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優化論文

摘要: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益是課程改革的要求。因而,本文就如何在新課程下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做了一點探索。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優化論文

關鍵詞:新課程;課堂教學;優化

課堂教學,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最基本的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最主要的陣地,是落實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突破口。但是,長期以來,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的課堂教學還未徹底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課程改革難以到位。爲此,本文就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形式下的中小學課堂教學如何優化,作一點粗淺的探索。

一、優化課堂教學觀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着指導和統率的作用。教育觀念不變,課堂教學優化無從談起、課改難以實施。所以,要使課程改革真正落到實處,就必須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觀念。

1.要確立“以人爲本”的教學思想觀

以人爲本,就是要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爲主體。“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核心理念。雖然課堂教學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口號喊了多年,但在不少教師的眼裏,“主導”就是“領導”,課堂上仍然居“統治”地位,學生仍是操縱的對象。而以人爲本的教學思想核心就是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既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起步策略,又是學生自在主體成長爲自爲主體的終極目標。

2.要確立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教學觀

教與學的關係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同時也是課改中的重大問題。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教與學由“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新課程下的教學論認爲,教學應當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交往、互動。課堂教學過程則應當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互教互學的過程。

3.要確立科學、全面的課堂教學任務觀

課堂教學任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歸宿。教學任務觀是否科學、全面,直接影響着教學質量的提高。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任務應該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這三個目標維度的有效整合去關注學生,實施教學。即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掌握學習的過程和方法,而且要重視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頑強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要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的自理、自悟、自主觀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說過“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也說過“教是爲了不教。”因此,教師應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努力地去構建“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創造性地掌握學習方法,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自己學會提出問題,自己學會解決問題。這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渠道,也是挖掘、發現、提高學生潛能的出發點。

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環節),就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對原有不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進行改造,將教學的基本要素設計成爲一個優化的組合方式和運作流程,保證教學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1.導入要先聲奪人,引人入“戲”

導入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對每一節課的成敗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應運用多種導入技能,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尤如好戲開頭,鼓樂齊鳴,造成一種先聲奪人的教學氣勢,來吸引學生的認知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高漲的學習熱情,很快入“戲”。

2.講授要精心安排,廣泛參與

講授,是教師運用語言對學生講析、傳授知識、開闊視野、啓發思維、陶冶性情的教學行爲,它是教學最中心的環節,教師須精心安排。既要善講,又要精講,還要巧講;既要抓住關鍵,又要巧妙點撥,還要重錘敲打,以確保講授內容的順利完成。

3.練習要形式多樣,靈活善變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與提升。這一環節要求教師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進行達標訓練,既要切中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又要從不同角度組織練習。練習的形式可以是口頭練,也可以是書面練、板演;練的`題目要具有多樣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練的內容既要有書本知識,又要聯繫生活實際,做到形式多樣、靈活善變。

4.結課要收束有度,餘音繞樑

課堂的結束和導入一樣,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和導入相呼應,一始一終,一開一合,共同組成完整的教學過程。因而,教師要講究結課的藝術性,既要對整堂課的主要內容高度濃縮,提綱挈領地歸納概括,給學生精要、深刻的印象,還要起到卒章顯志、總結昇華等功效;既要保持課堂結構的整體性,收束有度,又要給學生留下思索、回味無窮的空間,做到課雖終而意無窮。

三、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參與者,主導着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導”的作用,是促進學生“學”的關鍵。爲此,“教”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這樣才能改變以封閉、單向灌注爲主的傳統教法,才能把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1.着眼於導趣,誘導學生“樂學”

導趣,就是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巧妙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自然地引入主動獲知的狀態之中。實踐證明,興趣是促使學生自覺、自主學習的直接動力,它使每個學生能夠把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變成最大的樂趣和精神滿足。這就要求教師要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把學習視爲一樁樂事,主動學習、樂於學習,使探究新知的認知活動變成學生的心理需求,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變“苦學”爲“樂學”。

2.着力於導思,啓導學生“活學”

導思,就是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促使學生主動地探究問題、積極地思考問題。“學起于思”,學生的思維活動是貫穿於教學始終的,是學生掌握知識、認識規律、提高能力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徑。事實證明,出色的問題能引導學生去探索奧祕,獲得知識和智慧,養成善於思考質疑的習慣。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去創設一種良好的“問題”情境,來啓發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引發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總結規律,以問題的發現、探究和解決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欲,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死學”爲“活學”。

3.着手於導法,指導學生“會學”

導法,就是教師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活動,教師的“教”離不開學生的“學”,學生的“學”也離不開教師的“教”,兩者互促互進、共生共榮,缺一不可。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自己要掌握靈活多變的教法,而且要指導學生掌握靈活多變的學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不但要考慮“怎樣教”的問題,而且要考慮“怎樣學”的問題,既要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還要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解決問題的技巧和能力,變“學會”爲“會學”。

4.着重於導成,引導學生“善學”

導成,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特點、風格和方法,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它是學生形成最優學習方法的途徑,是學生“善學”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選擇恰當的學習方法,能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監控和調控,並且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創造性的品質和肯於鑽研、善於學習的品行,使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變“樂學、活學、會學”爲“善學”。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2]施良方.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99.

Abstract: Reforming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ing classroom effect is the requirement of curriculum reform. Henc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how to achieve the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light of new curriculum.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classroom teaching; optim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