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的心得

《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是由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張雄飛及其團隊在長期教學研究實踐的基礎上主編的。自從2006年我剛上班的時候,學校在張雄飛教授的《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的理論基礎上推行教改開始,我便有了這本書。雖然我上了四年的師範大學,但我總感覺張雄飛及其《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是我教學的啓蒙老師。我覺得我很榮幸,在我剛上班的時候,認真學習了這本書,並觀摩了張雄飛教授對教學過程的親自指導。在張雄飛教授的親自指導下,我邁出了教師教學實踐的第一步,《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是我這些年教學的主要理論指導,時不時的會拿起書看上一陣子。

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的心得

最近又看了書中的一些內容。張雄飛教授書中的“摘桃論” 再次引起了我的思考。書中這樣寫到:“學生的學習猶如到桃林裏摘取鮮桃,要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俯首皆是,更不是伸手即得,而是在“跳一跳”過程中,不僅摘到鮮桃,還發展了摘取鮮桃的能力,又培育了科學的品德。因此,一切引導作用都要以促進現有發展水平爲目的,確定一個適當的知識、能力、品德最佳發展高度,使學生通過跳一跳獲得高一級發展水平。” 第一次讀到這段兒話時,我就在這兒停下來,並反覆思考這句話,多麼通俗易懂,又蘊含着多麼深刻的道理。在“桃林”這個情境下,給學生設定“摘桃子”的目標,在摘桃子的實踐中,總結摘桃子的方法(教學過程),最後讓學生嚐到桃子的鮮美,即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又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從此“跳一跳能摘到挑子”這句話就定格在了我的教學詞典裏,這種思路一直伴隨着我。

在當時,作爲一個新老師,我尤其深有體會這個“桃子”高度的重要性,這個高度把握的好,就有可能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把握的不好,會適得其反。所以,一直以來,我在教學實踐中很注重瞭解學生,把握這個“桃子”的高度。可是最近又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這句話中的“桃子”引起了我的反覆思考,也許跟我們學校強調的目標教學有關。把握好“桃子”的高度很重要,但是“桃子”本身更重要。時代與時代不同,不同時代的學生也是不同的,對“桃子”的要求也不一樣。記得一位老教師說他講高中物質轉化的時候,講到糖類轉化成脂肪的`時候,他經常舉的例子是“雜麪饃沾辣椒,越吃越上膘”,對過去學生的效果很好,現在的學生好像就達不到當時的效果。新課標也提出教學要與科學前沿相結合,與時代相結合,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我們教學過程中的這個“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桃子”該有怎樣的變化呢?

針對這個“桃子”的變化?會涉及教學的多個方面,我個人認識還比較有限,但有一個意識比較強烈:那就是包裝。大家可能都收到過平安夜的蘋果,您如何看待同樣一個蘋果,包裝和不包裝的區別呢?關於包裝的效果毋庸置疑,那麼我們如何包裝教學中的這個“桃子”呢?我還在思考中,希望下次再有機會跟大家討論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