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教育推進大學語文教學改革論文

論文摘要:近年來,隨着漢語文化處境的變遷,漢語教學在國際上逐步展開,國內學術界和公共輿論開始關注母語及母語教育問題,重視母語價值、提高漢語地位的呼聲日漸高漲。在高等院校中全面施行母語教育,切實推進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母語教育推進大學語文教學改革論文

論文關鍵詞:母語教育;大學語文;教學改革

目前,在母語教育必要性的討論中,普遍談及的有兩個原因:一是母語水平降低影響了大學生的基本技能評價甚至是就業前景,其嚴重程度日益顯現;二是語言的競爭是全球化時代國際競爭最重要的一部分,漢語教育是強國戰略之所需。這樣的認識自然是正確且尖銳的,而如果我們將母語教育的目標設定得更久遠些,從更廣闊的時空視野來考量,則將開闢另外的角度,看到母語高等教育不僅關乎受教育者語文技能的加強,更關乎一代代人生命質素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全面發展;看到母語高等教育不但是民族、國家強盛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認同和民族文化存亡的關鍵。而這些,正是由語言的基本性質和母語的基本性質所決定的,是我們重視母語高等教育的根本因由。但是,就在很多人要保存自身的本土文化、發揚自己傳統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母語危機。母語危機是目前語文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重要課題。

母語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而大學語文教育應當是在高等教育層面進行母語教育的一種形式。母語教育,它承載着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是民族精神的載體,這是背景,是審視大學語文的角度。母語教育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標和教學方法。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學語文教育的目標可劃分爲三個層次,一是基礎漢語素質的養成,對語言文字理解和表達能力的培養;二是審美功用的發揮,培養高尚的審美情操,提高審美文化素養;三是注重民族特性,傳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塑造民族風骨。

大學語文教育應立足於基礎漢語素質的養成。在這一層面上,它的性質就是基礎性和普及性的,注重語言文字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它的內容要能夠針對大學生在語言和文字表達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革,以此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但如果把大學語文僅僅侷限在實際應用上,那也不科學。大學語文裏面所有選出的文章都是典範的,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都是優美的所以大學語文還有一個審美的功能。要通過大學語文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讓學生充分領略大自然的壯美,感悟人世間的人性美。在審美教育中,要培養學生和諧的心態與健全的品格。大學語文如果沿着更深層次走下去的話,它還承擔着傳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特性的重任,它能夠明確在當代文化中民族文化具有的獨特價值內涵。

所以,大學語文有責任通過教育幫助學生建築一個精神家園,加強民族文化的.認同,塑造民族成員百折不屈的精神風骨。真正的中國人能夠拋棄地域空間的侷限而建築共同的民族精神家園,將這種精神紮根於心,無論走到哪裏,都不會淡化對民族文化的認同也不會忘記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如果大學語文教學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留下了“根”的文化記憶,幫助他們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形成一種民族認同感,那就是很大的收穫。一個無法完美使用母語的人,永遠無法達到語言間的和諧溝通,無法達到自如的境地;一個不能自由使用母語的民族其人文涵養是空白的,是無法獨立於世界的。母語還對其他學科有支撐作用,對大學生成纔有支撐作用。

倡導母語教育,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化大學語文教學改革;要明確大學語文課程的地位、性質和功能。居於高校素質教育課程核心地位的大學語文課在高校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不但應列入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中,而且應當成爲全體大學生的必修課。《紅樓夢》中有這樣兩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言簡意賅,深刻中肯。當代大學生僅有一些知識和專業技術是不夠的,人文品行更重要。每個大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都會遇到許多問題,要同各種人、各種事打交道,缺乏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是不行的。因此,大學語文作爲母語教育,對培養學生學習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良好的人文素質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際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母語教育與民族文化的根本血脈相連,密不可分,母語教育除了完成語言技能的傳授,更擔負着使受教育者成爲具有民族文化素養的人和塑造民族文化的心理認同及民族文化的傳承者的功用,而這一特點卻往往被人們所忽略。高等學校的語文教育,就承擔着從根本上培育學生自覺的語文觀念和母語意識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