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科患者常見心理問題的探究論文

【摘 要】由於心臟病病程長等原因導致心內科患者常伴隨着較爲嚴重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恐懼等等,但是這些心理問題又十分不利於患者的治療。因此,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在心臟病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討分析了心內科患者的常見心理問題類型及其產生的原因,採取有效的心理護理等干預措施對其進行全面的護理,這樣可以明顯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心內科患者常見心理問題的探究論文

關鍵詞:心內科;心理問題;預防措施

由於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病程較長,而且病情也容易反覆發作,此外,患者容易受到家庭的經濟狀況以及社會文化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心內科患者經常出現焦慮、抑鬱、絕望、失眠、恐懼、緊張等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不僅會使患者的精神長時間保持高度緊張的狀態,還會影響其心臟功能,從而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利於對患者進行的物理治療效果。因此,在對心內科患者進行常規的藥物治療的同時,還需要配套的採取相應的有效的心理干預護理措施。

一、心內科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其原因

1.失眠。據相關調查統計顯示,大約有64%的心內科患者均伴有失眠的症狀。失眠易於引起心跳加快和血壓上升的病況,從而進一步導致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或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而導致心內科患者常出現失眠等心理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自身疾病的折磨,另一方面是由於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如患者居住環境的改變、噪音干擾及對自身疾病的焦慮擔憂等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狀。

2.恐懼、緊張。恐懼和緊張主要是體現爲心內科患者對自身所患疾病的不科學的認識,求生意志薄弱,不能夠積極的面對現實,從而產生的對未來的恐懼和緊張。這種恐懼和緊張會使心內科患者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而這對於患者的治療是非常不利的。

3.預感性悲哀。預感性悲哀是指人們在失落時從內心感知的將來可能會出現的損失時而產生的悲傷等不良心理反應。產生預感性悲哀的原因主要是在於目前的醫學科技的發展水平有限,心內科患者的病情治療時間較長、治療的效果不理想等原因,導致部分患者產生對生活失望,感覺自己人生的悲哀的心理。

4.失落。患者發現自己患病之後,一般常易出現兩種情緒的極端,要麼沉默寡言、情緒低落、對什麼事都漠不關心,要麼就暴躁易怒、情緒失控,因爲一點小事而大吵大鬧。這兩種極端主要體現爲患者的心理失落問題,即對於患病前後的工作、生活等情況的變化而感到的失落之情。

5.絕望。絕望主要是由於心內科患者患病之後,由於不知道自身的疾病能否治癒,而且由於病情的反反覆覆,在面對沉重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的壓力下,心內科患者常常會對未來感到無望,失去生存的信心,甚至產生輕生、放棄生命的想法。

二、常見心理問題的預防與解決手段

針對上述常見的'失眠、緊張、失落等心內科患者心理問題,常規的對這些常見的心理問題的治療措施主要是首先進行心理評估護理,然後根據心理評估的結果發現患者存在的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問題,在採取相應的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達到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相輔的效果,實現最佳的治療效果。

1.心理評估護理。心理評估護理方法是指通過採用問卷調查與探訪相結合的方式對內科患者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進行詳細科學的問卷調查,並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等親朋進行溝通來深入的瞭解患者的性格、以往的工作、生活情況等各方面的資料,然後通過對所得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及心理學實驗評估,找出患者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

2.制定護理計劃。制定護理計劃主要是依據前期對患者的心理評估的結果,從而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詳細的心理護理計劃。在這一環節中,至關重要的是醫護人員必須保證其採取的護理干預措施是通過科學的程序制定出來的,採取這些措施是有科學依據的、是切實可行的,不能一概而論。具體而言,針對不同症狀的護理措施如下內容所示:

1)對失眠者的護理治療。對於出現失眠症狀的心內科患者,一方面可以指導心內科患者自身逐漸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睡前儘量放鬆四肢,以逐漸消除焦慮等其他因素對睡眠質量的影響。另一方面,醫護人員還可通過患者居住環境的改變,如保持其病區安靜舒適等措施改善其睡眠環境,爲患者睡眠營造良好的物理環境。

2)對恐懼緊張患者的護理。對於空寂緊張患者,醫護人員首先應當取得其信任,其次要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最後,只有在充分了解患者的詳細病情之後,再對其進行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與護理。

3)對產生預感性悲哀患者的護理。針對產生預感性悲哀的患者,醫護人員應當將同類型的患者聚集到一起,詳細而耐心地向患者講述關於其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識,並通過患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扶持,以克服內心的悲觀心理,重拾對生活的信心。

4)對出現失落,絕望等患者的護理。對於這類患者,醫護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的日常言行、情緒的變化,積極的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從生活的細節上去關心患者,同時耐心地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三、結語

針對目前心內科疾病的發病率的逐漸提高,而在傳統的物理治療手段不斷髮展的情況下,心內科患者的心理問題已逐漸成爲阻礙對心內科患者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對心血管病患者進行傳統的物理治療的過程中,採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幫助患者學會進行自我心理治療的方法,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從精神上支持治療,已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楊華,李遵清.心理干預改善心內科住院患者焦慮抑鬱情緒的效果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0,22(18):2330-2331.

[2]郭建星,李海燕,張慧旭,等.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療的心理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0,14(36):1108.

[3]廖梅蘭,胡小萍.中心靜脈導管在胸腔閉式引流中的應用[J]實用護理雜誌,2003,19(2):2181.

[4]劉靖,田黎.心臟病監護病房患者家屬焦慮狀況調查[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14(4):3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