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策略論文

新課程要改變過去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同時更要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即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這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終生髮展的需求。因此,要求我們在物理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本文根據筆者多年的教改實踐,對此作一探索研究。

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策略論文

1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意義

1.1 科學素養的內涵

科學素養包括:數學、技術、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諸多方面;也包括熟悉世界、尊重自然界的統一性,懂得科學、數學和技術相互依賴的一些重要方法,有科學思維的能力,認識到科學、數學和技術是人類共同的事業,認識到它們的長處和侷限性。同時,還要能夠運用科學知識和思維方法處理個人和社會問題。即科學素養主要指必要的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的知識、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學將對一個人的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就個人而言,個人對決策、參與公共和文化事業以及經濟、生產所需要的科學概念和過程的知識及理解,具有科學素養的人能提出、發現和解決與日常體驗有關的問題,他們能夠描述、解釋和預言某種現象。總而言之,科學素養是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能力、科學意識、科學品質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一個有機整體。

1.2 有利於轉變教育觀念

新課標要求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要求讓學生在掌握必要的物理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外,必須要求學生經歷基本物理知識形成的科學探究過程,同時使學生受到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的薰陶。因此,要求我們教師要十分注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探究中既學到基礎知識,也培養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在科學探究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定科學的學習習慣和工作態度,最終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1.3 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必須通過科學教育途徑。物理學的概念和規律都經歷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思維飛躍過程,在物理教學中所形成的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等基礎知識離不開科學的抽象,因爲從感性的材料中———物理現象中抽象出本質的、內在的必然聯繫離不開理性的思維。因此我們在物理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生邏輯性思維的培養,更要注重一些非邏輯性思維培養,這需要我們教師經過勤奮努力厚積薄發才能在教學的常理中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從而引導學生產生靈感思維———頓悟,產生心靈共鳴,才能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2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策略的探索

2.1 引導、指導學生自學深思

要高起點地把學生領進門,我們教師必須有真功夫,下大力氣備課,對教材做到融會貫通,抓得住綱(課程標準、教學大綱、考試說明),然後針對性地根據學生的實際,由淺入深地把學生教好。培養學生應體現於“五”教學環節:讀、做、議、問、評。即“讀”———學生能夠獨立閱讀、獨立思考;“做”———獨立完成作業;“議”與“問”———學生間相互討論、相互交流、相互解答問題;“評”———我們教師要高屋建瓴地講、少而精地講、有針對性地講。

爲了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對書上推導的定理、公式,要求他們儘量自己推導,書上例題,要求學生先不看,而是自己先做,哪怕是三思不得其解也比先看會了強得許多。對於學生“難懂”的知識點,不是我們教師給學生講通的,而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自己想通的。因此,對領悟性較強的學生,要求他們先自學新課,自己做習題,記下學習後的重點和難點,待教師講新課時,就在學懂融會貫通上用力氣。這樣先學一步的做法,學習效果好、效率高,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他們的考試也很輕鬆,而且能騰出時間去廣泛涉獵課外知識,參加各項課外活動,形成一種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風氣。對於“差生”,要指導他們看書,提問題答不上來,再接着去看書,好好地去想,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強調自學、自學、再自學,思考、思考、再思考。

2.2 培養學生歸納共性問題的能力

學習應該是“勤奮+方法”,而勤奮主要指自學深思,方法則主要指“歸繹法”,它包括歸納法、演繹法。歸納法,是指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方法;演繹法,則是從一般到特殊的認識方法。其內涵爲:從“厚”提煉出“薄”,從“多”提煉出“少”,摸索出規律性的東西,再以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達到揭示事物本質的目的。這就找到學習的“點金術”。要研究在學習物理概念、原理和實驗中怎樣處理知識中存在的表裏關係、彼此關係、主次關係、異同關係,以及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去體現,這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極其重要的。而困惑之處———怎樣正確對待上述4項辨證關係,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問題,往往很少在教材、教參中體現,完全依教師自己實踐和鑽研才能體會到,這需要我們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獲得這樣的教育、教學的體會,這也是衡量教師教學能力高低的標準之一。

2.3 讓問題充滿課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通過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存在相似過程,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維和精神。科學探究過程是緊緊圍繞着所探究的.問題展開,正是由於有了明確、具體的探究問題,才能使探究過程具有明確的方向,使探究能沿着合理的假設一步一步走下去,因而問題是各個探究環節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問題是探究之本、思維之源,沒有問題就沒有思維,就沒有創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兩環節是科學探究的前提,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是極具有創造性的過程,因而要從人們平常的、習慣的事件中發現不平常的因素,需要慧眼識真的眼力。在傳統的教育中,絕大部分教師採用“去問題化”的教學,它給學生形成一個極強的心理定勢場,形成了永不變的主題:教師怎麼教,學生就怎麼學。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學生普遍養成不想問題、不會提問題的習慣,從而缺乏創新意識,阻礙了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有意識地不斷地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疑問、困惑、障礙、矛盾得到披露,引導學生去發現不經意的問題,提出令人拍案叫好的問題,從中培養他們具有創造性的獨立個性。

2.4 走出課堂,讓學生會用物理學的眼光看待世界

利用課餘時間(節假日)帶領學生走向社會。例如,在高二學生學完“交變電流”後,組織他們參觀新餘大唐發電有限公司的發電全過程,請總工程師給我們師生做火力發電的專題報告;參觀大衆汽車修配公司,請工程師實地講解汽車機電部分的工作原理等。通過實地考察、學習,學生們長了不少見識,有意識地在豐富多彩的世界中,尋找生活、生產中蘊含着的物理學知識、方法,或用物理學的知識、原理解釋生活、生產中的現象,進一步養成了科學思維的習慣,加強了對物理知識、規律的應用。

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實踐活動,使學生經歷、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更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注重過程體驗,進而實現有效的物理教學。

參考文獻:

1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錢學森.關於思維科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3 劉克文,劉敬華,董素靜.科學素養.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