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大學生信息素養能力培養策略論文

摘要:在信息能力培養的內容和目標的基礎上,分析農民大學生信息能力現狀,提出提供信息環境,構建立體式的課程體系,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強化過程管理,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學評價、評估體系,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升教師信息能力是培養的重要策略,並進行具體探索,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農民大學生信息素養能力培養策略論文

關鍵詞:培養策略;信息素養;培養模型

本文在現有研究基礎上試圖依託農民大學生項目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信息技術應用》課程,利用學習對象、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開放所帶來的新的機會和挑戰,探索構建適應基於網絡的遠程教育教學特點及課程建設思路策略;通過《信息技術應用》課程實驗初步構建新的教與學的實踐模型,提高農村大學生網上學習的參與度和實際的教學效果,真正提高農民大學生的信息能力。

一信息能力培養的內容和目標

農民大學生的信息能力是能夠根據農民大學生的學習或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實際需要,主動而有目的地確定信息的範圍,藉助各種信息技術手段蒐集信息,並對信息進行判斷、篩選、加工及應用的能力。具體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2]:(1)信息技術的意識。具體表現爲,關心信息技術,對它感興趣,認可信息技術對自身的積極作用,想學會使用。(2)實際動手操作能力。(3)信息處理能力。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能有效地收集、加工、存儲、發佈、評價信息的能力。如從互聯網、光盤採集等信息的能力;如對信息的鑑別、篩選、編碼、譯碼、生成新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儲存信息的能力。(4)信息交流能力。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如BBS、qq、網絡電話、電子郵件等,與同學朋友一對一、一對多等雙向交流的能力。(5)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6)信息技術道德。自覺遵守網絡道德規範和知識產權有關的法律法規,尊重他人的隱私,信守自己的承諾,不隨意發佈信息,地址不良信息(如黃色、反動、封建迷信信息等),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道德感的信息技術使用者。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識才是至關重要的。作爲農民大學生這一特殊羣體,學會學習、提供信息能力,掌握新時期下的學習至關重要。

二農民大學生信息能力現狀

(1)基礎普遍偏差。農民大學生來源於農業第一線,年齡一般偏大,接觸電腦的機會少,電腦操作水平低,接觸信息主要通過口耳相傳和電視,信息能力基礎偏差。(2)信息搜素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對信息的選擇判斷能力有待提高。信息時代,技術更新快,海量信息衝擊着整個眼球,教材內容相對滯後,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獲取個人所需,獲取較新的知識,信息搜索能力至關重要。(3)農村基礎教育信息素養培養意識淡薄,農民大學生的信息素養基礎薄弱。農村基礎教育中的信息素養教育,起步較晚,信息素養培養的意識需要時間的累積,進而導致目前農民大學生的信息素養基礎比較薄弱。(4)農民大學生課程中文獻檢索課流於形式。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中文件檢索類課程偏少,導致農民大學生的檢索能力偏低。(5)部分教師信息素養函待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信息能力的培養是需要進行積累的,需要有意識的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

三農民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策略與實踐探索

(一)信息環境是信息能力培養策略的首要前提[3]對大學生進行信息教育,首先是教育觀念問題。信息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本教育內容之一,是各種職業能力的基礎,也是信息社會信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它是創新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信息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人才培養的質量。只有徹底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對大學生信息意識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信息意識教育的深入開展和不斷提高。加強領導、強化管理,從組織上保證信息教育的深入開展,是信息化社會對高校信息教育的根本要求。積極探索信息環境的建立,通過行政決策和行動號召,各院、系、部、所、圖書館各司其職,將各項信息教學活動納入正軌爲信息環境添磚加瓦。這樣,有利於教學中相互配合、各司其責。在學校裏有意識的營造信息環境,創造一個事事要信息,人人用信息的信息環境;並儘可能採用各種手段讓學生親自感知這個環境的存在。這樣才能自然而然地使學生萌生並發展信息需要的慾望。我校農民大學生項目實施以來,一直非常重視信息環境的創建。針對許多鄉鎮村地處偏僻,遠離城鎮,基礎設施不好,網絡不普及,電腦比較缺乏,信息技術學習條件不理想等問題,我校利用系統辦學與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依託國家開放大學的框架,搭建了湖南農民大學生,建立了學生學習的平臺,推出“O學派(學習PAD)”,並已爲2015級學員配發了學習PAD。學習的平臺的搭建與學習PAD的配備,是我校重視信息環境搭建的一項重大舉措,是學習方式的一種創新,是我校對農民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的重要實踐探索。

(二)構建立體式的課程體系,將信息能力要求融入專業課程體系中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首先,需要對學員進行充分的瞭解與研究,其次,需要對學員所從事的行業崗位的工作任務、要求進行前瞻性的調研。信息能力作爲當今時期和今後時期的重要能力,課程體系制定者們需要充分考慮信息能力的要求,在課程體系的制定過程中要爲信息能力構建一個立體式的螺旋上升的信息能力培養通道。通過《信息技術應用》本課程的基本IT技能的學習,在之後的專業課中的信息技能提升學習,提供經常性的反覆練習,實現從新手到高級初學者甚至高級用戶、熟悉用戶的成長。

(三)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將信息技術融合進專業課程的學習活動中信息應用能力如何而來?信息能力教育必須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需在課程體系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經歷學習、探索、實踐,再學習、再探索、再實踐的過程。新手階段的信息能力主要體現在實際動手能力的提升之上。在國家開放大學的課程體系中,在第一學期信息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運用通過公共學習的平臺和電大開放教學系統開設實踐類課程,重點培養學員學生的信息意識及“Windows操作”、“Word文字處理軟件”、“Excel電子表格軟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軟件”等的實際動手能力,進入之後學期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學習,在此過程中,重點培養學員的信息能力的培養模型中的七項基本技能。

(四)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探索混合式信息能力培養教學模式,進行有效教學我校農民大學生平臺目前支持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採用靜態資源與動態資源結合、系統學習與選擇性學習結合、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結合、個別學習與協作學習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型,進行有效教學,注重過程的教學,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4]。

(五)強化過程管理,改革形成性考覈內容與方式,建立一套有利於信息能力培養的教學評價、評估體系形成性考覈可對學習者學習進行全面測評,它即可對學習者的學習成果的進行階段性考覈,也可對學習者學習目標的階段性測試,是課程考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考覈具體內容一般包括平時作業、上網學習、面授輔導、小組活動、實踐環節等內容,考覈成績由教學管理部門、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多個主體共同考覈。我校農民大學生學習的平臺設計時,已將改革形成性考覈內容和方式功能納入其中,每門課程可將本門課程的教學要求列表列出,大部分考覈工作如上網學習部分,平時作業部分由平臺系統自動考覈,學習過程中的如面授課的到課率、學習與討論等則由教學管理部門和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共同考覈。形成性考覈能客觀準確地反映學生個別化自主學習的效果,是農民大學生教學過程質量控制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抓好形成性考覈,對規範教學過程的實施、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六)提高教師信息能力是實施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的前提條件如今,以雲計算、移動技術等爲代表的新技術發展迅速,其作爲一種新的教學手段也已逐步滲透到教育領域各個方面,對教育思想觀念、教育模式、教學內容和方法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將極大地拓展教育的廣度與深度,給新時代的教師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信息能力的提高迫不及待。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網絡教學達到真正的融合,發揮其在教學應用中的潛在教學價值。我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多次組織教師進行培訓,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和引導、提升廣大教師的信息素養。

四總結

信息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信息應用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長期複雜的能力形成過程,需要各方面的環境支持和自身的努力。站在培養者角度,提供信息環境,構建立體式的課程體系,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強化過程管理,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學評價、評估體系,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升教師信息能力是培養的重要策略,我校進行了實踐探索,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侯露露,張帆,楊小敏,等.國外信息素養教育模型比較[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誌,2012(2):50-54.

[2]南國農.怎樣理解信息技術及其教師素養形成[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1):3-6.

[3]王娟.網絡環境下大學生信息能力及其培養策略摭談[J].現代情報,2006(12):182-184.

[4]張吉先,方誌剛.數字化環境下農民大學生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開放教育研究,2010,16(4):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