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地貌實習報告範文

一 、實習概況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範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爲了配合地質地貌學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並且使同學們對所學地質地貌學知識有更感性的認識,鞏固教學成果,2003年7月13日,我們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01級的同學在高老師和劉老師的帶領下,到全國首批旅遊城市之一的肇慶七星巖地區進行了爲期三天的地質地貌實習。儘管只是三天的時間,我們的地質地貌知識也相當有限,但是在已經掌握了當地詳細地質地貌情況的高老師和劉老師的精心講解和耐心指導下,加上不少學者之前做的調查資料,我們得以比較系統地瞭解掌握了當地的地質地貌情況,並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同時也通過實踐,驗證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本次實習從7月13日開始,從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出發,途經中山,江門等市,中午到達高要市,實習考察正式開始,首先在西江南岸卸煤碼頭考察滑坡和河流階地,再經西江大橋抵達肇慶市,下午到北嶺考察洪積扇,最後是到東崗村觀察並討論了當地衝積平原與洪積扇之間的過渡地貌。14日考察重點在七星巖風景區的地貌考察,主要地貌有地下溶洞,落水洞,幹溶洞,斷層帶等。第三天上午考察了西江三榕峽東岸的北嶺背斜,總結了實習成果,下午離開肇慶返回珠海,結束了爲期三天的實地考察。

二 、實習內容

7月13日早上,我們乘車出發,所經過的公路基本上都是沿着珠江三角洲的邊緣開闢的。南方多丘陵,沿着三角洲沖積平原的邊緣建設公路難度一般都較低。公路兩旁可以看到低矮的丘陵,這些丘陵的岩石大多已經風化成磚紅壤了,很少有完整的基岩保存下來。而正是由於肇慶的基岩出露狀況比較好,所以我們選擇它作爲地質、地貌實習的基地。

整體上來看,肇慶七星巖地區北部是山地,南部是丘陵,中部是西江沖積平原,肇慶七星巖喀斯特丘陵就是位於這個平原上。下面我們就三天實習所考察的地貌類型來分類來說明肇慶七星巖地區的地質地貌狀況。

1.滑坡與侵蝕階地

坡面上大量土體、巖體或其他碎屑堆積,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稱爲滑坡。滑坡是山區建設中經常遇到的一種自然災害。

7月13日早上我們從珠海出發,首先到達的第一個實習地點是處於西江南岸西江大橋東側的一個小卸煤碼頭,也稱上南岸,屬於半埋藏階地。

上南岸是一個潛在的滑坡,但是目前沒有再次滑坡的趨勢和跡象。該地區在20年前發生過一次大滑坡。1983年12月16日晚上約9時至11時該地發生一般性規模的突然滑坡,塌方200多米,沉降深度10米。事發時該處卸煤碼頭上有四個民工在小屋內睡覺,後來只有一人逃脫。據講,滑動是首先從下面開始的,後來纔看到上部滑動,由此可分析判斷此滑坡屬牽引式或稱拖帶式滑坡,廣東地區的滑坡多是這種小型滑坡。

此滑坡範圍在130m—140m內,滑動後滑坡體伸入西江,由於規模較小,所以沒有造成西江淤塞。造成此滑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1)該地處在西江凹岸,受凹岸侵蝕使土石坊減少,導致不穩定。

(2)滑坡體上部原本有一蓄水池(現已填平),與山體旁的西江距離不遠,水的下滲對滑坡體的滑動起了潤滑作用。

(3)該地原本的卸煤碼頭比較大,卸下的煤多,加大了滑坡體的`負荷,促進滑坡的產生。

(4)滑坡體由第四紀粘土組成,是鬆散的堆積物,容易產生滑動。

該滑坡滑動後形成了4-5個滑坡階地。如今的滑坡體由於採山造石和植樹造林等原因已經看不出,只有滑坡壁依然可見。

2.河流階地

河流階地是洪水不能淹沒的原先谷底地形,即常態階地。這裏的洪水不是一般洪水 ,而是百年一遇的洪水。原先谷底必須有殘留沖積物,如果河流谷坡僅有階梯狀的岩石坡面,可稱之臺地或古剝蝕夷平面,它不一定是河流形成的。

肇慶市西江河谷地貌橫剖面圖

階地的類型有常態階地(或階地)、半埋藏階地和埋藏階地,其中後兩種是階地變形的結果。

(1)常態階地分佈在河流上游或源頭區。如鑑江信宜、漠陽江春灣、北江韶關,是洪水不能淹沒的階地,故稱常態階地,簡稱階地。

(2)半埋藏階地是原先的第一階級地主要因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均衡構造下沉,而與全新世堆積的高河漫灘類高、至今能被洪水淹沒的階地,主要分佈在中下游沖積平原,如肇慶市西江與七星巖之間的地貌即爲第一級半埋藏階地。

(3)埋藏階地是半埋藏階地向三角洲延伸逐漸被全新統覆蓋形成,,分佈在入海三角洲,這是最高和最年輕的埋藏階地。

上文所說的滑坡歷時一個多小時,形成四五個臺階。如今的公路就修在一級階地,朝上是三級階地。階地是河流歷史時期的河漫灘下切或擡升造成,由鵝卵石可以判斷。

沿西江邊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級階地,在第四紀,此處曾是西江河漫灘,後來由於構造運動使河漫灘擡升,形成現在的二級階地。此現象體現了西江是擺動的,河流是下切的,兩岸是擡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