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短文教案

教學依據:

韓愈短文教案

1.這兩篇課文都是大綱規定必須掌握的文言文基本篇目,都是課內講讀課文,教師可以適當運用講解法。

2.初二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教師應指導學生聯繫已有知識理解相關文言字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相關文言字詞,理解兩篇課文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背誦兩篇課文。

2.能力目標: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方法、價值觀目標:培養合作精神,養成主動提問的習慣。

教學設想:

1.重視朗讀,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

2.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教學時數。可用兩課時,一課時朗讀、疏通字詞,一課時分析篇章;也可用三課時,把朗讀、背誦單列成一課時,疏通字詞、積累文言字詞用一課時;也可用四課時,兩篇課文的分析各用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朗讀、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字詞。

教學過程:

一、請學生讀“閱讀提示”,瞭解課文的體裁,瞭解“說”和“序”的區別。

教師補充:1“說”是古代表議論的一種文體,注重文采,跟現代的“雜文”大體相似。“說”奇巧而言辯。2古代的“序”,是爲送別親友而寫的,內容多爲頌讚勉勵之辭。韓愈擴大了贈序的內容,不僅一般地敘友誼,話別情,而且述主張,議時事,詠懷抱,勸德行等。“序”懇切而意長。

二、朗讀:

1.正音:

祗zhǐ駢pián茲zī矧shěn盡粟一石sùdàn董邵南shào槽櫪cáolì慕義強仁qiǎng惡知wū感慨kǎi

2.領讀。(關鍵句的節奏、重點字詞特別是幾個“食”字的讀音要強調)

3.自由讀。

4.接龍讀比賽(兩篇課文共6段,給每個組指定任務,每組學生按座位順序依次朗讀,讀錯者坐下,後面學生接着朗讀,直至讀完全組應讀段落。所用人數最少的組獲勝。此活動旨在調動學生糾錯使其更準確的掌握字詞讀音和句子節奏)。

5.齊讀。

三、疏通字詞:

1.小組合作,對照註釋翻譯課文,(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有任務,每人負責翻譯幾節,小組內依次發言,對有爭議的`或翻譯不出的地方,要作好整理,準備提交全班共同解決)。

2.交流疑難,共同釋疑(儘可能發動學生)。

四、積累文言字詞,做好字詞積累卡片:

1.通假字: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飼”,sì喂。

不能盡其材“材”同“才”,cái才能。

其真無馬邪“邪”同“耶”,yé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才美不外見“見”同“現”,xiàn表現,顯現。

2.詞類活用:

雖有千里之能“千里”,名詞活用爲動詞,日行千里。

3.一詞多義:(結合課後練習三)

其真無馬邪不以千里稱也

其真不知馬也策之不以其道

安陵君其許寡人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吾知其必有合也夫以子之不遇時

五、佈置作業: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分析篇章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詞:

二、分析《馬說》:

1.用課文中語句回答問題

千里馬才能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千里馬的悲慘結局是?表現食

馬者淺薄愚妄的句子?

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充當立論依據)

3.“伯樂”、“千里馬”、“食馬者”是有深刻含義的,聯繫韓愈的生平談談他們分別指什麼人?

4.由題3可知,文章用了什麼寫法?(託物言志或託物寓意)

5.韓愈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是什麼?哪句話體現了他的意圖可充當主旨句?(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現象,表明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其真不知馬也”。)

三、分析《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1.文章用哪些詞語扣住“遊河北”?(燕趙、適茲土)

2.首節“必有合”的推測要成立應有哪兩個前提?(大前提:燕趙有感慨悲歌

之士;小前提:董生是感慨悲歌之士)

3.從哪些句子可看出董生是感慨悲歌之士?(三個要點:懷抱利器、不得志、鬱郁)

4.第二節“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也”和“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分別有何言外之意?

5.第三節韓愈託董生辦哪兩件事?

6.文章首節側重指出董生有才華,第二節暗示董生此行未必會得到賞識,第三節再次規勸董生歸順朝廷,根據這些提示,找出三節各自關鍵句。(“吾知其必有合也”、“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7.末節有何作用?(照應開頭;表達對感慨悲歌之士的尊敬;暗示董生:既然隱士都出來做官,你又何必到燕趙去?)

8.文章語言有何特點?(委婉含蓄,名送實留)

四、拓展訓練:

對伯樂,對千里馬,對食馬者,對董生,對韓愈,你分別有什麼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