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語文論文

語文能力最簡單的就是表現在交往過程中聽說讀寫的能力。下面小編整理的淺談初中語文論文,歡迎來參考!

淺談初中語文論文

摘要:

寫語文論文,可以寫也就就是說可以研究的東西很多,研究的題目也可大可小。大到研究語文教學的原則理論,小到研究一 篇課文甚至一句話、一個字詞的讀法教法。研究題目的大小,本身並不決定文章的優劣,大題目不見得好,小題目也不見得不好,關鍵在於自己的研究就是否有針對 性,分析就是否深入,總結出的規律就是否有指導意義。

從目前語文教學研究情況看,語文論文中針對教材和教法的具體問題進行研究的情況比較多,比如某一篇課文如何教,某一類課文如何教,識字課如何教,拼音課如何教,作文課如何教,看圖學文課如何教……等等。有一些“傳統課文”(中小學都有)人們研究了幾十年,提出過各種各樣的教法。這一類的問題我們當然還可以再研究.因爲教法本身就是一門富有活力的藝術,而不就是死板的模式。一個高水平的教師教同一篇課文,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方,針對不同的學生,他的教法絕對不會就是一樣的。因此同樣的教材在不同的具體環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教法。我們可以針對人們還沒有注意到的具體環境、具體情況再進行研究,提出不同於別人的見解。

不過,如果我們研究的眼光只盯住教材中某一課、某一類課文、某一個知識點的教學,這樣就侷限了自己的.研究範圍,不容易找到有突破性、創新性價值的研究題目,寫出的語文論文就往往會缺乏新意,難得有獨到的見解。因此,我們應該把視野再擴大一些,從傳統研究中着重對教材教法的研究拓展開去,尋找新的研究範圍、研究題目的語文論文。比如說,我們寫語文教學論文的思路可以向以下兩個方面展開。一個就是課程方面的語文論文,即對課程設置、課程性質目的、課程間相互關係的研究。人們在基礎教育即小學、中學階段都要學語文課。解放前小學叫“國語”、中學叫“國文”,解放以後叫“語文”。語文究竟就是一門什麼樣的課,爲什麼要學語文、教語文,怎樣教、怎樣學纔算達到這門課的目的,這些問題雖然專家們已經談論甚至爭論得很多,但並不就是每一個教語文的人都瞭然於胸.呂叔湘先生說:“我認爲每一個做教學工作的人必須首先認清他教的就是什麼。”語文教師每天教的“語文”究竟就是什麼?這門課究竟應該讓學生學些什麼,學會什麼?這樣的問題的確值得我們思考。

拿葉聖陶先生的觀點來說,語文課的任務就就是幫助學生養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因爲語文就是工具,就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縣.語文課和語文老師要做的事情,就就是指導和培養學生學會使用這個工具.有的學生從小學讀到中學畢業,發電報不會擬電報稿,十個字八個字可以說清楚的用了二三十個字還說不清楚,這就就是沒掌握好這個人生日用的工具.從教的這一面檢查,就就是語文課或語文老師還沒有盡到職責。語文課既然就是“幫助”培養學生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那麼如何“幫助”就大有文章可做。時代不同(比如改革開放以來同以前就不同)、地域不同(比如大城市和小地方不同,漢族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不同),學生的情況不同(總體素質,經濟文化環境等不同),教師“幫助”的方法就可以大有不同。處於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在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這個問題上比專家教授更有發言權,很可以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出一些東西來,充實甚至改寫我們目前的語文課程教學法理論。

當然,涉及課程性質目的等方面的問題,就是比較大的問題,把語文課的性質、目的任務作爲研究題目甚至語文教學論文的題目,往往不容易做好。不可能人人都來做這樣的大題目。但就是,如果我們善於把自己研究的小題目與這些大問題聯繫起來,雖然就是微觀的研究,但卻包含宏觀的思考,這樣的研究,就可能站得高一些,分析問題說得透一些。

一個就是教語方面的語文論文,即對教師教育教學用語的研究。教語就是教師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工具。一方面,它自身有它的規律值得研究;另一方面,它作爲講授教材、體現教法的主要工具和載體,與教材教法有密切的關係。目前師範院校都開設有各科教學法課。除了講授一些教學理論、課程性質等問題之外,着重研究的就是教材及相關的教法。所以,有的乾脆叫“教材教法”課。這門課本應就是最具有針對性、最實用、最有可操作性的課,可惜它的現狀卻不能令人滿意。從師範院校畢業出來教書的老師,沒有幾個承認就是從這門課學會教法的。造成這種情況,原因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就是過去這門課往往脫離實際。

這些年來,人們日益注重到對教學中一個極爲重要的方面——教學語言的研究。實踐證明,離開了對教學語言的研究,教學法的研究就是難以深入的。現在國家教委已正式下達文件,把教師口語作爲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必修課列入師範院校的教學計劃。在語文教學研究中,過去對教材研究較多,對教法的研究要薄弱一些,而對“教語”,過去的研究很少涉及。在今後的語文教學研究中,必然會形成“教材.教法.教語”這樣的新格局。其中“教語”的研究基本上就是剛開墾的生荒地,語文教師大可以把自己的眼光投向這片土地,搞出一些研究成果來。

教學語言的研究範圍就是寬廣的。比如:教學語言作爲一種語體,它有什麼特徵?它與一般口語有什麼不同?教師口語中課堂語言和課下語言有什麼不同?中學階段或小學階段教師口語分別有什麼共性特徵?對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使用的教師口語有什麼區別?這些區別與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和心理因素等有什麼關係?課堂教學中導入語、講授語、提問語、交談語等有什麼特點?等等.結合地區特點,我們還可以研究對落後山區、少數民族地區學生教學時使用教師口語的具體情況,在雙語教學情況下教師口語的使用情況,以及在落後地區如何提高教師自身口語水平等問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這些方面的時候,就會發現在很多問題上都大有文章可做,我們的研究就可以不步人後塵,不人云亦云,甚至可以發前人所未發,開拓新領域,發現新問題,總結新規律,提供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