏照樣的溫柔,美麗,平靜。

“要碾坊,還是要渡船?”這個蒼涼的聲音蕩過萬水千山,經久在我耳邊盤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