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教師職業道德論文

道德應該源自於每個人內心中的那份自願遵守的規則,它不具有強制性。下面爲大家分享了教師職業道德論文,歡迎借鑑!

電大教師職業道德論文

摘 要:作爲一名教師不僅需要有紮實、系統、全面的專業知識做到“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具備“愛心、耐心和責任心”來培養學生完整健康的人格。概括起來就是本文所要闡述的教師所要遵循和堅守的職業道德規範。

關鍵詞:教師 職業道德

一、何爲師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韓愈在《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就是老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老師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給予學生積極、正面的激勵和引導,用自己良好的品質與言行感染學生,逐步培養學生完整、健康的人格,培養正確的世界觀。“授業”,就是傳授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老師因人而異地採用恰當的方法讓學生樂學、好學,最終形成學生不斷學習新知識的能力。“解惑”,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幫助和啓發學生,把疑問與困難解決在當下,爲學習新知識掃除障礙。

二、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要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規範

國家對教師職業道德作明文規定並經數次修定,新規範從2008年沿用至今,《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共六條:“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終身學習。”雖然只有短短的24個字,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和艱難卻是不言而喻的。師德師風是教師最重要的職業素質,師風是學校、區域教育環境的風向標,優良的師德師風是人民對教育最大的期盼,是教育自身發展完善的重要體現。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從社會角度來講,愛國守法是每個公民應當做到的。但作爲一條職業道德規範來說,在新時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愛國守法,要求教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愛國守法”看似容易,但在日常教學中,有些教師的言行卻與這條規範背道而馳。比如:一些教師,利用職業和職務(招生、考試等)之便,收受他人財物;在工作時間做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對工作敷衍塞責,得過且過;在課堂抽菸,使用移動電話,無所忌憚;衣冠不整,形象邋遢等等。對此,一些教師不以爲然,認爲全國教師如此之多,自己只是其中一個,圖些小利,偷偷懶,犯點小錯,不會產生多大影響。倘若每一個人都這麼想,國家的教育如何發展?祖國繁榮富強如何實現?中國的家庭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由來已久,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而教育的根本在老師。如果教師的德行和學識被社會、家長和學生所唾棄,那國家的繁榮昌盛,家庭的興旺發達就只能是一種空想。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百尺密室 焚之突隙,身爲教師,要嚴以律己,操守職業道德,纔不負“人民教師 ” 這一光榮而神聖的稱號。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作爲一名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不僅要忠誠於教育事業,勤懇敬業,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還應做到敬業和樂業。

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抱什麼樣的態度?是把教書看作是謀生的手段,還是看作一項事業,其中的態度決定了工作好壞,決定了能否培養出合格人才。早在100多年前,梁啓超就說過:“業有什麼可敬呢? 爲什麼該敬呢?人類一面爲生活而勞動,一面也爲勞動而生活,人類既不是上帝特製充當消化麪包的機器,自然該用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認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爲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的”。“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因而,我們應該以敬業的心態來對待我們的職業。

如果說敬業是教師的一種責任狀態,那麼樂業就是教師的一種境界追求,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我們以“不得不”的心態做一件事時,你總會感到煩躁、感到痛苦,長期處於這種心理狀態的老師怎麼可能教好學生!最後只會煎熬了歲月荒廢了事業,耽誤了學子。但如果我們是情願的、喜歡的,就會感到輕鬆、愉悅。任何職業,當我們以樂業的心態去看待它時,纔會產生滿足感,教師尤爲如此,它能讓我們以最飽滿的狀態去面對工作,所以有些老師雖然盡職盡責但總難取得好的效果、很難出現真心笑容就不難明瞭。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只要有一顆慈愛的心,再特殊再棘手的孩子也能轉化,就像湖南電視臺《變形記》的孩子們一樣,他們需要的只是信任和理解。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擔待,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像大海一樣容納百川,像細雨一樣潤物無聲,有了對學生髮自內心的尊重和愛,教育也就有了精彩的理由。

一些老師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侮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造成學生生理及心理上的傷害。近來網絡上常報道態度粗魯甚至是粗野的老師,給整個教育環境造成極壞的影響,看過視頻真是讓人髮指,如果沒有監控錄像真的無法想象還有多少孩子要被無情的摧殘和傷害,這些披着教師美麗外衣的敗類真是無法讓人原諒。

長期以來我們的評價體系只看成績而忽略學生思想品德的培育,學生不能依個人興趣愛好來發展自己,一些天分早早被扼殺,學生學得累學得煩,惡性循環,出現厭學輟學現象,想想面對家庭、社會的.諸多壓力,我們的學生能缺少老師的關愛和信任嗎?沒有人願意被諷刺、侮辱,學生也一樣,他們渴望被表揚,而不是被諷刺。《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有這麼一些話,發人深省:“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恥辱之中,他就學會了負罪感”。“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可見一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對他的成長有多麼重要的關係。一些老師認爲,諷刺學生是爲了刺激學生,讓學生努力學習。但很多時候,只會適得其反,造成不良後果。關愛學生,應該採用正確的方法,積極地去引導學生,讓他們健康成長。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對社會所承擔的職責,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 ”,“教書”是教師勞動的主要手段,“育人”則是教師勞動的根本目的。陶行知先生曾說:“教師的職責,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們要創造的是懂得真善美的活人。”

當今的學校,什麼奧班、尖子班層出不窮。學生剛踏進校門就被分爲三六九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被“唯分是好”取而代之,作爲最重要的“德”被忽視甚至可有可無。學校、社會、家長都把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升學率作爲衡量教師工作業績的唯一標準,導致很多老師對如何育人概念模糊。教師僅僅爲考試而教書,淪爲了教書機器,學生也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這個現狀如何改變?這樣下去我們中國還有希望嗎?教育是人才的源泉,我們國人真正要從上到下重視和改革教育,不要讓領導重視總成爲報道或人民盼望卻實現不了願望。

5.爲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爲人師表”,是指教師應該成爲學生效仿的表率。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以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影響學生。

孔夫子能被後世譽爲“萬世師表”,絕非偶然。他最早倡導以身作則,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道理。而最可貴的是孔夫子總是身體力行,孔子的一生,是“以身立教”的一生。他熱愛教育,倡導教師要有良好的舉止,語言的修養,重視教育有道,鼓勵有方,認識有法。正因爲如此,孔子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敬,也受到後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教師作爲知識的傳播者,正道的指引者,其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心中,老師是榜樣,教師的行爲、氣質、談吐對學生一生的影響就更不用說,比如一些名人、大家對小學老師印象特別深刻。因此,作爲教師,我們應當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時時處處都爲人師表。

6.終身學習――教師發展不竭的動力

學無止盡,天下何其大,知識何其多,更何況新鮮事物還不斷涌現,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長流水”。那“水”從何來?教師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纔能有“水”。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的內在需求,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纔能有“長流水。”

三、結語

《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與其說是規則,倒不如說是一個方向,它爲廣大教師指明瞭方向,“爲師”的根本在修身。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它不需要刻意去挖掘,而是要體現在日常工作的點滴中。“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教師要做的,除了內省、慎獨,更要在教育生涯中完善自我、昇華自己,真正變成一個有師德的教師,當回首往昔可以無愧於教育事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