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3-4歲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論文

論文摘要]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孩子只有真正學會了說話,把自己的願望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時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傳授的知識和經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文化水平、社會身份往往可以從他說話用詞、語調口氣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一項艱鉅的任務。怎樣去培養呢?教師必須豐富幼兒的生活,爲幼兒創造良好的、寬鬆的談話氛圍;在日常談話中、在家庭中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必須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做一名善聽的教師,這樣,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得到健康地發展。

如何培養3-4歲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論文

[關健詞]談話氛圍、表達能力、基本環境、模仿、幼兒交流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句話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它可以使幼兒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感覺,感受或需要,讓成人或同伴瞭解自己,或引起別人對自己的注意。在兒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長期的教育實踐已經證明,幼兒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這一時期3至4歲的幼兒發音機制已開始定形。也就是說3—4歲的幼兒是學習發音和口語表達的最最關鍵時期。但通過與3—4歲幼兒的接觸後發現這一年齡段的幼兒在口語表達方面存在以下現象:

3—4歲的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發展不均衡:有的幼兒能較好的用口語表達自己的需求,有的幼兒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卻存在發音不清晰、語序顛倒、代詞使用混亂、發單音節多於發多音節、用詞不規範、語句不完整等現象。針對以上的現象,結合自己對語言教學活動的探討,個人認爲採用“談話法”可以有效的促進3—4歲幼兒口語的發展。

談話是以對話形式進行的語言交往,即以提出問題及回答問題、或講等的方式,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它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日常生活中的談話,一種是有目的、有組織的談話活動。基於3—4歲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年齡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創設寬鬆的氛圍使用談話方法更有利於幼兒口語的發展。

一、創設寬鬆的談話氛圍

剛剛入園的幼兒,由於環境的變化,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此時的孩子情緒不穩定、缺乏安全感,導致有些幼兒變得“沉默寡言”這時教師應善於發現,將他們安置在自己的身邊,親近他們、撫愛他們,創設一個寬鬆的談話氛圍,用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話語跟他們交談,使幼兒在感情上得到滿足,陌生感、膽怯情緒就會逐漸消失,對老師、同伴發生興趣,同時也產生了說話的願望。教師要抓住時機,激發他們的說話的興趣,使幼兒有話願意說,有事願意講。

二、在日常談話中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談話是發展幼兒口語的重要途徑,通過談話可以瞭解幼兒發音正確與否,詞彙的掌握情況,語言的表達能力發展的層度。同時也可以通過談話糾正幼兒的語言錯誤,發展幼兒的口語。

(一)教師通過與單獨或少數幼兒談話發展其口語表達能力

教師與單個幼兒或少數幼兒談話中,可以比較具體的掌握每個幼兒的口語發展水平,增加指導幼兒練習說話的機會,及時發現幼兒口語中的錯誤並給予糾正。以下談談在個別談話中發現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

1、幼兒發音不清晰、發單音節多於多音節

幼兒雖然已有3—4歲,但仍有個別幼兒口語發展較慢,出現發音不清晰或只發一個單詞句。如我班有的小朋友,發音含糊不清,對自己不願做的事情常說“不” “打”。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指導幼兒慢慢的從發單音節的詞發展到發多音節的詞並放慢講話的速度,要求幼兒將事情的大意用一句話講清楚。

2、代詞使用混亂

代詞的使用對3—4歲的幼兒來說相對較抽象和較困難。他們較分不清“你”、“我” 、“他”的`關係。如:我班的小朋友在開學初哭着要找媽媽,可他卻說“我要找你媽媽啦!”針對他的這種情況,我們單獨與他進行交流,在交流中我們拿出各自喜歡的東西吸引他的注意力,指導孩子學說短句:“這是我的***”,“那是你的***”,“這是他的***”。從而讓他分清三個代詞分別所代表的對象。

3、語句不完整、語序顛倒

語句不完整,語序顛倒是幼兒較常出現的一種語病。而語言又與思維有着密切的關係,語言在思維活動中的主要職能是參與形成思維,沒有語言,思維無法進行,而思維活動的成果必須用語言表達出來。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 幼兒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展的過程,而思維的發展又促進語言構思能力、邏輯性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由於3—4歲的幼兒思維能力較差,以至出現語言構思不嚴謹、邏輯性差、語言表達不正確等現象。如:有一個4 歲的幼兒對我說“我有新筆,媽媽買的,昨天。”這就是幼兒因上述原因出現的現象,根據這種情況,我們通過指導教幼兒學習說話時應先想好,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順序來講述一件事情,慢慢地幼兒會講較短的一句完整的話了。

(二)讓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在幼兒園中,同伴之間的交流是幼兒發展口語的另一主要的途徑。在同伴的當中幼兒說話不受到任何的限制,氛圍更爲輕鬆。一些口語發展得比較好的幼兒還將在其中起到示範、帶頭的作用:年齡越小的幼兒越喜好模仿,當同伴說出一個較好聽的詞時,他們就會跟着模仿或糾正同伴的錯誤發音及病句。教師可藉此機會傾聽幼兒的交談,及時糾正幼兒的錯誤發音或糾正病句,促進幼兒口語的發展。

三、家庭中的日常談話對幼兒口語發展的影響

家庭是幼兒日常生活的主要環境,同時,日常生活是幼兒學習語言的基本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有着豐富詞彙、發展口語的很多有利條件。如:幼兒接觸到的詞句都是與具體事物、具體動作同時出現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語言多是常用的、反覆出現的易於加深幼兒印象和理解。家長應善於抓住對幼兒進行語言培養的時機:在教幼兒穿衣服時,教幼兒正確叫出各種衣服的名稱;在盥洗時,教幼兒說出盥洗用具、盥洗動作、面部或身體各部分的名稱;帶幼兒外出時,主動與幼兒交談,向幼兒介紹所見到的能理解的事物,同時豐富有關詞句。

四、做一名善聽的老師

老師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講述,從孩子的講述中,你可以瞭解到他在想什麼,在關心什麼,然後有針對性地給予關心和幫助,通過與孩子的交流,來提高他的表達能力。

首先要細心,並善於引導孩子對你講心裏話的慾望。

孩子的情感都是直接而且外露的,從他們的面部表情、動作、身體的姿勢、行爲的變化等方面,都可以瞭解到其內心情緒的變化。如一向活蹦亂跳的小朋友忽然耷拉着腦袋一聲不吭,此時我沒有不理不睬或急於哄孩子開心,而是引導他將內心的情感傾訴出來。我輕輕的跟他說,“告訴我今天和小朋友玩得怎樣?” “爲什麼今天沒有玩自己喜歡的玩具?你有什麼話要對老師說吧?”

其次,當孩子向你傾訴時,你應該當一名好聽衆,先讓他盡情地宣泄一番,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話語,千萬不要表露出不耐煩的精神。要知道孩子對十分敏感。爲了表達自己對孩子談話內容的關注,我經常在孩子說話時使用“噢” “是嗎” “後來呢”等詞語,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有時還進一步詢問有關細節,這會讓孩子覺得你確實是在關注他,這樣,他纔會更樂意地向你傾訴。

平時,爲培養孩子向老師傾訴的好習慣,我注意在平時發展與孩子親密友好、互相信任的關係。有時還向孩子透露自己的需要及情緒,讓孩子知道:原來老師的“心理話”都會對我說呀,我的話也要對老師說。最後我想說“做個善聽的老師真好!